-
1 # 濟州運河印象
-
2 # 生活誠品育兒圈
情緒、不滿、怒火等不能憋住,也不能隨便發洩。憋在心裡傷身,隨意發洩傷人。一個好的情商的人都是有正確的發洩途徑,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是一門大學問,每個人值得深思。發洩自己的情緒不能對孩子、家人、朋友,找一個自己正確發洩的方式,比如:看書(笑話、幽默、或培養情操的書)、娛樂、愛好等等。
-
3 # 小宇宙調頻工作室
面對那些想法奇特行為百懷的孩子,做媽媽的難免會有情緒,也有時控制不住,噼裡啪啦來一頓數落或者嘮叨。怎麼來管理情緒呢?
1.媽媽把心放大,接受孩子,把孩子“不可以”的範疇縮減再縮減。
孩子沒什麼規矩,他就想要他想要的。怎麼辦,那就由他唄。沒什麼不可以的。不然,就溫和拒絕。拒絕孩子,他有傷心難過的權利,我們就靜靜等待他哭完鬧完。接受孩子的行為和情緒,媽媽情緒會明顯減少。
同樣的事情,最好不要一開始說不行後來又說行。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沒什麼原則,就慢慢學會討價還價了。
孩子有他的成長節奏,我們需要的就是給他足夠多的時間,足夠多的耐心,足夠多嘗試的機會,讓他一個人長長地,慢慢地,多多地發展。不要用太多的社會文明和人類文明來約束孩子。
經常見老人不讓孩子跑,不讓孩子玩沙子,不讓孩子爬上爬下,如果一個孩子變成老人的樣子,一動不動,慢騰騰,不是更可怕的麼。
2.媽媽有情緒時,和孩子的行為分開。
媽媽非常生氣,但告訴自己,不是孩子的行為有錯,是孩子的行為觸發了自己深層的記憶,跟孩子沒關係。
做父母說到底是關於自己的修行,所以平常多覺察自己的情緒,不要總把自己鬧情緒的原因推卸到孩子身上。
3.媽媽給自己空間和機會,發洩情緒。
有了情緒,一定是發洩的。定期健身運動或者打枕頭,到一個沒人地方胡言亂語,徹底發洩放鬆。
4.媽媽對孩子偶爾發脾氣也可以。
讓孩子知道觸犯原則和底線是不行的,讓孩子知道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孩子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恰當,進而修正。
-
4 # 妄想是種追求7
發火是人的天性,人有性情,就會發火。那如何管理情緒呢,是管理不了的,為什麼呢?在日常生活中,事是千變萬化的,只能控制情緒,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對待,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即是孩子做錯了,也要耐心的開導他,而不是發火,每個人都想自己的孩子優秀,但媽媽起很大的作用,所以,必須做好自我,然後再誘導孩子做人。
-
5 # 薇媽伴成長
最近聽了一堂課,當自己有情緒的時候怎麼辦?怨天怨地怨孩子怨自己?都不是,而是自己負責。怎麼負責?就是表達自己而不是指責別人。
表達=說我怎樣怎樣而不是你怎樣
怎麼說=事實+感受+影響
舉個例子,當你在炒菜時,孩子非要和你玩,怎麼辦?這個時候可以這樣說:寶貝,我正在炒菜呢,沒有辦法和你玩,如果還吵著要你陪,那麼可以接著說:我正在炒菜,你總是吵,我感到很煩躁,而且鍋裡的菜會糊的,這樣咱們就沒飯吃了…一般這時候孩子會聽你的話先自己玩會。
如果還不聽,怎麼辦?傾聽孩子啊!因為當你像之前那樣好好溝通的情況下,孩子都不聽,肯定是有什麼原因讓孩子一直這樣糾纏你。可以先關火,看著孩子,沒準孩子發現了一個特別好玩的東西迫不及待的想和你分享呢!和孩子玩一會再去做飯,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表達自己看到的事實,而不是你又怎麼怎麼了,給對方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最起碼沒有貼標籤,沒有指責。
-
6 # 棠媽超級育兒
人人都會有情緒,發火是生氣不滿到憤怒的升級,你需要學習認識情緒,覺察情緒,疏導情緒。俗話說,感覺好才能做得好,孩子是大人也是。每個情緒的背後都有一種需求,需要被理解,被關注。
情緒的認知誤區:傳統生活中是不能有負面情緒的,有情緒也總是被控制。例如,我們總是勸別人不要哭,不要生氣,不要難過等。每當孩子生氣和難過的時候,我們也是不許孩子哭,其實就是把情緒壓回去了,不滿的情緒會一直在身體裡。這樣的做法不利於身心的健康。情緒不是用來忍的,情緒是需要我們來處理的。
其實,誰又想生氣難過呢?只是沒有辦法,也不知道怎麼做。
傳統的處理情緒的方法:壓制情緒、逃避、冷處理、發洩情緒等。
正確的做法是同理他人,例如:"你看起來很難過,想哭就哭吧!哭出來會好過些,如果是我也會感到難過。"當一個人被另一個人同你或理解後,生氣或難過的情緒都會漸漸的減少。有時內心不被人理解也是件非常痛苦的事。
當有情緒想發火的時候,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第一步:認識你的情緒開關
左邊拳頭代表理性腦,大腦可以掌控情緒,管理情緒,右邊代表爬行動物腦,屬於非理性的狀態,無法控制情緒。左邊拳頭的指甲蓋部分叫前額葉皮層,是唯一能思考的部位,包括情緒管理、人際關係管理、靈活應用、直覺、社會認知、自我意識、消除恐懼、道德等等。
前額葉皮層大概在25歲左右發育完全,也就是說,25歲以後的成年人都是有能力掌控情緒的。而孩子無法做到掌控情緒,是因為他的前額葉皮層沒有發育完成。
第二步:正確認識情緒
情緒沒有好壞,情緒分為正面和負面。
喜怒哀懼,是人的常見情緒,都需要被接納,被允許。當有情緒時,也可以多一份覺察,知道即將要發生什麼了。
第三步:冷靜7秒,迅速撤離衝突現場
撤離衝突現場可以避免權力爭奪,把權力爭奪是導致發火導火線。
無論是和孩子,還是和成年人發生衝突,一個懂得掌控情緒的人會立刻撤離現場,不會捲入權力爭奪之中。學會照顧好自己的情緒,這也是一個成熟的成年人的象徵。
第四步:學會情緒誠實
任何負面不滿的情緒都不需要壓抑或控制,需要把情緒向對方表達出來。
表達情緒的我句式、你句式。
如:我感覺很生氣,是因為你答應了洗澡但不去洗,我希望你遵守我們的約定。
第五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釋放情緒
透過運動、健身、音樂、傾訴等方式來釋放情緒。
第六步:想想生命中最後的那些日子
當忍不住發火的時候,想想生命中還剩下最後幾天,看看此時會有什麼樣的想法和感受。關於情緒管理到底是做不到,還是不想做。
人人都有情緒,一會兒就會過去。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而是你如何看待發生的事情。許多情緒無法調控,是因為認知和方法的缺乏。先有心法,再有方法。希望上面的方法對你有所啟發。
-
7 # 洪媽媽的小飯桌
所謂“情緒管理”不單單指控制不發脾氣,而是如何正確的表達情緒。有了脾氣硬忍者撐著不爆發,其實一點都不好。生悶氣的結果很容易胃不好,很容易得乳腺疾病,很容易內分泌失調,甚至是抑鬱!
泥人都有三分火氣,何況是人,何況是天天24小時全年無休的寶媽呢!有“火”得發不要忍,但是發要發到點子上,不要傷人傷己,那就更不好了。
做好情緒管理,有助於發“火”有道,甚至是不發火!一、拖延法。知道自己火氣病要發作了的時候,閉上眼睛,在心裡數數:1、2、3……10。通常還沒到10呢,火氣已經消減了大半,這時候發出來的“火”已經威力大減,殺傷力沒那麼強了!二、轉移法。碰到發火的事情,先有意識的迴避一下,去做別的事情,也許回過頭來,你已經不覺得那麼生氣,甚至已經不值得發火了。三、發洩法。當然不是指直接發洩怒火。我們這兒有句話說:讓錢死也不要讓人死!沒錯,有情緒發火的時候咱不火,咱K歌去;咱買漂亮衣服去……
總之,寶媽們要學會管理情緒,做情緒的主人。不要讓我們的小家雞飛狗跳,讓我們的寶寶有個最溫柔可愛的媽媽!
回覆列表
經常看到媽媽們發出這樣的感嘆:
每次他一邊吃飯一邊玩玩具就想把他玩具扔出去!
每次看他起床那個磨蹭勁兒就想吼他兩嗓子!
......
讀著這樣的內容,大家是不是都能感受到文字背後傳遞過來的著急與焦慮,更不用說媽媽當時的脾氣多麼糟糕。
我們常常講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做平和父母多麼重要,很多媽媽也明白,甚至常常告訴自己有脾氣要忍住,但還是會常常被負面情緒困擾,即使事後後悔、反思,依然改不了發火的習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每次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產生的負面情緒,往往是我們處理孩子的問題不順利的情況下產生的副產品,但是很多父母卻被情緒控制,把這種負面情緒變成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遇到孩子不聽話的情況,就發火、責罵甚至懲罰,以為這樣就可以給孩子震懾從而讓孩子聽話,其實這不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甚至還會破壞親子關係,造成孩子更加牴觸、抗拒、不配合的惡性迴圈。所以說要想解決孩子的問題,先要解決我們家長情緒的問題。
有的父母覺得自己天生就愛發脾氣,知道了大腦運作的原理後,覺得這就是我們的本能反應,根本無法改變。其實我們自己的情緒是可以除錯的,既然知道了大腦的運用習慣,我們就可以利用這種習慣,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 第一步:舒緩怒火
當我們再次遇到讓自己生氣、焦慮的問題,第一反應是想責罵,甚至是動手的時候,可以試試以下方法緩解怒火:
1.數數
情緒要爆發的高峰期,可以心理默數10個數字,當我們10、9、8、7……開始數著的時候,我們往往就是在有意識地提醒自己要理性,避免衝突爆發。
2.深呼吸
當我們稍微克制住了自己想發脾氣的行為後,我們可以做幾次甚至是十幾次深呼吸,用來緩解自己緊張的神經,有助於自己冷靜、放鬆下來。
3.喝杯水
當自己想要爭吵、責罵,或者因為難過想要哭泣的時候,可以給自己倒一杯溫水,幫助自己先從生理上平和下來,也給自己生理腦片刻緩和的時間。
瞭解生理腦之後,我們不僅可以利用它學會控制自己情緒的爆發點,也可以掌握應對孩子情緒的方法,比如當孩子輸掉比賽大哭的時候,我們不用再說“輸贏不重要,這就是一個遊戲而已”,我們應該明白,這時候孩子的思維腦還沒有啟動,講道理不起作用,而身體上的接觸,比如你給孩子一個擁抱,其實對孩子的安慰作用更大。
♦ 第二步:覺察自我
1.隔離
當我們自己和孩子,或者是和愛人有衝突,對方都很激動的時候,為了避免情緒爆發、衝突升級,可以選擇給雙方一個獨處的機會,時間需要長一點,比如半個小時左右,這個期間自己可以在安靜的環境下,整理一下思緒,讓自己不會一直處於混亂中。
2.記錄感受
我們之前提到,脾氣不是無法改變,是可以控制的,那麼管理和調整情緒的開始就是覺察,而記錄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自我覺察的方式,它也是一個可以讓情緒“看得見”的方式,當你拿起筆的時候,開始可能會寫得很亂,記錄的就是“我真的非常生氣,孩子又不認真寫作業,拖拖拉拉……”,慢慢我們就會寫到“上週老師都叫我去學校了兩次,我都覺得煩……”,其實很多當下發的脾氣,都是過去事情的積累,需要我們找到聯絡。
從當下的情緒回憶到過去的事情,這就證明我們已經從生理腦過渡到情感腦,因為生理腦只有當下的反應,而情感腦不僅有當下,還有過去。
3.表達以“我”開頭,而不是“你”
對內記錄梳理後,當我們想對外表達自己情緒的時候,我們很習慣用“你”開頭,這樣特別容易又陷入指責和評判中,即使是讚美,以“你”開頭,也不容易讓孩子真的理解你的感受。你太不聽話了 VS 我感覺非常生氣你真棒 VS 我真的為你感到驕傲
我們很多人習慣用前者的方式表達,有時候當我們用自己權威的視角去判斷孩子的同時也忽視了自己的感受。可以多試試以“我”開頭表達情緒,甚至如果你的孩子天天把自己鎖在自己房間,不願和你交流,你可以試試和他玩這個遊戲”只說我,不說你“,每次可以是15分鐘,當我們和孩子什麼事情都用“我”開頭,過程中不評判對方,慢慢地,你和孩子間就彼此學會了表達自己的心聲,也能夠學會傾聽對方的感受。
♦ 第三步:清晰表達
當我們度過生理腦、情感腦進入思維腦,我們開始思考真正的解決方案。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比如我們提到的寫作業不認真、玩手機超時、賴床遲到等等,都有不同的解決方式,而且每個孩子適合的方法還不一定相同,但不變的是,我們需要傳遞清晰的資訊給思維腦。
1.就事論事
當我們回到理智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和孩子就事論事,不是一頓嘮叨和抱怨“你怎麼又玩手機,上次就和你說過,你今天晚睡起不來,明天會影響上課效果“……我們應該用簡單、明確的語言告訴孩子你看到的問題,不夾雜情緒和埋怨,堅定而平和地說:我看到你玩手機已經40分鐘了,你打算什麼時候結束?
2.清晰說明你的訴求
之前看到一檔節目中,丈夫表達對妻子的不滿,夫妻雙方溝通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對話:
丈夫:你怎麼不把家裡收拾乾淨呢?
妻子:我就是家裡的保姆嗎……我上班也很忙……你天天回來得那麼晚……
丈夫的一句話,能讓妻子想起各種委屈,甚至會把幾年前的事情翻出來,一直說到”談戀愛的時候,你對我就不好“,但是妻子就不直接表達要讓丈夫做什麼她才改變,之所以很多夫妻吵架,女性容易“翻舊賬”,很多時候就是我們小情緒的積壓,不願意把自己真實感受與訴求及時表達出來,其實這位妻子就是想說如果丈夫肯定、理解她的辛苦,她也願意照顧這個家。
3.用“要做”替代“不要做”
面對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有時候不是孩子不聽話,是我們給的資訊太多,又是發脾氣、宣洩情緒,還有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弄得孩子都不知道哪句話是氣話,哪句話是要求,所以如果你讓孩子改變自己的行為,請清晰、明確地傳達你期待他做什麼,而不是一直說不做什麼:過馬路的時候,你不要亂跑 VS 過馬路的時候,我需要你緊緊拉著媽媽的手你怎麼還玩手機,早點睡覺 VS 我們約定的是10點之前睡覺
用後者的方式說話,孩子才能清晰地知道行為的導向,而不是隻記得媽媽一直髮脾氣。
真正的情緒管理,絕對不是一個“忍”字,如果我們想從根本上控制情緒,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下功夫,不讓自己忍耐和積壓不滿,小情緒會表達,大脾氣才不爆發,這一點,在處理孩子的問題和伴侶之間的矛盾都是一樣的。
面對孩子,有時候我們的情緒像坐過山車一樣,起伏不定,但是透過不斷的修煉,相信我們最終會平穩地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