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生全精彩歷史
-
2 # 北美公子
智利,西和南瀕太平洋,北靠秘魯,東鄰玻利維亞和阿根廷。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在南美洲與阿根廷及巴西並列為ABC強國。
智利教育高度發達,其教育在發達國家普遍承認。智利在新聞自由、人類發展指數、民主發展等方面也獲得了很高的排名,與南歐國家相媲美。社會相當於經濟已開發的北美洲和歐洲國家,而近來還有許多亞裔移民跨越太平洋移居。
智利擁有非常豐富的礦產資源、森林資源和漁業資源。智利是世界上銅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又是世界上產銅和出口銅最多的國家,享有“銅礦王國”之美譽。境內的阿塔卡馬沙漠是世界旱極。此外,智利也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天然硝石礦的生產國。
2013年,名義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約為2,857.03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7,048美元,已經接近發達國家水平。而購買力平價的人均GDP,則超過20,000美元。
智利農業發達,主要種植蘋果、葡萄、玉米、洋蔥、小麥、大蒜、豆類等作物,葡萄酒產量高。2006年智利捕魚量4,442,877噸。
工礦業是智利國民經濟命脈。1991年,智利出口的物品裡48%為礦產品。銅給智利帶來了滾滾財富。例如,埃斯孔迪達銅礦(Escondida),生產全球8%的礦石產銅。
智利擁有南美洲各國最高的經濟自由度指數(排全球第七)、清廉指數,被世界銀行集團視為高收入經濟體,按照部分評判標準(例如人類發展指數)它又可以算作發達國家。2010年,智利成為南美洲第一個OECD成員國。雖然是拉美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惟貧富懸殊問題嚴重,社會對當地的稅制、勞工法和養老金制度等均有改革呼聲。
智利教育高度發達,其教育在發達國家普遍承認。大部分的大學都和世界著名大學在大學部和研究生學習上擁有協議,其中有在美國,中國,德國,瑞典,澳洲,巴西,芬蘭,日本,西班牙和英國等等的著名大學。
-
3 # 品鑑世界的眼睛
智利對於華人們或許是一個陌生的國度。它位於南美洲,是世界上國土最狹長的國家。南北距離達到4270公里,東西之間的平均寬度僅僅180公里。最窄的地方不到100公里,這甚至還不及上海的一個城市跨度。從地圖上看去,智利猶如是一條細長的月牙鑲嵌在南美大陸上。
其實智利的土地,在世界上排名也還算得是中等國土面積的國家。總共有75.6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52位。早在19世紀,智利這個國家就獲取了獨立。目前而言,智利應該只能算是南美洲唯一一個準發達國家吧。智利國家GDP總值約為3000億美元,這相對於一個人口只有1800多萬的國家,人均GDP可達到15000美元,已經稱的上是中等收入臨界發達國家水平之間的國家了。
首都聖地亞哥
智利的經濟以礦業、林業、漁業和農業為主導產業。智利是一個礦產資源極其豐富的國家,特別是銅礦,在這狹長的國土上,居然蘊藏著世界上1/3的銅礦資源。在銅礦資源的出口上,智利一直保持世界的領先地位。智利是世界第七大林產品出口國,林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 是智利第二大創匯產業。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漫長的海岸線,造就了智利成為一個天然的大漁場,沿海魚產豐富,特別是鮭魚和鮑魚的出口量一直位居世界前茅。智利除了農業發達,還是南半球最大的鮮果出口國,鮮食葡萄和車釐子的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因為智利獨特的氣候,其生產的葡萄別有風味,為其產出優質葡萄酒奠定了基礎,智利葡萄酒的風味特別,是南美洲和歐洲的結晶體,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智利的國家,整體社會還算安定,偶爾也會有零星擾亂衝突。犯罪率在世界上而言,應該還是保持在較低的水準。在教育方面,智利的一直是教育受到歐美的高度認可。智利是拉美洲教育質量最高的國家,這也讓智利的全民素質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智利是一個冰與火共存的國家,整個國家有2000座火山,其中有92座是活火山。然而智利又是總有世界上冰川群最多的國家之一,Campo De Hielo Sur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冰川之一,大概也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冰川。智利地處於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擠壓帶,智利位於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地震多發.所以,這個國家的地震非常頻繁,1960年,智利曾經發生歷史記載以來最高等級的9.5級地震,並引發海嘯及火山爆發。此次地震共導致5000人死亡,200萬人無家可歸。
智利軍隊還沿用二戰德國的軍服
智利奉行獨立自主的多元化務實外交政策,主張尊重國際法,和平解決爭端,捍衛民主人權。在軍事上,智利的武裝力量,以防禦思想而建立軍隊。在拉美國家中,智利的軍事力量排名應該可以躋身前10左右。
智利是一個橫跨38緯度的國度,所以這裡是非常適合自駕遊的天堂。無論你是從北到南,還是自南到北,沿途如此多姿多彩的風景,又極具風格各異,幾乎可以滿足所有不同口味的旅行者。
不知提問者的小霸王寓意指的是什麼?如果硬要說智利是南美洲小霸王,難道是智利的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穩定的經濟指數惹來的嫉妒不成?又或者說是智利在軍事上的霸道?查閱了歷史,智利自獨立以來,真正意義的戰爭,應該追溯到19世紀,智利對秘魯和玻利維亞進行的“南太平洋戰爭”,確實最後以智利的勝利而告終,這些都是翻篇的歷史,我覺得也不足以說明什麼啊?上世紀70年代和阿根廷的戰爭,是在口水戰中引來了國際勢力的干擾,最後迴歸談判桌上結束此次紛爭的。不過,有一點必須承認,智利貌似建國以來,還真沒吃過虧。不管是對玻利維亞的硝石之戰也好,阿根廷的國土之爭也罷。甚至連美國當年對硝石之戰的指責,智利人也從來不屑一顧。這或許就是小霸王的由來吧?
END
-
4 # 甲乙丙丁戊
智利在南美洲還是比較厲害的國家,從建國開始領土也不過是現在的二分之一,周圍是都是比他強大的多的國家,卻硬生生的打敗了比他強的多的秘魯和玻利維亞,佔據北方優良港灣,把玻利維亞從沿海國家變成了內陸國家,向南又和阿根廷平分未開發的地區,還被世界譽為天涯之國,至於那個“南美洲小霸龍”這個名字我還是第一次聽說的,可能是因為他幾度打敗玻利維亞和秘魯吧,華人給他取的名字吧。
-
5 # 這些歷史要讀
因為,目前的智利是南美洲地區發展水平和經濟質量最好的國家,而且沒有之一!
實際上,南美洲地區比較大的國家也就只有阿根廷、巴西和智利,即我們所說的南美ABC三國。不過,也許我們大部分人對巴西和阿根廷這對南美雙雄似乎更加熟悉些。但實際上,智利的經濟實力是很強,在經濟發展水平和國民素質等很多領域都是南美最好的國家,比巴西和阿根廷這兩個領土大國要強得多。
智利這個國家比較有趣,被人們稱為“天涯之國”、“世界的邊緣”,它的國土形狀比越南還要狹長,南北跨度達4300公里,而東西最窄處卻不到100公里,最寬處也不過362公里,看上去就好像一條絲帶。總面積約75萬平方公里,人口為1800萬人左右。
儘管體量上比不上巴西和阿根廷,但其發展水平卻是獨步南美。目前,智利是南美洲人均GDP最高和經濟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也是南美唯一一個OECD成員國。按照世界標準,那麼智利已經步入發達國家行列,因此也被稱為世界上最偏僻的發達國家。
眾所周知,南美洲國家是為世界貢獻經濟改革失敗案例和負面教材最多的地區,比如阿根廷,曾經南美洲最發達的國家,就是被他們腦殘的改革一步步淪為現在這種地步的;又如巴西,現在的經濟也一再衰退;再如現在的委內瑞拉,通貨膨脹更是空前的可怕,已經在動亂的邊緣不斷徘徊了。
而南美洲地區,也就只有智利的經濟發展是最具成效的,並且是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的。
他們的自由經濟改革,被視為是世界經濟改革的典範之作,被譽為"智利奇蹟"。時至今天,智利仍舊是南美洲地區最繁榮、最穩定的國家。他們不論是國民素養、經濟體制還是發展水平,都不是巴西和阿根廷所能比的。
關鍵是,智利還打造出一支精悍的軍隊,其軍事實力對比於巴西和阿根廷,絲毫不遜色。一看上去,還真的滿滿美軍feel!不妨放幾張給大家看看:
尤其是對於廣大軍迷而言,智利簡直就是德軍的現代版,他們可是吸收並繼承了許多二戰德軍的服飾風格和風範。每次閱兵,都讓人們產生一種置身於德意志的錯覺!
所以,不論是經濟發展水平還是軍事實力,智利這個國家在南美地區都算是十分強大的一種存在,並不比巴西和阿根廷差多少。因此,小霸王這個稱號,還是蠻合適智利的......
-
6 # 朦朧206681526
應該分三部分來說:
一,成熟的政治制度。不管如何變更總統,或左派,右派,或偏左或偏右都無法改變其民主政治的主軸。
二,有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
三,一直延伸從皮諾切克政變後採用的芝加哥自由經濟派為其量身製作的市場經濟制度。
-
7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南美小霸王”這個稱號不知出自何處。翻開世界地圖不難發現:南美可能是一塊遠離國際政治經濟中心地帶的大陸。自古以來人類文明的重心就位於亞歐大陸,在人類漫長的歷史程序中亞歐大陸的面積、人口、經濟總量、資源儲量都遠遠大於其他大陸。即使時至今日強大如美國者也不遠萬里在亞歐大陸維持自己的力量存在,這其實就足以證明美洲從來不是人類歷史舞臺的中心。南美國家自獨立200年至今基本相安無事,即使是兩次世界大戰也基本沒波及到南美。正因為遠離世界權力格局中心的地緣區位使南美得以避免捲入到國際衝突之中,所以兩次世界大戰均未對南美造成多少實質性影響。這既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不幸:說幸運是因為南美的地緣格局使其得以利用海洋作為天然的地緣屏障,從而保護自己不受外來侵犯;說不幸是因為遠離世界政治、經濟、軍事的中心的南美在躲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同時也錯過了多次歷史機遇。對南美國家而言:無論是將自身的國際影響力對外輻射或是接受別國的先進技術和制度其實都是相對比較困難的。人類歷史上前兩次產業革命都發源於歐洲,擴散到北美和日本,而地理位置偏僻的拉美則與之失之交臂。第三次產業革命恰恰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戰所開啟的:計算機、原子能等技術的應用正是始於二戰時期,在第三次產業革命中美國成為了引領國家,歐洲、日本、俄羅斯、中國、印度等則大力趕超,然而地緣區位過於偏僻的南美再次失之交臂。儘管當南美國家見識到其他國家在產業革命中取得的成效後也會奮起直追,然而每當人類技術革新的關鍵時期南美各國的反應總比處於國際權力格局風口浪尖的北美、歐洲、亞太等地滿幾拍。總體上來看:包括智利在內的南美國家在國際事務中普遍缺乏存在感。如果不是四年一度的世界盃和美洲盃,可能很多人都快忘了南美國家的存在了。
儘管南美國家在國際事務中普遍缺乏存在感,可話說回來畢竟南美不是隻有一兩個國家,總會有幾個國家在南美區域內屬於綜合國力較強的。一般來說巴西、阿根廷、智利三國被視為是南美區域內最為強大的三個國家,於是人們根據三國英文國民的首字母將其稱為ABC國家——阿根廷(Argentina)、巴西(Brazil)、智利(Chile)。南美ABC三國中巴西國土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位居全球第五位,人口2.086億,排名世界第五位;阿根廷國土面積2780400平方公里,位居全球第八位,人口4385萬,排名世界第31位。相比之下智利國土面積大約為756626平方公里,在南美國家中居第七位,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37位,人口在1860萬左右,排名全球第64位。如果從國家規模體量上看:智利同巴西、阿根廷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智利的國土面積不足巴西的9%,只有阿根廷的27%左右;智利人口只有巴西9%左右,大致相當於阿根廷的四成左右。那麼小小的智利何以成為與巴西、阿根廷並駕齊驅的南美ABC三國之一呢?
智利位於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脈西麓,東與阿根廷為鄰,北與秘魯、玻利維亞接壤,西臨太平洋,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智利是世界上地形最狹長的國家:從最北端的阿里卡到最南端的火地島全長4352公里。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這相當於從中國黑龍江省最北部一直伸到西沙群島,換句話說智利國土的南北長度大體與作為世界級領土大國的中國相當,然而說起智利國土的東西寬度可就是天壤之別了 ——智利國土東西最寬處也只有362公里。這又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從智利與阿根廷安第斯山脈的邊界往太平洋方向開車最多不超過四小時就能到達太平洋沿岸。這還是智利國土東西最寬處的距離,而最窄處只有96公里,整個智利國土東西平均寬度在180公里左右,這大概相當於中國上海到杭州的距離。國土南北距離與東西距離的巨大落差使智利成為了世界上國土最為狹長的國家。智利如此狹長的國土可不是從智利建國之時就形成的:和其他美洲國家一樣智利最早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在古代智利曾是興起於今天秘魯境內的印加帝國的一部分。1535年西班牙人侵入智利境內,此後西班牙人在如今智利境內相繼建立起聖地亞哥、康塞普西翁和瓦爾迪維亞等城鎮。當時西班牙人將自己的南美殖民地主要分成三大塊:拉普拉塔總督區(以今天的阿根廷作為主體)、新格蘭納達總督區(以今天的哥倫比亞作為主體)以及以今天的秘魯為主體的秘魯總督區,而智利在當時是隸屬於秘魯總督區的。直到1778年智利都督府成立才形成了現代智利的最初雛形。1810年9月18日聖地亞哥的土生白人推翻了西班牙人的殖民政權,宣佈成立獨立政府。1814年10月西班牙派駐的秘魯總督派兵前來恢復殖民統治。智利的民族獨立人士在奧希金斯領導下越過安第斯山與聖馬丁的軍隊會合。1817年這支軍隊在聖馬丁指揮下進軍智利,2月12日在查卡布科大敗西班牙殖民軍。同年奧希金斯被推舉為智利最高執政官。1818年2月12日奧希金斯正式宣佈智利獨立,獨立的智利共和國由此誕生。當時的智利並不是像我們現在看到的這麼狹長——當時的智利大致就相當於如今智利中部地區這一塊,而如今智利北部的塔拉帕卡省和阿里卡省在當時屬於秘魯,而安託法加斯塔地區則屬於玻利維亞,至於如今的智利南部地區在當時則是馬普切人的地盤。智利自從擺脫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後就像美華人的西進運動一樣持續不斷向南方馬普切人生活的地域拓張,最終智利人一直將其版圖擴張到如今的火地島。1863年玻利維亞的阿塔卡馬省發現豐富的硝石礦藏。硝石作為製造火藥的重要能源是相當重要的戰略物資。1879年智利出兵佔領礦區,玻利維亞與秘魯聯合同智利發生“太平洋戰爭”。1883年戰爭以玻利維亞和秘魯一方戰敗告終,於是智利在戰後吞併了秘魯的塔拉帕卡省和阿里卡省以及玻利維亞的安託法加斯塔地區。
智利狹長的國土範圍內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早在16世紀智利發現了金礦,17世紀發現銀礦,18世紀發現銅礦,此後智利的礦業不僅在拉美,即使是在全世界範圍內也都佔有重要地位。2011年智利的銅儲量達到1.5億噸左右,佔世界儲量的近30%,排名世界第一位,大大超過排名其後的秘魯(12%)、墨西哥(7%)、美國(7%)和中國(6%)。智利的銅產量和儲量一樣位居世界第一,以致於智利一國的銅產量佔據了世界產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智利的銅資源絕大多數集中在中、北部的斑岩型銅一鉬一金礦化帶中,走向南北延續2000多公里,北起安第斯高原山脈向南延伸到中部聖地以南的海岸山脈,再向東延伸到接近阿根廷邊界。礦帶相當於智利領土長度的二分之一,位於秘魯一智利一阿根延安第斯斑岩銅礦帶。智利共有礦床400多個,其中大型和超大型礦床10多個。智利的鋰礦儲量約佔世界總量17.8%,在鋰礦產量方面直到2011年智利才被澳洲超越,從而退居世界第二位,即使如此智利一國的鋰礦產量仍佔世界總產量的37%左右。智利鋰礦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塔拉帕卡、安託法加斯塔和阿塔卡馬等大區,這些地區分佈著大約60個鹽湖和鹹水湖,而其中絕大部分都還沒進行過系統的勘探。除此之外智利還是世界上惟一的天然硝石生產國、世界第一大錸生產國、世界第三大鉬生產國、世界第七大銀生產國、世界第十四大金生產國、世界第一大碘生產國、美第一大林產品出口國,在鐵、煤、鉛、鋅、錳、水銀和石油等資源的儲量上也極為豐富。事實上智利官方所宣稱的國土面積還不只756626平方公里:自1940年起智利官方一直聲稱南極洲的南極半島是智利領土並將其命名為”智利南極省“。1959年12月1日阿根廷、澳洲、比利時、智利、法國、日本、紐西蘭、挪威、南非、蘇聯、英國、美國12國簽訂了《南極條約》:確認南極作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應永遠專為和平目的而使用,不應成為國際紛爭的場所和物件。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絕大部分國家在此後紛紛加入這一條約,南極作為全人類共同財富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智利作為《南極條約》的締約國之一併沒在其聲稱擁有主權的南極地區進行實際控制,與此同時英國和阿根廷也聲稱對地區擁有主權,因此國際上均不將其視為智利的合法領土。
1973年9月11日智利陸軍總司令奧古斯托·皮諾切特透過一場軍事政變推翻了民選總統薩爾瓦多·阿連德,智利進入軍政府時代。以皮諾切特為首的智利軍政府在政治上實行高壓獨裁統治,以致於在其任內成千上萬的反對者被捕入獄乃至莫名其妙地人間蒸發。然而這位獨裁者卻和南韓的朴正熙一樣成為了一個在政治上廣為詬病,卻在經濟上開創了一個嶄新時代的人物:皮諾切特上臺之時智力的通脹率高達381%。皮諾切特上臺後以武力肅清了反對派,從而大大強化了自己對國家的控制力度。和其他獨裁者所不同的是:他意識到治理國家不能單純依靠武力壓制,還必須切實讓人民從國家發展中享受到福利。作為軍人出身的皮諾切特深知經濟領域並非自己所擅長的,因此他聘請了一批美國芝加哥學派的經濟學家作為智利經濟改革的實際操作者。皮諾切特充分授權這些專業人士,而他自己則利用手中掌握的軍權為改革的推進保駕護航。皮諾切特任命的經濟改革班子試圖透過削減政府開支、實行自由市場經濟政策的方式挽救智利經濟,然而改革初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陣痛。這是最為考驗改革者的時候,因為這一時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必然造成民怨沸騰的現象,然而皮諾切特這個獨裁者完全無視任何反對聲音,最終奇蹟出現了——智利經濟在經過短暫的衰退後漸漸迸發出新的活力,出口額增長了十幾倍,通貨膨脹率降到了10%以下,年均經濟增長率竟然達到了8%!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包括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印度等在內的全球30個經濟大國的增速最高者也只在7%~8%之間。也就是說智利作為一個國土面積只有756626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00萬的小國在經濟發展速度上已與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印度等世界主要經濟體處於同一水平了。伴隨經濟發展的是社會治安狀況的改善,無需諱言這是透過高壓手段實現的——智利為打擊小偷小摸現象甚至恢復了古代社會的宵禁制度,任何晚上在大街上逗留的人都會被警方帶走。然而就是皮諾切特這麼一個崇尚絕對權力的獨裁者卻在1980年制定了一部新憲法,而這部新憲法明確承諾將在1988年舉行全民公選以此決定皮諾切特是否繼續擔任總統。這時的智利人誰也不知道這個承諾究竟是否會兌現。1988年10月智利新憲法規定的全民公選時間到來了,出人意料的是擁有絕對權力的獨裁者皮諾切特卻沒對這次大選進行任何干預,因為最終他獲得了42%的贊成票和55%的反對票。面對這一結果手握軍權的皮諾切特沒選擇扶植一個傀儡總統而繼續實行軍政獨裁統治,而是表示尊重憲法的規定。1989年12月皮諾切特軍政府與智利人民選舉的新總統帕特里西奧·艾爾文·阿索卡爾帕特西里奧·埃爾文完成了政權交接,智利進入到民主政治時期。同其他拉美國家民選政府和軍政府交替上臺執政、頻繁政變的現象所不同的是:智利自1989年民選政府上臺以來始終保持著政局穩定,如今的智利在新聞自由、人類發展指數、民主發展等方面的發展獲得了全世界的肯定。在經濟方面民選政府上臺後的智利仍保持著持續的經濟增長,其綜合競爭力、經濟自由化程度、市場開放度、國際信用等級均為拉美之首。截至2018年智利的GDP總量達到3010億美元,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42位,人均GDP在16030美元左右,位居全球第59位。儘管如今的智利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在拉美地區卻屬於首屈一指:智利由於擁有較高的國際競爭力和生活質量以及穩定的政治環境、自由的經濟環境、較低的腐敗感知和相對較低的貧困率而被世界銀行集團視為高收入經濟體。如今的智利被有望成為拉美第一個發達國家,在綜合國力上也被視為是僅次於巴西和阿根廷的南美第三強國。
-
8 # 國際小白君
智利,從窮困潦倒到屌絲逆襲
20世紀70年代,智利的人均GDP是拉丁美洲最低的之一,通貨膨脹率達到兩位數,整個國家處於蠻荒狀態。1973年皮諾切特發動政變,組織了芝加哥學派經濟學者的班子,開始推行新自由主義和貨幣主義的經濟發展戰略。採取低稅收、低政府幹預的外向型經濟政策,經濟開始逐步增長。80年代初拉美債務危機,智利堅持低稅外向型政策很快走出危機,保持平均每年6.1%左右的經濟增長直到現在。
現在智利是拉丁美洲經濟自由度指數最高的國家(排全球第七),擁有拉美最高的清廉指數,被世界銀行集團視為高收入經濟體。智利人均GDP已經達到14911美元,按購買力平價(PPP)達到23165美元,拉丁美洲第一,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已經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
智利經濟表現繼續令人震驚
南美新聞網訊 2018年4月份,智利經濟活動月度指數(Imacec)與去年同月相比上升5.9%。由此帶來的結果是,智利經濟自2012年10月以來已經達到其最佳月度水平。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4月比去年同月增加了三個工作日。同樣,用以進行比較的2017年的資料值也較低。據智利中央銀行稱,採礦業月度指數增長4.6%,非採礦業月度指數增長6.2%。報告發表方在一份宣告中表示:“後者受到製造業,貿易和服務業增加的影響。”根據路透社調查,市場預期經濟活動月度指數僅為5.2%,因此中央銀行給出的資料遠遠超出預期。
2018年智利各方面表現分析:
智利國家統計局3月18日釋出的GDP資料顯示,2018年智利實際GDP同比增長4.0%,增幅比上年大幅回升2.7個百分點,創近五年來新高。
分季度同比來看,一季度增長4.7%,二季度增長5.3%,三季度增長2.6%,四季度增長3.6%。經季節調整後,一季度增長5.2%,二季度增長5.0%,三季度增長2.8%,四季度增長3.3%。
分季度環比來看,經季節調整後,一季度增長1.1%,二季度增長0.6%,三季度增長0.2%,四季度增長1.3%。
2018年,智利GDP平減指數同比上漲2.0%,漲幅較上年下跌3.0個百分點。
2018年,智利年平均人口1874.43萬人,同比增加18.89‰。全年智利人均名義GDP為1020萬比索,同比名義增長4.2%,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2.1%,增幅較上年回升2.2個百分點。
2018年,按官方平均匯率計算,智利名義GDP摺合2986.90億美元,同比增長7.6%,增加211.56億美元,人均名義GDP摺合15935美元,增加849美元,同比增長5.6%,第四次達到15000美元以上。
2018年,智利實際GDP規模是1960年的9.74倍,人均實際GDP水平是1960年的3.98倍,年平均常住人口規模是1960年的2.45倍。
2019年智利經濟預測情況
根據最新的預測結果顯示,今年,智利將是南美洲第五個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
智利的經濟增長率預測為3%-5%,在拉丁美洲國家中處於增速最快的國家,超過世界經濟增速的平均水平,智利總統皮涅拉在今年年初時指出了這一點。然而,最新的資料顯示了大相徑庭的結果,智利既不是南美增速最快的國家,同時也無法超越全球平均值。無論是央行預測的2.9%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3.3%,情況都不與樂觀。如果不包括委內瑞拉增速的拉低,那麼拉丁美洲和南美洲的經濟增速預計為1.7%和2%。
與之為鄰的國家中,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為多明尼加和巴拿馬,分別為5.5%和5.0%。與這兩個國家相比,智利遠遠落後,在南美洲國家中,玻利維亞的經濟增長預測為4%,其次是秘魯3.7%,瓜地馬拉3.2%,哥倫比亞3.1%,智利2.9%位列南美洲第五位。
即使如此,智利優越的經濟表現仍是引人注目的,近五十年的發展,從落後的發展中國家直到成為發達國家,這份成績也是讓人豔羨的!
所以,你現在知道為什麼為什麼很多人稱他為南美小霸王了嗎?
回覆列表
說起智利,唯一能讓人想起的,可能就是美味水果車釐子了。不過智利可不止是光有車釐子這麼簡單,它還是南美洲唯一一個發達國家。
(智利地圖)
智利位於南美洲西側的邊緣地帶,整個領土範圍狹長窄小,地理位置十分偏僻。但就是這麼一個沒有戰略縱深,土地貧瘠的二流小國,卻能讓巴西阿根廷這樣的大國都不敢招惹,被人冠以“南美小霸王”稱號,這是為什麼呢?
一、豐富的礦產和漁業資源。智利國土面積僅75.6公里,人口1800萬,它的領土輪廓就像是一條長長的絲帶。沿著大西洋海岸線綿延足足4350公里。而東西的寬度卻只有96到362公里,成為世界上國土最狹長的國家。
智利境內自然條件惡劣,屬於火山和地震多發地帶,而且山地面積佔整個國土面積的80%。土地貧瘠的智利,農業種植環境並不理想。不過幸運的是,智利的礦產資源相當豐富。
從19世紀到20世紀,智利一直以銅礦石和硝石出口作為經濟支柱。根據近期的世界資源排名,智利的銅、鋰金屬礦藏佔全球的40%。而鉬、硝石、碘、金、銀產量,也排在世界前十。豐富的礦產資源不僅使智利彌補了農業上的不足,還輕鬆擁有了大量財富。
另外,智利作為一個沿海型國家,海域遼闊,漁業資源相當豐富,其海產品出產量位居世界第四,魚粉出口量更是高居榜首。
(豐富的漁業資源)
二、經濟的騰飛得益於政局穩定。智利的土地雖然不利於農作物生長,但是熱帶季風氣候,卻是樹木的極佳沃土,人工林的生長速度很快。這樣智利在造紙和紙漿原材料方面又領先於世界。同時,它的水果品質也受到國際上的一致好評,這不僅使它成為水果出口大國,還是知名的葡萄酒產區。
智利經濟發展思路清晰,得益於政局穩定。政治穩定,又依靠於75%梅斯蒂索人主導的智利政府。有了穩定的政治秩序,加上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智利的經濟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目前,智利人均GDP已超過20000美元,跨入發達國家之列。連同一地區的阿根廷和巴西兩個大國,都望塵莫及。
(強大的武裝力量)
三、強大軍隊的擴張保證。依靠豐富資源賺取大量財富的智利,在軍隊建設上毫不吝嗇。在英國的支援下,智利以英勇善戰的安第斯軍為主體,組建了強大的軍隊。他們透過大量購買世界上先進的武器裝備,打造出稱霸南美的強大軍事力量。也正是依託這支軍隊,智利在和周邊國家的戰爭中,以小打大,不斷開疆拓土。
智利原本的疆域並不遼闊。19世紀,在南美太平洋戰爭中,智利打敗了國土數倍於自己的玻利維亞和秘魯聯軍,吞併了秘魯的塔拉帕卡省、阿里卡省和玻利維亞的安託法加斯地區,把玻利維亞徹底堵成了內陸國。
數千公里的海岸線,加上容易被封堵的國土現實,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對智利來說首當其衝。家裡有礦,自然不缺錢。財大氣粗的智利海軍師承英國,擁有多艘大型艦船。在19世紀八九十年代,智利海軍的實力甚至超越美國。
當時硝石戰爭中,秘玻兩國的海軍加一塊,都不夠智利海軍吊打,實力可想而知。而這也是智利敢於威脅美國的倚仗。
當年,智利和美國發生矛盾。智利警告美國少管閒事,否則將讓美軍艦船葬身海底,還揚言要炮轟美國西海岸。海軍實力不如智利的美國,居然也有認慫的時候,忍氣吞聲不敢迴應。
不過,受到刺激的美華人很快奮發圖強,瘋狂造軍艦,短短十幾年成為世界一流海軍強國。而曾經囂張一時的智利,卻被美國海軍遠遠甩開,再也不敢挑戰美軍,只能在南美耀武揚威了。
(智利總統和美國國務卿)
四、緊跟英美的外交策略。憑藉豐富的礦產資源,智利引來了英美大國的主動合作。雖然當年智利曾經對美國有過恐嚇,但緊抱大國,打擊周邊鄰國是智利一貫的生存之道,何況有資源利益的驅使,美華人也沒那麼小氣。
在當年的硝石戰爭中,正是在和智利合作開發的英華人幫助下,智利才將玻利維亞的硝石海岸礦藏領土佔為已有。1984年,阿根廷和智利的領土衝突中,也是靠著英國撐腰,智利成功將阿根廷的皮克頓、倫諾克斯、努埃瓦三島據為已有。在火地島的爭奪中,智利更是力壓強大的阿根廷,將其大部分領土和海岸線成功攬入懷中。
豐富的資源、強大的軍隊、穩定的政局,再加上緊抱英美國家大腿的外交策略,智利成為南美最富有的發達國家。就連強大的巴西和阿根廷,都不得不對它退讓三分,可見“南美小霸王”的名號,並不是浪得虛名。
(參考資料:《智利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