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蘭博佩奇000
-
2 # 城哥的vlog
我覺得看一部手機的螢幕是否足夠優秀可以大致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流暢性
當我們拿起一款手機時螢幕是人機互動的唯一介面,好的螢幕對使用者的體驗十分重要。因此螢幕的流暢性一直是各大手機商發展的一個目標,目前一些高階的旗艦機都支援了120Hz的重新整理率,重新整理率越高畫質越穩定,而且對於我們的眼睛也更好的保護。
2、準確性
螢幕色彩表現力,不僅會影響使用者影片觀看體驗,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手機拍照效果以及影片錄製功能表現。螢幕色彩表現達到最高準確性。
3、舒適度
舒適度主要體驗在觀感方面,其主要由解析度以及調光功能完成,現在旗艦級別的手機基本都是2K級別高解析度螢幕設計,這個可以讓我們在觀看影片或是閱讀小說時,獲得最為細膩的畫面顯示效果。
-
3 # l藍星知識物語
1、硬體
也就是螢幕素質
換螢幕是價Grand SantaFe高也就代表這款螢幕越好
2、軟體
也就是根據手機打卡程式和使用狀態將螢幕調節為最佳顯示效果(這裡指的不是螢幕亮度)
中國產手機廠商今年在發力第一點,今年新出的高階旗艦硬體算是很OK了,僅次於蘋果三星
軟體層面受到安卓系統本身侷限
不是寫各個手機廠商寫幾行程式碼能有話好的
1+2只有蘋果能做到
也就是最好的硬體+最好的軟體
-
4 # PM宋先生
螢幕這個東西,最終落實到使用者體驗上就是看得爽、用得爽、摸得爽。手機行業總會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做螢幕的不怎麼說螢幕,不做螢幕的瘋狂吹螢幕。
如果你開啟小米的網頁去到小米 10的頁面,或者OPPO的網頁去到OPPO Find X2的頁面,你就會發現裡面對於螢幕有大篇幅的宣傳,當然其它中國產廠商也是一樣的;當你開啟三星的網頁去到Note 10的頁面,你會發現三星壓根就沒怎麼說螢幕的事情。
實際上對於使用者來說,都知道三星本來就是OLED螢幕大廠,無論它要不要宣傳自己的螢幕,無論是Note系列還是S系列,肯定用的是最頂級的螢幕;而無論小米或者OPPO怎麼宣傳,該質疑螢幕好壞的還是會質疑。
寫在開篇是想告訴大家:無論選擇什麼東西,不要一味去看引數怎麼樣,落實到實際體驗上才是最好的。堆料這件事情真的很簡單,有錢就可以堆,但是做好了,是另外一回事情。蘋果在iPhone Xr 和 iPhone 11上依舊還在使用LCD螢幕,但是從顯示效果來說幾個廠商敢說自己比這兩臺機器優秀?
從看得爽的角度聊一聊螢幕嘛,核心就是用來顯示內容給人眼看的。因此螢幕的觀感,一直都是消費者考量的重點,也是廠商盡力去宣傳的核心。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說,螢幕觀感的引數,是最容易被廠商忽悠,並且最難理解的部分。這裡只是把一些考察的引數是什麼意思講一下:
解析度和畫素密度:解析度指的就是一塊螢幕上縱向和橫向的畫素點個數,比如說1920X1080解析度的螢幕,就是說縱向每排有1920個畫素點,橫向每排有1080個畫素點,整個螢幕就有超過200萬個畫素點。看起來很多了是吧?但是,解析度這個東西,一定要結合螢幕的尺寸來看。
應該不難理解,在一堵牆上面以最小間隙開1000個洞,和在一扇窗上面以最小間隙開1000個洞,肯定是窗戶上面的洞小,並且洞的數量越多,人眼就越難識別具體一個一個的洞。螢幕也是一樣的,都是1920X1080解析度的螢幕,一個是4英寸,一個是12英寸,當然4英寸的畫素點更小,人眼越難分辨出單個畫素點。
因此解析度之外,就多了一個畫素密度(PPI)的概念,也就是每英寸螢幕有多少個畫素點。對於手機這樣的使用距離來說,超過300PPI,正常使用距離就很難發現,目前的手機基本都在400PPI以上。因此只要你購買的是中高階級別的機器,螢幕從解析度來看,基本都是夠用的。不用去糾結太多所謂2K、3K、4K的問題,iPhone還在用1080P,急什麼。
峰值亮度和對比度:一個螢幕其實好不好看,最重要的是亮度的問題,至少你要讓我看得見,然後再說好不好看的問題吧。而螢幕的峰值亮度,就決定了你是否可以在一些特殊的場合正常使用你的手機,比如說夏天,豔陽高照,螢幕的亮度不夠,你就是看不清楚內容,只能夠拿手擋著或者去室內再看。這一點,iPhone確實做得不如現在安卓陣營的機器。螢幕至少要在Sunny下達到超過500尼特才可能看清楚。目前頂級的螢幕可以達到全域性800尼特。
對比度這個東西,指的就是一塊螢幕從最暗的黑色到最亮的白色,一共可以劃分多少個階梯。對於消費者來說,可以理解成為顯示色彩的豔麗程度。對比度越低,顯示一張照片看起來就會感覺灰濛濛的,因為各個色彩之間的變化程度不大。而高對比度的螢幕,顯示的色彩更多,自然看起來也就豔麗很多了。目前頂級的手機螢幕,對比度在五百萬比一,可以理解成任何一種顏色可以分為500萬種梯度從黑到最亮來顯示。
至於很多人所說的HDR高動態範圍功能,高對比度的螢幕,廠商肯定會做高動態範圍;至於DC/PWM調光,這個看消費者個人的體制,有的人敏感,有的人不敏感。
從用得爽的角度聊一聊智慧手機,畢竟不是電視,觸控操作佔了99%以上使用邏輯。因此對於智慧手機來說,螢幕這個東西不只是看,還要用,而用這個東西,就牽扯到了最核心的體驗,滑動是不是流暢?反應是快還是慢?那麼這就涉及到了兩個引數:重新整理率和觸控取樣率。
重新整理率,這是2019年開始手機產品最火熱的詞語。顧名思義,重新整理率指的就是螢幕在單位時間裡面的重新整理次數,按照每秒計數。重新整理率越高,那麼每秒顯示的畫面就越多,看起來就越流暢。目前多數螢幕採用的是60赫茲重新整理率,而從2019年開始部分開始採用90赫茲重新整理率,今年釋出的機器應該會全面配備90赫茲,旗艦機器會配備120赫茲。這樣一來從理論上講,手機的螢幕會越來越流暢。
觸控取樣率,這個也是提升觸控體驗的關鍵。如果說重新整理率是螢幕顯示的指標,那麼重新整理率就決定了螢幕採集外界資訊的指標。指的就是螢幕在單位時間內,採集觸控式螢幕幕的物體的次數。採集次數越高,對觸控物體的移動軌跡就越清晰,螢幕做出的反應就越快。為什麼iPad Pro搭配上Apple Pencil之後使用體驗非常舒暢?因為採用的是240赫茲取樣率,是目前大多數手機的一倍還多。而目前最頂級的手機螢幕,也可以做到240赫茲的取樣率,比如說OPPO最新推出的Find X2 Pro。
因此在選擇手機的時候,從理論上來講,重新整理率越高,你的螢幕無論是滑動還是顯示動畫就會越順暢;觸控取樣率越高,螢幕對於你手指的滑動反應就會越跟手。因此可以作為普通消費者購買手機時候的一個重要對照引數。
從購買的角度聊一聊那麼我們先總結一下上面所說的幾個引數以及實際意義:
1.解析度和畫素密度,決定螢幕的細膩程度,目前中高階手機已經足夠使用,不需要太糾結。
2.峰值亮度,決定了你在室外環境下的使用體驗,買越高的越好。3.對比度,決定了色彩的豔麗程度;高對比度普遍支援高寬容度HDR顯示,不需要太糾結。4.重新整理率和觸控取樣率,決定了螢幕的流暢程度,越高越好。5.DC和PWM調光,購買LCD螢幕還是OLED螢幕,最好自己親自去實體店體驗。實際上,上面所說的幾個問題,都是從螢幕本身來講的。但是一部手機,不僅僅是螢幕本身,而是各方面引數的綜合考量最終形成的產物。因此手機螢幕效果到底怎麼樣,其實並非引數本身講的那麼一致。
比如說系統的色彩管理如何,就是很重要的,安卓手機因為版本分散,並且每個廠商都有自己獨立修改定製後的OS,因此對於色彩管理來說並沒有IOS那麼出色,這樣一來導致整個安卓的軟體生態對比起IOS在色彩的支援包括重新整理率的支援方面就做得並不完善;比如說高重新整理率,就需要更快的處理器,更好的螢幕晶片,更大的運存,更強的電池等等一系列的硬體作為支撐,否則裝再好的螢幕,硬體也帶不動。
同時想要更好的顯示體驗,實際上螢幕的觸感,機身的握持手感,是否有線性馬達提供優質的震動反饋,是否有對應的音效,是否有符合邏輯的互動動畫等等,這些全部都可以廠商費盡心思去進行設計和開發。
買手機並不是買螢幕,與其在網上看各種引數,不如去實體店自己親眼對比一下。
回覆列表
影響手機螢幕顯示效果觀感的第一大因素就是螢幕的解析度了。目前市面上手機螢幕主要有三個檔次,一個是HD高畫質屏(***X720P解析度),其次是FHD全高畫質屏(***X1080P解析度),最後是QHD2K解析度(***X1440)。一般來說,1080P解析度的螢幕已經接近人眼的分辨極限,非常的清晰了。而720P解析度的螢幕會有比較明顯的顆粒感,畫質比較粗糙,QHD顯示最細膩,但是解析度越高耗電也會相應的更大,而且觀感上其實與1080P的螢幕差不多,所以一般選擇手機的時候,螢幕解析度為1080P就足夠了
一塊螢幕的色域廣不廣直接決定了這塊螢幕的色彩顯示是否豐富。色域越廣,能夠呈現的畫面色彩就更多,畫面就更生動,更真實。一般手機廠商在宣傳自家螢幕的時候,你可能會聽到什麼100%sRGB色域,百分之90多的NTSC色域,或者說其支援DCI-P3色域什麼的。小編找到的一張圖可以大概表示一下不同色域顯示的換算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