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曉敏VV
-
2 # 歷史檔案館
我是真君,我來回答。
這個問題演義和正史要分開。
1. 站在史實角度:只是羅貫中《三國演義》的杜撰,歷史上的周瑜氣度非凡,並不是心胸狹隘的小人,並沒有刻意致諸葛亮於死地。
(草船借箭是假的,不要被演義給騙了,真的用草船借箭的是孫權,具體內容參考三國志等史書。)周瑜死因是在準備出征益州的時候半路背上箭瘡復發而死。
2. 站在演義角度:
①周瑜成心陷害諸葛亮,欲致其餘死地。所以在個人角度,算是對周瑜的一種反擊和嘲諷。
②當時赤壁之戰大局已定,剩下的就是打掃荊州殘局,所以劉備和孫權的衝突也就暴露出來---地盤。當時東吳外交這方面主要是周瑜的強硬派和魯肅的親善派。
諸葛亮氣死周瑜目的是為了讓劉備在爭奪荊州地盤的時候儘可能佔到便宜。畢竟如果周瑜沒死,劉備不僅地盤搶不到多少,原先找東吳借的荊州部分怕是也賴不下去。但如果周瑜死了,魯肅上位,那麼在外交上也就會緩和很多,耍賴方便(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
3 # 親一
《隆中對》是諸葛亮提出的,而且他提出之後也一直遵循這一戰略來的,要不也不會在關羽丟了荊州,劉備兵敗死在了白帝城,諸葛亮也不會馬上修復和孫權的關係了,至於三氣周瑜這一情節,這是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時候虛構的一個情節,《三國演義》是”尊劉”的,而且為了突出諸葛亮的智慧,渲染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所以在塑造周瑜的時候,不忘把兩人弄出來鬥個智,一個赤壁之戰中,曹操不如周瑜,周瑜不如諸葛亮,而且周瑜恰好病死於出征巴蜀的途中,所以就虛構了一個三氣周瑜這個情節。
這個和後來的火燒上方谷,突出司馬懿不如諸葛亮是一個原因,但是火燒上方谷,羅貫中又不能真的寫死司馬懿,所以天降大雨澆滅了大火,而三氣周瑜,周瑜在史上卻是剛好病死了,所以就三氣周瑜可以把周瑜氣死,就這麼簡單
最後說一句,《三國演義》是小說,看著樂呵就行了,千萬別當真
-
4 # 九頭鳥漫談文史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橋段,並非歷史事實,既然以此為題,那就以此為基準略作解讀。
諸葛亮三氣周瑜的背景是赤壁大戰之後,孫權和劉備兩方勢力為爭奪荊州的主導權產生的一系列軍事、外交上的爭端,本質是為了爭奪長江以南地域或部分地域的主導權。
劉備佔荊州圖謀益州,爭取三分天下,而周瑜卻希望消滅劉備,由東吳佔據荊州,同樣再圖謀益州,和北方曹魏隔江對峙。
可週瑜卻雄心勃勃,挾赤壁之戰的餘威,實力又遠超劉備,當然希望讓東吳來統一南方,而諸葛亮敢於氣死周瑜也是看準了東吳沒有和劉備撕破臉的決心,主要是東吳也面臨兩大難題。
第一:曹操在北方虎視眈眈曹操一方的阻力,曹操雖然敗退回北方,但根基未損,他絕對不會眼睜睜看著東吳統一南方,這個時候的曹操,從戰略上是支援劉備的,東吳如果和劉備大戰,曹操馬上就會進攻東吳。
在《三國演義》書中,諸葛亮三次氣周瑜後,就分別有魯肅、張昭和諸葛亮以曹操在北方試圖報赤壁之仇為由勸說周瑜和孫權不要報復。
周瑜本人也心知肚明,除非能用極短的時間消滅並消化掉劉備勢力,否則肯定會給曹操渾水摸魚的機會,被氣也只能認慫。
第二:周瑜和孫權的矛盾周瑜是東吳實際創立者孫策的合作伙伴,在東吳軍方的威望遠遠超過孫權,這對於孫權來說,是難以忍受的事情,軍權不在手,沒有哪個主公會安心。
赤壁大戰後,周瑜的聲望如日中天,孫權不可能沒有忌憚之心,從東吳的未來來說,幹掉劉備拿下荊州,隨之拿下益州是好處多多。
但對於孫權本人來說,繼續打下去未見得是好事,周瑜打贏了赤壁之戰,擊敗了曹操,如果再讓周瑜打荊州、益州成功,有這個戰功在手,再加上週瑜也是東吳開創人之一,孫權估計會睡不著覺了。
所以,孫權是想拿下荊州和益州,但又顧忌周瑜功高蓋主,赤壁之戰後,孫權本人率部攻打合肥,曾試圖借這個名義調周瑜去合肥合兵一處,實際上是想剝奪周瑜的兵權。
《三國演義》書中,諸葛亮一氣周瑜時,魯肅就曾提醒周瑜:“主公現攻合淝不下”,勸說周瑜不要把精力陷在和劉備的糾纏中,魯肅就是孫權埋下的棋子。
很明顯,孫權在周瑜的除劉戰略和維護自己的權威這兩項選擇中,選擇了拖周瑜的後腿,打不下合肥是可以大做文章的。
要麼周瑜率部來援,孫權可以合法的合兵一處,要麼就以要全力拿下合肥為名,不給周瑜任何西征的後勤保障,周瑜怎麼著都無法找諸葛亮實施報復。
綜合以上兩點難題,在《三國演義》書中,諸葛亮三氣周瑜時,已經考慮到了方方面面的後果,諸葛亮能夠確定東吳一方沒有和劉備撕破臉的勇氣,有魯肅這樣孫權和周瑜都信任,且全力支援孫劉聯盟的老好人存在,些許衝突不足以讓東吳翻臉。
諸葛亮從一氣周瑜到三氣周瑜,不但拿下了荊州,打消了東吳對益州的覬覦,還給劉備賺回個如花似玉的美貌媳婦。
氣死周瑜,東吳軍方如喪考妣,恨不得扒掉諸葛亮的皮,可孫權絕對是心裡樂開了花,周瑜這棵足以顛覆孫權權威的大樹倒了,他感謝諸葛亮都來不及,至於爭霸南方,那是以後的事,所以,諸葛亮下死手三氣周瑜是有絕對把握不會破壞孫劉聯盟,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啊。
-
5 # 一壺清茗品春秋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小說《三國演義》虛構的故事,這裡我們就結合孫劉聯盟的實際,來分析諸葛亮三氣周瑜的合理性。孫劉聯盟是在孫、劉兩家共同受到強大曹操的威脅下,結合起來的聯盟。孫劉兩家既是合作方,又是競爭方。這就決定了兩家的合作中充滿摩擦。面對曹操退出荊州後的真空,雙方都想在這同一塊蛋糕中多佔一點。從這個角度說,雙方並無本質的差別。
但是東吳實力要比劉備強,而且在赤壁之戰中又出力多,對荊州又覬覦良久,所以東吳對待劉備,就出現了分歧,一方是魯肅,另一方是周瑜。魯肅更多強調合作,在他一手操辦下結成了孫劉聯盟,為了鞏固聯盟又在他一手操辦下達成了借荊州的協議。而周瑜更為激進,他看到劉備是潛在對手,想要趁著劉備勢力弱小的時候,不斷進行打擊,最終消滅這個潛在的敵人。所以,諸葛亮看似三氣周瑜,其實是對周瑜步步緊逼、咄咄逼人的氣勢予以打擊,是以有理有節的有限反擊挫敗周瑜陰謀,打擊周瑜等激進派的氣焰,進而鞏固孫劉聯盟。否則任由周瑜緊逼,步步退讓,不僅孫劉聯盟不會長久,還有被吞併的危險。
只是可惜後來鎮守荊州的關羽不瞭解這一點,面對東吳對荊州的覬覦,只懂得武力對抗,以力壓人,不斷激化矛盾,不懂得像諸葛亮那樣在合作中鬥爭,在鬥爭中合作,最終把東吳一步步推向了曹操,最終弄丟了荊州。
-
6 # 肉郎阿漆
這個問題就像現在有的人站出來指責:美國疫情這麼嚴重對我們好嗎?我們工作低了,我們應該無條件支援美國。
就是這麼扯淡,諸葛亮的三氣周瑜都是識破他的詭計將計就計,自己的計謀沒成功,氣死了還怪別人?腦子有病吧
-
7 # 古典君000
我是古典君,我來為您解答。
諸葛亮的戰略規劃就是聯吳抗曹,這是在“隆中對”就已經定好的,所以他是不會輕易地去得罪東吳的,那為什麼要“三氣周瑜”呢?
這當然不是出自諸葛亮的本意,因為赤壁之戰曹操敗北,元氣大傷,一時之間是不會南侵的。東吳肯定會趁此良機迅速的擴張領地,但劉備也肯定不會袖手旁觀,他現在可是連個根據地都沒有呢!這問題就出現了呀,曹操雖然北歸,但實力仍在,孫權和劉備現在還是惹不起的,那只有爭奪荊州及江南這片土地。
“三氣周瑜”的本質就是孫劉兩家產生的利益衝突。但此時這兩家也絕不會反目,因為這樣得利的只有曹操,所以這兩家的關係是非常複雜的,一邊要爭奪地盤,一邊還不能撕破臉皮,所以就出現了“借荊州”的說法。
“三氣周瑜”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周瑜眾所周知,他是一個主戰派,不管是對曹操,還是劉備都是這個態度,而諸葛亮心裡是非常清楚的。而魯肅這個人的主張與諸葛亮不謀而合,就是孫劉結盟共同抗曹,所以說諸葛亮是希望魯肅代替周瑜的,所以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屢屢激怒周瑜,最終瘡口迸發而亡。
其實歷史上的周瑜並不是一個心胸狹隘的人,反而是一位心懷若谷,氣宇軒昂,有雄才大略的俊才,只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所以說諸葛亮“三氣周瑜”,真正意義上來說是為了促進孫劉聯盟,而非阻止聯盟。
-
8 # 另類文史
另類君解題o(* ̄︶ ̄*)o
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放在《三國演義》中是為了凸顯諸葛亮的設計妙算,和孫劉聯盟並不衝突,換句話說,按照現在的主角光環理論,周瑜作為一個龍套,必須圍繞一箇中心服務,這個中心就是“諸葛亮很好很強大,所向無敵”。
在正史中,孫劉聯盟的初衷是為了組隊抗擊曹操,演義中“三氣周瑜”的橋段也是發生在赤壁之戰結束以後,所以說,這時候諸葛亮三氣周瑜相當於是敵我矛盾退居次要後,內部矛盾抬頭,無論從哲學層面還是戰略戰術層面都沒毛病。
我們對比一下週瑜和魯肅的區別即可明白周瑜為嘛要和諸葛亮過不去。
魯肅和周瑜都是主戰派,然而魯肅有大局觀,知道只有和蜀漢聯盟才有勝算,絕不能坐以待斃,而周瑜儘管也是主戰派,但他除了想主動抗擊曹操,還想吞滅劉備領銜的蜀漢,所以他對劉備的股肱之臣諸葛亮自然會有敵對情緒。
而諸葛亮這邊,除了秉持“滅曹”的主旋律外,對周瑜這個橫生枝節的實力派,自然也要有禮有節有度的做鬥爭。
然而諸葛亮用力過猛,把周瑜氣死了,這個是演義中的橋段,而事實上,以諸葛亮的宏圖偉略和智商,當不至於把周瑜搞的死於非命,因為從後來關羽的宿命來看,換做是周瑜鎮守,絕不會像呂蒙那樣把關二爺弄死。
哎,倆教訓:
第一,戰略大局觀必須服從,否則勝利不可期,第二,如果自己斤兩不夠,就別和人家膩味,否則死翹翹。
回覆列表
諸葛亮當然很清楚聯合東吳的必要性,赤壁之戰就是孫劉聯合的最好例項。當共同敵人被擊敗後,聯合的內部矛盾就凸顯出來,周瑜持才傲物,容不下諸葛亮的存在,所以要想殺掉諸葛亮,諸葛亮當然清楚周瑜的危害性,所以設計三氣周瑜,周瑜本人雖有才華,但心胸狹窄,最終倒至被氣死的下場。但這並不影響孫劉聯盟,因為劉備是東吳的女婿,諸葛亮的弟弟也在東吳供職。諸葛亮入川前就關照駐守荊州的關羽,東聯孫權北拒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