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熙熙光明
-
2 # 晨光文具221421590
事實證明,越來越多的留學生成了他人的“嫁衣”,出去的越早,時間越久,拋棄祖國的可能性就越大。甚至還會對生養的“母親”反咬一口,看看“許州”的那位公主,姓金的千金…等的言行,充滿了對祖國的鄙視和侮辱。其實她們的優越條件恰恰來自於人民,象此類吃飯砸鍋的事到了該恁治的時候了。
說回題內話,俞老師宣稱的出國讀書當選美英,無非是鼓勵學生把英語學紮實,順便推薦一下他的“新東方”。並不反對學好英語,也不能阻止出國留學,但不應嚮往那些對充滿敵意的國家,在那裡被灌輸的思想大多是負面(對來說)的,一旦孩子的立場不堅定,做出了背逆之事,不但毀了孩子的人生觀,也同時浪費了國家和家人的一番苦心。
希望國家在這方面做出切實有效的對策,“雞飛蛋打”讓人傷心,“白眼狼”則更加讓人痛心。
-
3 # 負付得正
我會首選加拿大,然後是美國,新加坡也不錯。原因很簡單,加拿大安全、和善、華人多並且教育水平很高;美國教育世界公認第一,不用多說;新加坡離家近,也有頂級學府;當然如果小孩能考取國內頂級學府(前20的學府),在國內讀本科也是很好的選擇,可惜小孩不是學霸級別
-
4 # 木子巖老師
如果僅僅因為商業目的,我想作為教育界公眾人物的俞敏洪不會說出這樣的話,弦外之音讓人深思。
對比國內外教育現狀可得知:中國學生,小學苦,中學累,高中拼,大學混。歐美學生:小學玩,中學混,高中學,大學拼。
國內教育現狀:本該痛快玩的年齡卻在拼命學,本該拼命學的年齡卻在痛快玩。從步入小學開始,學生們不斷地接受著填鴨式的教育方式,上不完的課,寫不完的作業,刷不完的卷子。他們被驅趕著來不及欣賞了沿途美麗的風景,一路風塵僕僕,經過鯉魚躍龍門式的跳躍,終於來到了象牙塔——大學。在這4年裡,他們終於可以放慢了甚至停止了前進的腳步,放鬆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狀態,貌似每個學生都在無聲地討回他們前12年被剋扣的玩耍時間!
從緊張到放縱,從馬不停蹄到走馬觀花,不僅僅是精力的斷層,也意味著知識的斷層,長此以往下去,勢必會影響大學生們的整體素質。
對比國外的教育,中國大學放鬆的4年是外國大學最勤奮的4年。比如美國中小學課堂,與其說他們是在上課,不如說是在沒有壓力的狀態下做遊戲。每天課時不多,中學生四節課,小學生更少;再說作業,老師很少佈置作業;就算考試也是按照A、B、C、D等級進行分類;除了學習,學生也會參加各種各樣的俱樂部活動。
但是一旦他們從高中進入了大學,他們不得不開始刻苦學習,玩命地學。在國外尤其是英美國家,本科生都採用淘汰制。比如哈佛大學每年都會有大約20%的學生因為學習成績被淘汰。哈佛大學每學期至少要選修4門課,一年是8門課,4年內要修滿32門課程,還需要透過嚴格的考試才能順利畢業。
一位曾經在哈弗留學的學生說過,在哈弗,一個星期的閱讀量是我在國內大學一年的閱讀量,而且哈弗的作業量很大,需要學生在課後花很多的時間查閱資料,預習案例。每堂課之前都要做大量的準備,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有效地參加交流。
結束語:有條件的家庭,可以送孩子出國留學,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從上述的國內外教育現狀的對比,把孩子送出國留學,可以讓孩子在相對嚴格的大學教育環境中進行自我的昇華,同時也可以學到國外的人文歷史和科學技術。但是這些都不能否定國內豐富的人文歷史和強大的科學技術。
-
5 # 勿近小人
那就要看是多大的,什麼學歷的孩子了。本科畢業的孩子是最適合去歐美國家讀碩博。至少也要高中畢業拿到歐美大學獎學金的孩子才有必要留學。
-
6 # 飛魚勸學
之前,俞敏洪在網路發表驚人言論,稱“中小學老師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生教好”。該言論一出,立即引來一些網友的批評,甚至有網友質疑:俞敏洪質疑中國的中小學老師,看來是準備把孩子送到國外去留學了?
現在,俞敏洪又出來慫恿孩子出國留學,並且稱最好選擇美英、日本;這些言論的背後,究竟是純粹的教育建議,還是另有目的?
如果僅僅看俞敏洪個別的言論,可能覺得他說的話還是聽有道理的;畢竟美國、英國、日本,都是當今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除開經濟、科技、政治、軍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之外,即便是在教育領域,也有非常突出的特色。
不可否認,這些國家,的確能夠凸顯西方教育的某種成效;但是,請注意,這些國家的“西方教育”和“中國教育”之間存在著一些本質區別。
1.西方教育的核心是“自由”,而中國教育的核心是“責任”;
2.西方教育的目標是“征服世界”,而中國教育的目標則是“造福自己”!
就以這次疫情為例,在面對疫情襲擊、生命遭到威脅時,我們能夠放棄平時的生活習慣,嚴格遵守規定,堅持待在家裡進行自我隔離,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意識,更是一種“為他人負責”的意識;在這種意識下,我們才能夠做到團結一致,眾志成城。
而西方國家,卻因為疫情隔離措施因為了他們的“自由”而抗議,甚至一些國家的政客也聲稱“自由傳統和政治體制”受到了威脅,在這些言論和思維的背後,看似是“極度自由”,實際上是“極度自私”。
西方的這種教育思維,符合華人的文化背景和思維傳統嗎?不符合!如果一旦徹底接受了西方的教育思想,那麼又不能避免回到中國生活,那麼這類人的內心肯定是十分痛苦和十分矛盾的。因為兩種文化,常常在本質上發生衝突和矛盾!
除非你留學出國之後,就不再回來了!
但是,俞敏洪慫恿大家到美國、英國、日本去留學,絕不會考慮到這兩種文化本質的難以調和的衝突和矛盾。他所看到的,是另一些東西!
眾所周知,俞敏洪是新東方教育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他的言論,絕大多數情況都要考慮到新東方教育集團的背景。
我們來看一看新東方教育集團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集團?它究竟有哪些業務?
根據百度資料顯示:
“新東方,全名北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部位於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是綜合性教育集團,同時也是教育培訓集團。公司業務包括外語培訓、中小學基礎教育、學前教育、線上教育、留學考試、出國諮詢、圖書出版等各個領域。”大家看見沒有?“留學考試”“出國諮詢”等業務赫然在列。
想必大家看到這裡就應該十分清楚了:俞敏洪鼓吹留學,慫恿大家到美國、英國、日本留學,實際上並非是以“美英、日本”的教育背景為依據,而是以新東方集團的業務資源為依據。
換句話說,俞敏洪鼓吹留學或許能夠給他的新東方教育集團帶來很多利益和好處,這也許就是俞敏洪發出此番言論的根本意圖。
當美國、英國政客都在呼籲中國賠償他們的疫情損失,威脅要沒收中國的海外財產,華人華僑在國外是屢遭歧視和打擊,中國留學生的外海留學環境不斷惡化的情況下,俞敏洪仍然在鼓吹和慫恿大家前往這些國家去留學,其用心令人深思!
-
7 # 加有老鵬友
思考留學的意義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名人的觀點左右。至於一個學生適不適合留學,不僅要看家庭經濟條件,更要看學生自身的學習態度。
我在加拿大為國內學生做留學規劃。親眼見證了很多成功或者失敗的留學案例。
留學的根本是學習,是對孩子的投資。如果一個學生根本不想學習,即便家庭經濟條件再好,也註定會是個失敗的投資。因為從一開始就選錯了投資標的物。
忠言逆耳利於行。“不愛學習的孩子,千萬不要送出來留學”。我不止一次地這樣勸告家長。家長內心很難接受,“孩子要是愛學習,我還幹嘛送他留學啊?守在身邊讀書多好”……
真的有很多家長對留學存在這種誤解。他們聽說國外高中學得很淺,更沒有高考,只要按時交作業就能進大學。覺得這種模式簡直太適合自己不愛學習的孩子了。
還有一些家長盲目覺得孩子在國內咋說也讀了10年基礎教育,再不濟也比外國學生強吧。就算英語不行,數理化也絕對夠用了!
果然,被我勸住的家長不多。
結果不出所料,那些在國內都不學習的孩子,留學後更不學習了。甭說交作業,學校都不去,每天混日子。
什麼樣的孩子適合留學?肯努力但是成績就是上不去的孩子。這種孩子一般在班裡排名中游偏下,成績不會墊底但也絕對進不去前50%。與985/211幾乎無緣。
這種學生最適合留學。他們有努力的態度,和堅持的精神。換一個環境,換一種學習方式,多一次機會提升自己,重拾自信。
這種孩子只要跟住進度一般都可以進入大學,甚至是不錯的大學。雖然國外大學的路非常挑戰,但是要好過在國內讀三流大學甚至上不了大學的情形。
還有一種適合留學的,就是那些真正的學霸。那些把追求世界頂級名校作為其畢生夢想的學生。
這類學生即可以考慮直接申請國外大學,也可以先在國內一流大學畢業後再申請出國攻讀世界名校的碩士博士。學霸的路子就是這麼寬。
近日,俞敏洪在直播中表示,有條件的家庭,讀完初高中後把孩子送出去讀書是不錯的選擇。應該首選西方,尤其是美國英國這樣的教育大國,只要這些國家在教育方面不對我們封閉。他還稱,“肯定是孩子應該接受的一種教育吧”。對此你怎麼看?
回覆列表
出國首選美英日本也不錯,這都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科技先進,值得中國留學生和學者去學習新知識,新的科學創新思想,研究其先進的一部分社會形態。孩子們學習了知識,實際掌握外語,有了世界眼光,這對個人未來發展,學成歸國對祖國的貢獻都非常有益處!
學習當然要去先進國家學習,誰去落後國家,比你還不如,那出去學什麼?
自然科學我不說了,當年鄧大人留法,培養了中國一代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一套完整的中國改革思路的形成是那樣非凡成功,對中國國力迅速提升直至今天,都有重大影響。早年留法生活,鄧偉人受益非淺!那不光是書本上學來的,更多的是對資本主義社會在經濟發展上深刻的體驗!
所以,我還是非常主張有一部分優秀孩子去先進國家學成歸來,對中國會有重要貢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