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漫步育兒路
-
2 # 親子成長手冊
有的孩子說話比較晚,如果不是什麼生理原因不要太擔心,即使不會說話也有咿咿呀呀的學語吧,只是不能說不太清楚話而已。
平時和孩子多多的交流,和她說說話,這樣會刺激孩子的表達慾望,可以讓孩子儘早的開口說話哦!
-
3 # 小林子啦啦啦
一、一歲五個月寶寶還不會說話的原因
1、不一定說話早的寶寶智商就高
雖然過了週歲已經五六個月了,寶寶還是連“嗯嗯”、“不不”也不會說。看到別人家同齡的寶寶或者更小的寶寶都能說話了,而自己家的寶寶還不會說,媽媽就開始擔心起來。媽媽首先會想到自己的寶寶會不會是智力發育遲緩呢?可是,不一定說話早的寶寶智商就高。
寶寶的耳朵聽得見,與其他同齡寶寶的動作也沒什麼兩樣的話,媽媽就沒有必要擔心智力問題。讓寶寶把蘋果拿來,寶寶會拿過來蘋果,問寶寶爸爸在哪裡呢,寶寶會用手指指向爸爸。如果會做這些的話,寶寶就是不會說話也是聽到了,這就沒問題,媽媽不必擔心。有很多寶寶直到2週歲還幾乎不會說話,多半是遺傳造成的,可以問問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2、最重要的是寶寶的耳朵能不能聽到
不會說話的寶寶,最重要的是他的耳朵能不能聽到。當叫寶寶的名字的時候,他能回過頭來就沒問題。但如果說能聽到鐘鼓聲,這就不太準確,因為寶寶聽不到聲音也會感到振動。
雖然不會說成句的話,但只要寶寶會說“不”、“汪汪”、“哎哎”中的任何一個,說明寶寶是聽到了,寶寶肯定能說話的。開啟畫冊問寶寶“汪汪”是哪一個,寶寶會指著狗,這樣的寶寶聽力沒有問題。
3、部分寶寶因為環境和身體原因晚說話
如果家裡人比較多,每個人都用自己不同的語言跟寶寶說話,寶寶就不容易記住話。當然,教孩子說話不是媽媽一個人的問題,眼下隔代教育的祖父母、頻繁更換的保姆、家庭環境都有可能是造成寶寶說話晚的原因。
一生下來就得了敗血症而注射了各種抗生素的寶寶,如果到了1歲半左右,還不會說話,就必須帶寶寶去耳鼻喉科檢查一下。萬一寶寶有聽力方面的障礙,要想聾啞學校的老師諮詢一下,儘早開始語言的訓練。
如果寶寶不但不說話,而且還不跟媽媽的視線對視,就應該懷疑寶寶有自閉症傾向。但這種寶寶非常少。如果是智力發育遲緩的寶寶,比起不會說話,還有明顯的行動方面的遲鈍問題。如果是舌下繫帶一直連到舌尖,嘴張不開,簡單的手術就可以治好。
二、一歲五個月寶寶還不會說話的解決辦法
1、創造語言氛圍引導寶寶講話
從降生的那一刻起,寶寶就能直接接觸外界的刺激。良好的親子互動是寶寶學說話的最優氛圍,爸媽是否熱情地與寶寶交談對寶寶學說話起關鍵作用
儘管在最初的日子裡,孩子常處於睡眠狀態,但在他清醒的時候,如果父母經常和寶寶交流,跟他說話,對他微笑,逗他玩,那麼孩子就會逐漸熟悉父母的話語,並且會對父母的語言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父母和寶寶互動的品質和頻率決定寶寶日後溝通能力的好壞。
2、教寶寶說話的基本形式
爸媽和寶寶交流的質量和頻率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寶寶語言發展方面的個體差異,常聽到爸媽對他說話的寶寶要比不常聽到的寶寶懂得的詞要多得多。因此,父母首先要讓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在這個物品、這件事情上,然後說名稱,使用語法結構簡單的短語。
那該跟孩子說什麼呢?最簡單和有效的就是反覆跟他講眼前的事,起床啦,穿衣服啦,洗臉洗手啦、吃飯喝水……要選擇正在做的,或者寶寶正在注意的事情。比如喂寶寶吃蘋果時,就可以說“蘋果”;或者用一個短語“這是蘋果”。
總之,做什麼,見什麼,就跟孩子說什麼。這樣做的效果可能一時看不出來,但等孩子長到1歲左右,該學說話的時候,父母就會發現,他已能理解很多話,並會在父母照料他的時候,按照大人的指點做動作。比如給他穿衣時媽媽說“小手伸直”他就會伸直胳膊。更令人驚喜的是,他還會不斷地說出一些大人沒有刻意教給他的詞,比如“掉”、“拿”、“沒”等等。這實際上得益於長期以來,孩子對父母語音的記憶。
三、寶寶需要多久會說話
發音比較早的寶寶大約在10個月就能夠開始說話,遲的大約在1歲才開始說話。
10個月時,寶寶可正確模仿音調的變化,並開始發出單詞。
11個月時,寶寶對簡單的問題能透過用眼睛看、用手指的方法做出回答,比如問寶寶:"爸爸在哪裡啊?"寶寶能夠用眼睛看著或者用手指著爸爸。
12個月時,寶寶能聽懂並掌握10-20個詞。雖然這時寶寶說話比較少,但能用單詞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要求,並開始用語言與人交流。
接近1歲時,寶寶不僅能聽懂詞句的意思,還能夠對大人的語言做出反應。當寶寶聽到大人說“把蘋果給媽媽吃”,他就會拿著蘋果往媽媽嘴裡送。這個時候,寶寶常常會用同一個單詞來表達不同的意思。比如,“飯飯”可能是指“我要吃糖”或“我要吃飯”。
在正確的教育下,12個月的寶寶可以說出“爸爸、媽媽、阿姨、拿、抱抱”等5-10個簡單的詞。1歲左右的寶寶能夠有意識地叫出“爸爸、媽媽”,但更多的還是講一些“啊啊、不不、嗚嗚”等令人費解的喃喃自語。
12—17個月寶寶可以使用一兩個詞了,而且知道它們的含義。他甚至會練習變換聲調,在提問題時,把語調升高,比如寶寶想要人抱的時候說:"抱不?"。他漸漸地意識到說話的重要性,以及語言在表達他的需要方面具備的強大力量。
1歲半—2歲的寶寶詞彙量可能已經多達200個了,其中很多都是名詞。在18—20個月之間,寶寶學習詞彙的速度為每天10個或更多。有的寶寶每一個半小時就能學會一個新詞,所以媽媽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
2歲半的寶寶開始會使用“我”和“你”了。在兩三歲之間,寶寶的詞彙量會增加到300個詞。他能把名詞和動詞連在一起,造出雖然簡單但也完整的句子了。
到了3歲時,寶寶將能夠持續地談話,並根據談話物件來調整語調、說話模式、用詞等。
四、如何引導寶寶開口說話
1、媽媽多和寶寶說話,不教是不能學會說話的。寶寶的說話能力與身高、體重不同,家長不教是不能提高的。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如果不讓寶寶說話,那寶寶長到多大也不會說話。有的寶寶的耳朵聽不到聲音。耳朵是不是聽得到,是寶寶語言進步的第一步。
語言是聯絡人類感情的工具,媽媽對寶寶說“來,洗澡了”,是為了讓寶寶的身體乾淨。媽媽說“來,抱抱”,是跟寶寶之間的親密動作。這些都是媽媽愛寶寶的表現,寶寶透過感受媽媽的行為來理解語言。
寶寶在學說話之前,是模仿媽媽的發音才會的。媽媽如果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寶寶自然就學會說話了,而不有意識地教寶寶說話,寶寶永遠都不會說話。當寶寶不能表達自己的意思時,他往往會著急、發怒或者哭鬧。
2、媽媽教寶寶說話時,發音要清楚準確,讓寶寶看清嘴形。媽媽與寶寶說話時,要在寶寶的對面,使寶寶能看清媽媽說話的口形,還要注意說話發音要清楚、準確。像演口技似的說話不動嘴是不行的,因為,寶寶總是看著媽媽的嘴形。
即時電視的聲音一直響著,寶寶也不能學會說話。這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聯絡,在電視和寶寶之間是不會有的。不僅如此,電視的聲音反而會成為雜音,導致寶寶聽不到媽媽的聲音。電視畫面也會妨礙寶寶注意媽媽,所以,為了教寶寶學說話,最好不要開電視。
3、製造發聲的機會,讓寶寶模仿發音:寶寶會用“咿、呀、哈、嗚”等聲音表達自己的願望,這就是培養寶寶模仿發音的好時機。當寶寶表達要人抱、要喝奶、尿布溼了時,媽媽趁機替他把這些願望用簡單的詞語說給寶寶聽,然後等待寶寶的反應。如此天天重複,就等於在他的頭腦中強化了這些語言,最終使寶寶的語言模仿變得容易起來。
如果媽媽是個不愛說話的人,就是她給寶寶做什麼事情都不出聲,這樣寶寶就沒有了學習語言的機會。家長寡言少語的性格,也會遺傳給寶寶,使得寶寶不愛說話。媽媽帶寶寶時,常常找話跟他說,這樣寶寶就能比較快學會說話。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4 # 雨後春筍517
首先你要觀察孩子是否會說話!或者會發音!如果可以簡單的說話發音那麼不必擔心!你可以多跟孩子溝通鼓勵他表達,或者買一些簡單的故事書教他朗讀!
-
5 # 帶娃的那些事
題主描述的不是很清楚,寶寶是從來都沒有發聲嗎?還是有發聲,但是不會叫爸媽?
正常的寶寶一般從9個月開始會稱呼大人,但女孩子的語言運動中樞發育的早一些,男孩子相對發育的晚一些,可能推遲到14個月。但是正常情況下,寶寶會發出一些聲音,比如“爸、媽、拿、大”等音。雖然他們並沒有準確的表達意思,但這是語言發展能力的第一步,爸媽應該多引導,多和寶寶對話。
如果是寶寶17個月來一直都沒有發過聲,那爸媽最好帶寶寶去醫院做個檢查,除了聽力和智慧,還要考慮是否有自閉症的問題。
如果寶寶有發聲,但是不會稱呼大人,也不願意開口,其實爸媽不必太過著急。
爸媽可以透過寶寶的一些動作、眼神、表情等判斷,寶寶能不能聽懂大人的話,如果能聽懂,只是寶寶不願意開口,爸媽不要太著急讓孩子說話。
寶寶在學習說過過程中,會有一個“沉默期”。這個時期內,寶寶更願意用身體語言去表達他們想說的話。記得孩子剛會叫爸媽的時候,有一次寶寶想吃餅乾,我就順手幫她撕開了。拿出來兩片給寶寶。結果,她非常生氣的把我手裡的餅乾打掉了。我非常奇怪,“你不是要吃餅乾嗎?”寶寶又點點頭,然後自己過去又取了一包沒開封的餅乾,學著我剛才撕的動作,折騰了好久終於撕開了,這才高高興興的吃了。
所以,寶寶不說話,爸媽彆著急,可以多用身體語言和寶寶交流。
另外,給孩子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平時多和寶寶說話,多給寶寶一些鼓勵,多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順其自然,孩子慢慢就說話了。
-
6 # 洛州之陽
我家寶寶7個月開始學叫爸爸媽媽,現在2歲多,能夠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意願,現在我們在試著引導他把看到的動畫片用自己的語言編小故事講出來。
寶寶說話時間有早晚,特別是男孩子,說話通常會比女孩晚一些;還有一種就是:如果寶寶的運動細胞過於發達的話,比如說學走路特別早,學什麼動作特別快,相對的,他的語言系統就會發育的稍微滯後一些,這都是正常的。
寶寶學說話的早晚其實是有一定的遺傳個體差異,而且還與平時父母家人的引導有很大關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和寶寶交流的時候要用正確的語言模式(語速要慢,語調柔和,吐字清晰,不用疊加詞)多和他溝通和交流。要擴大寶寶的活動範圍,讓他多接觸同齡的小朋友們,因為孩子之間更容易學習和溝通,其次就是給寶寶講述物品的時候多用實物,這樣能夠加深他的記憶。而且要多多提問,因為提問可以刺激寶寶的大腦,讓他的語言功能儘早發育;另外寶爸寶媽們還可以陪他一起讀一些圖畫簡單的繪本,並且引導他和爸媽一起讀;當寶寶有了積極的表現就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提高他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只要寶寶聽力是正常的,能夠發音叫爸爸媽媽,就能夠排除疾病因素(如果寶爸寶媽不放心的話就去大醫院看看,做個CT腦電圖,如果有腦部發育不良就積極治療康復,不要失去最佳的治療時機),寶爸寶媽們就要在平時多多注意和寶寶說話,不要認為寶寶不會說話就不和他交流,要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和訓練他,不能心急,很快寶寶就能夠自己說話了。
-
7 # MYGIFT美吉家族
寶寶一歲多不會說話原因很多,寶寶說話早晚有一定的遺傳個體差異,最重要的一點應該帶寶寶去醫院看一下
寶寶的生理機能發育是否正常,如果各方面都正常,建議家長要多為寶寶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寶寶多聽故事,多和寶寶交流
還要擴大寶寶的活動範圍,讓他多接觸一些人,特別是和他同齡的小朋友,因為孩子之間更容易學習和溝通;
其次在教寶寶講話的時個最好用實物,這樣可以加深他的記憶,比如指著樹教他說,而且要多提問,因為提問可以刺激他的大腦,讓語言功能儘早發育。
讓寶寶多看一下大圖案和色彩鮮亮的圖書,多帶寶寶出去到大自然中玩,這樣有助於寶寶語言交往能力的培養。
-
8 # 育學園
語言,作為交流的工具,可算是學習的基礎之一。寶寶如果語言發展較早,就可以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人順暢的交流,能夠讓寶寶的需求得到準確的滿足,也更容易為他們帶來滿足感、自豪感與成就感。
對寶Bora說,語言的發展需要經歷一個浸入-積累-內化-輸出的過程,在寶寶能夠進行輸出之前,爸爸媽媽幾乎看不到任何效果,然而這幾步卻又是寶寶語言發展過程中必經且重要的階段。為什麼有的寶寶說話比較早,且能夠流利清晰表達,而有的寶寶情況卻恰恰相反呢?其中固然有個體差異的原因,但環境因素也必不可少——如果看護人喜愛且善於表達,經常和寶寶互動,為他提供語言練習的機會,那麼寶寶通常在語言發展方面就會表現良好。因此,不妨從寶寶一出生開始,就抱著“只為耕耘,不求收獲”的心態和寶寶說“廢話”,來為他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
只是,在說廢話時,有些技巧要特別注意。
不要強制、刻板地要求
營造語言環境不等於逼寶寶學習甚至強迫他開口,很多爸爸媽媽一不小心就會掉進這個誤區,刻板地要求寶寶跟著說,甚至會讓他模仿自己的口型,這不僅會讓語言學習變得枯燥無趣,還會給寶寶帶來不小的壓力,讓他心生牴觸。
不要制止寶寶的哭喊
這看似“無意義”的舉動,其實是寶寶在為發聲做準備。然而,大部分情況下,寶寶的這種努力卻被不知內情的爸爸媽媽粗暴地制止了,認為“這樣不乖”。其實,最恰當的做法是,當寶寶喊叫時及時給與恰當的迴應,例如提醒寶寶小點聲,但是繼續鼓勵他發聲,並且模仿他,還可以變換語音語調,以及表情等,或者適當地加入一些詞彙與描述,讓寶寶享受用自己的方式和爸爸媽媽交流的過程。
遵循“幹什麼、說什麼”的原則
日常的一個個真實生活場景,是最有助於寶寶理解並學習語言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不妨“幹什麼、說什麼”,在幫寶寶換尿布時、穿衣服時、餵奶時,都可以向寶寶描述當時的情景:“紙尿褲溼了,寶寶不舒服,換一換。”“寶寶穿衣服,左胳膊,出來!右胳膊,出來!”“寶寶餓了,喝奶咯……”等等。描述時,注意語言儘量簡單、明確,吐字清晰、緩慢,同時儘量避免使用如“吃飯飯”,“小車車”這樣的“兒語”,以保證寶寶能夠接受正規準確的語言輸入。
注意掌握時機引申內容
當寶寶開始“輸出”時,幫助他進行語言的引申是個很好的促進學習的方式。比如寶寶看見了小貓,可能會高興地喊:“貓貓,貓貓!”爸爸媽媽就可以抓住機會,進行引申:“對,小貓,白色的小貓。小貓可愛嗎?和小貓打招呼吧。你好,小貓!”藉助這種方式鼓勵寶寶更仔細地進行觀察,並且充分利用當下的場景學習。
有了如此大量的“廢話”作為積累,將一個個鮮活的生活場景作為浸入式“教學”的課堂,又何愁在某一日,寶寶會突然會說個不停,給你驚喜呢?當然了,不要忘記,寶寶的語言發展還與遺傳有關,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切勿將自家寶寶的學習進度與他人比較,免得徒增不必要的焦慮,也給寶寶壓力。一定要記得,只要寶寶處在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中,有了足夠的內化時間,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後,“量變”終究會帶來爆發式的“質變”。
-
9 # 福自福地來wjf
小嬰兒一般動態是七坐八爬叉,九個月喊大大。這是生理現象,他的動態和營養成份,身體素質,父母基因和有意引導來決定的。不是單種因素(均指身體健康正常情況下)。有些一歲左右就會走了,而大部在一歲半之時會走,個別者快兩歲時會走。再有甚者則為身體有問題也。而說話也同樣。早者八九個月。正常大多一歲半前後。而能說話說清帶拐彎者,一般兩歲以後二歲半以前也。小兒說話除了以上幾種條件外,關鍵是大人引導為主。嬰兒的各種動態除吃奶,睜眼拉屎尿屬自然生理外,其它皆為性感摹仿動態,特別是語言上,純屬摹仿出來的。大人說話的嘴唇動向,舌音的高低,二字與三字以上的語音拐彎,嬰兒均屬視摹與聽覺感動出來的。所以說,孩子的一切動態均來自大人的各種表演引導與啟發是也。人的後天之形就是摹仿之功也。
-
10 # 醫教寶育兒助手
我是“一路童行”兒童的健康顧問
語言作為人類溝通的重要工具,但語言並不是天生的,需要我們後天學習。
不過寶寶說話早晚,因人而異,家長們發現寶寶說話晚肯定是很著急、忐忑不安的,不過老人常說,寶寶說話晚是聰明的表現,小時候不說,大一點就好了,可事實卻並非如此。
1歲-1歲半的寶寶,應該出現有意義的語彙,比如會叫媽媽、爸爸,知道揮手錶示再見,能夠模仿簡單的聲音,能夠指認常見物,對大人的指令有迴應。
1歲5個月怎麼教都不說話,肯定是存在異常的,此時寶寶需要的是對其語言水平進行一個詳細、全面的測試和醫學評估。
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說話方面出現問題時,都存在疑惑,畢竟沒人希望自己的孩子真的在某方面出現了問題,但及時的判斷尤為重要。
寶寶出現了語言發育異常主要會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沒有語言,既不懂也不說
他懂,都明白,就是不說
說的不多,表達簡單,別的小朋友都在說長句子的時候,他可能只是講一些簡單的單詞短語
不會提問或者答非所問、充耳不聞,喊他的時候往往沒有反應
造成寶寶不會說話的原因總結如下圖其中自閉症是最典型的。
因此我們需要排查寶寶不說話、說話不清楚的原因,兒童6歲前是語言發育的“黃金期”,一旦錯過關鍵時期孩子在長大後在教育、社會交往等方面也會存在明顯缺陷。
如果是病理性原因智力落後、聽覺障礙和構音器官異常造成的語言發育遲緩,想要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我們就需要先解決掉器質性的問題或改善其認知等。
如果是非病理性原因家庭因素造成的落後更多的需要家庭環境的改變及家長的溝通。
只要是語言問題都不是單靠藥物就能輕鬆解決的問題,想要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還需要堅持不懈的語言訓練。
孩子不同的情況,訓練方式也會有所差別,同時每個孩子的接收訓練的能力不同,預後的效果也會有所差別。
-
11 # 辣眼睛的大腦斧
一歲五個月寶寶不會說話很正常哦,因為12—17個月寶寶一般只會使用一兩個詞,知道它們的含義。這個階段他會練習變換聲調,在提問題時,把語調升高,比如寶寶想要人抱的時候說:‘抱不?’。他漸漸地意識到說話的重要性,以及語言在表達他的需要方面具備的強大力量。
1歲半—2歲的寶寶詞彙量才能多達200個了,其中很多都是名詞。在18—20個月之間,寶寶學習詞彙的速度為每天10個或更多。有的寶寶每一個半小時就能學會一個新詞,所以你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
2歲半的寶寶開始會會開始使用“我”和“你”了。在兩三歲之間,寶寶的詞彙量會增加到300個詞。他能把名詞和動詞連在一起,造出雖然簡單但也完整的句子了。
到了3歲時,寶寶將能夠持續地談話,並根據談話物件來調整語調、說話模式、用詞等。
你家寶寶再大一些就可以培養他學習的興趣啦,我家閨女三歲就開始認字了,用了很多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原來的淘氣寶寶現在都乖乖的學習了。你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挺不錯的,我閨女用了1年多了,特別喜歡,現在還經常給我講故事,棒棒噠。
-
12 # 七寸憂傷
1、家裡的語言環境太複雜,如爸爸媽媽說普通話,爺爺奶奶說的是家鄉話。如果這樣的話建議家長協商下,要麼一起說普通話要麼一起說家鄉話。
22、語言環境匱乏,如果一直都是媽媽帶著,或者爺爺奶奶一個人帶著,家長本身就不愛說話,平時寶寶也不和別的小夥伴成人接觸這就大大的減少了寶寶接受語言環境的刺激。如果這樣建議家長:平時和寶寶多說說話,多帶寶寶去公共場所接觸更多的人群 。
33、一歲半左右的寶寶會出現一種延時反應,這個時期的寶寶會觀察家人的說話,過一段時間,寶寶說話語言發展就會非常的迅速。
44、當寶寶的面說寶寶不會說話。寶寶是有自尊的,作為寶寶最信賴的人,爸爸媽媽經常說寶寶“笨啊”“這麼大還不會說話,是不是有問題啊”等這樣大大的傷害了寶寶的自尊。如果是這樣那建議您:不再當寶寶的面來傷害寶寶自尊,寶寶每說一個字時,家長要鼓勵寶寶 。一個擁抱,一個微笑那就是給寶寶最大獎賞的禮物了
5寶寶現在還小他們的學習方式只要就是觀察和模仿:在家裡的時候,家長教寶寶說話時口型要誇張,語速緩慢,慢慢的來教寶寶,平時給寶寶聽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好聽的童話故事。多讓寶寶接觸更多的人群
跟你分享一下我自己育兒的一些經驗心得,現在的科技發達,我就嘗試用數字產品幫助自己教育孩子,之後也試用果很多款名為“早期閱讀”或“學字”的應用軟體,都不是十分滿意,要麼是到後期課程需要交費,要麼就是說是免費,但內建廣告頻繁,影響學習效果。直到朋友向我推薦了 ,【貓小帥學漢字】應用。讓我知道孩子如果先接觸漢字,感受漢字,感受漢字閱讀帶來的樂趣,可培養孩子的初步語感,給孩子帶來更多學習興趣。後來我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使用了一段時間,發現不僅課程全部免費,可以讓孩子持續學下去,並且每一個關卡還都有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鞏固先前所學內容。我們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培養孩子的用眼習慣。
-
13 # 吃熱狗早教育兒
多跟寶寶交流
大人不要認為孩子小聽不懂這是錯誤想法。孩子天生意識強你跟他說的每一句都能懂。每天多跟寶寶交流說出感受,如今天天氣怎樣。外面多麼漂亮。爸媽今天什麼事高興等。孩子自然能早學會說話。
讓他多跟小朋友接觸
父母不要認為孩子小體質差跟小朋友接觸容易產生細菌,傳染疾病也是種誤區。多跟小朋友接觸容易讓寶寶學會說話交流。很能體現出寶寶的情緒。
去醫院資詢傳家醫生
寶寶在一歲多還不會說話不要急先帶去醫院資詢傳家醫生。如果沒有語言障礙更不用怕。我們家小果就是說話晚在3歲才學會說話的。
多帶出去玩
多帶出去玩接觸的人就會多,接觸的人多了對寶寶說話有益。寶寶在玩的情況下更容易張開口話話。
多跟寶寶玩親子游戲
一般說話晚都是腦部發育晚,多跟寶寶玩親子游戲有利益大腦發育從而對說話有幫助。如捉迷藏是種非常好的親子活動。在開心的過程中也是容易說話。
家裡不要出現過多的語言
寶寶在學說話的情況下,家裡最好不要出現過多的語言。語言過多寶寶會不知道自己該學那種語言,寶寶就會不原意開口說造成說話晚。家裡儘量說一種語言有利益寶寶說話。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回覆列表
首先,要排除生理缺陷。
觀察一下,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無主動且有意識的發聲現象。
也就是說,會不會在某些時候,大人沒有要求他發聲,但是他卻主動發聲、表達了。
如果有,那麼孩子的發音器官多半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我們如果有疑惑,可以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
其次,可能是孩子的語言積累還不夠。要開口說話,先要積累足夠多的語感和語言要素,譬如詞彙、句式、語法等。
孩子兩歲前都在進行輸入性的語言學習。他所聽到的所有語言都會成為他的語言資料庫的組成要素。
所以,只要我們堅持對孩子說,緩慢、清晰、持續地說,孩子就會不斷吸收,終有一天,他會開口表達的。
再次,要反思大人是否給了孩子太大的壓力。喂吃了一碗飯,就要求孩子體重增長一兩,否則就感覺自己餵養失敗。這是不是很可笑?
教孩子說話也是如此。
從輸入到輸出需要漫長的過程,我們不能期待一教孩子就會。
更何況,每個孩子的生長節奏和學習節奏不盡相同。慢的不見得比別人笨,快的也不見得更聰明。
在教孩子學說話這件事上,只要我們確定孩子的生理器官沒問題,那麼,持續教、慢慢等,孩子終會開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