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維維的小日常
-
2 # 迪爸迪媽
前提搞清楚為什麼孩子為什麼吐。他吐出來一定是有原因的,不要一上來就懲罰,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如果孩子不喜歡吃,這也很正常,大人也會有不喜歡吃的,不要勉強孩子什麼都要接受。
如果孩子吐著玩,就想看家長的態度。平常心對待,不要過度反應,孩子往往會比較容易挑戰家長的底線,如果家長對這件事有反應,且反應很大,孩子會從中找到控制感,從而以此來給家長制造麻煩。
這種情況,可以把事物拿走,自然的懲罰,就是沒有東西吃了。讓孩子知道,他不珍惜食物,就要餓肚子。
或者可以在家裡設定懲罰凳。做錯事情罰坐5分鐘。讓孩子知道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做錯了就要承擔後果。
不可行的是用別的與吃東西無關的事情作為懲罰方式,比如,不能看動畫片,不可以玩玩具,不可以出去玩等等,這樣會給孩子造成錯亂。認為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
更不可行的是打罵,打罵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帶來更加嚴重的後果。
-
3 # 陳亞男晚安故事
針對於寶寶進食這個問題,當我們看到寶寶吃進去沒有下嚥反而吐出來,這只是孩子在進餐過程中的一個外在表現。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尋找根源,為什麼寶寶會這樣,是孩子咀嚼能力未達到,還是寶寶味覺發展對於食物不接受,或者寶寶可能存在對食物的性出現了問題?
不要藉助懲罰成為寶寶進餐的手段,這種方式也許暫時有效,但對於寶寶心理發展和獨立性建立可能會是適得其反的作用。
每一種外在表現都有它的內外源動力,尋找根源才能確切解決問題。
-
4 # 俊媽育兒日記
兒童吃完東西后吐出來,應該先問清原因,然後再找出解決的方法,如果是覺得好玩而故意吐出來的,可以適當的餓上一頓即可。
因為沒有說明具體幾歲兒童,那麼就以3-6歲小朋友為例,如果把吃的東西吐出來,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飯菜不合口味
媽媽的飯菜雖然很香,但是偶爾也會有失水準的時候,小朋友的味蕾是最真實的,也還沒學會強迫下嚥,所以會把不合口的食物吐掉。
解決方法:增加一點孩子歡喜的食物,把這頓飯好好吃完,並且告訴孩子吐飯菜是不對的,以後可不能這樣。我家常年備有即食海苔,遇到這種情況給孩子來上一包當小菜,孩子能把飯菜吃完。
2、孩子不想吃飯
孩子不想吃飯的情況有好幾種,不同的情況需要不同的方法應對。
①餐前零食吃多了
幼兒園下午3點小朋友會吃午點,在放學時爺爺奶奶又帶上零食來接小朋友,吃的太多零會造成飽腹感,自然就吃不下飯,甚至吐飯。
解決方法:減少吃零食,適當後延進餐時間。如果孩子說不想吃了,不要強迫進食。
②餐前喝水過多
孩子放學蹦蹦跳跳跑回家,感到口渴會喝很多水,餐前喝水過多會沖淡胃液,讓孩子非常沒有胃口。
解決方法:餐前喝水過多,可以延後30分鐘吃飯。
胃口不好一般多在感冒發燒後,口中淡而無味,自然吃不下飯。
解決方法:給小朋友吃幾頓半流質食物,調整下即可,如菜粥、麵條,味道要清淡。
④有積食
小朋友生病大部分是由於吃得過飽引起積食,從而導致發生口臭、發燒、咳嗽、便秘等。
解決方法:少吃肉,多吃蔬菜,吃點蒸蘋果、冰糖山楂水等消積食,同時還要多喝溫開水。
⑤口腔潰瘍或咽喉發炎
這二種症狀開始不怎麼明顯,等到孩子說疼的時候已經挺嚴重的了。
解決方法:使用噴喉劑給口腔與喉嚨消毒,經常用淡鹽水漱口。以容易吞嚥的粥、爛麵條為主食,多吃蔬菜,水果,補充VC。
3、肉菜裡有骨頭
只要肉裡帶點碎骨頭,我家小淘氣會把整口飯菜吐出來,不會把碎骨頭單獨吐出來。這個時候我還得表揚他做得好,最起碼吐出來安全。
4、吃了又吐出來,覺得好玩
孩子的玩心重,看到別的小朋友這樣做他只覺得好玩,於是跟著模仿。
解決方法:首先要明確地告訴孩子把飯吐掉是的行為是不對的,因為這世界上還有很多小朋友連飯都吃不飽,天天餓肚子;如果不餓,可以不吃飯,但不能邊吃邊吐出來玩。如果孩子理解了,就能好好吃飯了,如果還不能理解,就讓孩子餓一頓,下次吃飯就改正過來了。
小朋友如果不好好吃飯,肯定是有原因的,找出原因,可以正確解決。如果僅僅因為好玩而不好好吃飯,就要適當的減少零食、增加運動量,同時教育孩子食物的來之不易,學會珍惜糧食,必要時還可以讓孩子餓上一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5 # 寶媽的逆生長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在想為什麼一定要懲罰孩子呢?當我們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吃完就吐的原因時,我們就對孩子的行為作出懲戒,這樣會不會太先入為主了?就像幼兒園的老師硬要孩子吃飽的時候去睡覺一樣,結果,導致食物倒流,使孩子失去了呼吸。
所以,我的意見是:當孩子吃完東西就吐出來的時候,我們不要老是想著該怎麼懲罰孩子,而是要想著如何解決孩子的吃飯問題,接下來,我將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1.動不動就懲罰孩子是陷入了劣根性的思維,懲罰,只會讓孩子將負面情緒與事件有所關聯關聯,既而更加討厭事件。我覺得,當父母動不動就想責罰孩子的時候,其實,是陷入了劣根性的思維。
劣根性的思維,就是對孩子有著先入為主的判斷。父母首先就已經認定孩子本性是惡劣的,所以,就想要透過各種懲戒的手段,讓孩子聽話變乖。而懲戒的手段,反而會讓孩子變得叛逆。
有些父母就希望透過懲罰的手段讓孩子吃飯,“你不想吃,我就懲罰你,看你吃不吃”,而其實懲罰的手段,會讓孩子更加厭惡吃飯。
因為,每次吃飯媽媽都在懲罰孩子,以至於給孩子創造了很多痛苦的回憶。當孩子將一件事情與痛苦的感覺掛鉤時,那麼,他肯定就不會喜歡上這件事情,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吃飯是一件特別令人痛苦的事情。人往往都喜歡能夠自由選擇,而不是被逼迫著去做事情,孩子也一樣。
哲學家弗洛姆曾指出:
“教育的對立面是操縱,它出於對孩子自控力缺乏信心,它認為只有成年人去指導孩子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哪些事情,孩子才會獲得正常的發展。然而,這種的操縱是錯誤的。”
2.想讓孩子喜歡上吃飯,我們需要誘導,同時營造稀缺感。記得,尹建莉老師曾經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裡提到:想讓孩子厭惡什麼,就逼迫孩子去做什麼,想要讓孩子喜歡什麼,就誘導孩子去做什麼。想要孩子乖乖吃飯,就要營造一種稀缺感。當孩子覺得不吃就沒有了。那麼,孩子就會積極的吃飯。
現在,我來談談,我如何運用稀缺感讓我自己的孩子乖乖的吃飯。
我家寶貝已經三歲半了,而他吃飯的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很久的一個事情。後來,我看了很多的育兒書,還諮詢了很多的幼兒心理教師。於是,我將稀缺感運用在了孩子的吃飯問題上。
我家寶貝總是會坐在飯桌前,慢吞吞的數著飯粒。後來,我就買了一個鬧鐘,對孩子說:“當指標指向6的時候,也就是半個小時後,如果他沒有吃完,我就會把飯收走。”而這樣的結果就導致:兒子晚上8點的時候,肚子就開始咕嚕咕嚕的叫。然後,他就開始哭著鬧著想吃東西,這時我就告訴他:“乖,睡覺吧,明天才有飯可以吃。”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面臨著孩子的哭鬧,還有家人的各種不理解,甚至,還會有人覺得我們狠心。但是,我們要明白的是,如果我們不對孩子狠心一兩次,那麼,我們就要為孩子操心一輩子。
3.稀缺感不是獎勵,獎勵只為讓孩子失去主觀能動性。我發現,很多父母認為稀缺感就是獎勵。比如:父母會對孩子說“吃完飯,我就給你吃巧克力。”孩子是很聰明的,他們覺得吃巧克力是有前提的,而吃飯是沒有前提的,因而,孩子就會認為巧克力肯定比飯有價值。所以,孩子就會更喜歡吃巧克力,而不是更喜歡吃飯,這就是父母對稀缺感的反向應用。
用獎勵的方式,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在完成父母交給他的任務,而不是完成自己想要的任務,所以,孩子就會用吃飯這件事威脅父母,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的結果不是任何一個父母想要看到的吧。
結語:想讓孩子乖乖吃飯,我們就要營造孩子對吃飯的稀缺感,透過懲罰或者誘導的方式是不能達到讓孩子吃飯的結果的,只有調動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才有可能讓孩子自主自動的完成吃飯這一行為。
回覆列表
孩子吃東西吐出來,先別想著懲罰,要找一下原因,是因為食物不合胃口?還是因為不餓?再就是因為孩子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導致的沒有食慾,這個就需要看醫生,看需要怎麼調節一下。還有就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用餐習慣,少吃零食。
我家小的,一歲多時非常瘦小,不愛吃東西,每次吃飯要追著喂,哄著他吃幾口,看著人家大口吃飯的寶寶真的很羨慕,有一天真的覺得心力交瘁了,直接跟他說,如果你不好好吃飯,家裡的零食一口也別想吃,從今天開始媽媽也不會餵你了,你如果不自己吃飯,就每天都餓著,當天中午他只吃了幾口,我也沒有管他,到了晚上自覺的吃了一碗飯,就這樣慢慢的,他知道吃飯時是自己的事,也知道多吃飯才能長得跟那些大哥哥一樣強壯。
總之多從正面管教,多鼓勵他,對於一些原則性的問題,大人也不要心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