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攝影的克魯

    135膠捲長度應該是在1.5-1.6米,其實135膠捲的可拍張數不止36張,利用好了可以拍40張左右,這個數量應該是最初發明135相機的人定的,因為按照135暗盒的大小,這個膠捲長度裝進去不會太緊也不會太鬆,可以有效利用暗盒空間。我試過裝比較長的膠捲進去,但多裝不了幾張就會比較緊,不好用。

  • 2 # 老連長15

    主要跟相機的厚度有限,膠捲也必須在相機厚度的範圍內,膠捲設定36張,相機正好可以容納36張膠捲的體積。膠捲標準是36張,我一般都能拍到40張,能拍40張必須要在暗房或暗袋中操作,等於是掛上膠捲就可以拍了。就是為了節省銀子,想想,一個彩色膠捲要20元,每一張都是錢啊!

  • 3 # 91拍照聊相機

    我們使用的135膠片實際上在135膠片相機發明前就存在了。那是35mm電影膠片。也就是碟片,長度122米。

    使用36x24mm尺寸感測器的135相機的歷史,要追溯到1911年,讓我們永遠記住奧斯卡•巴納克這位偉大的先驅。巴納克先生早年曾經在蔡司工廠做技師,1911年,巴納克先生經過朋友介紹進入了徠茨公司。當時的徠茨公司坐落於德國中西部,一個綠色山丘之間名為Wetzlar(威茲勒)的小鎮。

    奧斯卡•巴納克是一位很有才華的機械工程師,也是一個戶外攝影愛好者。但是當時的相機都十分笨重,因為沒有放大技術,需要多大照片就要用多大底片,而相機又都是木頭製作的。巴納克先生個小體弱,承受不了沉重的大相機,這使他萌生了要做一個小巧、袖珍相機的想法。然後透過放大技術獲得高質量的照片。

    巴納克先生喜歡用電影機拍攝短片,那時他已沉迷於電影機,所以他熟悉拍電影使用的35毫米電影膠片。於是,他便設計了一種使用35毫米電影膠片、可拍攝24 ×36mm規格底片的小型相機。這就是徠卡原型相機,被稱為“Ur徠卡”,也是世界上第一款135相機,這一年是1913年。

    很多人以為36x24mm全幅是世界上最大靶面的感測器,其實36x24mm是將35mm電影的格式(18x24mm)加倍而來!而比36x24mm靶面大得多的感測器比比皆是。

    當年的徠卡使用自己設計的膠片暗盒,內建膠片就是用現成的35mm電影膠片。自己裁切,長度1.5米。早期的徠卡相機都使用自己的暗盒。

    柯達公司看到了商機,而且利用了徠卡沒有給暗盒申請專利的機會,設計了針對徠卡相機規格的預裝膠片的暗盒。並且用自己的編號命名為135膠片。在其有限的暗盒空間內,可以拍攝36張。

    如果你自己裁切膠片裝進去,或者設法“偷”幾張,實際拍攝可以超過36張。事實上也有內建24張膠片的預裝膠片暗盒。

    所以結論一下:135膠片拍36張純屬馬尾效應。

  • 4 # 老漢未忘國家事

    就是片倉的膠捲盒體積決定的。一來膠捲盒密封條件好,廠家就按規定的膠捲長度切割分裝。二來135相機的焦平面“相當於如今的感光器”位置,也是決定膠捲盒厚薄的主要因素。操作相機輕便安全。我當場初也想直接帶大膠捲盒,結果無法進機身(尷尬死了)而罷休,何況帶著也挺不方便嘛!

  • 5 # 攝影小叔叔

    膠捲也有24。12等張數。

    36張的由來,有一個說法:

    最初德國某公司於1925年開發的膠捲是40張 的。長度正好是一個大人兩手張開那麼長,這個長度是 顯像時的最大限度。

    但在生產工藝中不好控制,根據膠捲生產棍數是6的原理,改為12張,後來,其他廠家參與競爭,膠捲數量遞增至18、24

    1936年,美國的一家公司開發出36張的膠捲,同時,世界膠捲聯合會為了平衡廠家競爭,統一制定了36張的標準,從此流傳下來,另外,因為製造工藝上的原因,前兩張的質量不好控制,現在膠捲企業一般會有37、38張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獸世界設計師自行打臉,爬塔難度大幅下降,玩家:“怎麼不剛了?”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