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自己的孩子再怎麼不好都不會有放棄的時候,為什麼有的人面對父母如果有不好的一天就那麼容易放棄呢
6
回覆列表
  • 1 # 布衣文字

    父母和孩子在我心中是不能平等對待的,但是有條是共認的,她們都是自已的親人。但是對待同樣是親人父母和孩子在我心慕中施予的愛是有區別和不一樣的:首先是父母,尊敬的父母們給了我們生命,養育我們成人,就這些是多麼偉大和無私的奉獻,兒女們應在內心尊敬父母的偉大和為自已所做的一切,她們是老人,對家庭和社會都做了貢獻而漸漸變老會失去生活能力的人,我們要承擔的是瞻養和照顧她們的一切不便,孝順是中華傳統美德,也是應盡的義務,應身體為行,努力做到最好,多陪,讓她們開心,感到晚年的幸福,沒有後顧之憂。

    然而對待子女們則很多有不同:本質上的區別就是對孩子教育為主,對她們的成長和期望也不乏注入了飽滿的親情和愛戴。

    所以對父母的贍養和對子女的教育是有著本質區別的,固而在心慕中的對待方式也應是不一樣的。

  • 2 # 梧桐的小世界

    父母和孩子在你的心裡的重量是一樣的麼?看到這個問題,有點扎心!

    從感情上來說,我們都希望讓父母和孩子在自己內心裡是一樣的重量,但現實的生活卻無奈地打破了這個天平。

    初為父母,看著一個小小的生命由自己而誕生,那種欣喜與幸福,是世上任何其它東西不能替代的,所以,在那一刻起,孩子就成了自己的全部,作為父母的我們都願意為孩子付出自己的一切。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那個幼小生命成長的每一個過程,我們從未缺席。

    而對於我們的父母,當我們長大離開家起,心裡雖也時時惦記著父母,現實卻是不能時時陪伴左右,更多時候能做的,只是父母生日以及各種節假日,為父母做一頓可口的飯菜,父母生病時陪著到醫院看病等等。所以比起對孩子每天的虛寒問暖,對於父母,我們做的實在太少。

    步入中年的我,既是女兒,也是母親,我知道終有一天我的兒女長大作了父母,他也只會把他自己的孩子當作心上的寶,但這不影響我現在對自己兒女的疼愛,因為我會理解長大後的兒女,就象我的父母理解他們已經長大為人父母的我。讓這份愛就這麼單向地迴圈下去吧!

    所以,不要把父母和孩子在自己心裡的重量非得比一比,在照顧好自己孩子的情況下,抽時間多陪陪父母,讓父母多感受一些愛吧!

  • 3 # 鹿可惜

    如果說實話,對我來說,孩子更重要一點吧。

    我的寶寶到今天還不夠十個月,比起二十多年的父母,我覺得還是她贏了。

    首先說哦,我很愛我的父母,我們的關係也很好,婚後也一直住在我父母家,包括現在,我上班,也是我爸媽幫我帶孩子。

    可能就是因為父母都是成年人了吧,可是孩子還小,就是覺得孩子對於一個剛為人母的我來說,更重要一點。

    我可以為了孩子不要命。

    假設孩子生病了,我是可以毫不猶豫的捨棄自己來救她的。甚至是希望自己得病都希望她健康平安。咦?好像面對父母生病我也是要這樣選擇的。可我為什麼還是覺得孩子更重要呢?

    可能是因為父母和子女對你來說意味著不同的責任吧。

    父母更像是依靠,你可以依靠著索取,就算不付出,他們也不會怨你。比如我現在讓父母幫我帶孩子,他們會嘴上喊累,行動上一點都不猶豫,買吃的衣服紙尿褲保健品,一點都不含糊。

    同樣的,父母對於成年後的子女,已經沒有那麼需要了。我的意思就是不在一起生活,他們一樣可以很好的生活,但是孩子不行。

    孩子像是我的一種責任,我要照顧好她,要讓她開開心心的長大,要陪伴他,要教育他。要等他成年。

    其實成家之後,我們就像是和父母變成兩個家庭。孩子以後成家了也是。

    我們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家庭生活裡。才能平衡孃家和婆家。平衡老公和孩子。

    我相信大部分人我們都一樣,愛孩子,也愛父母。為了他們健康平安我們都可以選擇犧牲自己,都是一脈相承的。同樣愛,可是選擇的時候也難免偏心,畢竟孩子是未來和希望。

  • 4 # 簡單vvip

    肯定不一樣,一樣了才有鬼。

    父母是生我養我的人,給我了生命。沒有父母,我又在哪裡?他們把我從小養到大,從呱呱墜地到出生社會,真的是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大,其中有多麼的不容易,就算你現在已經為人父母也不見得能完全體會。如若沒有他們的養育跟付出,基本也就沒有我們什麼事了。更不要說你還會有你的孩子了。

    父母,和我,以及我的孩子,在這個世界上的到來,有一個不接受任何反駁的先來後到的順序。況且,父母對我有無法企及的恩惠,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與之相提並論。在父母這個問題上,別的任何問題都無條件的應該要讓步。並不僅僅因為他們於我有恩,還因為他們的年紀一天天大了,按常理,會比我們先離開這個世界。有句話說;父母在,人生尚有出處;父母亡,人生只剩歸途。因為有了父母的存在,我們來到這個世間才有一個依據,若是不在,誰來證明你是人類的後代?

    於孩子,就像我們的父母對待我們一樣。是一種生命的延續。因為孩子還小,人生的路才開始,還有很多需要學習,我們做父母的只能慢慢地去教會他們,讓他們將來有一天可以獨當一面,可以體會這世界的美好。因為有了我們的存在,才有了他們的存在。

    父母和孩子,一個是生我的人,一個是我生的人,他們都很重要,如果非要在其中選擇一個,那毫不猶豫,是父母更重要。

  • 5 # 魚人結

    說實話,我希望父母和孩子在我的心裡的重量是一樣的。但現實生活當中,這個天平卻是傾斜著的。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從小到大受的教育就是這樣的,等到我們結婚有了孩子之後,也是如此傳承教育下一代的。

    我們長大成人,出了社會,告別父母的庇佑。之後成家立業,為了自己的小家,終日奔波忙碌,自然而然和父母的交集便少了許多。漂泊在外,甚至一年到頭都見不著父母幾面。

    成天都是工作,上班,下班;孩子,上學,放學;別說平時了,有時甚至逢年過節也沒能回趟父母家。漸漸的,父母生日忘了,父母愛吃啥不記得了,父母身體如何,胃口怎樣,更是未曾惦念。

    而你眼皮底下的孩子,他每天的衣食住行卻讓你費盡了心思和精力,為孩子總是有操不完的心。

    孩子在一天天長大,父母卻在一天天老去。父母和孩子孰輕孰重,我們無法比較,只能儘量把這碗水端平。在我們經營好自己的小家的同時,儘可能的多抽出些時間去陪伴和關愛自己的父母。其實,在你心裡,他們都是你此生最重要的人。

  • 6 # 種菊南山

    實話說,父母和孩子在我的心裡的重量是不一樣的,孩子的重量比父母重得多。絕大多數人華人應該都是這個樣子。

    當我們為人父為人母時,都會深刻體會到,養兒方知父母恩。可是,一代又一代的人還是,對下付出盡責比對上付出盡責多得多,甚至對父母都是辜負的。過去常聽人講,父母可以撫育多個子女,而多個子女卻贍養不了父母。《紅樓夢》好了歌裡說:古來痴心父母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因為,尊老是一種文明,是德性;愛幼是一種本能,是天性。

    因此,當我們既為人子(女)又為人父(母)時,要經常衡量和校正自己的情感和行為,既要養育子女,又要反哺父母,培養和傳承尊老愛幼的家庭美德。

  • 7 # 川媽育兒

    從現實來看,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做到父母跟孩子在心裡的重量是一樣的。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拿過生日來看,差不多每個家庭的孩子過生日都是家裡面最隆重的,一般在我們小區裡父母都會給孩子開一個小小的生日party,在房子裝修好、訂上一個生日蛋糕、備上一些精美小食,叫上孩子的朋友和同學,每年都搞得熱熱鬧鬧的。

    再看看家裡的老人,除了大生日,比如說61、71、81、91等這樣的生日,家裡的親戚朋友會上門來聚一下,平日裡的生日似乎從來就沒有孩子講究,做些好吃的,叫上一些老人朋友一起陪父母過。

    孩子生病了,家裡不管哪一個都可以24小時不睡覺的照顧著,可是老人一病,就真的是“久病床前無孝子”。

    父母和孩子在你的心裡的重量是一樣的麼?

    1、中國的父母習慣了付出

    在我們的傳統或媒體裡,中國的父母的印象都是在不斷的付出不求回報,所以很多人認為父母對孩子的付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而等到孩子長大當父母時,她們骨子裡有著跟父輩們一樣的思想,對孩子怎樣的付出就心甘情願。

    2、成長過程中有陰影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得不到孩子的認可,使得孩子受到了傷害,在心裡留下了一輩子的陰影,所以對父母有成見,在面對年老的父母時就難免打折扣,做不到你養我小,我養你老。但是對於孩子,就如面對一張白紙父母有自主權,再說十月懷胎,能體會到自己的辛苦,但是卻體會不到當年父母的辛苦。等到能自己老了,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時,卻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 8 # 淘淘和棒棒的成長日記

    看到這個問題,心裡還是有點兒難受的,就跟那個亙古不變的愛情問題是一樣的:“我和你媽掉水裡,你會先救誰?”

    如果一定要在父母和孩子之間做一個選擇的話,我覺得大多數人跟我一樣,會選擇孩子吧,愛孩子會比愛自己的父母更多一點兒吧!做出這個選擇時,我已經淚眼朦朧了。。。

    父母是給了我生命,撫育我長大成人的人。尤其是做了父母之後,更能體會當初父母的不易!有了工作、有了家庭之後,一年到頭在外面,跟父母的交集就少了。逢年過節,見父母一、兩面,跟爸爸、媽媽嘮嘮家長裡短,扭頭之後,我們又各奔東西!想想我們真是不孝啊,為了生活,四處奔波,一年裡見爸媽的次數屈指可數!情不自禁羨慕起自媒體上紅起來的“李子柒”和“麥小登”了,她們有勇氣為了養育自己的人,放棄城裡優渥的工作環境,回到農村陪伴自己的奶奶、父親!

    孩子是我們情盡心力,要撫育他長大成人的小傢伙。 從他出生之後,他的所有事情我們樣樣關心,吃的好不好、睡的好不好、玩兒的開不開心。為什麼生病了,為什麼心情不好 等等。。。等待他們長大的過程艱辛、痛苦、惱怒而又充滿甜蜜!

    父母和孩子,一個是生我們的人,一個是我們養育的人,都是我們此生最重要的人。現在想想我們虧欠父母的太多了,希望在以後他們有限的時間裡,儘可能多抽些時間去陪伴和關愛他們,當然孩子我們也不應辜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洗臉,把自己從油皮洗到了幹皮,但角質層薄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