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嵐婷雲集

    這和道教推崇的大智若愚、大巧不工、大道至簡是一個原理。

    比如器皿,一味追尋精緻、繁瑣的工藝,反而失去了它最初的靈感。粗陶、原木、粗布、棉麻,這些東西最早從原始而來,後來反而被人們搬上雅緻的殿堂。

    比如禮儀,貴族禮儀繁瑣、要求苛刻,從行走坐臥到穿衣著裝甚至樂器伴奏都有要求。而山野古居,一行一坐可能就是雅。

    所謂俗到極致就是雅,是一種籠統、簡單的對高雅的解讀。而真實的雅緻,需要功底、需要審美的眼界、需要不留痕跡的推演和恰到好處的搭配。

    這裡面有背景的襯托、有系列器皿的搭配、還有應情應景的行為。更難做到的是意境高遠、欲說還休的一種美感。

    簡單的叫做風格、複雜的叫做文化、特別深遠的才可以叫做意境、雅緻。

    這裡面還要有歲月的沉澱、歷經滄桑的感悟、信手拈來的隨意、歷經萬千紛雜之後的寧靜。

    當然,對於被經濟束縛的現代人來說、追逐燈紅酒綠的名利場來說、對於被五斗米壓彎脊樑的勞動者來說,這些所謂的雅緻,不如一疊鈔票般來得實惠。

    也許入世之後的出世,才可以做到心安理得享受雅緻。

  • 2 # 乾坤書書

    土到極致便是潮,雅到極致便是俗!

    首先我認為,藝術創作本身並不設計到雅與俗的問題,所謂藝術,無法詮釋.他就象空氣一樣,我們抓不住,但是卻需要的食糧,只不過是精神上的.其次,最初期的藝術創作,並沒有雅俗之分,請記得,我們所有的觀念都是自己給自己樹立的,比如在繪畫創作中,很多人會避嫌,故意不去用某種色調或某種構圖來完成自己的作品,原因很簡單,怕被人說成抄襲,怕被人說成模仿,怕被評論為俗氣,其實根本沒有必要,在創作過程中,我們所謂的靈感其實原自於平時的積累,再從音樂創作的角度來說,很多人都會討論,這個大師用這樣的音色怎樣怎樣好,那個怎樣怎樣非同凡響,其實關鍵問題並不是音色有多出奇,大師和普通音樂創作者最大的區別在於融合,一個你認為很一般的音色或幾個音色,再大師的手裡,他們的結合就會成為這個音樂創作中的亮點.但是很多人把這些音色照搬出來的結果就是,他已經失去了他的意義,從而又變成了替代品或抄襲作品.因為我現在是音訊工作者,我只發表下對於音樂創作的態度.其實藝術都是相同的,很好理解創作中遇到的問題,比如,如果我們把世面上的歌曲分解,想從和旋走向去分析,那麼8成以上的音樂作品是用相同的和旋走向,所有的音樂作品都可以用3個和旋連線來演義,那麼我們如何去評價呢?答案是不能,同一和旋級數下的轉位就能解決問題,關鍵在於創作者的能力,可能沒人能聽出來<七里香>的和旋走向與<歐若拉>是一樣的.這就是再和旋運用和歌曲編陪上的不同,可為什麼會出現一首象<刺激2005>這樣的串燒歌曲,可以把十多首不同風格不同作者的作品串聯起來的歌曲,其實就是看你如何去處理.但是,雅與俗,永遠是人們賦予的,我們無法去定義,所以我的理解就是,對於你來說,適合你的,你喜歡的,它就是雅的,並不是所有人都去聽交響,我們就要說他們的欣賞水平提高了,藝術本身就是需要人來欣賞的,不然他也一樣會失去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 3 # 書中的小世界

    從真正意義上來說,沒有什麼雅俗之分。

    要是區分雅俗的話,我感覺是高堂為雅,民間為俗。

    但是你會發現,不管是畫家、音樂家還是舞蹈家,其畫、歌曲、舞蹈都是根據時代發展,世間瑣事發展而來的。如果你獨具慧眼,再俗的比如農家肥,都可以變成及其優雅的事情說給別人聽,而且別人還會以你告訴他這件優雅的事而驕傲,畢竟不是任何人都能聽到你說的這件事。

    所以,雅俗不分家,只是從俗中提煉精品展示給他人看。給高官厚祿之人看的,說的好聽,那叫雅。給平民百姓看的,為了顯示階級優越感,那叫俗。

    隨著封建社會的廢除,這種只有高雅之人能欣賞的如名畫、名曲、名舞,也漸漸步入平民百姓之家。只要你有錢,你就看的起,而且票價也有高有低,適合各階層的人看。前提是你搶得到票,當然,最好不是黃牛賣的加價票。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用。

  • 4 # 冀世梟

    我沒有錢!我沒有錢!我沒有錢!我每天都在或者你說的生活。但是體會不到雅。只有累,傻樂!和自我安慰。你說的有錢人!!!偶爾找點俗的就很享受,所以俗到極致就是雅。到了你這裡,在有年代的古董你也會出售了換錢的。因為雅和你沒關係。當然了某天你發了。你的心態就會變的。那時的俗到極致對你來說就叫雅。

  • 5 # 琵琶山小王子

    有人說“俗到極致就是雅”,大家怎麼看?

    在話題之前,我們先要弄清楚“雅”和“俗”的具體概念,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絡。“雅”多用來指美好高尚的、不粗俗,即高雅,是陽春白雪;“俗”多指大眾化,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現在多引申為趣味不高、令人討厭的,是下里巴人。

    我認為“雅”和“俗”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間雖說是有聯絡的,但是牽強附會,一味地說“俗到極致就是雅”,並不合適,有一種混淆視聽的感覺。

    “俗”本身並不可怕,最初期的藝術創作都是取材於民俗,經過藝術加工走上了統治階級的文藝殿堂,但是脫離了群眾的創作,必定會是乏味的。“俗到極致就是雅”應該是取材於民,從通俗、普通中進行加工創作,從“俗”中提煉昇華出“雅”。

    俗話說,雅俗共享,又有一種說法叫返璞歸真,我想“俗到極致就是雅”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 6 # 邊緣隱士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本人不是非常贊同這個論點,理由有以下二點

    一、二者本源上並沒有好壞之分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認清這兩個字的本意。俗,左邊一個人字旁,右邊一個谷字,代表所有人都要吃糧食。俗字本身代表了大眾,也可以衍生為流行的,通行的事物,比如通俗音樂,有受面很廣的文化色彩。雅呢,有標準,正規之意,當然更多是指在文化藝術領域,形容精緻的藝術作品。著名的馬斯洛理論講述了人類的五種層次的需求,而衣食住行永遠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相對應的大眾文化當然就是人們的精神口糧。大通俗易懂的娛樂文化,是大眾每天生活的添味劑,否則生活會很枯燥乏味。所以類似於相聲、偶像劇,卡拉OK等形式之所以一直非常有市場基礎原因。但雅並不是俗的對立面,它是文化追求的一種更精緻的表現形式。如國粹京劇,琴棋書畫等,都是比較雅的文化代表。但人們總是把二者對立起來,認為雅就不能容俗,俗就是低下等等。二者其實都是滿足人們不同層面的需求,都是不可或缺而共存的文化形式。

    二、中國聖賢智慧講“中庸之道”.任何一個事物走過了,都會適得其反。

    現在我們迴歸問題本身,俗到極致其實就成了庸俗,低俗。如果為了滿足感官刺激,不惜犧牲正念的三觀,脫離優秀文化的真善美,這總俗如何能成為雅呢?

    但是返過來,如果雅到極致是不是就好呢?老子講“大道至簡”,其實過於雅緻,曲高和寡,或者繁瑣縟節,也就失去了事物本來的意義。比如茶道,是一種味覺與文化及修身養性相結合的雅緻的生活體驗。但如果把泡茶變成一種五花八門,幾十道工序的表演,你覺得那跟喝茶入道還有多大關係呢?所以俗與雅本無好壞差別,只是理解的角度,還有就是度的把握上的欠缺,才會讓人非要取此去彼,分個高下不可。

  • 7 # 春江帆影491

    這句活耳熟能祥,查來查去不知出處,不得其解時,常碰人生天花板,碰醒了,方知登高望遠,一覽眾山小,有一種心靈的微笑與感知,噢,原來如此,怪不得有千百尋的回眸一笑。

    俗即平常平凡,從古至今人世間,從官員到百百姓,哪個不俗,講故事的人,就是歷史老人,每每告訴世人,以俗人出發,就俗人。俗太意味深長,論炎賁源流長,天長地久,論道有老子,論今有百年屈辱探索振興而閃耀成為眾目關注,而這就是俗人,是現實的和理想中的俗人。

    雜九雜八的說,一句話,人生的極致就是俗人,一個立於天地而不朽的俗人,對天地宇宙而言,眾生平等,這是中華民族神話傳說與現實言行作為的通俗作為與表現,太俗了,數千年,俗而不俗,變卻不變。

  • 8 # 景星卿雲98

    這句話我不這麼認為。俗就是俗,雅就是雅,雅俗可共存,但是雅俗不對立。譬如故去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遙感地理學家李小文先生,透過不懈的努力帶領他的團隊在遙感領域躋身世界一流,他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專案,1994年獲得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2000年獲中國高校科學技術一等獎,他被學生和同行稱為布衣院士,他本色隨性不拘小節,留鬍子、愛喝酒、不穿襪、蹬布鞋,甚至被網民稱作為“掃地僧”式的人物。試問那些自命“雅”者獲得李大師的成績了嗎?再如鍾子期,一介樵夫深山伐木,卻也識得“流水高山”能令伯牙賞識,知音去而絕琴。子期俗的外表是竹杖芒鞋、瓢飲簞食,可能聽懂伯牙曲中意的又寥寥幾人?

    滿腹學問的大學者也許嚼著煎餅卷大蔥講了一個渾段子,蹬三輪的車伕也許他偏會欣賞喜愛芭蕾舞。

    什麼是俗?什麼是雅?俗你別俗不可耐,雅也別雅成自命不凡。

  • 9 # 範磊

    有點道理,沒有俗哪有雅,雅俗共賞說明雅和俗緊密相連,甚至有時候無法分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什麼是雅什麼是俗,詩經國風現在是雅,曾經是俗,脫離了時空觀討論俗和雅沒有意義。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戴著長假髮,穿著絲襪和高跟鞋,站得像個芭蕾舞者,還帶著一把巨大的劍。路易十四可是歐洲男子氣概和男人味的典範。也是最時尚最高雅的,今天你穿這樣你是最俗的。

  • 10 # 夏志柳

    雅,通常和"高"連在一起用,稱之為高雅。而俗通常被稱之為"低"俗。普遍規律是如圖所示,頂端高層的人少,下邊底層的數目龐大,比較常見的就是二八定律吧。

    這樣說比較抽象,也比較容易產生歧義。舉一個很常見的例子,一首風格迥異的歌曲出來之後,第1批聽的人覺得,哇,好高雅的曲調。接下來就會推薦給朋友,以至於這首歌在街頭巷尾、廣場舞、理髮店,甚至連老闆都跑路的江南皮革廠大甩賣的商店,都在播放這首歌的時候,再次聽到這個曲兒,就跟第1次不一樣的感覺了,會覺得怎麼到處都是這個調子,有點俗了。曲高和寡的調子,往往又不能被大眾所接受稱為高雅之曲了。如果按耐住自己的天性,就是要稱之為高雅,那就可以用另外一個詞--附庸風雅了。所以據我的觀察,那種高雅的東西通常不是大多數人可以欣賞的;而普羅大眾所喜歡的,交口稱讚的街頭巷尾的,最開始肯定是被大眾所欣賞的,但是時間久了之後過時了就會被覺得是俗了。這就是雅到極致便是俗吧。

  • 11 # 永動機一

    俗裡悟回味無窮深遠!真傳一句話精粹本質!大道至簡的俗不費時!不是粗言爛語表面俗!(題;俗到拍爛手掌深刻意無盡貼意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進寺廟或者唸經可以讓人感覺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