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咖老叄
-
2 # 城市平凡生活
心裡作用!最前提的條件:你受的文化和你已經知道是一個什麼地方!潛意識會讓你安靜下來!就好像告訴你一個鬼屋!你潛意識就會緊張起來一樣!按科學的理解!寺廟的看到一切東西,光線、色彩、形狀、味道,都是安撫人心理的!
-
3 # 周小楠說
兄臺此問是有所住啊,但兄臺能有此文,也證明兄臺行走下修行的路上,可喜可賀。
一念清淨金剛經中,須菩提問佛祖: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這段對話的大意是說:
須菩提(佛祖大弟子)問佛祖了,老師啊,世間那些學佛求道的男人和女人們,想要悟道,怎麼樣才能心無所住,怎樣才能心裡沒有雜念,一心清淨呢?
重複一下,當你一心求道的時候,你的心就清淨了,就沒有雜念了。
相由心造讀了金剛經這一段內容,就能體察到為什麼進了寺廟或者唸經的時候,人就能安靜下來了。因為在進寺廟或是念經那一刻,你的心是住在寺廟或是經文上了,雜念沒有了,自然就安靜了。但正如我開篇所說,這是有所住的,因為你藉助了寺廟或者經文這個環境或是動作來實現一念清淨,如果脫離了這個環境,就還是雜念叢生了。
佛祖在金剛經中對我們的要求是無所住,意思不借助於任何的形式、外物或是理念,實現心無雜念,一心清淨。
要真正實現無所住,需要我們不著於相,相是困住我們心靈的觀念、外物或是一切,學佛很大的修為努力落在一個祛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過程,明白相由心生,恐怕是我們修為的第一步。
綜上,相由心造,要一念清淨,需祛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佛寺或是經文皆為外物,也是相,可借之,但也應用後即焚。
-
4 # 如來藏4
這是受到普賢菩薩的冥中加持!
普賢行,乘六牙象。 普賢行有兩種情況,一種 是方便修普賢行,修行人不知道在心地上用功夫,認為普賢行是那種執著與事相的行施,事相上的唸佛拜佛拜懺啊,跑各種的法會超度等等,以及事相上的行善積德呀,等等,他認為這種行為是普賢行,這不是真正的普賢行。雖然他不知道真正的普賢行,但是呢,他也有這個願望,想行普賢行。第二種 就是已經真正明白普賢行的人,知道在心地上用功夫。這兩種情況都包含在內。這兩類人就算與普賢菩薩有緣,他們心中想的什麼普賢菩薩都一一知曉!所以呢,普賢菩薩於耳識乘六牙象。乘六牙象,是表道教感應之時。六牙象是表六度萬行,這是普賢菩薩將利用各種方便法門來幫助你,暗中點化你呀 。普賢菩薩是分身無量啊,可以現人相,現雨相,現風相,現樹木花草,現貓現狗,現鬼現神,等等,顯出各種相,以各種因緣來示現,來點化你,使你呢,有所感悟。 “縱彼障深未得見我” 怎麼叫未得見我呢? 這是指 著相修行的這類眾生,他認為所見到的普賢菩薩,就應該是騎著六牙象,金光閃閃的非常莊嚴,他想見的是這樣的普賢菩薩呀。如果說見到這樣的普賢菩薩,只怕你呀 基本上已經見不到普賢菩薩了,因為佛菩薩都是非常慈悲的,都是過來人,他知道因地修行的修行人容易犯什麼樣的錯誤,所以呢 佛菩薩即使示顯給你看,他也不會示顯這種金光閃閃的莊嚴相來給你看,正是因為他們是過來人,他們知道如果示顯這樣相的話,99.99%的人都會著相。著相 就意味著 你的修行要完蛋呀,你看看《楞嚴經》後面講到五十種陰魔境界的時候,那些天魔外道鬼神等等,都是示顯莊嚴相來迷惑修行人,來引誘修行人,修行人見到這種相以後,心就動了,就被境界所轉,就已經進入了陰魔境界,99%的99的人都會因此見到莊嚴相,從而呢,走火入魔。當然明白一心三藏法理的人,不會走火入魔!但是要明白呀,在修行人的當中,能明白一心三藏法理的是寥寥無幾呀!大部分的修行人都是著相,不是著有相,就是著空相,所以呢,造成了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鳳毛麟角的悲劇。所以呢,普賢菩薩他不會騎著六牙象金光閃閃的樣子來與你見面。而且,在修行當中有許多的天魔外道,外魔邪道,他恆順眾生喜歡莊嚴相的這種心理,他也現出金光閃閃的樣子,現 成佛菩薩的形象,來把你引到邪道去,包括你生生世世的冤情債主,包括一些外魔邪道。正因為情況非常複雜,所以呢,普賢菩薩要示顯的話,他不敢示出莊嚴相的,這是他的慈悲!他是在冥中加持你。他寧願現成乞丐相,現成貓相狗相,在你的身邊,也不願意現出金光閃閃的佛相。我們現在真正知道這個道理,才能體會到佛菩薩的慈悲!所以呢,一般在修行人他體悟不到佛菩薩的慈悲,因為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這才是真正的慈悲!有的人到寺院裡或者呢參加什麼法會,或者是某一天偶然間看見天上漂來一朵彩雲呢,這朵雲好像現出了觀音菩薩的金身呢,非常美妙啊非常殊勝的景象,他就激動得哭了,回來啊,跟這個講和那個講,說他今天見到觀音菩薩了,這觀音菩薩在天上怎麼怎麼樣殊勝,於是呢,自己的心就執著在這個相上,這個人這時境界已經被轉,就預示著要完蛋。還有一類人,他的定力比較深厚,當他看到了殊勝相之後呢,他知道這時佛菩薩啟發自己,像這樣一類人還比較強一些。還有一類人即使看到了這樣的殊勝相,他也不會走火入魔,而且他看不看到這種殊勝相都不在乎,他不需要看到佛菩薩示現這樣的莊嚴相,他也非常堅定也能修。所以,人和人的境界差別是非常大的。那麼,懂得一心三藏法理的菩薩,是怎麼樣關照呢?懂得了一心三藏圓教菩薩,他知道法界當中任何一法,小到乃至一個微塵,大到無量的佛土,沒有一樣不是菩薩在說法,十法界處處佛菩薩都在現身說法,像觀音菩薩就三十二應身,有無量的色生三昧,他可以隨時的現一個人來誹謗你,來挖苦挖苦你,就看你怎麼樣對待,是來考驗你的,來成就你的平等心!所以大家要明白,你身邊每一個人,不管是對你輕蔑也好挖苦也好,你都要用慈悲的心,平等的心,去對待!不管別人怎麼樣對待我們,我們都要用好自己的心!怎麼叫暗中加持和摩頂呢? 普賢菩薩這時呢,就會在暗中加持,來愛護他協助他,點化他,令他有所成就。比方說我們以前記憶力不太好,現在記憶力已經好了,這就是摩頂,這就是加持!並非普賢菩薩來不來的問題,其實呢,就是看你自己會不會安你自己的心,看你會不會用心,你的心會用了,就與普賢菩薩道教感應!所以呢,講普賢菩薩來不來,都是方便講。他來不來時時刻刻都與我們在一起!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我們!而且,所有的佛所有的菩薩都是當下一個人,啊就是你自己!大光明中誰非誰呀?如果你一味地等待普賢菩薩來加持你,說明呀!你一心三藏的道理還沒有真正搞懂。我們當下一個人就是全體啊!你還等什麼普賢菩薩來呀?做普賢菩薩,做觀音菩薩不都是我們一念用心嗎!就看我們怎麼樣把握自己的心啊。你當下一個人就是無量的菩薩,無量的菩薩當下就是你自己給予你一生!你想是哪一位菩薩,你當下就是哪一位菩薩。
-
5 # 清史玉澈
一個人氣場清靜的話,走近他時你也會感覺清靜。如果一個人的氣場不清靜,那麼你走近他時,你也會受他影響,感覺不清靜。道場也是如此。如果你真正有了修行的話,無論與什麼樣的人接近,都不會影響你的清靜心。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進寺廟聽唸經卷能讓人靜下心來,是相對而言的。一個五心不靜之人,無明業火騰騰,斷斷不想靜也不會靜!對於一個想靜一靜的人來說,香的安魂氣味,會使人感官處於輕微的麻弊。喃喃的誦卷聲也會在精神上起到按摩作用。故此,一入寺廟,競爭傾消,煩惱盡扡!回答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