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依稀說史
-
2 # 辜進喜
英國脫歐的原因,與歐盟分道揚鑣,其實與美國做切割,在爭取外交獨立。當初加入歐盟,負擔了太多義務,扶貧東歐窮親戚,又要擔待中東難民,顯然狼多肉少。脫歐是美國逼迫,也有藉機逃逸。穆斯林在英國膨脹,與法國和德國同步,讓英華人非常恐懼,擔心變成新中東。美國日落西山,趁著身家還豐厚,趕緊利益切割。
-
3 # 小小嬴政
英國脫歐,已經持續了整整六年,到現在的首相鮑里斯·約翰遜手上才總算有了一點眉目。英國脫歐可以說是歷經艱難,兩任首相倒在脫歐問題上,但是英華人卻堅定不移的要繼續走下去。為什麼英國堅持要從歐盟中脫離出來?為此不惜耗費如此大的精力和物力?難道這裡面真的有什麼隱情嗎?
其實沒有隱情,是英國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和長遠規劃來看,必須走出這艱難的一步。我們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訴說英國為什麼堅持要脫歐?
第一重要的當然是錢。加入歐盟,英國每年要交的會員費是100多億英鎊,如果脫離歐盟,那麼這筆會員費肯定是能夠節省下來。在英國經濟並不景氣的今天,這筆錢可以用來改善民生,發展公共福利事業,用處多著呢。交給歐盟,如同打了水漂,實是在不划算。
二是貿易話語權。如果說錢重要,那麼對英國來說,比錢更重要的是貿易話語權。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英國的優勢產業正在從傳統的製造業向現代化的金融服務業轉變,但是歐盟作為一個經濟整體,沒有應時而變。
這就導致歐盟在和其他經濟體,例如中國談判時,總是把製造業放在首位,其結果是歐盟內部以製造業為主的德國和法國吃盡了甜頭,英國是一點好處都沒有撈到。交了會員費,得不到好處,這樣的事情,只有傻子才會做呢。
三是移民問題。歐盟作為一個整體,允許人員自由流動,這就導致大量的非法移民湧入了英國。這一問題在2016年中東北非戰亂期間表現尤其突出。但是英國作為歐盟成員國,又沒有理由把能夠自由流動的移民擋在國門之外,唯一的辦法就是離開歐盟。
四是法律體系。英國一直以來都有自己獨立的司法體系駕構,但是現在歐洲的人權法院動輒對英國的司法體系說三道四,一向高傲的英華人如何忍受得了這種屈辱。他們就算是想把一名外國的罪犯驅逐走,都要受到重重限制。五是貨幣體系。目前,在歐盟框架內,有8個國家沒有使用歐元,其中就包括英國。而使用了歐元的國家在貨幣問題上話語權的強勢顯示出來,這讓英國現在最有優勢的金融業優勢無法得到全部的發揮。
總之,英國認為,如今的歐盟已經是一架老牛拉的破車,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難以繼續前進,而且更讓英華人惱火的是,已經腐朽的歐盟卻不願意變革,從而跟上世界發展的腳步。如此歐盟,再留在裡面還有什麼意義,不如趁早走人。
但是等到真正要分的時候,英華人才發現,脫歐之路原比自己想像的要艱難得多。法律問題、貿易問題、邊境問題、外交問題都需要慢慢解決,英國脫歐甚至還引發了蘇格蘭要求獨立的問題。
但是不管怎麼樣,英國認為,無論付出多大代價,一定要離開歐盟,現在不離開,恐怕將來受到的損失會更加難以估量。
-
4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英國為什麼要脫歐?其實歐洲人也很疑惑
雖然現在的地球還是以美國為尊,但是不得不說,歐洲仍然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地方,畢竟有著千年的文化積累,歐洲在很多地方還是值得歷史不超過300年的美國學習學習的。歐洲有四個大國,英法德俄,俗話說團結力量大,英法德俄四個大國其實任何一個都不是美國的對手,也只有他們聯合起來才能和美國抗衡一二
那麼英國為什麼要脫歐呢?原因其實很好說啊
由於英國移民數量越來越多,本國的工作越來越嚴峻。移民人口越來越多,為了確保社會福利,政府的壓力越來越大(政府不好做)。英國政府為了 保住自己原有的高福利,英國想單方面 進步對移民人口的的標準,歐盟不允許。歐盟裡有太多的國家 經濟並沒有到達高標準,卻要在自己國家 實行高社會福利,無異於增加其他國家擔負,英國承當了不該承當的,自然不願意了
-
5 # 意識物理學
這是英國分裂歐盟之計!
只要英國脫歐,歐盟必然分裂,歐洲必將分成兩三塊,一個以英國為頭,一塊以德國為頭,一塊以法國為頭,歐洲進入三分時代。
英,法,德是三個前世的冤家,今世的對頭,永遠搞不到一起,現在歐盟德國是老大,因為人家經濟最強,英國最見不得德國當老大,所以事實上英國已經離開歐盟,法國更難與德國共事,所以現在遊離在歐盟邊上,英國眼看德國統一,痛苦萬分,現在又是歐盟之首,以英華人的驕傲,斷不會容忍德國的成功。
英國冒分裂本國的危險(那只是遲早的問題),也要分裂歐盟,給德華人來個釜底抽薪,歐洲各國,凡事多看英國的意思,所以英國脫歐,效者必眾!故歐盟分家,指日可待也!
-
6 # 血染戰旗紅
歐盟的前身可以一直追溯到二戰後的法德煤碳鋼鐵聯盟。他們就認為,以前為了搶資源,大家打打殺殺可不好,咱們應該成立一個聯盟,生產資源共享。這個聯盟後來慢慢的有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加入,合作範圍也越來越廣,於是這個聯盟後來就更名為歐洲命運共同體,即歐共體。英國是六七十年代那會加入進來的。冷戰結束後,為了加快歐洲的一體化程序,歐共體改名為歐盟。這個歐盟就是要將歐洲大大小小的國家拉進來,形成統一的市場,統一的貨幣,統一的管理……,總之一句話,要在歐盟的旗幟下,把歐洲統一起來。
那英國為什麼要逆歷史潮流而動,要脫歐呢?主要是以下原因。
一個是英國一直以來都是大國,但在歐盟內部,英國發現主導歐盟的卻是法國和德國,自己只能排老三。這令英國很不爽,怎麼說自己當年也曾經是日不落帝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之一,你德國是我的手下敗將,怎麼能爬到我頭上去了呢?為了自己的地位問題,這英國沒少在歐盟內部發牢騷。
第二嘛,這些年歐盟一直在東擴,將東歐的一些欠發達國家也拉進來了,像什麼波蘭啊、捷克啊、斯洛伐克啊、羅馬尼亞啊、保加利亞啊、波黑啊、阿爾巴尼亞啊,等等等等。咱們國家有項政策,先富的人要幫助後富的,沿海經濟發達省份要幫助內陸經濟欠發達省份。歐盟同樣也有這樣的政策。所以說經濟發達的西歐、北歐國家就要拿出錢來補貼窮哥們東歐了。這麼一來英華人就不高興了,他孃的,老子的錢幹嘛要拿去給東歐那幫窮鬼花?特別是在冷戰時期,東西方對峙,屬於東方陣營的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可是和屬於西方陣營的英國、法國等對著幹的呀。
第三嘛,大家都知道,這些年來歐盟跟著美國老大跑,將中東攪得個雞犬不寧,結果就導致大量的難民往歐洲跑了。難民來了,歐盟就搞攤派了,根據歐盟各國的經濟水平,規定哪個國家要收留多少。這樣一來英國就不幹了。他孃的,你不但要拿老子的錢去補貼東歐的窮鬼,還要將中東的難民往老子家裡送,媽的,這日子過不下去了,離!你想想,英國脫歐了,就不需要拿自己的錢去補貼東歐的窮國了,也不需要去接收中東難民了。這錢我留下來自己花,多好啊。
-
7 # 杉子y
除了不願意承擔包括經濟的、成員共濟的、難民收納等責任外,也迎合了美國分化削弱歐盟的目的。歐盟逐步擴大並走向一體化包括歐元的國際貨幣地位,都是美國不願看到的,作為美國親爹的英國在歐盟中又不具核心地位,棄歐而親美就是自然的了。
-
8 # 四川達州人
一、加入歐洲的原因
英國1973年加入歐共體,是因為當時美元貶值,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蘇尖銳對峙的局面,美國在蘇聯全球進攻戰略下疲於奔命,自身也在玩越戰,所以英國希望加入歐共體,搞活經濟,稍微遠一點美國。
二、脫離歐洲的原因
1、歐盟已經沒有吸引力
最近十年來,歐盟存在太多不利因素,經濟整體發展緩慢,義大利希臘等國拖累,新歐盟國家需要扶持。
譬如2016年英國繳納盟費181億英鎊。同時有大量外來難民加入歐洲。
2、傳統因素
英格蘭人佔據英華人口主體,對於大英帝國的榮光還念念不忘。
英國國民整體上是歐洲懷疑派,對歐盟享有超越國家的權力非常警惕,所以英國始終拒絕使用歐元。
同樣,英華人也被卡梅倫預計接受30多萬難民嚇倒了。
3、美國的影響
潛移默化之下,大多數英華人始終對歐盟充滿疑惑與害怕。各種媒體也拼命灌輸歐洲不利的因素,這裡有美華人的極大參與。
比如,2016年,英國雖然繳納盟費181億英鎊,但剔除歐盟財政返回及歐盟專案投資之後只有80億英鎊,但是,竟然沒多少媒體告訴英華人?
4、政黨賭博
2016年,卡梅倫做出政治豪賭。他認為英華人不會選擇脫歐。事實上,很多對歐盟情況不瞭解的英格蘭人果真選擇脫離,這令政治精英與媒體很吃驚。
但是自己做的死,只能自己還。保守黨最新大勝之後,脫歐已是倒計時。英華人必將品嚐這個苦果。
失去歐盟地位,英歐貿易、旅遊、歐盟機構遷移造成的巨大損失,甚至英超雖然可以繼續參加歐洲聯賽,但移民旅遊簽證政策的變化必然造成英超萎縮。
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必然被歐盟打壓,最終邊緣化,這個超級損失,也得英華人來整體承擔。
-
9 # 靜夜史
沒什麼隱情,引擎倒是有好幾個。
持續了3年多的脫歐運動已經讓英國上下焦頭爛額,除了三屆首相走馬輪換,英國民眾也對脫歐運動的剪不斷理還亂忍無可忍。
繼英國首相約翰遜擊敗工黨涉險過關後,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的“脫英”運動再度風起雲湧。
因為英國太虧了!
如果說加入歐盟是一場交易,那麼英國在40多年的時間裡已經虧得一塌糊塗,如果不選擇及時止損,英國可能輸得傾家蕩產。
作為歐洲大陸旁邊的島國,英國雖然在歷史上受到大陸帝國的深刻影響,比如羅馬帝國,但卻在大部分時間裡保持了相對的獨立性。
英吉利海峽的存在使作為島國的英國能夠有效阻擋大陸方向的入侵,這使得英國能夠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中進行文明的演進。
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盛極而衰後,歐洲西海岸的尼德蘭以及島國英國開始迅速崛起,而因為英國地理位置更安全,所以在傳承性上更加連貫。
而因為島國四面都是出海口,英國依然也比尼德蘭走得更遠,所以英國最終建立了面積超過3300萬平方公里的日不落帝國,並且繼尼德蘭共和國後,率先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併成為工業革命的發端。
但事過境遷,當本土面積更廣闊的美國迅速崛起,而歐洲方向的大陸帝國德意志完成統一,靠吸血殖民地為生的英國就顯得太過扎眼,並最終爆發了慘烈的世界大戰。
雖然英國是一戰的戰勝國,但巨大的戰爭創傷是英國對殖民地的統治有心無力,於是不得不在1931年推出《威斯敏斯特法案》,日不落帝國解體,英聯邦誕生。
而經歷了二戰的摧殘,戰勝國英國失去的比戰敗國德日還要多。
更令英國難堪的是,二戰後形成的美蘇爭霸格局,將昔日的世界舞臺中心西歐徹底邊緣化,作為西歐一份子的英國自然“未能免俗”。但英國始終無法接受自己徹底淪為二流強國的尷尬事實,所以英國與認清自己處境的歐洲大陸國家開始漸行進遠。
雖然躺贏二戰的法國因為英國的“提攜”有幸成為五大國之一,且因為二戰期間的“識時務者為俊傑”儲存了大量實力,法國有心走獨立於美蘇之外的第三條路線。但形勢比人強,法國再雄起,也不過是美蘇眼中的小弟弟。
所以認清自己處境的法國開始和戰敗國越走越近,並聯合意大利、比利時、盧森堡等組建“歐洲煤鋼共同體”,這是歐盟的前身。
在美蘇的夾縫中成立歐盟這樣的組織難能可貴,因為它在整合度上超過一般國際組織,是一個典型的超國家組織。這對美國,起碼是經濟上有競爭的組織,美國竟然能夠聽之任之,實在是匪夷所思。而歐盟也在美國的眼皮子底下不斷壯大,並最終成為世界經濟的一極,並不斷在政治、軍事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這樣的聯合無疑有助於歐洲的東山再起,但卻無法令英國滿意。因為英國雖然也曾提議建立歐洲合眾國,但完全沒想到法國和德國和解然後成了歐盟的兩駕馬車,這讓歐洲另一駕馬車英國非常尷尬。
雖然英國在歐洲實力依然強大,但在論資排輩的歐盟,英國也不得不以先來後到的順序成為法德的跟班,這自然讓英國怒不可遏。
而法德兩國尤其是法國,似乎對英國更加咬牙切齒,因為自古以來英國就是歐洲的“攪屎棍”,是名副其實的搗亂破壞分子,見不得歐洲統一會更好。所以擔心英國破壞的法國在1973年歐洲共同體擴編時,就明確拒絕英國加盟,不過法國的傲慢遭到了其他成員的抵制,最終英國還是得償所願。
而加入歐盟的英國也確實沒有體會到組織的溫暖,因為沒有參與前期建設,英國自然也分不到法德這樣的歐盟紅利,所以英國在歐盟很憋屈。
但比憋屈更難受的是鬱悶,雖然法德兩大創始國不願給英國讓渡更多權利,但卻貼心地給英國攤派了大量扶貧的義務。因為蘇聯解體後歐盟不斷東擴,將原來的東歐窮國波蘭等拉了進來,所以歐盟內部各國的經濟壓力不斷增加。而作為歐洲三駕馬車之一的英國實力從來不容小覷,所以肩上的擔子無疑更重了。
於是英國日了狗了,權利沒多少,義務一大堆,這明顯是拿英國當冤大頭。
而且更要命的是,隨著歐盟在國際社會越來越活躍,難民問題開始在歐盟內部逐漸凸顯。大量難民的湧入不僅讓歐盟社會更混亂,還搶走了寶貴的就業、醫療和教育等資源加劇了社會矛盾,這讓英國非常不爽。
因為英國是歐盟的一份子,加上三駕馬車之一的身份,所以英國要和法德一樣率先垂範,讓更多難民到英國的熱土上安家落戶!鑑於這樣的殷切希望,英國眼含熱淚地表示:都給老子滾!
既然逃不過這樣坑爹的攤派,那麼幹脆一拍兩散,我退出歐盟,看你們怎麼為難我。
於是有了轟轟烈烈的“脫歐公投”,但卡梅倫政府怎麼也沒有想到,當他把選擇權交給廣大民眾後,英國民眾的決定會讓他痛不欲生。雖然投票以微弱優勢確定了脫歐的基調,但幾乎勢均力敵的另一半卻成為最棘手的問題,這最終導致卡梅倫的黯然下臺。
而卡梅倫掀起的脫歐浪潮,也逐漸將英國上下折騰得筋疲力盡。
從英國作為歐洲一份子的角度考慮,雖然脫歐能夠逃過很多義務,比之前更自由。但沒有歐盟這艘大船的承載,雖有英聯邦遍佈世界,但註定對英國的國際地位傷害甚多。
但英國還是義無反顧地投了,除了內心深處的“攪屎棍”情節作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的從中作梗。
作為和英國一脈相承的國家,美國和英國自然有更多共同語言。二戰後美英角色雖然顛倒,但沒有改變兩國沆瀣一氣的事實。
對於英國而言,追隨美國能獲得更多的國家影響力,維持其所謂的大國餘威,對抗法德主導的歐盟;而對於美國而言,透過英國的脫歐將歐盟攪得雞犬不寧,最好是讓歐盟土崩瓦解再好不過。
所以,有美國的撐腰,英國自然敢於對歐盟不屑一顧,所以縱然有蘇格蘭和北愛爾蘭脫歐的隱憂,英國依然一往無前。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10 # 新知傳習閣
英國脫歐的風波已經持續到了第3個年頭,導致英國的政壇也出現了動盪,三任英國首相接力,只為完成脫歐。在2019年的12月20號,英國脫歐協議在議會中順利透過。
想搞清楚英華人為什麼要脫離歐盟,還要從為什麼要建立歐盟開始。二戰結束後,歐洲從戰爭的泥沼裡爬出來,發現國際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的歐洲已經不是過去的歐洲了。
歐洲列國主導全球發展的時代終結了,美國成為了全球的頭號霸主。和美國比較起來,西歐的這些傳統強國都變成了不值一提的小國,根本都沒有辦法和美國對抗。
這就讓幾百年來在全球範圍內沒有對手的歐洲貴族顏面全失,唯一的辦法就是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歐共體產生了,這就是所謂的歐洲共同體。
英國雖然是一個島國,脫離於歐洲大陸之外,但上千年來一直被視為歐洲國家。二戰結束後,英國的海外殖民地紛紛宣佈獨立。英國出於現實的考慮也加入了歐盟,並且成為重要的成員國。
歐盟的實質就是,建立一個國家聯盟,打造一個統一的大市場,以增強對外的競爭力。這是順應經濟全球化的要求而出現的一個組織,相對應的有東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
經濟全球化是國際分工的結果,可以提升生產率,讓各國都發揮自己的特長,生產出有競爭力的產品,在這個基礎上實現分工合作,相互交換。
在二戰結束後的前幾十年裡,新技術的大量湧現刺激了全球的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讓大多數國家都從中受益,英國也保持了自己世界強國的地位。
但最近的十幾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的經濟增長放緩,甚至出現了負增長。這就導致了很多國家失業率增加,經濟下滑,社會出現了不安定因素。
英國也同樣如此,最底層的老百姓沒有辦法從全球一體化中受益,反而要承擔失業的風險。如果英國退出歐盟,很多原本要從歐洲大陸進口的產品因為關稅的原因,可能就要放在英國生產,這將提高就業率。
在外部環境上,歐盟的實力進一步增強,各成員國都對曾經的老大哥美國不這麼聽話。歐盟對美國的全球爭霸戰略起到了很強的牽制作用,美華人不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的歐洲存在。
美國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兩個國家同文同種,二戰結束後,英國就翻過來變成了美國的小弟。美華人希望利用英國開啟歐盟的一個缺口,減弱歐盟的實力。
美國就透過各種渠道呼籲英國脫離歐洲,回到美國的身邊兒。特朗普更是承諾,只要英國脫離歐盟,就會給英國提供更多的幫助,雙方可以打造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現在就只缺一個導火索了,中東的戰火幾十年都沒有停止過,大量的難民湧入歐洲。歐盟要求成員國按比例接納難民,英國自然也要承擔一部分任務。
部分英華人拒絕接納難民,他們還反對歐洲各國向英國移民,認為這些移民強佔了他們的就業機會。實際上相關資料表明,移民到英國的人口沒有英國移民到歐洲大陸去的人多。
但在這場運動中,最終失控了。憤怒的民眾投下了莊嚴的一票,不管三七二十一,脫歐公投就順利的通過了。這讓執政的保守黨也傻眼了,但也不得不接受。
歐盟不希望英國離開,英國的社會精英大部分你也是持這樣的觀點。但脫歐已經成為既定的事實,執政的保守黨硬著頭皮也要把它推行下去。
歐盟認為英國離開可以,但在離開前要交一筆青春損失費。同時雙方要協商好後續的合作問題,還包括銀聯邦成員國和歐盟之間如何協調商貿關係。比如蘇格蘭就願意留在歐盟內部,不支援英國脫歐。
原本就彆彆扭扭的英國脫歐最終變成了夾生飯,離開了歐洲,英國的實力會不會削弱呢?美華人會不會真的就會幫助英國呢?脫離了歐洲,英國就真的甩掉了包袱嗎?
所有這一切頭在英國社會精英心目中打下的問號,原本希望利用這場運動達到自己的目的,最終在這場鬧劇中卻把脫歐變成了一個事實,這就是民粹主義崛起帶來的苦果。
這也是英國脫歐轟轟烈烈搞了三年,換了三任首相都沒有達成結果的根本原因。英華人並不是真心願意離開歐盟,但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下,卻讓這變成了現實。
也許有一天英國會重新回到歐盟的懷抱裡,就像婚姻是圍城一樣,離婚的時候想分開,單身久了又想結婚。
儘管英國脫歐削弱了歐盟的實力,但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促使歐盟的其他成員國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對抗美國。只要歐盟能夠發揮自己的作用,美華人的這個企圖就難以得逞,英國就還有回到歐盟懷抱的可能。
回覆列表
驕傲的大英帝國,在二戰後徹底落下了帷幕。昔日的繁華與強盛都成了過眼雲煙,最終只留下英倫三島以及再次崛起的大國夢想。早在二戰期間,英國首先丘吉爾已經意識到英國實力的衰落。丘吉爾自己說相比較於強壯的北美野牛與龐大的北極熊,自己就是一隻可憐的小毛驢。但是英國已經習慣了幾百年世界一流大國的身份與地位,他並不甘於就此衰落。
二戰後,日不落帝國已經解體,但是英國還希望以各種方式維護自己的利益。驕傲的大英帝國,難以放下脆弱的自尊心。當歐洲大陸國家已經組成歐洲共同體,歐共體的力量越來越強大的時候,英國卻始終遊離於歐洲邊緣。最後英國迫於形勢,決定加入歐洲共同體。但是由於戴高樂等人的阻止,英國的入歐之路漫長而又艱辛。最終英國宣佈鬆弛英美特殊關係,加上戴高樂總統退休,英國才於1973年加入歐洲共同體。
英國雖然加入了歐洲共同體,也成為歐洲聯盟的十二個組建國之一。英國加入歐盟(歐共體)之後,一方面確實強大了歐盟的政治經濟力量,畢竟英國的經濟強大,還是聯合國五常之一;另一方面英國的表現也和歐盟其他國家顯得格格不入。比如當其他國家使用了統一的歐元的時候,英國卻還堅持使用本國的英鎊。英國的其他政策也經常和歐盟其他國家略有不同。
2013年,卡梅倫承諾如果他贏得英國2015年的大選,將會舉行全民脫歐公投,讓英國老百姓自己決定去留問題。2016年6月23日英國舉行關於“脫歐”的全民公投。最終的結果是支援脫歐選民票數17,176,006票,佔總投票數52%。支援留歐選民票數15,952,444票,佔總數48%。2017年3月16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批准“脫歐”法案,英國正式啟動了脫歐談判的相關程式,時任英國首相為特雷莎·梅。
本以為英國會快速脫歐,沒有想到英華人把“脫歐短劇”演成了“大型脫歐連續鬧劇”。英國脫歐鬧劇已經持續了三年之久,期間經歷好幾任首相都沒有完成“脫歐大計”。“英國版特朗普”鮑里斯約翰遜上臺之後信誓旦旦地說要在2019年10月31號完成脫歐。10月22日,英國下院否則了約翰遜的脫歐時間表。歐盟和英國又將脫歐時間延遲到2020年1月31日。2019年12月12日,支援脫歐的鮑里斯約翰遜再一次當選為英國首相,約翰遜加快了脫歐的步伐。到底英國什麼時候能真正完成脫歐,我們可以等到2020年1月31日再看最終的結果。
當年英國“死皮懶臉”經歷十幾年才艱難加入歐盟(歐共體),為什麼現在卻非常脫離歐洲呢?
英國雖然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日不落帝國,但是英國的政治野心並沒有減弱多少。面對已經衰落的事實,英國想盡辦法重建自己昔日的聲勢。如果英國留在歐盟之中,英國的努力也只是為歐盟做嫁衣。英國、法國和德國等國越努力,最終強大的是歐盟,影響力擴大的也是歐盟。英國的外交政策大致方向要和歐盟基本保持一致,所以在英國看來自己的外交併不完全“自主”。英國想要重新崛起為一個在世界範圍有影響力的大國,一個要在世界上有自己聲音的大國。英國脫離歐盟之後,便可以以一個完全獨立的政治實體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作用。英國脫歐之後,可以繼續保持英鎊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也可以繼續保持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由於英國是一個島國,在文化、心態等方面和歐洲大陸國家略有不同。英國藉助了大航海時代的機遇,成功地成為世界一流強國。英國強大之後,一直奉行光榮孤立政策,英國主動孤立於歐洲大陸一些事務之外。英國除了奉行光榮孤立之外,還奉行大陸均勢政策。這兩項政策一直都是近代英國最主要的外交準則。後來由於國際形勢發生變化,加上自身實力的衰落,英國開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這些外交原則。但是英國實際上還儘可能地維持這些政策。當年兩德統一的時候,英國為了維持歐洲大陸均勢,極力反對兩德統一。英國之所以在歐盟中表現地非常不合群,其實跟英國的傳統政策有一定關係。英國脫離歐洲,其實也是傳統外交政策的延續。
英國當年為了加入到歐盟(歐共體)中被迫做出改變,被迫宣佈鬆弛“英美特殊關係”。其實英國和美國還依然保持著非常密切的關係,英國在某些領域和某些方面就是美國的小跟班。在一些重要的外交國際場合,能看到美國的身影,也就能看到英國的身影。比如當年攻打伊拉克的時候,英國也直接出兵支援美國。美國和歐洲既是盟友,也是競爭對手。歐盟越強大,美國在競爭中就越處於不利地位。所以一個分散的歐洲對於美國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美國自然希望英國脫離歐洲,從內部瓦解歐洲。美國總統特朗普曾經多次公開支援英國“退群”。
英國懷著非常美好的夢想加入歐洲,英國以為自己加入歐洲之後,會成為歐洲的重要主宰。沒有想到的是,英國的經濟發展始終落後於德國,政治影響也沒有比德國更強。現在的歐盟並沒有成為英國為主的歐盟,而成為以德法為核心的歐盟。尤其是德國在歐盟的地位現在已經非常穩固,德國在歐洲範圍內已經成功地將英國“趕出”歐洲大陸。英國在歐盟內部也有被邊緣化的危險,英國達不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在歐盟中的地位也在下降,英國想退出歐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英國政府可能會從更加宏觀的角度考慮問題,英國老百姓則主要從自己的“口袋”考慮問題。不少英華人看來歐盟是一個“劫富濟貧”的國際組織。歐盟國家又貧窮也有富有。近些年,歐盟擴張迅速,一些東歐“窮國”也被吸進歐盟。根據歐盟現有規則,歐盟富國需要交納更多的會費,英國現在大概要交納169億歐元。歐盟總部把其中相當於一部分資金用於窮國建設。歐盟現在形成了富國出資金,窮國出市場的機制。英國如果脫歐成功的話,每年可以省下169億歐元資金。英國每年可以省下這筆錢用於國內建設,英國老百姓的生活可能會更好。
“難民問題”也是英國脫歐的一個重大推動因素。近些年來,每年都有大量非洲以及中東國家的難民湧入到歐洲。每一個難民進入歐洲都會給歐洲國家帶來極大壓力。難民進入歐洲之後,歐盟各國需要安置這些難民,需要給這些難民一定生活物資,也需要給這些難民一些工作崗位。隨著難民數量急劇增加,歐盟各國苦不堪言,希臘和義大利等前沿國家更是如此。由於難民的湧入,直接衝擊了歐盟民眾的生活,也給歐盟的治安問題帶來極大隱患,各種恐怖襲擊也時有發生。英國在難民問題上的某些看法和歐盟總部並不一致,難民問題使得英華人的脫歐意願更加強烈。
英國雖然已經決定脫歐,但是脫歐鬧劇卻不知道何時才能得到解決。英國脫歐問題也使得英國焦頭爛額、疲於應付。英國脫歐需要幾百億歐元的脫歐費用,許多問題需要重新談判。英國還沒有脫歐,脫歐的負面影響已經出現。英國的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地區都希望留在歐盟,英國決定脫歐之後,這兩個地區的脫英的意識也在逐漸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