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武醫黃藥師
-
2 # 嘟嘟時光
中醫文化悠久燦爛,傳承醫學妙道,發揚傳統,是社會歷史潮流不可或缺的治病救人之術,即是每個醫者的使命與責任,也是文化研究者應當重視與研究的醫學層面。
作為一種醫術,中醫文化博大精深,是古人面對疾病治療與預防時,運用了實事求是,理論聯絡實際的方法,肝腦塗地,歷經數千年探尋出來的治病救人之道,它對人類社會尤其是人類健康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對於一個社會,傳承優秀文化本來就是一種責任,比如我們研究歷史,可以明智,有前車之鑑,才不致於重蹈覆轍,使社會發展趨於好的軌道,又比如我們讀《老子》《論語》《王陽明心學》等可以獲得受用恆久得生命哲學與社會哲學之道,學習天文地理醫學可以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好的知識既能滿足社會個體知識的需求,又能對整個社會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古往今來,人皆以利而往,社會發展也是如此,能夠對社會有利的事物,必然伴隨著社會發展而茁壯成長,日趨完善,反之亦然。
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治工作中,中醫治療效果顯而易見,悠久的中醫藥不但療效顯著,而且治療成本較其他西藥物大大降低,中醫文化成為治療戰找上的一道靚麗的風景。
傳承中醫自然而然也成了社會的共識與責任,我覺得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要從國家制度層面制定相關策略,倡導與宣傳傳承中醫文化的重要性,使醫療衛生事業不斷完善。
二是要要結合當前中醫發展實際,採取保障性措施,規範和完善中醫中藥治療環境,鼓勵中醫理論研究,鼓勵和優待基層中醫工作者,為符合條件的醫學院專門開設中醫相關專業,加強相關就業服務工作,為中醫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
三是要以中西醫結合的醫療理念來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加強改革創新力度,理論聯絡實際,逐步建立健全醫療衛生體系。
總之,中醫文化源遠流長,傳承迫在眉睫,
需要我們這一代人共同努力
-
3 # 慕學聖
國韻古風承前繼後,代代相傳……
這就是傳承!
傳承、繼承中國文化遺產,是華人的基本國策!
-
4 # 於澤洋8
中醫的傳承從根上講是傳下來的理論書芨和各種臨床治療經驗記載。只需在對中醫政策上寬鬆一些,傳承人會很容易找的!
-
5 # 中醫中藥
中醫的學習是特殊的,應該有自己的教育方式,而不應照搬西方的教育體系。
中國中醫為什麼難以傳承?
現在中國中醫藥專業的學生看不了病的話,這就說明“中國中醫的教育失敗了”,而民間的中醫傳承由於種種問題也將面臨斷代,中國中醫怎麼能發展下去呢?
“看不了病的醫生誰會要你呢?,“有很多學中醫的都改學西醫了,以後學中醫的人會越來越少。”
“很多學中醫的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有的只能去藥房抓藥,有的考西醫研究生,有的轉行當編輯,這樣的事情不是個例,太多了!”
這就說明了西方的教學體系不適合中醫的發展和傳承。
中醫和西醫具有根本不同的世界觀和不同的方法論,中醫看病需要具有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
“現在從小學到高中都是西方的教育模式,而且現代教育裡西方的東西特別多,當你進入中醫藥大學學中醫的時候,不能按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模式思考問題,很多中醫的東西就沒有辦法接受。為什麼現在有中醫醫師開西藥、開化驗單的現象?由於他是在按西方的方式思考問題!”
至於民間中醫的傳承,只會有部分很關心中醫、熱愛中醫,並且有醫術傳承的才能夠得到繼續發展,但規模太小,隨時可能斷代。
“由於現在真的掌握中醫的這些人還有一部分,再過幾年這些人就根本沒有了,那麼下一代的人有幾個能真正的掌握中醫?”
繼而又說,“即使有人得到了醫術傳承,假如他不在正規的院校裡面取得一個學位,社會不承認他,不會找他看病。”
-
6 # 清妍安然
中醫傳承一般有家傳、師承、自學3種。1.家傳是中醫世家代代相傳,一般不外傳,不生在這樣的家庭不用去找,找也沒用。2.師承有兩種,一是名老中醫收徒,要有機緣才能遇上,二是各地中醫藥大學開辦中醫師承班,透過考試才能入學,除了在校上課,還要拜師,到師父所在醫院跟師學習。3.自學,中國從古至今中醫典籍眾多,從理論到醫案驗方相關書籍在書店、在網上都可找到,有興趣的可從《醫學三字經》《湯頭歌訣》等入門書籍入手,再學好《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這中醫四部經典,慢慢深入學習吧。
-
7 # 岐黃傳承—龍籽江
中醫文化的傳承第一要靠國家來推動與扶持,第二要靠民間中醫們不藏私的互動與交流。少了任何一點都會完敗,很難傳承下去。現在就這兩點來展開探討:
一、在此簡述一下我成年前的學醫經歷(成年後的學醫經歷以前有講過,就不再複述了)。我除了家傳以外,另還拜過三位師父學醫:第一位師父主教識藥與技法;第二位師父主教藥方與氣功;第三位師父主教辨藥和實踐。
二、迴歸本題,為什傳承中醫文化需要國家來推動及扶持
1、學校(院)教育:據我所知,以前的中醫學院,會請知名的民間醫生去學校給老師或學生們做短期培訓講學,講解他們的實踐經驗以及識藥辨病的基礎和特色。
我其中的一位師父往年就到過“江西國醫專修院”(今“江西中醫學院”前身)講課,所以那年代學習過來的人,畢業後的醫學知識是實在的,理論和實踐都懂。
2、醫院的教導:我那個這年代,永遠記得在醫院實習的時候,老師們都是一對一的教學指導。現在一個醫生帶十多個或更多的實習生,而很多學生根本就沒有得到確實的指導與實踐機會,結束後的實習報告(或鑑定表)多由學生們互相代寫。這樣流於形式的教導,你想他們在醫院裡能學到什麼。
所以說以上的中醫教學方法與方式,如沒有國家來的推動與扶持,誰能搞得定?
三、民間中醫們的交流與互動
1、我其中一位師父的師父(我稱師爺)是中醫世家可稱為謝氏,聽說他老人家往年就會四方走動與同行們相互交流切磋,把自己的知識以及技能拿出來與他人分享,採眾人之長,成自家功底。
2、現在很多醫生(包括民間中醫)都號稱自己對某些病有特效,手法如何的有特色,治癒率達100%等。 這麼有效,為什麼不拿出來與同行們交流切磋?多數是心虛吧!因為只有同行才知道你所說的是否真實。
3、以推拿舉例:如果自己推拿的手法獨特,功效非凡,就可以邀同行們交流,各取所長手法整合一起,把這套手法傳承下來。中醫各種療法最少有48種,每種療法按照以上所說,去繁從簡,有實效就行。都把它們整合出一套標準的操作方法,傳承下去這樣豈不更好。要那麼多流派幹嘛!何來那麼多的噪音。
四、中醫被很多人不信任無非就是幾點:第一標準不統一;第二庸醫太多,水分太大;第三誰也不服誰,各說各的一套;第四私心太重,忽悠太多,拿錢不教藝。
五、最後分享一下實得經驗
傳承不需要刻意的去找,萬事隨緣。只要有心,自己把所得所悟的實踐經驗整理出來,交代後人不至於埋沒?自然就可以傳承下去。
但大多數人所說的經方秘法,很多都經不住實效考驗,只有自己把它當成一回事,太過裝神秘,實際無啥價值,沒有傳承的必要。
-
8 # 菊香齋
這個問題可能與我的認證有所偏離?但這個話題卻戳到了我的痛處!多少年了,一提及中醫我的心裡總是像塞了一團棉花,壓了一塊大石!所以,無論加分與否,或者說無論如何,這個問題我必須回答!
中醫庇護了我們華夏民族炎黃子孫數千年,按理說,中醫在中國應該是人人敬重、人人信服、學者如雲的一門學科,但近百年來,隨著西學東進,加之一些位高權重之人別有用心的催殘與打壓,古老的中醫其實早己精華逝盡、名存實亡了。箇中原因說來話長,記得鳳凰衛視專門出過拍攝中醫的影片《彷徨一一回眸百年中醫》,每集30分鐘,共5集,裡面包含了太多的震撼和感動,想了解中醫的朋友可以看看吧。唉,不說了,光生氣!
說實話,年輕時也不知中醫,我和中醫結緣緣於一場不算小的病,看了不少西醫,也做了許多檢查,病名清清楚楚,但就是治不好。偶然從收音機裡聽到一個老中醫治這病的廣告,也是有病亂投醫吧,就去試了試。由於心存戒備,一個療程三十天只取了二十天的藥,不想oK了!從此才知道,哇,中醫原來也能治病啊當然,我從此也走上了學習中醫之路!經過自學拿到了醫學文憑,又透過考試取得醫師資格證書,一路走來可謂山重水複!
好,扯遠啦,迴歸正題。
經過我這麼多年的思考,我覺得中醫不僅僅是一門醫術,她更是一種文化、一種思維、一種觀念!要真正的學好她,僅僅讀幾本醫學院的教材完全是行不通的!更何況,中醫學院裡竟然有N分之一的內容是西醫知識!
所以,要振興中醫,要傳承中醫文化,我們首先必須從思想上、從根源上真正的放棄以西統中、或以西改中的錯誤做法,要讓中醫按著自己的個性特點,自由的生長!我們要像當年培育純種藏獒那樣,培養一批純粹的中醫人才!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沒材燒!
其次,我們國家要成立和西醫司並立的中醫藥管理機構。當然,有人說現在就有啊。我說的重點是:要讓中醫人自己管理中醫,而不是讓那些洋博士們指手劃腳!
第三,政府要大力宣傳、扶持中醫藥發展。要在金錢效益至上的當下給中醫以寬鬆的生存空間,要先讓有限的中醫活下去,只有活下來才有可能星火燎原!
第四,要儘快挖掘整理尚在人世的名老中醫,讓他們選才帶徒,廣培後人,並讓自己的絕技絕活薪火相傳。
第五,要加強與論導向,讓中醫文化走進萬戶千家,並把中醫文化寫進中小學課本以厚土培根。
最後,要讓中醫和西醫一樣,平等的參與重大疫情的處理,要讓中醫在實戰中鍛鍊,並在實戰中發展,而不是像當年非典那樣一阻再阻!!!
好了,有點激動,說的有點多了,今天不為優質,只為中醫鼓與呼!
-
9 # 甄逸少
醫不叩門,道不輕傳。
意思是,醫生不會主動去敲門看病,中醫的傳承不會輕易相傳。
因為很大程度上,傳承不是學生或者徒弟找師傅,找到了師傅,師傅也會非其人勿授。
很多是老師找學生,老師覺學生資質稟賦異常,孺子可教,是十分喜歡的,會覺得傳承有望發揚光大。
所以,這個事情講究緣分,你的緣分以及你和老師的緣分。
-
10 # 豬豬十八怪
國韻古風承前繼後,代代相傳……
這就是傳承!
傳承、繼承中國文化遺產,是華人的基本國策!
-
11 # 健康養生思維傳播者
文化是需要延續的,中醫文化更是在不斷自我創新中延續的,從神農嘗百草到黃帝岐伯對話留下內經,從《本草綱目》到《傷寒論》等等,無一不是古人智慧的傳承和延續,可惜到今天又有多少中醫文化和技術消失在民間?
除了歷史程序和外因干擾的客觀原因之外,是不是還有華人自我封閉,政策自我設限,業內自我隔離等等內在原因呢?多少中醫自學成才,家族延續,民族傳承,拜師學藝等等造福桑梓。多少傳兒不傳女,自治夭折,秘方封閉,同行冤家,非法行醫等等造成流失。
推進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創新,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挖掘、研究、提煉、弘揚、發展中醫藥事業,並世代相傳!將源遠流長、內涵豐富的中醫藥文化、技術、專案和產品,透過多種形式和方法,將其發揚光大,讓中華中醫藥為全人類健康服務!任重而道遠,不是一句口號,一個觀念就可以解決的,更多的還要全民參與,提高中醫文化傳播覆蓋面,做到全民健康,必須守正創新!
-
12 # 媒介盒子| 軟文代寫代發創作者
中國的古醫學可以用博大精深來形容,因為它歷時的時間較長,涉及的東西較廣,所以使得其內涵豐富,療效較佳。古醫學的起源較早,最遠可追述到丹東單氏的祖傳醫學,是在隋朝單道開創立,經過長時間的一脈相傳,再加上後輩反覆的實驗和研究,古醫學已經慢慢的從最初的內容單調變得內容豐富;在延續到當代古醫學專家單守寬教授的時候,古醫學的體系已經逐漸成熟和完整了。
但是,單守寬先生並沒有一味的只是去接受,而是根據自己的創意和想法繼承和發揚了古代傳統的聖賢精神和理念,也就是融合了儒、釋、道、易、醫的精華,並結合了現代光能量學,資訊磁場在臨床上的應用,由此可見古醫學的發展是一路進步,一路改良。
在歷史上有很多對古代醫學做過巨大貢獻的名醫,例如在隋開皇元年的孫思邈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有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他對於中醫和中藥的貢獻是很大的,並一生都致力在其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正是因為這樣的努力才被人們尊稱為“藥王”,他在中醫歷史上的著作有《千金方》一書。
除了“藥王”,這位薛生白在中醫的造詣上也是很深的;他是一名出生在清朝康熙年間的古代中醫大家。其實這位中醫大家在早年並不是醫生,而是因為母親在某一天忽然患了溼熱之病,所以在後期接觸到了中醫,並一直鑽研中醫,於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於中醫上的造詣便越來越大,並在後期有了一套屬於自己的中醫理論。他在中醫的歷史上著有《溼熱條辯》一書。
最後一個為大家介紹的便是生於明朝的李時珍了;李時珍是湖北人,生於萬曆年間。本來在宮裡當太醫,可是後來因為一系列的原因隱退鄉下,潛心研究中藥藥性;在其閱讀了大量的資料,以及結合了自身的經驗和調差研究下,歷時三十年,終於寫成了大家熟知的中醫瑰寶《本草綱目》。
古中醫的養生方法主要注重的是人體本能的東西,強調了自身生命力的發揮和運用,減少藥物替代和藥物使用的頻率、次數;多多注重人類活動和自然界的關係,講究“天人合一”,“辨證論治”的理念;而古醫學功法源自於《黃帝內經》中的導引,再配合上單氏祖傳的獨特心法呼吸吐納,導引全身氣血執行,透過靜心禪坐,感悟天地的能量,對接宇宙全息奧秘,達到祛病養生、天人合一的效果,這些便是中國古醫學的養生理論了。
古醫學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一直被人們所喜愛和推崇,而它們又是隨著時間推移慢慢的從簡單到複雜,從單一到綜合,從傳統到創新;作為中華兒女,我們肩負著弘揚中國古醫學的責任和偉大使命,可能在這條道路上會充滿崎嶇和困難,但我們一定會堅定信念,克服重重障礙,盡最大努力去弘揚中國古醫學,讓中國古醫學傳遍中華大地,幫助更多人!
回覆列表
1傳承不是找的;
2傳承是責任;
3傳承是擔當;
4有責任和擔當就會有傳承;
5如果去找傳承,永遠也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