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淡忘憶

    感謝題主的問題!這個提問水平很高,回答令人滿意難度大。下面我試著回答,不喜勿噴。

    (三國地國,魏、蜀、吳鼎立)

    一、如果僅以統兵一方論,周瑜及魯肅是東吳的先後任大都督,原則上權力一樣。司馬、諸葛就更不用說了,權傾天下。他們都曾統帥萬馬千軍,攻城略地,排兵佈陣,令行禁止。所以他們都是統帥。

    二、如果以戰功著著,統兵有方,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對當時的歷史程序和國家有決定作用方面來評估。按《三國演義》來評有2個,司馬和諸葛。周瑜和魯肅就沒存在感了。如按《三國志》,也只能算2個,周瑜和司馬。

    周郎火燒赤壁,一舉奠定了三國局面。有此一戰足矣。

    (遙想公謹當年,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有人會說諸葛亮,我翻下三國志,乏善可陳。大都損兵折將,徒勞無功。倒是攪得蜀國國貧民弱。

    (諸葛亮七擒孟獲,對一少數民族,打得精疲力盡。如文治武功,一擒足矣,何需七擒)

    三、如果上升到政治層面,4個人都不是。他們只是一人之下或幾人之下,萬人之上而已。我們敬愛的總理也沒人會稱他為“統帥"。只能是元帥!

  • 2 # 文化一家人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應明確什麼是統帥,什麼是謀士。

    謀士比較好理解,顧名思義,出謀劃策之人即為謀士,或者稱為軍師。而統帥則就有講究了。

    本人理解,統帥不是元帥。帶兵打仗可稱為元帥,而只有最高領導者才能稱為統帥。古往今來,掌權力者,無不把軍權牢牢掌握在手中,否則不可想象。即或在戰時下放權力,也只能以尚方寶劍的形式,由下級代表上級,有條件有限度地行使上級的權力。

    在這個定義下,諸葛亮,司馬懿,魯肅,周瑜的身份也便一目瞭然了。

    一、諸葛亮。

    諸葛孔明的身份可分為兩個階段來論定。

    第一階段:劉備在世時,諸葛孔明就是個名符其實的謀士(軍師)。儘管有時候排兵佈陣調兵遣將劉備都撒手不管,任由諸葛亮安排,但他的權力是劉備授權給予的,他的身份仍然是謀士(軍師),不可能稱為統帥。

    第二階段:劉備去世前在白帝託孤,由諸葛亮代行理政,有如清朝末年皇帝年幼不能理政,暫由攝政王主事的意思。但即便此時,諸葛亮也是暫時代理統帥。待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即行丞相之職。屬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的上面只有蜀王劉禪一人。別看劉禪一口一個相父的叫著,諸葛亮仍然只能是丞相。

    至於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儘管是諸葛亮號令三軍,但充其量也只能稱謂元帥,不是統帥。統帥者,只有最高統治者才能享有。

    二、司馬懿。

    與諸葛亮相比,司馬懿的身份極為簡單,他就是受魏王之命,帶兵出征打仗的大都督(元帥),與統帥根本不沾邊。待司馬昭掌權三國歸晉時,司馬懿已經不在世了。

    而且司馬懿和清末的袁世凱比較相象,都始終被皇權者視為心腹大患,唯恐哪日尾大不掉,被他取而代之。所以總是被控制使用,既要他發揮能量,又不讓他做大做強。因為司馬氏和袁氏都曾有過被貶還鄉謝甲歸田的過程。

    三、魯肅。

    魯肅雖然也是都督,但他這個都督實在是有名無實,並沒有真正帶兵打過什麼象樣的仗。魯肅是個實在人,胸無城府只有愚忠,這樣的人,只能當配角,是幹不成大事的。和統帥差之千里。他充其量就是個謀士,或者稱為監軍之類的角色。算高階謀士吧。

    四、周瑜。

    周瑜的身份與司馬懿基本劃等號,都是帶兵打仗的大都督(元帥)。而且他死得特別早,屬於英年早逝。這就與統帥更是不沾邊了。

    結語:

    所謂統帥,似乎還應該明確一點,並不是統領三軍就是統帥。統領只是許可權(或者稱元帥),而統帥則是職務。如果帶兵打仗的人稱為統帥,那麼皇帝往哪裡擺,終不能說皇帝沒有軍權吧。

    所以,上述四人,是沒有統帥的。

  • 3 # 天天向上129994470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做幾點澄清:

    1. 作為後人在此評述古人,並標籤化,應當是以古人整個生平事蹟履歷貢獻來綜合評判的,而非某一具體時期或者事件;

    2. 作者問題中的統帥還是謀士,不應只是頭銜之稱謂,而更應側重的是實際影響力或者貢獻度;

    3. 統帥與謀士二者之定義區別,顯而易見,在這裡做下界定。謀士字面理解是出謀劃策之人,以自己的學識見解能力,為自己的主公出謀劃策,排憂解難。謀士有5個層次:謀己、謀人、謀兵、謀國、謀天下。這5種層次境界格局不同,所需要的學識能力見解也是天壤之別,但有一點是相通的,自己絕不是最後拍板決策之人。統帥狹義理解就是做決策的人,放到三國這一特定歷史時期就是在軍國大事上拍板定音之人。但這裡還應該與主公,丞相,皇叔做下區分,因為實際上他們才是最終決定軍國大事的決策者,所以這裡統帥的定義需要廣義化去理解。即能夠在軍國大事上拍板定音或者間接決定拍板定音之人。統帥亦有幾種境界:守成者,創業者,創業有成者,影響廣泛且深遠者。

       這裡一一做下點評:

    1. 關於魯肅: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東漢末年戰略家、外交家、政治家,孫吳勢力著名的將領,為孫權策劃未來戰略藍圖《榻上策》。197年,因向孫權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而得到賞識。208年,大敗曹軍於赤壁,奠定三國鼎立格局。210年,接替周瑜職務併力勸主公孫權讓劉備督導荊州,從而減少東吳防線壓力。215年,與關羽談判,促成湘水之盟。《吳書》說:魯肅為人嚴謹,生活節儉;治軍有方,令行禁止,雖在軍中,手不釋卷;又善談論,思路開闊,有過人之明。東吳將領中,除周瑜之外,沒人超過他。他一直堅持三分天下的戰略謀劃,並促成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綜上,魯肅對三國政治軍事格局的形成,影響極大,其政治頭腦清晰,遠見卓識,但其一生抱負貢獻都是圍繞著孫氏,周瑜展開的,在人生末期雖然接替周瑜任職大都督,但其貢獻一是在治軍上,二是在堅持前期的外交策略上。因此對其評價,筆者認為是八分謀士中的謀國者加兩分統帥中的守成者。

    2. 關於周瑜:周瑜(周郎,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縣西南)人,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正史上稱其“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21歲追隨孫策平定江東。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210年病逝於巴丘。

    綜上,無論是隨策平江東,赤壁敗曹操,末期領太守,其都是執掌一方牛耳,能夠獨立決策,影響一時一事走向的決定因子。孫策臨終前,遺言孫權:內事不決問子布,外事不決問公瑾。可見其在江東的影響力。筆者對其評價是統帥中三分創業加七分守成者。

    3. 關於司馬懿: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208年,強行闢為文學掾。曹操封魏王后,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249年,發動高平陵之變奪取權力,誅殺曹爽。251年,司馬懿病逝,諡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諡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司馬仲達一生,前期以謀士身份助曹丕謀國成功,後於險惡的政治鬥爭中,在處於絕對下風的情況下,艱險獲勝。掌權後,統兵拒孔明而不敗,生前奠定了西晉王朝崛起的基礎,雖然其為謀士也是光彩璀璨,但相比於其後的影響,就小了很多(也可以理解其一步步為後來的西晉建立築實臺階)。綜上,筆者對其評價是統帥中的創業有成者。

    4. 關於諸葛亮: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1],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發明家。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早年隱居南陽,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打敗曹軍。後隨劉備奪得漢中並被任命為蜀漢丞相,主持朝政。諸葛亮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著有《出師表》《誡子書》等。234年病逝於五丈原,追封為忠武侯。諸葛亮的一生共兩個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養性立志用世的準備階段。他學有所成後沒有北走曹操,也沒有南歸孫權,而是輔佐了“名微眾寡”的劉備,這固然有客觀原田,但也並非出於偶然。他之所以要選擇興復漢室的道路,說明他是一個維護封建綱常、崇尚儒家忠義道德的。正統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諳葛亮盡忠蜀漢的階段。無論先主、後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沒有恪守儒家教條,他尊王而不攘夷,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在三國中執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吳、治軍,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他的忠公體國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愛戴,死後更長期受到後人的敬仰,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份遺產。

    毋庸多言,諸葛亮一生無論是其文治武功,還是文學創作,以及其思想影響都不足以謀士的標籤來衡定,雖受歷史形勢所限,三分一統大業未能成功,但其輔佐劉備白手起家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當的上是統帥中創業有成者。身故後,其思想影響依然深遠,作品流芳百世,其人也成為歷朝歷代朝野的尊崇的偶像。因此,筆者對其評價是統帥中創業有成且影響深遠者。

     

    總而言之,四人的評價如下:

    魯肅:八分謀士加兩分統帥。謀士中的謀國者,統帥中的守成者;周瑜:統帥,三分創業加七分守成。

    司馬懿:統帥,創業有成者。

    諸葛亮:統帥,創業有成且影響深遠者。

  • 4 # 最美如初

    統帥就是軍隊的總指揮官,是由君主指定的,全權指揮作戰或完成軍事目標的人。謀士是指出謀獻計的人,統帥具有的能力和權力缺一不可。一個好的謀士如果有機會授權持兵符排程三軍,做一個統帥是完完全全能夠勝任的。在三國演義中沒有統帥這個稱謂,但是透過這幾位的能力和職位就可以分析出來是不是統帥。

    在這裡面魯肅和周瑜都任過東吳的大都督,這個官職在東吳是最有實權的,手持兵符,是臨時在外代表天子行駛權力的封號,在前線統領全軍。司馬懿被封為大將軍,更是位列三公之上,手握實權。諸葛亮更不用說了,雖然沒有這種官職,但實際上比皇帝權力還大,領兵打仗也是他說了算,職稱已無關重要了。

    這四位從根上都是當謀士發跡的,到成為作戰部隊的統帥,和具有高階謀士的頭腦是分不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一個狂熱愛好與科幻有關事物的人,為什麼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