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雪寒
-
2 # 徐鵬遠
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都藏有許多珍貴書畫,不知題目裡問的是哪一個。因為《清明上河圖》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故以下暫且只盤點一下北京故宮的鎮館書畫吧。
畫作:
唐代韓滉的《五牛圖》。此畫為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1900年,八國聯軍將《五牛圖》搶走,後幾經輾轉,被香港企業家買下。1950年代,此畫經文化部購回。此時畫作已積滿塵垢,大小洞蝕數百處,經過修復得以復原。2015年故宮“石渠寶笈特展”展出了此畫。
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這幅畫應該算是人盡皆知的,畫作內容生動展現了五代時期高官貴族的服飾、用具、禮儀、樂舞等方面內容,具有重要研究價值。同時,技法本身的線條、色彩、構圖等也都極具藝術特色,是今存五代時期人物畫中最傑出的代表作。此畫清雍乾時期才進入故宮,溥儀被逐出故宮時將其帶走,後來被張大千重金買下,他到香港後低價轉讓給了大陸,於是畫作重回故宮。
宋摹本《洛神賦圖》。《洛神賦圖》本為東晉顧愷之所繪,很多畫家都畫過,故宮博物院藏有一部分宋代摹本,另有兩件摹本收藏在遼寧省博物館和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故宮的摹本保留了顧愷之藝術的若干特點。這幅作品既是第一幅改編自文學作品的畫作,也是難得的卷軸式連續性故事畫。
唐代閻立本的《步輦圖》。雖然對於是否為閻立本真跡一直存疑,但其藝術性卻無可爭議。而且畫作描繪的是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具有歷史文獻意義。
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此畫2017年9月在故宮展出。《千里江山圖》是北宋時期的一幅青綠山水孤品,所謂“青綠”即用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著色。畫家王希孟18歲時創作此畫,當時就被宰相蔡京收藏,並題跋。王希孟二十多歲就去世,這也成了他唯一傳世的作品。《千里江山圖》在清乾隆年間收入故宮。因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時間長了之後會脫落,所以此畫極少開啟展覽,一睹全貌極為不易。
書法:
西晉陸機的《平復帖》。這是傳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歷史上第一件流傳有序的法帖墨跡,有“法帖之祖”的美譽。《平復帖》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同時對研究文字和書法變遷方面都有參考價值。故宮博物院所藏由著名藏家張伯駒捐獻。
東晉王獻之的《中秋帖》、東晉王珣的《伯遠帖》。乾隆皇帝的三希寶帖是書聖王羲之家族留給後世僅有的三件真跡,現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收藏在臺北故宮,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則收藏在北京故宮,歷代都奉為無上至寶。
唐朝馮承素摹本《蘭亭集序》。“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真跡失傳是眾所周知的,我們平時看到的都是摹本,其中最著名、最傳神就是馮承素的“神龍本”。
-
3 # 圓球團子
說一個最近很火的吧。
《國家寶藏》第一期中的第一個國寶——千里江山圖。
這幅圖色彩豔麗,是北宋王希孟創作的繪畫畫卷作品。距今已經上千年,經過了千年的洗禮,這幅畫依然鮮豔無比。王希孟是一個青年畫家,因為此畫深受皇上的賞識,他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自己對國家的愛。並且北宋當時注重文化培養,而人文地位很高,從而繪畫從“人與社會”轉變成了“人與自然”的主題。
後來現在的中央美術學院的老師又研究這幅圖,畫出了一幅基本說是一模一樣的複製品。先描輪廓再上色,最後再上一遍色。上色的顏料是從深山老林裡找出來的寶石,正是得益於此,千里江山圖才千年不變色。
這幅畫,是十八歲少年天才的大作。少年得志、名動天下,人生得意莫過於此。然而完成驚世名畫後,王希孟卻如流星般消失於歷史的天空,留給後人難解的歷史謎團。每一處地方都是細節,如果有機會,我希望去故宮看一眼它真正的面目,感受千年不變的畫作,十八歲少年給我們帶來的氣概。
-
4 # 公子想
先說一下,題目中說除了《清明上河圖》之外,故宮還有哪些堪稱鎮館之寶的書畫作品,卻給了一幅青綠山水圖卷。先來說說有幾件繪畫作品:
展子虔的《遊春圖》《遊春圖》是現存最古老的一幅山水畫作品,傳為隋代畫家展子虔所畫。上有宋徽宗趙佶題寫的“展子虔遊春圖”6個字,可以說是一幅流傳有序的中國早期山水畫藝術珍品。整幅作品畫面色彩濃麗厚重,山石樹木均以礦物製成的石青、石綠顏料賦色,以青綠的色彩為主調,是早期青綠山水畫的代表之作。
董源的《瀟湘圖》董源被董其昌視為“南派”山水開山鼻祖,其畫作風格對後世有著極其重要的印象。這幅藏在故宮的瀟湘圖展現的是瀟湘勝地人文的現實體現,正所謂“唯楚有才,於斯為盛”。董源此圖被畫史視為“南派”山水的開山之作。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十八歲的天才畫家王希孟,用青綠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北宋時期的航拍中國,整幅畫卷全部展開長達數米,比清明上河圖還要長,展現的場景還要恢弘。雖然畫卷展現的內容非常多,但是畫作中的細節也處理的非常好,流傳千年,依然攝人心魄。當然故宮好的書畫還有許多,比如入圍中國十大傳世繪畫的《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都是非常經典的作品,其他的如宋徽宗《聽琴圖》、趙孟頫的《人騎圖》都是經典作品。
書法作品,故宮藏有歷代書法作品七萬五千餘件,這些作品都是歷代精心,歷經了時代的考驗,要從這麼多作品中,選出幾件鎮館之寶的確非常的難。
陸機平復帖書法中,我首推陸機的《平復帖》,這件作品稱為“法帖之祖”。《平復帖》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同時對研究文字和書法變遷方面都有參考價值。
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這兩幅作品是乾隆皇帝非常珍愛的兩件書法作品,它們與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一齊被乾隆皇帝視為珍寶,稱為“三希寶帖”,這位皇帝還在故宮建了三希堂,專門由於品鑑書畫作品。現在《快雪時晴帖》珍藏在臺北故宮。
不說其他的,就說說這些書畫作品上蓋的章,就能看出古人對這些做些作品的喜愛程度了,當然大部分的章都是那一個人蓋的。
回覆列表
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1949年以後,對故宮的文物重新進行了整理編號,計有“故”字號文物78萬餘件,加上新入藏的“新”字號文物21萬餘件,總數近百萬件。北京故宮博物院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 故宮博物院原院長鄭欣淼曾說過,北京故宮有什麼鎮館之寶,我有時候還真的不好回答,因為我們沒有搞過這一類的評選活動。 據說,北京故宮博物院首屈一指的鎮館之寶當屬《清明上河圖》。
青銅之寶酗亞方樽為故宮青銅器的代表作品。青銅器的產生是古代中國從野蠻時代走向文明時代的重要標誌之一。樽是盛酒器,流行於商早期至春秋戰國時期。方樽傳世較少。上世紀70年代在山東益都蘇埠屯出土了幾件帶有亞銘文的青銅器,從挖掘的墓穴來看,規模都不小,加上眾多帶有亞銘記的器物,說明它們所代表的可能是一個大族。 宮廷之寶乾隆款金甌永固杯為故宮宮廷文物的代表作。高12.5釐米,口徑8釐米,足高5釐米,口邊刻有回紋。根據清“內務府活計檔”記載,乾隆皇帝對此杯的製作十分重視,不僅呼叫內庫黃金、珍珠、寶石等珍貴材料,而且精工細作,曾多次修改,直至皇帝滿意為止。因此,該杯一直被清代皇帝視為珍貴的祖傳法寶。 張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傳世作品被一致認為是雕漆作品裡的珍品。張成造款雕漆雲紋盤為故宮漆器的代表作品。高3.3cm,口徑19.2cm.盤木胎黑漆,內外均雕雲紋。堆漆甚厚,晶瑩照人,刻工圓潤。從此件具款的剔犀圓盤可知張成不僅是剔紅高手,剔犀技巧也精湛至極,此盤為研究元代剔犀工藝提供了例項。 青玉雲龍紋爐為故宮玉器的代表作品。宋代出品,高7.9cm,口徑12.8cm.爐青玉質。通體以“工”字紋為底,上飾游龍、祥雲和海水紋。器內底陰刻乾隆七言詩一首:“何年廟器贊天經,刻作飛龍殿四靈。毛伯邢侯異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依然韞匵閱桑海,所惜從薪遇丙叮土氣羊脂胥變幻,只餘雲水淡拖青。”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象耳爐,元,通高13.9cm,口徑16cm,足徑13.5cm。清宮舊藏。爐銅胎,圓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爐頸部淺藍釉地,飾黃、白、紅、紫四色菊花12朵。腹部寶藍釉地,飾紅、白、黃三色掐絲琺琅纏枝蓮花6朵。其下飾蓮瓣紋一週。 書畫之寶《清明上河圖》為故宮書畫代表作品,該畫為張擇端所作,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全圖分為三個段落。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面中。在5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550多個各色人物。 法帖之寶西晉陸機的《平復帖》西晉陸機的《平復帖》是故宮法帖的代表作品,也是目前存世最早的名人墨跡,內容為陸機向朋友問候疾病的書札。 黑漆彩繪樓閣群仙祝壽鍾為故宮鐘錶的代表作。高185cm,面寬102cm,側寬70cm.此鍾共有7套機械系統,分別控制走時、報時、景箱內的活動裝置等,技術水準相當高。根據記錄,從乾隆八年接旨著手設計到十四年完工,歷時五年多。 沈子蕃緙絲《梅鵲圖》軸為故宮織繡的代表作品。圖軸縱104cm,寬36cm.中國古代緙絲被認為是絲織工藝中最為高貴的品種,古人以“一寸緙絲一寸金”言緙絲作品之珍貴。緙絲之高貴,首先因其耗費工時巨大,以萬縷千絲成其工巧,其次,緙技易學難精,雖摹緙書畫,並非簡單的照葫蘆畫瓢。 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清康熙,高20.8cm,口徑6.1cm,足徑9.1cm。瓶直口,長頸,垂腹,圈足外撇。足外牆兩側各有一長方形穿孔,可穿繫繩帶。在容器上繫帶是對無樑、無系、無扳手的器物進行提拿的傳統方法,拆卸容易而又非常實用,也可以使器物在擺放位置上固定,不致被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