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袁雪芬老師,中國越劇泰斗、越劇大師越劇袁派創始人、藝術大師、老一代藝術家、戲曲藝術家、有名越劇表演藝術家、有名越劇演員、越劇前輩。

    清澈的剡溪水,從浙江東部蜿蜒而過,孕育出一片秀麗的風景,20世紀初葉,一群年輕的女孩子吟唱著輕柔婉轉的旋律,從這片山水中走來,這種旋律叫做,越劇。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這群女孩中的一個,她就是袁雪芬。

    說起袁雪芬,就不得不提到她的父親袁茂松,是他最早教會了女兒自立,她的父親他是非常清高的一個人,她七八歲的時候,她父親就教她看小說了,看《水滸》、《三國》,他說你一面聽故事一面看小說,你不認識的字來問我,所以他很早就培養她,你要讀書、你要識字,你要自立,她想自己立得很好嘛,怎麼不是自立呢,他說自立是什麼意思你懂嗎,他說你將來不靠爹不靠娘,將來長大了也不靠丈夫,要靠你自己,這叫自立。

    自立這兩個字,影響了袁雪芬整整一生,然而,父親的諄諄教導,無法改變貧苦的現實生活。她忘記不了的,每逢清明節的時候去上墳,男孩子有四兩大的一個饅頭,當她去拿饅頭的時候,她娘一定要講一句,誰叫你跑得那麼快的,你怕沒有人做嗎,你跑得慢一點不好嗎,就是說她跑得太快了,她不是個男孩子,跑得慢一點也許你是個男孩子呢,那麼今天你也可以吃到六個饅頭一斤肉了,所以當時她感覺到怎麼那麼不公平呢,11歲那年,當她看到村裡唱戲的女孩時,她心動了,正好在這個時候,他們村裡來了第一副女班,班裡有一個施根妹,聽人家講這個施根妹,一個月賺三十塊銀洋,她聽到那樣一個數字,那是天文數字,她想我爸爸教一年書,三十來個孩子只有三十來塊,她一個月賺那麼多錢,如果說我也能賺錢的話,那我爸爸媽媽不會那樣苦了,那她和爸爸講我學戲去好嗎,她爸爸氣得不得了,他說,你自甘墮落,她想墮落什麼意思啊,什麼叫墮落呢,他說墮落就是你不學好,那她說你不是叫我自立嗎,那唱戲也是自立啊,他說這個自立和送你到上海做工兩回事,你如果要去學戲的話,你不是我的女兒,人家問起你,就說你是豬和狗生的。最終袁雪芬還是選擇了唱戲,這種選擇無關乎理想,僅僅是為了生存。去到柳岸村興福庵,四季春科班在庵堂裡面,什麼東西都不帶,後來一到晚上哪怕是夏天也冷,結果是傅全香,那時候她叫孫泉香,她說叫袁雪芬和她拼鋪,就和她在一起,那時候她傅全香和袁雪芬拼鋪的,她拿把桃花扇扇扇,所以他們師父一看她們兩個人,就是講就讓袁雪芬唱青衣,那時候又不懂什麼是青衣,傅全香麼讓她唱花旦,花旦也不懂,就是所有一攬子的丫頭都是她傅全香演的,一攬子的小姐都是袁雪芬演的。從前科班哪一個做錯事,大家跪在那裡要打的,叫打“滿堂紅",她覺得這種都是不公平的,他們班裡有個唱花臉的很笨,被師父打得滿地爬,她覺得師父太野蠻了,他的刑具是打手心的膠方,還有打屁股的藤條,還有打脖子的板子,幾種刑具都掛在那裡,然而科班學戲的艱苦雖然可以忍受,但臺上臺下的種種醜陋,卻讓袁雪芬感到了茫然,甚至有那麼一絲悔意。

    第一個戲演下來,讓她演一個小家碧玉要賣身葬父,她想到她的父親那麼好,如果我父親死了,我一定也會賣身的,如果說家裡苦的話,所以這種感情演起來非常真切,班長和師父都說這個小鬼很會演戲,接下來叫她演《坐樓殺惜》的時候,她覺得這個戲不好,她不演,她說非常下流,不好,做人要做好人,演戲也要演好戲,她說幹嗎要演這種戲呢,師父說這是演戲嘛,一定要叫她學、做,她無論如何不肯,差一點氣得師父要捲鋪蓋了,他說這種學生我教不了,大家批評她了,她只好說那我臺上演,我這裡演不出來,所以臺上她一個動作也沒有少,但是她臉上就是不笑,她的師父不但教戲還會打鼓,她演《坐樓殺惜》,他打鼓的時候一面打鼓,一面拉著桶皮帽說你笑啊,她說偏不笑,偏不笑。不甘心屈從現實,想要掌握自己命運的信念,支援著袁雪芬度過了在科班的三年生活,三年間,她們沿著黃娥江一路唱到了上海,在這裡,袁雪芬錄製了自己人生當中,同時也是女子越劇歷史上的第一張唱片。1936年,她隨四季春科班第一次到上海,11月4日,高亭唱片公司來請她和錢妙花、王杏花去灌唱片,她們到了錄音的地方,只見紅燈閃爍,地上有一條橫線,人在演唱時不能超此線,王杏花有些緊張怯場,她和錢妙花都很年輕,她只有14歲,錢妙花16歲,不知道天高地厚,一點也不緊張。

    1936年,袁雪芬隨四季春科班第一次到上海,繁華喧器的都市,讓初到上海的女孩子無所適從,然而,面對燈紅酒綠下的骯髒腐朽,面對民族危亡時的紙醉金迷,袁雪芬更多的是厭惡與憤慨。她看到好多戲班子包括他們科班在內,有好些姊妹都感覺到上海要找靠山的,佛要金裝,人要衣裝,當時她在科班演出,也有一幫人請客什麼的,捧她場,他們到大來劇場演,大來劇場的舞臺很小,充其量只有八張八仙桌拼起來那麼大,這麼一個小舞臺,可是他們一送就是十個花籃,把整個臺口都封住了、下面也封住了,他們還要請吃飯,說我是捧場的,老闆當他們也是像財神老爺那樣,她想我不能那樣,但她又有什麼辦法呢,那時候她爸爸寫信來說他已經病了,自己還要還債,就在這個時候更大的打擊接踵而來,舞臺搭檔馬樟花以及父親的相繼離世,讓袁雪芬終於支撐不住病倒了,在家鄉養病期間,望著屋內的一燈如豆,袁雪芬想了很多很多。上海老闆要請她出來演出,她又不得不來上海,她覺得演無聊的戲,你給我再多錢我也不演了,我要改。其實在這之前,“越劇皇后”姚水娟的越劇改良運動也曾經推出過《花木蘭》、《蔣老五殉情記》等一系列新編劇目,然而卻收效甚微。當時上海有好多劇種,有京劇,當時京劇叫平劇,有平劇,有崑曲,崑曲那時候已經沒落了,還有其他劇種,可是越劇和它們相比,比它們還要低下得多,因為基礎又差表演又簡單,演出的內容相當烏煙瘴氣,他們科班裡有一種“潑旦”,專門演風騷的角色,她會講,啊呀我要嫁人去了,臺下的觀眾會講,你嫁給我好嗎,她在臺上會說,嫁給你,我還不嫁呢,她最不願演這種無聊戲了,所以她到處看戲,看上海京劇的四大舞臺,然後她看到話劇,看《葛嫩娘》、《黨人魂》,再看到《文天祥》,就是在蘭心戲院看的,那場看了演出給她很大的震動,文天祥就義的時候,他念了兩句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臺底下鼓掌啊,這種鼓掌,這種感受對她的共鳴,她老實說演了許多戲從來沒有過的,所以她覺得要像話劇一樣,自己是用話劇那一套來改造越劇。

    改革的第一步,是從改變傳統的幕表戲開始的,後來她和老闆談,說要請編劇請導演,他說給你包銀大一些那沒問題,要請編劇導演,這個開支沒有,她說你原先給我的錢,現在給我十分之一好了,我用十分之九請他們總可以了吧,所以她只拿四千塊一個月,給她舅舅一千塊,因此她的舅舅對她大為不滿,他說你賺四萬塊錢,演老戲用不著你動腦筋,我可以拿一萬塊,你拿三萬塊,你現在拿四千塊,給我一千塊,你只有三千塊,你這是幹嘛呢,所以叫她母親一定要阻止她越劇改革,她覺得真的要改。演出的劇目要聽自己的,自己沒有內容的戲不演,袁雪芬她希望把這種腐朽的越劇,如何改造成為對人民有益的。徐進他在報上看到好友電臺招考,招考越劇編劇,那他很高興就去應試了,應試他記得大概那時有十幾個人,十四五個人,最後只取了他(徐進)一個,因而後來他們一些演員就和他開玩笑,經常叫他狀元公。有一次劉如曾碰到喬奇,他就問,劉如曾你願不願意到一個劇團去作曲啊,他問什麼劇團,他說去雪聲越劇團吧,他說越劇啊,他從來沒有聽到過雪聲越劇團,他說你去一去吧。他們要從她身上吸取營養,她要在他們身上吸取營養,他們這樣的結果就是共同成長,相互促進成長,比如說南薇有時候用話劇的方法,袁小姐你走到這裡頭抬一抬,她說為什麼要抬一抬呢,什麼道理你要叫我抬一抬呢,你要說出所以然來,我不能隨便抬啊,對不對,有時候他說你從這裡走過去,她說我這裡不是這樣走過去,我要那樣走過去可以嗎,所以他們在臺上經常是這樣的,所以他們這些人都是穿開襠褲出身的,大家都不會介意。他們是在吃飯吃點心的過程中談戲,當時的稱呼都不是喊“同志",喊袁(雪芬)小姐,或者範(瑞娟)小姐,南薇、韓義還有許多編導都坐在一起談故事,今天我有一個故事挺好的,你們聽聽看這個故事寫戲好不好,說出來以後大家一聽,覺得這個故事挺好的,大家補充應該怎樣應該怎樣,編劇這個戲腦子裡有了,他結構成一個故事就動筆去寫了。

  • 2 # MAN730

    1960年袁雪芬率領上海越劇團訪問東德,在東柏林一連上演十多天。其中重頭戲就是《梁山泊與祝英臺》,上演時整個東柏林都轟動了,連西柏林一邊的美軍也越境來觀看,東德政府也都網開一面。當演到最後化蝶劇終時,全場起立掌聲久久不息,謝幕竟然達到40多次,打破了中國京劇院出國演出《三岔口》的謝幕紀錄。

    在回國途中,袁雪芬躊躇滿志地說,越劇已是全國第二大劇種,這次回去我一定要向上級領導申請,把上海越劇團改為上海越劇院。

  • 3 # 新霽看戲

    大家好,我是新霽。

    【遭到迫害】

    1946年發生了一起轟動上海灘的事件,袁雪芬大師在演完《祥林嫂》之後,得到文藝活動家田漢先生、導演藝術家歐陽山尊先生等文藝界進步人士的支援與關心,卻遭到反動惡勢力的迫害。一天早上,她像往常一樣坐著黃包車去電臺播音,在等紅綠燈的時候,突然衝出來一個人,把一大包糞朝著她扔來,瞬間白旗袍上濺滿糞漬,黃跑車工人載著她去追,不遠處的警察卻漠不關心,讓拋糞者溜之大吉,袁雪芬大師回到家,洗了頭換了衣服後,下午依舊來到劇場繼續參加《鳳簫相思》的演出。事情發生後的第三天,社會活動家夏衍先生就發報為她聲援,在拋糞事件後,她又被人盯梢、收到裝有子彈的恐嚇信,當編導南薇先生把信拿給田漢先生看時,田漢先生替她召開了記者會,很多進步人士在報刊上發表文章,替她伸張正義。在沒有保障的環境下,出於種種原因袁雪芬大師演完《洛神》後宣佈輟演。

    袁雪芬大師祥林嫂劇照(圖片源於網路)

    【認真演戲】

    上世紀50年代,袁雪芬大師接到金日成首相訪華的招待演出任務,讓她和範瑞娟大師、傅全香大師排演《西廂記》,可是她不喜歡崔鶯鶯,看過好幾次劇本打心裡不想演這個人物,在華東戲曲研究院秘書長伊兵先生的勸導下,決定演好這個相國府大小姐,一遍又一遍仔細閱讀原著,一次又一次反覆研究人物的情感,縮小人物與自身的性格反差,體現崔鶯鶯表面是服從的,內心是叛逆的矛盾性格,特別是在【賴婚】後崔鶯鶯受到很大的打擊,夜晚焚香聽到張生彈的琴聲【琴心】時袁雪芬大師準確的抓住了人物情緒上的轉變,深思熟慮後設計出膾炙人口的【莫不是,步搖得寶髻玲瓏】經典唱段,從不喜歡到喜歡崔鶯鶯,到後來願意用一生的精力去塑造這個人物,令人佩服。

    袁雪芬大師崔鶯鶯劇照(圖片源於網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人學生,第一次辦信用卡額度為0,還被秒拒,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