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五釣魚筆記
-
2 # 眼鏡哥說魚
魚咬鉤之後長時間不抬竿,這種情況其實每一個釣魚人都遇到過,只是有的時候釣魚人不知道而已。魚咬鉤之後,如果釣魚人長時間不抬竿總體來說會出現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魚能夠吐鉤魚把鉤餌吞進嘴之後,並不是每一次都會被魚鉤鉤住,很多時候魚可以把餌吃下肚,然後把魚鉤吐出來。這種情況在冬季經常出現,因為冬季水溫較低,所以魚吞餌的動作很輕微,魚吃餌很淺,這樣一來就很容易把魚鉤吐出來。
如果魚吃餌之後又把魚鉤吐出來,釣魚人長時間不抬竿是不會有任何影響的,只是鉤上的餌被魚吃掉。在冬季釣鯽魚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由於冬季的鯽魚吃口很輕,所以不會把魚鉤往肚子裡吞,吐鉤的機率非常高,如果釣魚人沒有發現浮漂訊號鯽魚就會把餌吃掉然後吐鉤。
第二種情況:魚無法吐鉤如果魚吞餌的力度很大,並且將魚鉤吞得很深,這樣一來魚發現魚鉤的時候就很有可能無法將魚鉤吐出,魚鉤會掛在魚嘴較深的位置,此時魚能夠感覺到自己被魚鉤鉤住於是慌忙逃竄,釣魚人如果長時間不抬竿,魚竿就很可能會被魚拖入水中。夏季魚的活性較高,出現無法吐鉤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並且大魚咬鉤之後無法將魚鉤吐出的可能性也會更大一些。
為了避免魚竿被魚拖入水中,釣魚人應該集中精力及時抬竿,或者使用失手繩避免出現意外。
-
3 # 胡人913
1.有漂相,魚脫鉤。出現這種情況最多的時候就是用無刺鉤做釣,有其他的原因而長時間脫離釣點,等來的時候發現漂都可能不見了,但是揚竿後沒中魚。這是因為當魚吃餌的時候發現有異常,及時的把餌料吐了出來,又因為沒有倒刺所以能順利吐出來。
2.有漂相,魚上鉤。出現這種情況最多的時候應該是用有刺鉤做釣的時候,這個我自身體會就比較深了。因為我在野釣鯽魚的時候都是用倒刺鉤掛蚯蚓做釣,所以經常會出現“魚自己上鉤”的情況。其實就是因為鉤子有倒刺,魚不容易吐出來,同時它越是使勁掙扎也就掛的越牢固。
3.無漂相,魚上鉤。這種情況我也經常遇到,有的魚當它吃餌的時候發現有異常情況時它就不動,可能它覺得這樣安全。當你覺得長時間沒什麼動靜的時候起竿時卻發現有魚上鉤了。(這與調漂有很大關係)
-
4 # 華胄大道
這個要看釣法,臺釣中極大多數是吐鉤逃掉的。
印象中日人釣魚術語中有個詞叫“作合”,是指魚吃鉤後釣魚人用動作使鉤透入。
“作合”這詞用於此感覺合適又中聽。類似的還有人用“作釣”一詞,卻感覺不好,裝腔作勢!提竿或收線還“中”中的,中你個頭哇。
“作合”順耳,可能是因為古已有之,不過古時用於夫妻接合之意。同樣轉用詞,還有“深喉”,釣友用於魚鉤吃入過深,甚至不得不用摘鉤器。中了大魚,倒希望如此,很難逃掉了。
那麼回到主題,魚吃餌後,人不及時提竿“作合”,都如臺釣那樣逃掉嗎?
其實臺釣以外其它定置釣法,吃餌魚也會自行“作合”的。最具代表性的是有幾千年歷史的“延繩釣”,全靠魚自行“作合”。原理是魚兒吃餌鉤後受線和石錨牽制,有刺痛逃竄發生進一步刺入,這方法如今也是全世界在用的捕撈性釣魚方式之一。
臺釣一定範圍內牽制太輕,所以容易吐鉤逃掉。
休閒釣中,海竿定置釣,如串鉤、爆炸鉤都是發生了魚自行“作合”才顯示了魚訊(竿動、鈴響)。
其實臺釣手竿,經常也是發生了淺度魚類自行“作合”,才發現可見魚訊的。淺度自行“作合”,就是鉤尖初步粘於魚嘴,釣魚人發現魚訊提竿,或魚兒逃竄子線受到牽制,才會發生不易吐鉤的深度“作合”。對有倒刺鉤,就是倒刺透過,上鉤魚更難吐掉。
所以使用鉤尖銳利保持又好的魚鉤,是釣魚提高效果最簡便容易的手段,也是現代技術下高質量魚鉤才達到的體現。
用了好魚鉤,臺釣也會偶有自行“作合”現象,撒尿打屁喝茶賣單之時,一不小心拖跑了魚竿。
-
5 # 卜卦釣魚
一定會出現這三種情況!沒錯就是三種。不帶一點委婉的三種情況。下面來愉快的瞭解一下!
第一種:魚咬鉤後,當餌吸入的不深。那麼當魚覺得餌中有異物。會立馬吐餌!最後剩個空鉤在水底。沒錯,就是這麼可惜,居然沒自己掛住!
第二種:魚咬鉤後,由於餌料太對口了,又加上今天實在太餓。於是生猛的吞進嘴巴老裡面。當覺得嘴巴有點不適,好像感覺有異物。於是順勢的一吐,結果沒吐掉。果斷的在水底又來了一個甩頭動作,一樣能把異物一下甩出來。這頭一甩可完了,徹底被掛住了。那能怎麼辦?先往邊上游遊看,邊遊邊甩。於是你的浮漂被拖走了!由於自身體重過小的原因,始終只能在釣竿這一範圍內遊動。並不能遊的太遠!最後就這樣一直掛著它,隨緣吧。
第三種:魚咬鉤後,同樣由於餌料太對口,還算有點餓吧!一個不小心吞的深了。覺得有異物想吐,結果輕輕一吐居然沒吐出去。果斷的又是一個有力甩頭,想把甩出去。這一甩又是不得了,有被徹底掛住了。最後有點慌了,這次不同了!因為自身體重過大的原因,開始猛衝,竿子被拉入水中。當在水底遇見同類自豪的吹了一個牛:看 我在放風箏呢!
感謝閱讀,每天瞭解垂釣。
-
6 # 釣魚為生
哈哈。如果長時間不提竿,可能會發生下面這樣的情況。
1,魚被釣住了,還在鉤上。因為魚吃了餌後打算跑,不小心就掛中了鉤,鉤子刺到肉裡面後,退不出來,魚掙了幾下發現無能為力,就這樣一直掛在那裡聽天由命。
2,魚吃了餌,跑了。可能是麵粉狀的餌,或者用的是無刺鉤。魚吃了餌後可能刺中,但是鉤子又亂一通退出來了。或者餌料是一點一點被魚吸掉的,魚根本沒有咬中鉤子。
3,魚吃了餌又吐出來了。有些魚很聰明的,它們在咬鉤之後,發現有絲纏著吞不下去,它們又會自己把餌料吐出來的。例如鯽魚。有些時候掛了玉米,鯉魚吃進去了,但是如果不提竿,鯉魚自己會把餌料再吐出來的。
4,子線被拉斷跑了。碰到大魚的話,子線都可能拉斷的。當然,這是在竿子穩固好的情況下。很多時候晚上把竿子拴好,第二天早上就會發現鉤子沒有。
5,竿子拉水裡去了。這個時候竿子拉水裡,上面可能有魚,也可能魚吃了。如果不提竿,竿子沒有固定好,一個小小的白條都能把竿子拉跑的。這樣的情況釣友們應該出現過很多次了。我經常竿子被魚拉水裡面去了,特別是我玩手機的時候。
-
7 # 釣魚人無為
一次是野塘裡釣魚,用7.2米的魚竿,水深大約兩米多深,掛的是蚯蚓,當時魚情不好,上魚很慢,到後來直接沒口了,閒著無聊,只好到其他釣友旁邊聊了一會天,回來一看,浮漂不見了,提杆,有點沉,中了一條小鯉魚,一斤左右。
還有一次,在河裡野釣,兩根魚竿,一根3.6米,一根5.4米,因為當時白條太多,主要精力就放在3.6米魚竿拉白條上,5.4米則掛玉米粒守釣,順便說一下,5.4米魚竿是放在地插上的,魚竿尾部緊靠著左退,正當釣白條釣的起勁的時候,感覺有東西蹭左腿,開始沒在意,後來感到不對勁,是長杆中魚了,提杆遛魚,魚將要出水時一個甩尾,子線切了。
綜上所述,魚咬鉤後,長時間不提杆,會造成幾種可能:一魚咬死口,只要釣組搭配得當,遛魚技術過硬,一定能將魚收入護中,類似釣大跑鉛。二跑魚,魚將餌吃乾淨後,將魚鉤吐出,特別用面餌做釣時,容易出現這種現象。三脫鉤,魚將餌吃入嘴裡,發現不對勁,吐鉤吐不出來,提杆時,因魚鉤刺魚嘴太靠外,脫鉤跑魚。
-
8 # 追魚哥
我是魚哥,我來說漁,和釣友們分享釣魚的快樂,今天一起來說說魚咬鉤後,長時間不提竿會怎麼樣?
我們都知道,魚咬鉤並不等於中魚,只有大概三分之一的機率能中魚,就是我們準確的抓住了提竿時機。那當魚吃鉤時不提竿又會出現哪些情況呢?一般來說,根據魚種類和魚餌不同,出現的結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對一些很謹慎的魚種,比如鯉魚、鯽魚、羅非等,通常會先試探,用嘴輕輕去撞餌,或者吃進一點點馬上吐出來,來回幾次發現沒有任何危險再吞餌。遇到這樣的魚,你不提竿,也就基本是餌料被魚吃掉,魚高興回家。
對一些吃食習慣粗魯的魚種,比如鯰魚、黃辣丁、鱸魚、鱤魚、草魚等,看見能吃的就一口下肚,只恨餌太小,吃完就跑。這樣你不提竿,就等著竿子被魚扛回家。
再說魚餌。對一些天然餌料,比如蚯蚓、玉米等,魚的戒備心會小很多,通常會一口吃下,這樣你不提竿同樣等著魚竿被魚扛回家。
商品餌料,大部分魚的戒備心都會比較強,會被慢慢撮完,最後剩下空鉤繼續留在水底。
-
9 # K鄉野小康
在野釣的時候,如果魚咬鉤了,長時間不提竿,我認為應該會出現以下情況!魚咬鉤了,基本上就叫就到嘴巴里了,第一次吃食都謹慎一些,咬鉤他會試探性的把魚鉤吐出來,要麼你餌料非常對路,非常香,魚口一口生吞,扭頭就跑,直接鉤穿嘴唇 !這個時候如果還不提竿,魚會在下面拼命的掙扎逃脫!
如果你用的是手竿,魚竿很有可能會被拖下水裡了,如果你沒有用失手繩,那就等著去河中間撈魚竿拉!
如果你用的是海竿,插在岸邊,這個時候的海竿鈴鐺會當噹噹響,海杆會形成一個大彎弓,如果你的海杆魚輪調好卸力,如果魚足夠大,很有可能就切線跑魚了!如果你的魚線足夠大,長時間沒有提竿,如果魚鉤鉤的位置不好的話,那就是魚會拼命在水裡掙扎亂穿,直到把魚鉤掙脫!
-
10 # 殘影戶外野釣
1〉魚咬鉤被鉤住了,直接拉竿走魚!
2〉魚吃光餌,走魚!
3〉小魚咬鉤被鉤住了,拉不走竿一直在水底爭扎!
-
11 # 夏v雨
首先得看是哪種餌料,如果是玉米、螺螄……多一半的情況下:魚大拉走魚竿;魚小開始掙扎。如果是面餌,那吃完回家是肯定的。
-
12 # 愛釣魚的小仔wawa
釣魚又分為海釣,淡水釣。我們先說說海釣吧。買魚,也就是我們說的鹹水魚,他生活在茫茫的大海中,透過進化,他們基本上長有鋒利的牙齒。甚至是帶毒的來保護自己不受其它定類的攻擊。這也就產生了適者生存的現象,也就是說我們說的小魚吃大魚。所以海里的魚基本上都是屬於肉食類的。他們有夠,基本上兇猛。基本上都有吞鉤現象。也就是你不提幹,他有可能直接,給你吞到腹部裡面去。淡水魚就不一樣了,但是呢,絕大多數淡水魚都是吃小蝦和是浮游生物和是藻類。淡水魚類通常比較溫順溫和。但是也有一些,比如說青魚,草魚,他們的牙齒基本上是長在喉嚨中間的,所以他們經常會把食物吸進去以後,在喉嚨裡攪碎。這樣也很容易造成吃食時自己中鉤,像年鰱鱅魚,鯉魚,草魚,羅非魚,等等。它們吃著吃著,他們連勾帶食一起吸入口腔也會自己中鉤,想要逃走的時候,自動被鉤住了。像我們平時用的爆炸鉤,就是這個原理。
-
13 # 長江君說野生魚
魚吃餌並不代表就是上鉤了,樓主疑惑的是怎麼抓魚口、提竿的時機吧?
首先,魚咬鉤(也就是吃餌),大部分時候,並不會直接被魚鉤鉤中,只是將魚鉤魚餌一起吸入口中。
事實上,像常見的鯽魚、鯉魚進食,有時候雖然將餌料吸入了口中,但還會再次吐出,如果這時候不及時提竿刺魚,等於就是一場空了。
所以,即使有魚咬鉤,不及時提竿,十有八九魚是會跑的——即使有“笨魚”在吃餌時被魚鉤掛中,時間長了掙脫跑魚也是大機率事件。
那麼,怎麼抓魚口,怎麼把握提竿時機?
如果樓主是釣魚新手,或者對於抓魚口很頭疼、吃不準,那麼可以從比較大、比較明顯的頓口、黑漂開始提竿。
以大家都喜愛釣的鯽魚為例:黑漂自然不用多說了,浮漂消失迅速提竿,估計釣魚人都掌握了。
不過大部分時候,鯽魚吃餌體現為頓口,堅強有力的頓口,往往意味著這時候魚餌剛被鯽魚吞入口中,迅速提竿十有八九中魚...
當然,除了這些非常明顯的吃餌訊號,還有一些輕微的漂相,一樣有提竿中魚的機會,不過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了,樓主可以從實戰中慢慢體會,熟能生巧,這並不難。
(尤其是在冬季,或者秋夏季因為氣溫等原因,魚的進食慾望低下的情況,很難出現明顯、急促的頓口,這時就必須要抓一些輕微吃口了。)
-
14 # 一森啦
淡水魚釣的少,著重說說海釣吧,其實海釣只要方法對了,基本不會脫鉤,當然,方法包括物件魚種,魚餌,釣法,看似分類多,總起來也就是那麼幾點,一,小型魚,我基本用活蝦,掛蝦背,可以保持蝦入水有活力,不馬上死去。
二,大型魚,我也是用小蝦釣的魚來當餌,活餌最好。
海釣說實話是比較傻瓜的一種釣法,有魚咬就提竿搖輪,只要魚竿,魚輪,防咬線弄好,基本問題不大。
當然也有些魚種對於新手來講比較容易脫鉤,比如海鰱之類咬鉤洗腮的魚,那就要對魚鉤做出調整。
最後,再厲害的技術都不如多的魚資源。技術再厲害,沒魚白搭。
如圖,南美洲加勒比地區某入海口,78斤石斑魚
-
15 # 農氏野釣
這樣做的話,會有幾種情況
1.是魚咬了掛穩了,無法掙脫,如果是大魚,就把杆拉走,除非上了失手繩,如果魚夠大,可能斷線,或拉下去纏在水底!
2.魚咬鉤後,掙脫了,這是好事,起碼釣魚人沒什麼損失
3.鉤了魚,又上了失,最後還收穫了魚,這是最好的結局,哈哈
建議人走開,還是把杆提起,避免造成損失!
-
16 # 隨波逐流話釣魚
魚咬鉤後,長時間不提竿會怎樣?
釣友們在垂釣過程中,總會因為一些別的事情而放下手中的魚竿,比如吃點東西,喝口水,或是到邊上方便,都會遇到魚咬鉤而來不及提竿的時候,那長時間不提竿會怎樣?
魚吃完餌料逃之夭夭。不知釣友們有同感沒?許多魚類,特別是個體不大的海魚,如黃翅,警覺性較高,總會趁我們吃東西或方便時,肆無忌憚地吃餌,等到我們察覺拿起魚竿想要揚竿刺魚時,便再也等不到下一口,提竿一看,只剩一個空鉤空蕩蕩地在空氣中晃悠,而偷吃的魚兒早已不知去處。這當中的原因在於黃翅在就餌的過程中感覺到了牽引力,高度的警覺性令它不敢再作下步的動作。這也是釣黃翅要用到軟竿稍的主要原因之一。
吞鉤太深而動彈不得還是以黃翅為例,在小潮流水或接近平潮期的時候,釣組中的魚線是不易繃直的,此時如果魚兒趁我們不備而咬鉤的話,由於魚線鬆弛而感覺不到阻力,黃翅便喪失警覺性而放心吞餌,沒等多久便把餌料連同魚鉤深深地吞到肚子裡,常常是受傷太深而無力掙扎。很多時侯,我們也只是在收線的時候才發現魚已上鉤。
魚竿打窩這是大魚咬鉤後沒及時發現而容易出現的悲催結局,在釣海鱸魚的旺季裡最易發生。我聽過不止一次,而且自己身邊的朋友也經歷過。價格不菲的路亞竿子放在船上漂蝦釣海鱸,放下魚竿去方便的當中,鱸魚咬鉤並且發力拖動魚竿,相隔三四米的距離,朋友愣是眼睜睜地看著魚竿被拉到海里而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目送著它沉到水中,然後被魚拖到某處……
總結魚咬鉤後,長時間不提竿一般都會出現以上結果,其中,最後一個結果是我們最不想看到的,保驗起見,釣大體型魚時我們最好給魚竿繫上失手繩,這樣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
17 # 蜂言蜜意
只有兩種可能,第一種魚跑了,第二種,魚還在,我們有時候旁晚的時候才河邊放排杆,第二天早上才去收魚,收穫還是可觀的
-
18 # 老鉛皮
第一種情況是滑魚,吃鉤後你不及時提幹隨機吐掉了,。第二種情況是拉著就走,瞅機會吐掉。第三種情況就是任性的能走多遠走多遠!
-
19 # 工作之漁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貌似每一個釣魚人都遇到過,但要你說魚咬鉤後,長時間不提竿會怎麼樣好像又說不上來,只能結合自己的經驗,有人可能會說長時間不提竿魚還在上面,有人說長時間不提竿魚吃鉤後掙脫跑掉了......這些答案都是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得出來的,其實這個問題要分魚種和吃鉤的深度,以及鉤的型別來全面考慮,我結合自己的經驗談下自己的看法。
魚種不同吃鉤結果不同因為魚的吃餌習慣不一樣,決定了被鉤刺中後的結局不一樣。我以黃辣丁為例,大家都知道黃辣丁是偏肉食性魚類,嘴大,頭腦簡單,吃餌兇猛,喜歡吞鉤。鉤一旦吞到嘴巴以內的部位,任憑它怎麼掙扎也沒用,而且鉤在肚子裡面的痛感比在嘴上的強的多,這也導致它不會死命的掙扎。曾經有一次在一個大湖裡面玩手竿同時用串鉤打海杆,因為鈴鐺響起,立馬去收線、溜魚、抄魚,然後重新拋進去。半小時左右處理完等我再回來時,手竿的浮漂居然不見了,猛地一提竿,上面掛了一隻2兩左右的黃辣丁。
但是像鯉魚、草魚、甚至是鯽魚吃鉤都是慢慢吸食,不會一口氣將魚餌直接吞進肚子,所以一般都只會掛住魚嘴,如果長時間不提竿,魚嘴上魚鉤很容易藉助水草的作用力脫出,實在不行魚也會丟嘴唇保性命。
鉤的型別決定了魚好不好脫鉤現在鉤的型別也非常多,關於這個問題的魚鉤我們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帶倒刺的一類是不帶倒刺的,像袖鉤就是典型的無倒刺魚鉤,無倒刺魚鉤目前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主要是因為對魚的傷害小,起魚相對容易。但是袖鉤有一個特點就是因為無倒刺,導致吃餌後長時間不提竿鉤很容易從魚嘴滑出。但是像新關東和伊豆(有倒刺)這種不僅有倒刺,鉤尖還有一定的傾斜夾角的魚鉤一旦刺中魚將很難逃跑。
結束語儘管我們碰到長時間不提竿的情況比較少見,但是釣魚真的很講究時機,時間把握的對不對直接影響了上魚的收穫。但是萬一真有長時間的需求,可以更換伊豆(有倒刺)、新關東這種有倒刺、鉤尖又有一定角度來魚鉤,可以減少跑魚的機率。
-
20 # 小鯉釣魚
抓口不及時,魚獲兩手空空。
哈嘍,大家好,我是愛釣魚的小鯉,今天來分析一下魚咬鉤不提竿會怎麼樣?
首先,魚咬鉤後浮漂會出現頓口一目的現象。這就是釣的比較靈,如果釣鈍則出現頂漂現象,這兩種情況都是魚把鉤子吸入的樣子。
一般情況釣靈抓口不及時,就打不到魚,吃S口的機率很小。因為浮漂有浮力,魚把鉤子吸入浮漂下沉,張嘴浮漂就上去了。有口不打,就會跑魚剩空鉤。
有些魚種咬鉤不打,越吃越穩
比如說黑魚,黃顙魚,鯰魚這些魚種咬鉤猛,吃的深,經常抓口不及時都吃到喉嚨裡了。
魚大鉤小,吃鉤時間長不提竿就會吐出來的,造成空竿。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釣鈍,雙鉤躺底也會出現吃S口,因為浮漂沒有浮力,有時魚把鉤子吃進去很難吐出來的。
以上就是關於魚吃鉤長時間不提竿會出現的幾種情況,在釣靈的情況下吐鉤較容易,反之釣鈍容易出現頂漂、黑漂魚吐不出來鉤子。長時間不提竿最終的結果就是跑魚,空鉤。
回覆列表
夏季經常使用串鉤時間長不不提竿最後提上來魚死了。溫度低還可以,老不提竿跑魚的機率太大,建議及時提竿。
1.臺釣使用餌料,魚咬鉤後試到餌料裡有異物會吐出,老滑魚就會在旁邊吸霧化散落的餌,餌團根本不碰。野生魚生口魚吃到餌以後不提竿會拉著魚線跑 魚竿沒有掛失手繩準備下水撈魚竿。
2.傳統釣使用蚯蚓吃死口就吐不出來拉著魚線跑,跑不掉就在水裡待著轉悠。長時間不提竿會導致魚死亡。
3.海杆爆炸鉤使用玉米釣外面加散餌誘魚,魚吃鉤後要提竿刺魚,沒有提竿刺魚的動作魚會跑的吃不牢,如果說長時間不提竿吃穩了氣溫低沒問題不會死,要不最後把線拉著掛低結束通話跑。
串鉤夏季容易死魚冬季釣鯽魚無所謂最後提竿還是可以把魚釣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