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大魚食刻

    西餐的主食,也早已不再是我們記憶中的麵包、意麵走天下。以下六種新奇的主食,原產地遍佈全球,卻都已經成為西方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良伴。其實它們做起來都很容易,不妨在家自己做做試試。

    意式粥塊(Polenta)

    意式粥塊堪稱快食界的變形金剛,可液體可固體,幾分鐘從幹松的玉米餅變身粘稠香濃的玉米碴稀飯。這麼強的可塑性,再加上0油新增+粗糧+超低熱量的健康屬性,讓它成為快食界炙手可熱的紅人兒。煮熟的意式粥塊,一般配著澆頂吃,基本上意麵能配啥,它就能配啥。這種吃法是墨西哥、瑞士、斯洛維尼亞、羅馬尼亞人的最愛(這都哪兒哪兒不挨著,繞地球轉了一圈)。乾的時候放進烤箱或者燒烤架烤到外焦裡糯,配上烤肉或牛排,則是美國南方很流行的吃法。還有人把它摁扁了當匹薩底。西方超市裡一般都有粥塊的半成品出售,中國買不到,但DIY也不算難。

    【做法】

    1、在鍋中倒入9杯水煮開,加2大勺鹽,減到中低火。待到國內變成小火咕嘟時,開始倒玉米麵。注意讓玉米麵以一細溜兒的方式慢慢慢慢地倒進鍋裡,邊倒邊攪。倒入2杯玉米麵後,繼續小火咕嘟,時不時過來攪拌下。差不多25到30分鐘,玉米麵就熟了,這時候糊糊還不算太稠,能從鍋裡很輕鬆地倒出去。

    2、如果你想用的是液體狀態,現在就可以了,做你的澆頂去吧。如果想要固體的,那就準備個模具,在裡面上一層油,再包一圈烤盤紙,然後把糊糊倒進去(大約5cm深),放陰涼通風處任它定型,摸摸表面幹、涼了,脫模切塊即可。

    皮塔餅(Pita)

    這年頭主食界不好混,不練出七十二變來根本火不了,皮塔餅也是這麼一種百變主食。皮塔餅是東歐地區的發明,土耳其、希臘和羅馬尼亞都是它的根據地。Pita這個詞的來源尚有爭議,有人說它是希臘語中“扁平”的意思;希伯來語裡pita指的是那種長方形的麵包,而古阿拉米語(耶穌基督時代猶太人使用的語言)裡它乾脆指一切面包。

    皮塔餅乍一看就是一個扁扁的餅,但它其實分兩層,更像一個口袋。那麼它的第一種吃法大家肯定就猜到了:在口袋裡裝餡兒吃。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不會漏湯的肉夾饃。像配圖裡這種,口袋裡裝著歐姆蛋,作為早餐蛋白質、蔬菜、主食全都有了,做起來還超簡單。因為它熱量比一般麵包低,而且可以做成多穀物版的,因此被作為三明治的替代品——皮塔三明治。它連薯片的活兒都想搶,烤皮塔片蘸乳酪、肉醬、牛油果醬等也是流行的吃法。

    【做法】

    1、在電動攪拌器的大碗裡倒入大約1又1/4杯40°上下的溫水,撒上1茶匙酵母,攪拌到溶解。倒入1杯半的麵粉,開機攪拌均勻後在碗上蓋上蓋子,放到溫暖的地方發上1個半小時,直到混合物變成原先一半大小。

    2、在混合物上撒上1茶匙鹽,倒入1茶匙半橄欖油和1杯半面粉,中低速攪拌至麵糰順滑、有彈性(5分鐘左右)。

    3、將麵糰挪到一個撒了面布的面板上,揉它十次八次的,揉成個球,放進個薄薄塗了一層油的面盆裡,蓋上保鮮膜,放在溫暖的地方發上1小時一刻鐘,發到原先兩倍大。

    4、預熱烤箱到230度。麵糰切兩半,每半分成四份,分別搓成球,用保鮮膜鬆鬆包好,避免乾燥。然後把球依次揉成大約直徑17.5cm、厚度6mm的薄餅,一次兩個金烤箱烤,6到8分鐘,看到餅變成淺棕色、整個鼓起來就可以拿出來了。溫度很高、餅很薄,在酵母的作用下內裡的空氣迅速膨脹,就自然而然形成口袋了。

    古斯古斯面(Couscous)

    古斯古斯面是北非地區的主食,在中東地區非常普及。你可以把它大致看做是用粗磨的小麥粉製成的超小粒意麵,或者米粒的cosplay。它家還有一門親戚叫珍珠古斯古斯面(pearl couscous),是西米的cosplay。

    每個國家有自己的吃法,摩洛哥人會加藏紅花,金燦燦的小面粒兒上蓋著魚肉以及葡萄乾和洋蔥做成的醬汁;阿爾及利亞人喜歡加番茄;而突尼西亞人則習慣加哈里沙辣醬——前幾天我介紹過的→_→全球最火爆的辣椒醬大盤點,敢吃最後四種的都是不怕死的還記得這位浪漫入骨髓的玫瑰愛神嗎?有的國家習慣蒸著吃,有的國家習慣澆汁兒吃,還有的國家拿它代替大米做燴飯。而加上糖、肉桂和杏仁,它又變成甜品了。

    【做法】

    1、將1杯粗磨小麥粒撒在一個大圓盤上。就是這種圓盤。

    在1/3杯冷水中加一小撮鹽溶解,撒在小麥粒上。然後一隻手摁住圓盤,另一隻手手掌攤開伸進圓盤搓搓搓,會搓出很多小粒粒來。

    2、搓上兩三圈後,開始撒普通麵粉,撒上1/4杯麵粉,再灑上1/4杯冷水輪替四回,就是麵粉、冷水各一杯。撒一回就搓一陣子,搓到水都搓進去了就再繼續撒。漸漸的,古斯古斯面就成型了。

    3、將古斯古斯面過篩,以保證大小均勻。別選太細的篩子,這不是篩麵粉。在盤底鋪一層上鍋蒸一刻鐘。

    4、蒸好後,用叉子叉開,撒上大約半杯淡鹽水,用叉子來回耙,保證所有的小粒粒都是分開的。再撒上1大勺橄欖油,然後邊耙邊慢慢淋上另外半杯水。水吸得差不多時上鍋再蒸一刻鐘。

    5、拿出來後再把步驟4這一大串重複一遍,不用再上鍋蒸,蓋蓋放一邊15分鐘醒一下就可以。吃之前,再蒸10到15分鐘,加點油攪拌均勻,再倒入1杯高湯蓋蓋泡10到15分鐘,然後拿出來用叉子耙一耙,蓋上需要的食材與醬汁就可以。

    無酵餅面(matzo meal)

    無酵餅(matzo)是猶太傳統節日逾越節期間的食物,這種食物歷史非常悠久,古埃及和蘇美爾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後來,因為代表耶穌基督肉身的緣故,也被基督教和天主教引入。在聖經中,“酵”被當做罪惡的象徵,因此在逾越節時,必須吃嚴格不含酵母的餅。雖說宗教含義非常豐富,但無酵餅的配方其實特別簡單,就兩樣:麵粉和水。做法嘛,就是加水和麵,然後攤成博餅上火烤熟就可以了。既然不加酵母,常識告訴我們,這餅一定厚不了。否則就是兇器,而不是食物了。口感嘛,也是硬脆的。

    無酵餅面,就是無酵餅敲碎後磨成的麵粉。雖然它本質上還是麵粉,但經過糊化、烘烤後,味道還是和普通麵粉不太一樣的。猶太食品裡,無酵餅面的用途非常廣。最常見的吃法是做成無酵餅丸子,很早以前我曾經介紹過一款無酵餅丸子湯→_→我們走遍全世界,只為這六碗春天不老滋補湯,當時我剛剛開始做美食公共號,很中二的把它翻譯成了“猶太疙瘩湯”。嗯大家可以參考下。

    都簡單成這樣了,就不需要我再發做法了吧?講真,嫌麻煩的話,你從超市買混沌皮放鍋裡烤熟了都行。

    小麥碎(Bulgur)

    這小粒粒是地中海、中東一代的主食,這一帶的人還真是喜歡小粒粒。小麥碎,顧名思義就是將小麥打成碎粒。一般說來,用的是最硬的小麥品種杜蘭小麥(durum)。這小粒粒口感和古斯古斯面差別還是蠻大的,小麥碎吃起來很有咬勁兒,而古斯古斯面則比較蓬鬆。中東地區的人吃它已經有三千多年了。當然和古時候不一樣,現在的小麥碎,都是經過特殊處理的,和麥片一樣,煮10分鐘就可以吃

    小麥碎按粗細不同可以分四種,四種用途也不同。最細的適合當早餐麥片,或者做甜點;中等的一般用來做主食沙拉、燉菜、素食漢堡,或者摻在麵粉裡做麵包;粗的用來做美式辣炒飯(pilaf)、烤火雞之類的填餡兒等等;還有一種全粒的,一般加在粥裡、燉菜裡或者混在麵粉裡。

    墨西哥玉米餅(tortillas)

    墨西哥玉米餅(tortilla)是中美洲的一種古老美食,從阿茲特克年代便已經是當地原住民的主食了。最地道的墨西哥菜,總是要配上各色玉米餅的。這些大大小小的玉米餅口感各有千秋,從鬆軟到硬脆變幻莫測。吃的時候,小盤小盞地擺上一大桌,明明只有一道菜,卻足以撐起一道盛宴。各種食材一概捲起來往嘴裡塞,要多豪放有多豪放。

    山西人有多少種麵食,墨西哥人就有多少種玉米餅。要想介紹細、介紹全,即便不用一本書,至少也得是幾萬字的論文。考慮到我過去已經介紹過不少以玉米餅為基礎的墨西哥美食,在此就不贅述了。介紹一下最基本的玉米餅,也就是塔可用的玉米餅的做法就OK了。

    【做法】

    在一個大碗中倒入3杯玉米粉、1/3杯植物油,用叉子攪拌均勻。1杯溫水融化1茶匙鹽,慢慢倒入麵粉混合物,邊倒邊繼續攪拌,直到麵糰成型。搓成個大球揉上兩三分鐘,蓋張保鮮膜醒上半小時,然後把麵糰分成12個小Golf球,將每個小球擀成直徑20cm的小餅,用平底鍋或電餅鐺弄熟了就可以了。這個小餅可以軟著卷東西吃,可以摁在模具上炸硬了盛料吃,還可以剪成三角形炸脆了蘸醬當零嘴兒

  • 2 # 小姑奶奶Eva

    西餐的主食一般包括,主肉、禽類菜餚是主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肉類菜餚配用的調味計主要有西班牙汁、濃燒汁精、蘑菇汁、白尼絲汁等。禽類菜餚的原料取自雞。鴨、鵝;禽類菜餚最多的是雞,可煮、可炸、可烤、可炯,主要的調味汁有咖哩汁、奶油汁等

    西餐,顧名思義是西方國家的餐食。西方國家,是相對於東亞而言的歐洲白人世界文化圈,西餐的準確稱呼應為歐洲美食,或歐式餐飲。其菜式料理與中國菜不同,一般使用橄欖油、黃油、番茄醬、沙拉醬等調味料。不同的主食相同的都是搭配上一些蔬菜,如番茄、西蘭花等。西餐這個詞是由於其特定的地理位置所決定的。"西"是西方的意思。一般指歐洲各國。"餐"就是飲食菜餚。西餐一般以刀叉為餐具以麵包為主食,多以長形桌臺為臺形。西餐的主要特點是主料突出,形色美觀,口味鮮美,營養豐富,供應方便等。正規西菜而言應包括了餐湯、前菜、主菜、餐後甜品及飲品。西餐大致可分為法式、英式、意式、俄式、美式,地中海等多種不同風格的菜餚

  • 3 # 妮妮的小食光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西餐的主食一般包括,主肉、禽類菜餚是主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肉類菜餚配用的調味計主要有西班牙汁、濃燒汁精、蘑菇汁、白尼絲汁等。禽類菜餚的原料取自雞。鴨、鵝;禽類菜餚最多的是雞,可煮、可炸、可烤、可炯,主要的調味汁有咖哩汁、奶油汁等西餐,顧名思義是西方國家的餐食。西方國家,是相對於東亞而言的歐洲白人世界文化圈,西餐的準確稱呼應為歐洲美食,或歐式餐飲。其菜式料理與中國菜不同,一般使用橄欖油、黃油、番茄醬、沙拉醬等調味料。不同的主食相同的都是搭配上一些蔬菜,如番茄、西蘭花等。西餐這個詞是由於其特定的地理位置所決定的。"西"是西方的意思。一般指歐洲各國。"餐"就是飲食菜餚。西餐一般以刀叉為餐具以麵包為主食,多以長形桌臺為臺形。西餐的主要特點是主料突出,形色美觀,口味鮮美,營養豐富,供應方便等。正規西菜而言應包括了餐湯、前菜、主菜、餐後甜品及飲品。西餐大致可分為法式、英式、意式、俄式、美式,地中海等多種不同風格的菜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種植秋葵前景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