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拓譜談教育Topedu
-
2 # 劉博士談教育
要想成為名校,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的標準: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師資,要有大師。科學領域,最好有幾位或者十幾位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並且這些諾貝獎得主最好都是以在本校工作獲得諾貝爾獎的,而不是獲得了諾貝爾獎被人高薪挖過來的。社會學領域要有幾位或者十幾位開拓了一個方向的大佬,任何從事該相關領域研究的人都不可能避開該大佬的學說。比如美國加州理工大學有73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得主,除掉文學、和平,也有好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自然算得上是名校。
其次就是學生,要培養出一批在各行業優秀的學生。光有了優秀的師資,培養不出優秀的學生,自然也不能算是名校。比如愛因斯坦就是一名頂尖優秀的科學家,但是他在培養學生方便確實不如盧瑟福。劍橋大學的卡文迪許實驗室,到目前為止已經培養出了29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超過了很多大學,盧瑟福就是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第四任實驗室主任。
第三,要有充足的資金。無論是優秀的教師,還是先進的儀器裝置,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援,教師需要工資、裝置需要花錢購買,所以名校一般都有充足的資金。不論是政府撥款還是校友捐贈,這些充足的資金保證了學校可以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安穩舒適的環境,激發教師和學生的創造力,從而湧現出更多的優秀的教師和學生。
最後,要有自由的學術環境。無論是你有多少名師、有多少優秀的苗子、有多少資金投入,如果大學沒有了自由,就沒有了靈魂,就不可能產生創新性的工作。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也就是這個意思。學校沒有了自由,整天緊跟政策的腳步,今天往東走,明天又往西走,教師和學生就不可能靜下心來教書和學習,自然不可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比如斯坦福大學的校訓就是“自由之風永遠吹拂”。
判斷一所大學是否是名校的標準其實很簡單,就是看這所大學是否培養出了足夠多的優秀的人才,不論是優秀的師資還是充足的資金,亦或是自由,都是為了培養優秀學生這個目標服務的。
綜合以上的標準,國內還沒有滿足上面這幾條的大學,因此個人意見是國內還沒有世界名校。
-
3 # 笨耕牛
名校的標準就是錢多!畢業生畢業後不停的捐款回母校。畢業生中名人和有錢人人多,上層網路基數大。名校除了吸納有錢家庭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吸納精英學子,特別是貧窮出身的孩子,免費收納他們,認識有錢同學,畢業會可以為有錢人效力。
但如果不是很有錢,到名校讀本科意義不大,但升學讀碩讀博就很值得。
回覆列表
名校是個相對的概念,你可以理解成頭部的5%學校,也可以理解成頭部的2%。
當然,那些收費高檔被包裝出來的名校,學習附庸風雅、逼格超高的Golf班之類的,我無法理解。我理解的是,學習成績以及升學率等等,要在行業前5%,才談得上是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