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有所思

    是的

    且不論後世如何

    他當時為被稱道的就是忠,忠於職守,忠於輔佐。

    何況白帝城託孤時,劉備也曾試探於他,那意思就是說,你要是覺得劉禪不是料子,你自己就當皇帝吧!

    結果諸葛亮當時就給出了一個明確的承諾,實際上這是劉備逼迫諸葛亮向天下表態,要麼盡力輔佐,要麼被天下唾罵!

    這是一個坑!

    明知是坑,孔明先生也必須跳了進去,而且伺奉阿斗比伺奉劉備更為盡心,為什麼?身前身後名罷了。

  • 2 # 求圓4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他的心思都撲在如何使蜀國強大起來,如何在強大大的魏、吳政權對峙中能夠使蜀國得以

    存在下去,真是做到了他在《前出師表》裡闡明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思想,所以他不會有任何野心去奪蜀後主劉禪的位。

  • 3 # 社會來說話

    應該是的,因為劉備的蜀國的內部政治是極不穩定的。就分為三種勢力,中原勢力和荊州勢力,還有當地的,益州勢力。而且在劉備死之後,蜀國的三種政治力量,還是處於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而且劉備戰死的時候,還留下了李嚴這一個輔國大臣。而且李嚴是十分有威信和名望的,而且到後期蜀國在蜀國擔任極其重要的官職。最重要的一點是,李巖和諸葛亮並不是太和。他們之間的力量形成了牽制。

    而且劉備戰死了之後,蜀國的軍事政治上的力量已經相對處於弱勢,而且內部政治問題不斷頻發,諸葛亮若想稱帝,內部是極不平衡的,無法穩定。

    而且當時天下三分,如果有極大的政治變化,就會引起其他,他兩個國家的侵略,就會可能國亡。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的後代並非是有多有才能的人,比如說他稱帝也會最終走向滅亡的局面。

    把最重要原因是當時的禮法制度是對這種亂臣賊子進行一個抨擊和批評的,而諸葛亮學習的儒家思想就是忠君愛國的思想。

  • 4 # 薛白袍

    諸葛同學當年在隆中自比管仲樂毅。

    管仲樂毅是什麼人?

    名臣,管仲輔助齊桓公九合諸侯,還順便發明了妓院。

    樂毅曾經率領吳國聯軍打的強大的齊國只剩兩座小城自保,幾乎亡了齊國。

    諸葛亮想當的是這樣的名臣。

    初出茅廬的青年俊彥,想當名臣輔助明君成就霸業,這裡想沒錯。這就像你應聘阿里巴巴,你總不能在夢想這欄寫,想取代馬雲吧。

    後來諸葛亮高居蜀國相位,大權獨攬,有沒有想過取劉禪而代之呢?

    應該也沒有。

    看看曹操,狹天子以令諸侯,封了魏王進了九錫,依舊沒有篡漢,後來曹丕搞了一套好複雜的禪讓系統,才成功的從漢獻帝手中合理合法的接過了大漢的江山。

    漢獻帝被封山陽君,世居山陽國,這山陽國的壽命比魏國都長。

    曹丕稱帝是曹操時代給他擺平了內外的敵人,把路都鋪完了,球都擺到球欄門口只差臨門一腳了,就這一腳曹丕還費了老大勁才踢進的球。

    蜀國根本就沒給諸葛亮準備這樣的條件,因為劉備集團是外來集團,和蜀國當地土著形成了天然的對立的矛盾。

    終蜀漢一朝,從劉備到諸葛亮都沒能擺平這種矛盾。

    為了平衡內部的矛盾,諸葛亮六出祁山,強行把人民內部矛盾轉化為敵我矛盾。

    所以諸葛村夫和司馬懿對峙的那些年,可謂各懷心腹事,諸葛不能輸,司馬沒想贏。

    但是精彩的戲碼因為諸葛亮的早夭而落下帷幕,舞臺上只剩下司馬懿的獨角戲。

    所以諸葛亮想過稱帝嗎?

    結論是應該沒有。

    從他的政治理想到當時蜀漢內外都不成熟的條件,諸葛亮是不想也不能稱帝的。

    而且劉備在白帝城對諸葛說:君可自取。又讓劉禪對諸葛亮:事之如父。

    給了他絕對的權力,後來諸葛亮開府治事,蜀漢的一切權力鹹出於亮,劉備一生看人很準,對諸葛亮亦然,給了他絕對的權力同時也把他駕到了道德制高點,讓他他想取而代之亦不可能。

  • 5 # 兮兮說事兒

    如果純粹站在《三國演義》的立場來看待這個問題,諸葛亮顯然是不可能稱帝的。因為《三國演義》塑造的諸葛亮是神一樣開掛的人物,除了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知道陰陽八卦,奇門遁甲,最重要的就是對劉備、對漢室的忠心。

    可是,如果是純粹的正史,那麼事實可能就不一樣了。我們如果看永安託孤,就會發現,劉備與諸葛亮之間有著非常複雜的關係,而且,劉備其實已經把諸葛亮稱帝的想法,如果有的話,扼殺在搖籃之中。

    這一點,易中天在《品三國》這本書裡面有著絕妙的分析(在這裡,我想說一句,很多人不喜歡易中天,尤其是《品三國》覺得水平不高。其實,就我個人而言,《品三國》在考證和研究方面是可以作為一家之言的,首先,這本書有邏輯分析,也參考了大量前人的研究著作,你可以不同意,但是對三國史的研究還是可以作為一種觀點的)。永安託孤之前,劉備因為要給關羽報仇,主動跟吳國開展,結果在夷陵之戰被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劉備因此憤恨而死。在死之前,他曾找來諸葛亮,說如果自己的兒子劉禪沒有能力做皇帝,《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君可自取”。這句話,現在學術界有兩種理解,一種認為,是讓諸葛亮當皇帝,一種呢,則是希望諸葛亮換掉劉禪,換劉備其它的兒子。

    易中天認為,這句話其實是劉備在作秀。康熙曾在《通鑑御批輯覽》裡面說,這句話可以看出三國時期人心的奸詐。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劉備去世之前,劉備對諸葛亮託孤,並不是單獨去見諸葛亮的。查《三國志·諸葛亮傳》,裡面雖然沒有點明是否是單獨召見,但是劉備在跟諸葛亮說完這些話之後,馬上詔敕劉禪,囑咐劉禪與諸葛亮和諧共處,可見,當時是有其他人在場的。所以,劉備說了“君可自取”,這句話,其實就是把諸葛亮的想法扼殺掉。諸葛亮面對這種情況,怎麼辦?他必須表態,而且也必須說“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諸葛亮不說,旁邊的人肯定會認為諸葛亮有謀反之心,如果說了,也就是證明,你諸葛亮現在已經表態了,要輔佐劉禪。你以後要是敢謀反,那麼你這人就是虛偽,品德敗壞,天下可以共誅之。

    因此,劉備其實是很狡猾的。當然,真實的諸葛亮其實也沒有謀反之心。因為劉備打的是恢復漢室旗號,所以諸葛亮作為外人,當皇帝沒有合法性。此外,諸葛亮這個人,也不像《三國演義》裡那麼神,他無非就是後勤方面安排得當,做事勤懇認真而已。所以,諸葛亮也沒有當皇帝的才能。

  • 6 # 趙89112171

    三國演義這本書,作者就是把諸葛亮,放在軍師這個角色,另外,書中個各人物,都展示,忠,義,智,謀,高,諸葛亮的出現,是劉備的軍師,也是忠臣,在加,年年爭戰,三國頂立,戰亂不斷,江山都不穩定,那有那心思,想要稱帝,那是在和平年代出現,三國,三國,就是戰亂,三國之爭,只有現有三國國王想要稱帝,稱霸,但是,誰也吃不掉誰,諸葛亮做為一個臣子,也沒有那時間,想稱帝,一切事物,都是按當時形勢發生,發展而行的,

  • 7 # 凡爾登3

    一個想篡位的人,沒有關起門當土皇帝,而是在北伐征途積勞成疾,於悶熱的軍營裡仙逝;一個想稱帝的人,46歲才得子,並且沒有為他安排權利通道,沒有糾集黨羽,而是安排蔣費接班。一個視皇帝為傀儡玩物的人,為了託孤後主手抄百家之書,礅礅教導,始終充滿了脈脈溫情。就問那些陰謀論的傢伙,歷史疑雲都能看這麼清楚,能看清自己無知和陰暗嗎?包括那個一度很火的易中天,對於古代政治學說,對於君權相權一無所知,自然無從體會諸葛亮高潔的理想。

    青龍二年春,亮帥眾出武功,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為口實。至今梁、益之民,諮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

    陳壽立傳,距離孔明逝世三十多年了,他的點滴事蹟被人們爭相追憶,稍微有點歷史良知的人,讀到此節都會被打動吧。

  • 8 # 強行與手機發生關係

    古代名節太重要了 有些人一輩子都為家族或者名節奮鬥終生 就如諸葛恪說過 可知我諸葛世家,家學淵源!初學者為利 亂世當為名 名太重要劉備一個賣草鞋的 憑藉劉氏玄孫 拉了多少豪傑(沽名釣譽之徒)與曹操抗衡。

  • 9 # 知常容

    我寫了三國志的真實諸葛亮八篇,我也看過三國演義的諸葛亮,我認為,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他根本沒有稱帝的野心,我們從三國演義可以看到,他在南陽自比管仲和樂毅,管仲是齊國的賢相,樂毅是燕國的良將。

    他的最高目的就是當一個出將入相的人。

    退一萬步講,他想稱帝也沒有人支援他,原來支援他的人肯定會走向它的反面。不要忘了他姓諸葛,不姓劉。

    蜀漢之所以稱為蜀漢,是因為他是漢的延續,他是劉家的天下,不是諸葛家的。你諸葛亮如此聰明絕頂,他根本不可能沒有想到這個問題,所以他絕對不會稱帝。

    我可以再給你舉個反例,曹操他肯定動過想稱帝的想法,這個想法一出來,他原來支援他的手下很多人馬上就會跳出來反對,三國演義,你剛剛看過吧,那個荀彧連曹操稱王都反對。更何況是稱帝。

  • 10 # 雕刻歷史

    從現實可能性和主觀意願上兩個方面來看,諸葛亮是沒有稱帝想法的。

    改朝換代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除了正統性和合法性以外,還得具備現實的各種條件並且進行充分的醞釀。以曹操的雄才大略,尚且不敢在生前代漢而自立;司馬懿取代曹魏也是經過了三代人長達幾十年的深耕細作;那麼以諸葛亮在蜀漢的根基和條件肯定是不可能稱帝的。這一點,以諸葛亮的深謀遠慮、聰明才智不可能看不清楚。劉備稱帝,那是因為他有高貴的血統、與生俱來的政治資本——中山靖王之後,與漢景帝血脈相連。這是他的合法性和正統性所在。諸葛亮呢?出山時就曾表過態,要輔佐劉備恢復漢室,重建正統。如果他在劉備去世之後改旗易幟,那天下之人皆會共擊之,到時他只能成為下一個王莽,不僅不能如願稱帝,還會遺臭萬年。

    從諸葛亮本人的主觀想法來看,他對稱帝也是不感冒的。諸葛亮雖然主張“亂世用重典”,在治國治軍方面崇尚嚴刑峻法,但他本人其實是一個儒者。所謂“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諸葛亮潛藏臥龍崗多年,並非甘老於林泉之下,而是在等待時機以大展宏圖。他對自己的名聲很在意,不願輕易事奉平庸的主子(用他的話說“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同時,他也很注重自己的名節。作為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儒者,忠君愛國,吝惜名節,他是不可能覬覦君位的。他的人生理想、價值追求僅僅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這一點,後來的曾國藩和他非常像。曾國藩在平定太平天國之後,建立了不世之勳,權力和聲名均達到了巔峰。據說這時,他的幕僚就有人勸他稱帝,進則取大清而代之,恢復漢人統治;退則與奄奄一息的晚清劃江而治。曾國藩就作了一副對聯表達自己的心跡: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稱帝之事就無人再提。

    諸葛亮的想法亦是如此。

  • 11 # 鵬鵬看視界

    諸葛亮是聖賢,是大忠臣,歷史已有定論。但是我們不妨揣測一下,認為他是有想當皇帝的心的。不過是在統一三國後(只怪自己命短)。為什麼?我們來說說。

    首先,是權力的逐漸增大後逼得上位者不得不去當皇帝(或者類似皇帝),很簡單的一個例子:曹操。曹操自己都說過,自己一開始就想當一個真正的漢臣,死後墓碑上刻漢已故徵西將軍曹操之墓就足矣。但是隨著手中權力的越來越大,漢臣曹操變成了漢賊。諸葛亮也是人,我不信在三國統一之後,他諸葛家不會像曹家或者司馬家一樣取前朝而代之。

    第二,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劉備就在試探他,病榻之外早已埋伏好刀斧手。為了讓人做見證,還把益州派李嚴請來,讓他們互相牽制。之後諸葛亮也與李嚴有很多矛盾。這個時候諸葛亮唯一的選擇就是口頭答應忠於劉禪。

    第三,其實諸葛亮於劉禪就相當於曹操於劉協。軍政大權都掌握在丞相手中,皇帝只有空頭銜而已,有名無實,丞相才是真正的皇帝。像他們那種聰明人怎麼會在意那種空頭銜呢?等天下安定之後再名正言順的做皇帝豈不是美滋滋?

    這樣看下去諸葛亮還真有當皇帝的心,不過這只是我的妄加揣測,大家只要把他當做一種假想就行了。

  • 12 # 昨夜星辰昨夜風中

    肯定想當啊,權利是沒個男人都夢寐以求的。

    不過,諸葛亮是不會當的,其原因有三:

    第一:劉備的白帝城託孤給諸葛亮注射了一記非常猛的鎮定劑。(劉備的厚黑學)

    作為託孤重臣,劉備在大限將至時把後事託付給了趙雲和諸葛亮,他深知自己兒子劉禪的無能,不堪重用,在他死後,權利肯定會先掌握在諸葛亮手中,他告知諸葛亮待他死後,劉禪能輔佐則輔佐,不能輔佐則廢之。望諸葛亮慎重考慮。其實,這就是劉備的高明所在,用“真心”換取諸葛亮的忠臣。讓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不敢有二心。

    第二:劉備德高望重,天下服之,諸葛亮奪權必會失去天下人。

    劉備一生禮賢下士,得到眾人敬仰,天下有識之士多信服與他,而諸葛亮只作為丞相,擁有權利。古時人奉綱常倫理,誰是主公,就一世為其和其子孫後代效力。若諸葛亮稱皇帝,勢必被眾人稱為奸賊,逆謀造反,成為眾矢之的。失去天下人的追隨。

    第三:曹操煮酒論英雄,天下三人可為英雄,東吳孫權,蜀中劉備,北魏曹操。既然沒有提到諸葛亮,說明諸葛亮只適合為英雄打工,並非只要聰明,高智商,高情商就能稱帝。稱帝需要有好的背景(劉備,中山靖王之後)強硬的實力(曹操)已及穩固的地盤(孫權,佔地利以歷三世)。

    而諸葛亮,郭嘉等就只能選擇合適的英雄,投其賬下當打工仔了。

    想稱帝是不可能的。

  • 13 # 五味社

    至於諸葛亮想不想稱帝,很難說,史料沒有相關記載。即便諸葛亮再位高權重,因受到多方條件的制約,他不能也不敢貿然稱帝。

    一、道德上的制約。蜀漢政權的宗旨就是匡扶漢室,漢室姓劉,如果諸葛亮為漢室宗親,稱帝勉強還過得去,多半還會冠以“中興之主”的美譽,無奈諸葛亮不姓劉,這就註定他只能成為中興之臣,中興之主只能是篡漢,例如王莽。

    二、內外的壓力。內部,如果諸葛亮稱帝,益州集團必然反對,託孤之臣李嚴便是益州集團代表,儘管後來李嚴被諸葛亮除之,但不代表益州集團就此衰敗。另外,趙雲、魏延等武將也未必鼎力支援諸葛亮稱帝。外部,諸葛亮稱帝,魏國、吳國、南蠻、西羌是否會借勢進攻蜀國,最起碼這樣的事情在劉備去世不久就發生過,倘若舊事重演,諸葛亮能否再度上演“安居平五路”。

    三、其他因素。諸葛亮是個文人,大多數的開國皇帝均是文治武功都具備,文人治國很容易陷入理想化中,更何況諸葛亮太過於謹慎的性格也很難會成為開疆拓土的皇帝。

  • 14 # 小王解史

    首先:三國時期,隨著東漢政權的崩塌,歷史上長達四百年的漢帝國滅亡了,軍閥混戰,只要手裡有兵,誰都可以成為一方土皇帝,加之忠君的觀點在當時尚未深入人心。因此人們的忠誠度普遍不高。

    其二:東漢三國時期,是門閥士族社會開始興起的時期,高門大族把持政權,諸葛亮作為荊州士族,完全有能力取代蜀漢劉氏,建立帝業。

    最後:諸葛亮之所以沒稱帝,除了自身忠君思想較其他士大夫濃厚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諸葛亮想在自己建功立業以後稱帝,為自己增加稱帝的資本,東晉劉裕就是在滅掉後秦,佔領長安後廢掉晉帝然後稱帝的。諸葛亮之所以頻頻北伐,欲佔領長安,除了《出師表》中說的“還於舊都”以外,可能還有增加自身威望,功勳的考慮。

  • 15 # 背影看世界

    從正史上來說,諸葛亮全是羅貫中寫就的各種成就。草船借箭是孫權的,空城計是曹操的,火燒新野是劉備的。魯迅先生曾大呼:“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一方面,諸葛亮的性格從書中描述中可以看出,給人的感覺也是閒散人士,雖有才學卻並無仕途之意。這樣的閒雲野鶴的方外人士還是有的。

    另一方面諸葛亮足智多謀,也說明了他是一個城府較深的人。他想掌控局勢的話,無需用稱帝的方式,因為劉禪如此無能,也就是個傀儡皇帝,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韙取而代之呢?

  • 16 # 大麗歷史說

    我覺得吧:如果從《三國演義》看,諸葛亮是真的不想稱帝,畢竟諸葛亮不是司馬懿之輩。並且即使諸葛亮想稱帝也不可能。

    為什麼諸葛亮會不想稱帝呢?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一:諸葛亮性情淡泊,無意稱帝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時,諸葛亮到處雲遊,吟詩作對,可以看出諸葛亮其實是個閒雲野鶴之人,沒事躬耕隴畝,脫離世俗的煩惱。而且在《三國演義》有一段“又立了一個時辰,孔明才醒,口吟詩曰:‘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這放到現在就是一個浪子形象,每天吃飽了睡飽了就和一些狐朋狗友到處瞎逛,胸無大志。而諸葛亮當時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熱衷於他的田園隱居生活。後來不知道是被劉皇叔的熱情感動到了,還是有心匡扶漢室,成就功業。總之他出山輔佐劉備去了。劉備很信任諸葛亮,並且讓他做丞相,可諸葛亮並沒有想過廢劉禪自己稱帝。如果要想稱帝,諸葛亮首先就要拉幫結派,把忠於劉備,劉禪的人除光。可在《三國演義》裡面,諸葛亮顯然沒這麼做。並且從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中“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此時心中仍是淡泊明志,無意稱帝的。

    二:諸葛亮對劉備忠心耿耿

    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堪稱君臣關係的楷模,劉備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也為劉備勞累奔波。兩人一起從新野打到了川蜀,是生死之交。劉備是個很聰明的領導,從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下山到臨死託孤於他“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備對諸葛亮可謂是仁至義盡,而諸葛亮也是對劉備死心塌地,一直記著劉備對他的囑託。後來諸葛亮不但鞠躬盡瘁地輔佐劉禪,而且六出祁山,想完成先帝劉備的遺願“恢復漢室”,最終勞累而死。

    諸葛亮畢竟沒有司馬懿的野心和心狠手辣的性格,不然劉備一死蜀國應該就要改姓諸葛了。

    我們再退一萬步講,如果諸葛亮真的想稱帝,可能嗎?

    首先劉禪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傻,只不過是被諸葛亮的光芒蓋住了,畢竟他能在位40年,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且如果諸葛亮想稱帝,蜀國內會有一大股反對勢力,畢竟劉備很會籠絡人心,他死後,很多人便把對他的忠心轉移到他兒子劉禪身上,比如李嚴,廖化,張苞等等。即使諸葛亮憑藉他的聰明才智戰勝反對勢力,奪得王位,蜀國也會元氣大傷,到時候保不齊東吳和魏國趁機入侵,諸葛亮可能自身都難保。

  • 17 # 夢露居士

    諸葛亮當然是真的不想稱帝了。諸葛亮對蜀漢是一片忠誠之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千古楷模。

    怎麼知道諸葛亮不想稱帝呢?很簡單,只要看看諸葛亮如何安排身後事的就知道了。

    諸葛亮臨終前,後主遣李福來問死後誰能繼任。諸葛亮說蔣琬可以任大事,李福又問蔣琬之後呢,諸葛亮說蔣之後費禕可以。他對於自己的兒孫,卻沒有安排。

    如果諸葛亮真有篡位之心,肯定生前就努力栽培、提拔兒子,死後再把權力傳給兒子。這樣哪怕自己不能篡位,兒孫也必能篡位。就像曹操、司馬懿一樣。但是諸葛亮的後代並沒有多少權力,最後還殉國而死。兒孫如此,可以推想諸葛丞相的心是什麼樣的了。

    現在很多人讀了一點厚黑學,就自以為是掌握真理了,覺得世上只有利益,沒有真情。這種人根本不知道什麼叫高風亮節,不知道什麼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中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有這種高尚的品格。比如毛主席,從不讓他兒子擔任實際的職務。抗美援朝,很多人都稱病躲著,他卻把兒子派去當翻譯。危險不說,還沒立功的機會。

    中國有句古話,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你可以做不到這麼高尚,但不要懷疑他們的高尚。

  • 18 # 新鄉小子先鋒員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到底願不願意稱帝這個問題,我認為他還不到時候考慮這個問題。

    諸葛亮也好,曹操也好,他們都是讀書人,知識分子,深知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對於稱帝篡位這樣的敏感詞彙,都是高度集中的,沒有百分之百的成功率是不會幹,風險太大。

    曹操都把蛋糕做那麼大了,都沒狠下心來篡漢,最終還是他兒子曹丕把該做的事情做完了。曹操沒篡漢可能也是在乎名譽,因為他也做過漢臣,可是他兒子沒做過,那就無所謂沒有這個心結。

    曹操肯定想過要篡,但是各種猶豫留給兒子幹,但是我認為曹操大一開始絕對不是抱著篡權的心思打天下的,不然他也不會走到今天。也是走一步算一步,只不過到最後勢力越來越大。

    要有篡權的想法,那得發展到一定地步,所有人圍繞著你轉才行,最起碼你的功勞打,除去能打勝仗,打出地盤。曹家篡權基本沒人反對,天下都是老曹家打下來的,就是服,沒辦法。漢朝當時成什麼樣了,那基本上都已經敗家敗光了。

    而諸葛亮,也同樣是這個道理,你得先去打仗,而且是打勝仗才行啊,但是諸葛亮到死也沒有比劉備在的時候多打出一寸土地。諸葛亮的出師表寫了那麼多,其實也不足以構成北伐的論據,沒有必要嘛,只不過現在加上影視劇把諸葛亮完全刻畫成神一樣的人物。

    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可是一點都不比曹操差,同樣是非常強勢。諸葛亮上朝時也是帶著兵衛上去啊,諸葛亮在哪裡朝廷就在那裡。諸葛亮在成都,所有公文都送成都,諸葛亮在漢中,所有檔案都送漢中。而且諸葛亮當時是丞相,設定丞相府,能夠直接認命文武百官。諸葛亮同樣也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啊。

    唯一的遺憾,諸葛亮敗了,這你就說不出任何話了,你要說我篡了啊,可是理由呢,這就要了命了。諸葛亮還沒有走到那一步,至於拼命的北伐就是為了先打贏勝仗再說。

    所以說諸葛亮真的不像稱帝篡位嗎?起碼現在他不會去想,沒功夫去想?當然他沒有成功,也給我們留下來一個成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19 # 一個人的歷史

    看到這個問題,我有點啞然失笑,如果在一年前,這個問題我還不知道怎麼說,但是現在我考慮這個問題有了全新的認識。諸葛亮想不想稱帝,其實涉及的是人生的追求和志願問題。

    我們每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定目標,有了目標才有了奮鬥的方向,才有了前進的動力。很多人出不了成績的原因就是這山看著那山高,總是好高騖遠,就是不肯腳踏實地。

    諸葛亮的志向和目標是十分清晰的,他在隆中常自比管仲樂毅,就已經闡明瞭自己人生的最大追求,就是成為匡扶漢室的一代名臣,而不是自己做帝王。

    諸葛亮的能力也完全符合名臣的要求,如果做帝王就會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但是諸葛亮沒有選擇那條路。正是因為目標篤定,才能不畏浮沉,才能心志專一,才能善始善終,成就臥龍之名。

  • 20 # 痴語0411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大政治家,蜀漢政權的主心骨。做過蜀漢丞相,益州牧武鄉侯,位置和當年的曹操差不多。那麼諸葛亮當年為什麼不做皇帝而鞠躬盡瘁至死?

    其一,諸葛亮是個讀書人,性格優柔寡斷、心思縝密,這和開國君主的魄力沒法相比。諸葛亮清楚,自己不是當皇帝的材料。他在《誡子書》道:“諂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就可看出他多內省而自斂。這樣的人,噹噹丞相可以,要做開國皇帝,就差得遠了。

    其二,諸葛亮是山東人,山東省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齊魯大地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山東很多歷史名人選擇了一條道路——輔政。之所以選擇這條道路,我們就不得不提一位山東名人——孔子。孔子是中國著名思想家,他的思想影響廣泛,被歷朝代的皇帝頂禮膜拜,更是被尊為“聖人”。孔子強調忠君、愛國、仁義,最講究的便是君臣父子,諸葛亮年少就讀聖賢書,自然會受儒家思想影響,而且諸葛亮也一直以管仲樂毅自比,他的人生道路里就沒有當皇帝這一選項。

    其三,劉備把諸葛亮推到歷史死衚衕,當年劉備臨死前跟諸葛亮說,我這廢物兒子要實在不行,你就把他廢了,自己做皇上吧!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劉備又對劉禪說:我死之後,諸葛丞相就是你爸,把你託付給他我很放心。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何況諸葛亮守著這麼多人的面立下誓言,怎好意思去奪乾兒子的江山。

    其四,諸葛亮政敵太多,事實上在蜀國末期由於劉備不在,諸葛亮內部人心不齊,不僅劉禪對他心裡不服氣,就是李嚴廖立魏延等大將也虎視眈眈,趙子龍雖然聽諸葛亮的話,但是如果諸葛亮有造反的意圖,趙雲無疑是第一個要帶頭勤王的人。劉備對趙雲的知遇之恩,這是讓趙雲記在骨子裡的,從趙雲孤膽救出阿斗就可以證明他對劉備的忠誠。

    其五,劉備“劉皇叔”根正苗紅,正宗漢式皇家血脈,而且又以仁義成名,受天下人敬仰,諸葛亮是個講究名節的讀書人,出山輔佐劉備也是被他的仁義所感化,不可能愚蠢到冒天下之大不韙丟掉當年茅廬的情誼去篡奪地位,而且一旦稱帝失敗就是跟董卓袁術一樣的人,被人貽笑大方。釘到歷史的恥辱柱上,諸葛亮怎麼會做如此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所以說,諸葛亮自出山之初就沒有想過當什麼皇帝,即使有這個夢想,也沒有那個萬一去實現的,您覺得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什麼話想對2020年的自己說?2021年有什麼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