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憂國吃瓜
-
2 # 魑魅涅磐
2020年本來按照航天白皮書公佈計劃來說,2020年應該是中國航天的“元年”。因為按照2020航天白皮書計劃,2020年中國不僅要打破上一年發射記錄,全年發射次數超過40次,而且今年中國按照發射計劃將要進行包括載人空間站建設、嫦娥五期登月工程和新一代載人飛船飛行試驗/火星探測/高分衛星發射,以及專為商業航天市場研發的長征8號運載火箭首次試飛工作。
但是因為此前首飛測試飛行的長征七號甲型運載火箭首飛失利,和後面中國中高軌道明星火箭長征3號甲型運載火箭也在發射印尼通訊衛星時,因為火箭第三級故障導致火箭發射失利,而且都是發生在最近一兩個月內的事情,所以對於廣大華人來說,本來計劃4月中下旬發射長征5B運載火箭的首飛發射,也因為各種原因被迫推遲發射。不過在本月29日早上,長征五號B遙一火箭已被正式轉運至101發射工位,按照初步規劃將會在5月5日擇機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發射升空。
從這次長征5B運載火箭的首飛發射來說,其不僅是長征5B運載火箭的首飛發射測試,更是其搭載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首飛測試,那麼從這次計劃在端午節發射的長征5B和新一代載人飛船的專案推進計劃來說,即將承擔載人空間站建設的長征5B運載火箭和負責載人空間站執行的新一代載人飛船都直接決定了中國今年到底在什麼時間段發射載人空間站核心艙段的首飛時間。
首先從載人空間站發射需求來說,中國自主設計研發的載人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一樣都是執行在距離地面400公里左右的近地軌道上,這個軌道也是此前神舟載人飛船的執行軌道。但是對於將要承擔載人空間站發射任務的長征5B運載火箭而言,其雖然只是一枚“一級半結構”的運載火箭,但是這次將要發射的長征5B運載火箭相比此前發射失利的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相比,沒有了二級火箭,所以結構更為簡單,而且沒有二級分離/二級點火等過程,所以更為簡單的過程也意味著更加安全的可靠性。
其次從這次首飛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發射來說,這次是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首次發射測試,主要是承擔新一代載人飛船在軌執行狀態下的可靠性等技術指標,其實質上更屬於一艘全新的試驗性飛船,承擔的是測試任務,而非正式發射任務。
當然對於即將發射的長征5B運載火箭和新一代載人飛船而言,雖然這兩個航天器都和即將發射的載人空間站有直接關係,但是卻不會影響到即將發射的載人空間站發射任務。因為只要這次長征5B首飛發射成功,並且在今年中旬再進行一次成功發射的話,那麼最早在國慶前後或許就會開展載人空間站核心艙段的首飛發射工作,而且隨著核心艙段的首飛發射成功,或許在12月份左右我們便會看到新一個節點艙段的順利發射,那麼也就不會影響到載人空間站按照計劃在2020年首飛成功的計劃了。
當然就算是因為其他原因推遲發射也無可厚非,因為對於這次首飛測試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而言,其不光承擔著載人任務,同時也承擔著貨運飛船的任務,所以在這次其搭載在長征5B首發成功後,距離真正載人發射之前,至少還要進行三次左右的貨運發射任務後,才會真正進行第一次載人發射任務,那麼對於需要航天員長期在軌停留的空間站而言,推遲一段時間發射反而更有利。
-
3 # 玩科技做學霸
今年3月16日,中國的長征七號甲運載火箭沒有成功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成為中國2020年航天發射任務的第一次失利。時隔24天,也就是本月9日,搭載著印尼帕拉帕-N1通訊衛星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也沒能成功入軌,星箭最終墜毀,成為中國今年的第二次火箭發射失利。
長三乙、長七的發射失利,都是出在YF-75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上,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丙以及長征七號甲均使用了這款火箭發動機。雖然這些火箭的發射可能會被波及到,但影響也只是短期的。YF-75火箭發動機身經百戰,整體可靠性還是非常高的。
在長三乙過去的67次發射中,只有兩次是完全失敗,第一次是首飛的時候,還有一次就是現在。另外兩次雖然沒有完全成功,但衛星仍然可以進入預定軌道。
總體而言,長三乙的發射成功率非常高,可達94%(成功次數不計兩次部分失敗),在世界處於領先水平,這次失敗並不能說明火箭有什麼大問題。經過航天人員的詳細檢查和改進之後,相信長三乙很快又能復飛。
而發射空間站用的是長征五號火箭,2016年11月3日,長征五號遙一火箭搭載實踐十七號衛星,在海南文昌發射成功。2017年7月2日,長征五號遙二火箭搭載實踐十八號衛星,因為一級故障,發射失敗。發射失利原因是,兩臺YF-77芯一級液氫液氧發動機其中一臺出現了異常。
長五遙二火箭失利後,經過100余天的故障排查與定位以及180余天的試驗驗證,長五遙二火箭失利的原因終於確認,是由於火箭芯一級氫氧發動機在複雜力熱環境下,區域性結構發生異常,發動機推力瞬時大幅下降,致使發射任務失利。歷時908天、908個日夜的攻堅克難,長五王者歸來。2019年12月27日,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五火箭)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因此發射空間站的長征五號火箭技術已經完全成熟,今年的兩次發射失敗完全不影響空間站的建設。而且太空探索本來就充滿未知,在探索的路上,經歷失敗是正常的事情,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前進的腳步,因為我們已經進入星辰大海的時代,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會在探索太空的征程上越走越遠。
-
4 # 每日精彩科技
首先,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也是很多小白使用者困惑之處,下面我將根據自己的經驗認真回答這個問題。
長征火箭兩次兩次發射失敗背景簡介眾所周知,今年的4月9日凌晨19:46,我們的大型長征3B發射器發射失敗,其結果是印度尼西亞衛星PALAPA-N1無法進入軌道並最終返回地球。這是自2020年以來我們第二次發射航天器失敗,也是自建立該模型以來的第四次失敗。監視資料表明,第一級和第二級的火箭是正常的,第二級的火箭整流罩脫落也處於正常狀態,第三級的火箭發生故障,我們的專家目前正在進行火力檢查。
“ 中國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包括三個階段,標準型號CZ-3B,高度54.8 m,直徑3.35 m,以及四個液體火箭助推器,最大運載能力為5100 kg。當然,隨後改進和增強的型號可以將承載能力提高到5500公斤,在此之後,它們僅次於火箭-航母中國長征三號-5。在航天領域,我們的3B運載火箭是大型運載火箭,也是一種能夠將航天器置於對地靜止軌道,日同步軌道和月球軌道的遠端火箭。
對於外界而言,三度跋涉主要用於商業發射,以開拓國際市場,以展現東方力量的美麗。例如,1997年8月19日,阿吉拉2號衛星成功發射,使菲律賓有了第一顆發射升空的衛星;同年10月16日,亞太2R衛星成功發射,2007年5月,奈及利亞通訊衛星I和第一顆非洲同步通訊衛星。 2009年8月31日,成功同步發射了印度尼西亞同步地球通訊衛星Param。
失敗是成功之母,中國航天不會因幾次失敗而停下腳步今天,一次偉大的月球之旅已在全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中國太空活動也遭受了汗水壯舉。建立了連續作業,發射了月球探測器,發射了中國羅盤導航衛星。例如,2013年12月2日,我們的月球探測器Chang娥三號首次降落在月球上,依靠the娥三號3和“遠航3” B長征的巨大推力直接衝向月球。進入登月軌道需要幾天的時間,因為要在2019年著陸,在印度的Moon-2船和以色列通往新世紀初的路上花了三個月才失敗。
自從1996年成功開發(包括本例)以來,共進行了67次發射,結果成功完成了63次發射,其中兩個完全丟失,另外兩個部分丟失。失敗導致成功率從95.45%降低到94%。但是,第二枚火箭的失敗-2020年的“偉大航程”號航母將對與航天器的對接產生負面影響嗎?從影響的角度出發,分析3月16日開發的中國長征三號-7運載火箭的失敗以及4月9日未能成功發射中國長征三號-3-B運載火箭將無疑對未來的國際商業發射產生負面影響,並且也適用於隨後的國內太空飛行,目前代表2020年秋季。
在接下來的十年中,我們將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許多太空任務,並且在今年中旬將啟動流動站-1號飛行,以瞭解如果您在2022年之前錯過,則會在26個月內出現啟動流動站的視窗。如果沒有記錯的話,“火星-1”號的發射是透過修改“偉大的戰役-3B”號進行的。今年,the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升空,明年從月球衛星導航儀發射,並計劃今年發射中國空間站。
根據官方資料,運載火箭“中國長征5號”目前正在發射臺上,正在進行最後的準備和測試,中國空間站發射的序幕將於5月5日正式開啟。
發射太空物體有兩個重要含義:首先是對中國長征5號火箭的可靠性的進一步測試。
“胖五號”的最大推力是1078噸,在低地球軌道上為25噸,在對地靜止軌道上為14噸,是中國最強大的運載火箭,也是未來幾十年太空研究的主要動力。中國空間站的建設已經拉開了序幕,未來的“胖五號”將承擔運載航天器的主要任務和載人任務,這是空間站成功建設的前提。此外,“胖五號”發射成功與否取決於火星的發現工作和將於今年舉行的月度調查。
其次,這是對新一代中國載人航天器的測試完成。
此次新一代載人航天器的發射是實驗性的,與神舟飛船相比,該載人航天器一步一步縮小了中國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該船可同時搭載3名宇航員和500公斤貨物,最多還可以搭載7名宇航員。新的載人船使用該專案來退還兩艙+服務,並且在返回陸地後,船上返回艙室的大部分昂貴產品都可以重複使用。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海南文昌的每一次太空發射都是一個問題,因為該地區有許多重型導彈發射,這也很重要。 “胖五號”與空間站,漫遊者和月球漫遊者的不間斷進展相關,並且還將幫助宇航員在兩次發射失敗後“翻身”。因此,我們共同希望“胖五號”的發射順利進行,這將為隨後的發射創造有利條件。
我個人認為,在航天發射領域,我們應該留出足夠的時間讓中國更深入地瞭解,因為這是主要的科學技術。我們的專家必須仔細分析啟動時每次失敗的原因,不斷改進模型,以免此類錯誤再犯,以便“中華大戰”成為世界的“大戰”,每個人都說失敗是成功的源泉,希望這次失敗以換取更多的太空成功。
回覆列表
發射失敗的很蹊蹺。
原因有待考究,請相信我們的航天航空實力,也請相信我們的情報部門不會吃素。
只要我們中國不亡,我們都會選擇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