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普大世界
-
2 # 手機使用者臘肉
吃大魚是不可能的了,畢竟身軀如此龐大,游泳速度比不過人家,肯定得餓死。要麼吃海藻,要麼吃磷蝦類的浮游生物唄。
-
3 # GTA桑
哪來的300多噸,瘋了,而且紐西蘭大魚龍連化石都不確定,最大的海洋生物再怎麼輪都輪不到它,再說一句,那些電影裡甚至是早期bbc紀錄片裡那些動不動幾十米長的蒼龍都是假的,最多也就是個衛星資料,實際也就十米左右,體重二十噸都到不了
-
4 # 魯陽揮弋
這題內含不甚瞭解,故只能片面地說兩句。
紐西蘭魚龍很可能就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動物,但不是純海洋動物,而是水陸兩棲海洋動物。
魚龍在岸上常會攻擊捕食小型恐龍,但其主要裹肚的還是海洋生物。魚龍是濾食動物,在海洋上層吸入含有小魚,小蝦的海水,而後海水濾出,魚蝦下肚。
魚龍體型呈流線型,因而水中游速較快,在海水中能下潛好幾百米,圓眼睛直徑可大到尺把,在混暗深海能見度蠻高,愛在深海捕食烏賊等稍大的海洋生物。
除此,再說不出相關魚龍的道道啦。
-
5 # 奇點那些事
科學家曾經認為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是藍鯨,體長33米多,重將近200噸。1878年,在紐西蘭發現巨大的化石,科學家推測曾經有一種更大的動物,生活在距今兩億多年的三疊紀的海洋,這便是紐西蘭大魚龍。 紐西蘭大魚龍體型巨大,長可達38米,重300多噸。它不但是重量級選手,還是游泳健將,可下潛至500米海洋深處,瞪著直徑一尺有餘的眼珠子,以40千米/小時的速度追擊獵物。 紐西蘭大魚龍是巨型濾食性動物,巨大的體型,靈活的身手,又長又窄的口鼻部,呼吸之間,巨量海水攜帶大量的小魚小蝦被吸入大魚龍的口中,隨即海水被吐出,魚蝦落入腹中,然而這不過是飯前小食。
更厲害的是,它有著無與倫比的衝擊力,嘴尖而長,兩邊長滿鋒利的小牙,一咬住滑溜溜的魷魚或烏賊,就絲毫不會鬆脫。這些才是營養又美味的大餐啊! 據估計,烏賊中的大王烏賊也是個大傢伙,一般成年大王烏賊身體可達20餘米,據稱日本看到過80米的烏賊。紐西蘭大魚龍以這樣的巨型生物為食,那可真是處於食物鏈的頂峰了。
然而紐西蘭大魚龍僅存在於三疊紀,現已消失在時間長河中,滅絕的原因還不為人所知,而作為食物的烏賊卻依然優哉遊哉地生活於深海,想到這裡,不由人不感嘆一番。
-
6 # 科技和生活
魚龍是由生命史上出現過的一種類似魚和海豚的大型海棲爬行動物,有的個頭十分龐大,被認為是體型體重最有可能超越藍鯨的史前生物。
魚龍主要生活在中生代,最早出現於約2.5億年前,比恐龍略早一點(2.3億年前),但是滅絕的時間卻比恐龍更早,約9000萬年前它們就消失了。不過魚龍並非恐龍,而是單獨的一個動物門類。侏羅紀時代它們曾經在全球的淺海分佈廣泛,而在白堊紀時代,它們逐漸被蛇頸龍取代。
魚龍的頭部很像如今的海豚,嘴巴長而尖,上下頜長著錐狀的牙齒,整個的頭骨像個三角形,體型適於快速游泳,其頭部兩側有一對大而圓的眼睛,直徑最大可達30釐米,眼珠子比籃球還大不少,幾乎是所有動物型別中已知眼睛最大的一種。
生物考古學家認為魚龍也是一種由陸生回到海洋的海棲爬行動物,其進化方式和如今的鯨魚、海豚、海豹等差不多,進入到海洋生活之後,它們的體型才變大的。不過魚龍的種類不同,大小也不一樣,有的魚龍個頭很小,但是最大的魚龍——紐西蘭大魚龍,卻可以挑戰如今藍鯨的史上最大動物的地位。
1878年的時候,有一位古生物學家在紐西蘭馬爾堡河岸附近發現了一種大型海生爬行動物的幾塊骨骼化石,最終確定它們為魚龍的骨骼,然後根據已知不同種類魚龍化石來推算這些出土的骨骼化石,認為其體型應該是從9米到38米不等,若紐西蘭魚龍為薩斯特魚龍屬,那麼出土的魚龍可能體長達38.6米,重310噸左右,尾巴的寬度很大,可達10米;但若紐西蘭魚龍為泰曼魚龍屬,則其體長為28.6米,重226.8噸;若按秀尼魚龍屬來算,那麼紐西蘭大魚龍可能身長34米,體重則可能超過400噸。
從上面的資料來看,紐西蘭大魚龍的體長和體重幾乎都要超過藍鯨,因為已知最大的藍鯨不過150噸左右,和紐西蘭大魚龍相比較小不少。
但可惜的是,由於當時人們對考古生物學不夠重視,發掘出來的化石沒有得到很好的儲存,導致原始資料遺失,人們只能透過生物學家當年的資料記錄和計算資料瞭解紐西蘭大魚龍的一些情況,這些導致紐西蘭大魚龍的化石資料可靠性受到質疑,但是由於有不少的人證物證可證明紐西蘭大魚龍的化石存在過,所以也有生物學家認為紐西蘭大魚龍真的是地球生命史上出現過的巨型動物,也是唯一有可能在體型體重上超越藍鯨的海洋生物。
-
7 # 江氏小盜龍
紐西蘭大魚龍真的是謎一樣的存在,這種比藍鯨還要大的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最大的動物啦。
紐西蘭大魚龍的化石發現於紐西蘭一條河流的河岸上,時間是1878年。發現化石的人很顯然並不知道其重要性,也沒有對化石進行加固和儲存處理,最終化石遺失了,僅僅留下了資料。紐西蘭大魚龍的化石僅僅是一塊超大的脊椎骨,直徑為457毫米。根據這塊化石,古生物學家推測其長度可達39米,體重超過300噸!藍鯨的體長也不過30噸,體重150噸,可以想象紐西蘭大魚龍有多大!
如果紐西蘭大魚龍真的能夠長那麼大,那麼問題來啦,它吃什麼呢?
今天地球上最大的動物藍鯨,它的食物卻是小小的鱗蝦,根據測算,一頭成年藍鯨一天能夠吃掉4000萬隻鱗蝦,重量足有3.7噸!
而最大的掠食者抹香鯨,它們主要以體長超過10米的大王烏賊為食。
對比以上的兩種鯨類,紐西蘭大魚龍不可能像藍鯨一樣鯨吞進食,因為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擁有濾食能力的魚龍呢。那麼主動捕食就成了紐西蘭魚龍最有可能的食性,在三疊紀時期,海洋中能夠填飽紐西蘭大魚龍肚子的就是其他大型魚龍類或者大型魚類(類似於侏羅紀時期的利茲魚)啦,當然也可能有潛在的巨型頭足綱生物,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有發現。
關於紐西蘭大魚龍的食性都屬於推測,因為這種動物是否存在依然成謎,期待未來能夠重新發現紐西蘭大魚龍的化石,以揭開這種神一般存在生物的真實面目。
-
8 # 小宇堂
紐西蘭魚龍,英文名Hector"s ichthyosaur(赫克託耳魚龍),是1874年發現的一種不明身份的魚龍的滅絕屬,它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動物。根據此種魚龍45釐米長的椎骨及其相對於薩斯特魚龍的相對解剖位置,研究者們估計其體型可能達到薩斯特魚龍的兩倍(薩斯特魚龍體長可達21米),甚至可能超過藍鯨(藍鯨體重約為100-150噸)。
但因為化石資料缺乏,關於此魚龍的體型的實情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上圖:各種魚龍圖鑑。乍看像是混了點鱷魚在裡面的鯨類圖鑑。O(∩_∩)O~
而至於紐西蘭魚龍的食性,我們也只能從普通魚龍的食性來推測。2017年,來自德國波西多尼亞頁岩的報道稱,在一塊碳酸鹽結節中,發現了有1.877億年曆史的狹翼魚龍(Stenopterygius,體型大概是4米)的椎骨,而且其中仍然含有膠原纖維、膽固醇、血小板和紅細胞和白細胞。這塊椎骨的結構沒有被石化,而是蘊含了可以識別生物分子的原始有機組織,這簡直是一塊稀世寶貝!如此非同尋常的儲存狀況解釋了碳酸鹽結節的特殊儲存環境。
這塊椎骨中發現的紅細胞大小是現代哺乳動物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考慮到侏羅紀早期托爾階時期的低氧水平,學者們認為這可能是改善氧氣攝入的適應性表現。而其中的膽固醇具有高碳-13同位素成分,這可能表明魚龍處於食物鏈中較高的生態位,且以魚類和頭足類動物為主要食物。
上圖:狹翼魚龍。這個化石儲存得也太好了!
因此,我們可以大致猜測巨型的紐西蘭魚龍的生態位應該比狹翼魚龍更高。或以大型的軟體動物(例如巨型魷魚)或大型魚類為食是一種假設,但考慮到其巨大的體型,它們也可能以其它魚龍或大型海生生物為食。
參照當前鯨類的食性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魚龍有濾食的特性,因此魚龍可能從生理結構上可能不同於鬚鯨,而從進化趨同的角度來看,它們的食性應該更接近於齒鯨或者海豚,諸如抹香鯨或長吻海豚。大多數魚龍有類似海豚的細牙齒,適宜捕捉軟體動物和魚類,尤其是像魷魚或者章魚之類。
上圖:魚龍捕食場景藝術想象圖——基本上就是基於海豚來設想的。
上圖:進化趨同:魚龍與海豚骨骼和體型的全對比(文字太多,恕不能一一翻譯)
總結一下從進化趨同的角度來看,魚龍可以與現代的鯨類(包括海豚)的生態位類比,但魚龍可能並沒有進化出類似鬚鯨的濾食器官,因此我們可以把魚龍的食性限定到與齒鯨類類似。但現代齒鯨的身形都達不到題主所述紐西蘭魚龍的那個級別,因此解開紐西蘭巨型魚龍的食性之謎還需要科學界進一步的發現和研究。
-
9 # o邂逅晴空
推算一下,古代陸生動物比現在的大的多,那古代的海生動物就一定有比現在的大的多的存在,只是沒有發現而已,藍鯨只是新生代最大的動物。
-
10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紐西蘭魚龍,或稱赫克託氏魚龍,是1874年發現的一個不明滅絕的魚龍屬。它的遺骸已經丟失,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動物。它是由理查德·萊德克爾為紀念詹姆斯·赫克託而命名的。
紐西蘭魚龍生活在三疊紀,猜測長度15~38米,重311.5噸,紐西蘭大魚龍有可能吃小魚小蝦,屬於巨型濾食動物。 魚龍的頭像海豚,擁有一個長的、有齒的吻。魚龍嘴巴長而尖,上下頜長著錐狀的牙齒,整個的頭骨看上去像一個三角形。
紐西蘭魚龍可能適合深潛,頭兩側有一對大眼睛,眼睛直徑可達30釐米,而已知現生脊椎動物中最大的眼睛是藍鯨眼睛,直徑也才15釐米。因此魚龍可以在光線暗淡的夜間或深海里追捕烏賊、魚類等獵物。
根據紐西蘭魚龍45釐米的脊椎骨推測甚至可能超過藍鯨,否則藍鯨被認為是已知最大的動物。
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儲存在早侏羅世魚龍體內的鯨脂和其他軟組織。對1.8億年前化石的新解釋表明,這種滅絕的海洋爬行動物是溫血動物。
魚龍生存在中生代海洋,與恐龍大致相當。它們經常被與現代齒鯨相提並論,尤其是鼠海豚。許多古生物學家理論化的這些動物,像現代鯨魚一樣,是溫血動物,儘管支援這一觀點的證據在很大程度上是難以捉摸的。
研究人員使用紫外光、專門的x光成像和其他技術來確定化石的成分。他們發現魚龍沒有鱗片的光滑面板的殘留物,與海豚相似。面板的上層和下層以及下層脂肪被儲存了下來。
透過分析證實,鑑別脂肪提供了迄今為止魚龍是溫血動物的最強有力的證據。脂肪絕緣,將能量儲存為脂肪,並提供浮力。今天,唯一有保護脂肪層的動物是溫血羊膜動物(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和鳥類),它們一生或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冷水中(如鯨魚、海豹、北極熊、稜皮龜和海龜、企鵝)。
-
11 # 春風十八子
世界現存已知最大生物,是藍鯨,體長可達30多米,體重可超150噸,據推測,藍鯨的最大體重可達200噸!
紐西蘭發現的大魚龍化石,雖然不是很完整,科學家推測體長15-38米,重量311噸,應該是和現在的藍鯨(鬚鯨濾食類),捕食小魚小蝦;或者抹香鯨(齒鯨掠食類)差不多,捕食大王酸漿魷等大型頭足類為生。
這是有化石作為依據的,世界地質史上曾經存在過的最大生物。
如果,算上沒有化石,有書面記載的,那就多了。
據明代吳承恩記載,唐僧西遊,曾在黑夜見過一個巨大生物,起在半空中,兩隻眼睛猶如兩隻巨大的紅燈籠,口中吐出兩隻巨大的火焰長槍,如此巨大體量,恐怕體重幾十個億噸都不止!
又據《山海經》記載,共工氏怒觸不周山,一頭把不周山都撞倒了,天柱都傾斜了,天傾西北,地陷東南,還得女媧娘娘煉石補天!那麼,共工氏都頂天立地了,能有多重?
這還不算最大的生物!
盤古氏在天地未分時刻,睡眠在混沌如雞蛋的一團元氣中,睡醒了,拿起巨斧,一頓砍,清者上升,濁者下沉,開天闢地,就如小雞破殼而出,那麼,盤古氏,就相當於地球的重量了!
-
12 # 獵奇動物社
目前已知的最大的藍鯨體長33.58米,如果紐西蘭大魚龍真的有15-38米的體長的話,那麼藍鯨這個地球生物史上最大動物的頭銜就要拱手相讓了。但是,紐西蘭大魚龍真的有如此之大嗎?它是吃什麼長的這麼大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魚龍的演化魚龍是一個大家族,它們都在魚龍目下,根據科學的研究發現,魚龍是三疊紀的中期由一類陸生的四肢行走的爬行動物進入海洋逐漸演化而來的,這一點與鯨類非常相似。鯨類早在距今5000萬年前還生活在陸地上,那個時候它們也是四肢行走的動物,不過它們不是爬行動物,而是哺乳動物,叫巴基斯坦古鯨,它們在進入海洋之後發現這裡的食物充足,沒有競爭,開始逐漸的適應淺海區的生活,最終慢慢的演化成了魚的形態,終生生活在海洋之中。
魚龍也是一樣的,它們進入海洋時約在距今2.5億年之前,此時的陸地上爬行動物的天下,而且恐龍也沒有出現,古老的爬行動物之間的競爭,讓一部分的爬行動物對海洋起了“歹念”,就這樣這一批爬行動物進入海洋之中,慢慢的演化成為了魚龍目。
雖然到現在為止,究竟是哪一種爬行動物進入海洋演化成了魚龍目還沒有定論,但是根據當時陸生爬行動物的體型大都較小看,魚龍目的祖先也是一種中小型的爬行動物。
魚龍目的繁榮進入海洋之中,魚龍逐漸的開始適應了海洋的生活,此時它們的四肢慢慢退化為魚鰭狀,尾巴的末端也開始變得像鯊魚的尾鰭一樣。從17世紀末,科學家們首次發現魚龍化石看,當時的魚龍只有以上這些特徵,是沒有像海洋哺乳動物海豚那樣的背鰭的,因為即便是有背鰭,背鰭內沒有硬骨,也是無法形成化石的。直到19世紀末,科學家在德國發現一具完整的魚龍化石,這具化石雖然也沒有留下背鰭的化石,但是保留了背鰭的輪廓,這樣魚龍的復原圖就完全出來了,它們的演化完全符合流體力學。
有了“背鰭”,四肢和尾巴也都演化完成後(與魚類的趨同演化),魚龍徹底適應了海洋的生活,從此開始了自己的繁榮。
由於在三疊紀中晚期,海洋中還沒有大型的動物,這就意味著競爭並不激烈,所以已發現的大多數魚龍化石的體長都在2-4米之間。不過,有些魚龍的體型卻非常的龐大,比如在內華達州秀尼魚龍的體長就在15米左右,體長10米的杯椎魚龍、體長平均12米的喜馬拉雅魚龍等等。
在所有的魚龍化石中,體型最大的有兩種:一種是加拿大魚龍;一種是薩尼特魚龍屬下的西卡尼秀尼魚龍,它們的體長分別是23米和21米(最大個體)。
網上說的體長15-38米的紐西蘭魚龍是怎麼回事?紐西蘭魚龍也就是我們上面說到的薩尼特魚龍屬下的物種,雖然現在許多百科中將紐西蘭魚龍劃為薩尼特魚龍屬下的一個單獨的科,但是這個科並沒有被科學家承認。而這個資料是由古生物學家J.Crampton根據在紐西蘭馬爾堡海岸附近發現的魚龍化石的幾塊脊椎碎片推斷的,由於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出土過完整的所謂的紐西蘭魚龍的化石,所以僅憑几塊脊椎化石就推算它的全長以及體重顯然是不科學的(不然這個資料也不可能從15-38米跨度如此之大)。
因此,紐西蘭魚龍是一個疑似種,它的所謂體長和體重只是估算,相比而言,上面我們說的加拿大魚龍和西卡尼秀尼魚龍,都是有著許多的化石,而且還有相對完整的化石才有的資料,可信度較高。所以,目前已知的最大的魚龍就是加拿大魚龍,它的體長為23米。而這個資料對比體長平均30米的藍鯨來說還是遜色很多,因此,藍鯨依然是地球史上最大的生物。
魚龍是吃什麼的?為什麼能長這麼大?其實,吃什麼東西與動物的體型關係並不大,因為大象雖然吃草,但是依然是現存陸地上最大的食肉動物,而老虎雖然頓頓吃肉,但是它的平均體重最重也就在200公斤左右,比大象小了數倍。而且像最大的動物藍鯨,它是一種鬚鯨,沒有牙齒,靠吃磷蝦等浮游生物為食,照樣能夠長成史上最大的動物。
由此可見,食物的型別並不能決定動物的體型,而決定動物體型的主要是生態位和進食量。魚龍也是如此,從魚龍的頭骨化石看,它的嘴裡有細長的牙齒,所以它是一種掠食性動物。在當時的海洋中,魚龍沒有對手,甚至連與它體型差不多的動物都很少見,因此,它也不是以捕食大型生物為食的。
根據古生物學家對魚龍腹腔中殘留的食物的化石分析看,魚龍的主要食物以魚類為食,而且隨著體型的增大,魚龍的食物可能會越來越小,原因是越小的魚數量越多,對於大型動物來說越有保障(參考藍鯨)。
總結紐西蘭魚龍在許多資料中被描述為史上最大的水生爬行動物,這個說法倒是沒有錯,但是如果說它是史上最大的海洋生物,那藍鯨第一個不答應。而且根據已發現的魚龍化石看,它們最大的個體只有23米,比藍鯨要小很多。
至於魚龍為什麼會出現大體型的?主要原因就是當時的競爭者很少,它的生態位很高,食物富集,食物獲取更容易,這一點倒是符合三疊紀到白堊紀的爬行動物“越吃越大,越大越吃”的演化路線。
回覆列表
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是藍鯨,體長可達30多米,體重可超150噸,有生物學家認為藍鯨的最大體重可達200噸!在地球生命史上,如此巨大的動物極為少見!那麼在地球的生命史上,曾經出現過比藍鯨體型更大的動物嗎?
說到體型最大的動物,很多朋友都會想到恐龍,比如有些蜥腳類恐龍體型巨大,體長可達30~60米,體重可達50~150噸,如汝陽黃河巨龍、地震龍、普爾塔龍、阿根廷龍、易碎雙腔龍等,恐龍中的腕龍、樑龍和泰坦龍類都是體型體重極為巨大的陸生動物。其中易碎雙腔龍(樑龍科)被認為體長可超70米,體重可達150~220噸。
但是關於這些恐龍的具體體型體重還是都有爭議的,因為發掘出來的關於它們的化石還比較少,比如阿根廷龍和易碎雙腔龍,只發掘出了少量的椎骨和股骨,很難以偏概全,不少生物學家對這類恐龍超過南京的體型體重持懷疑態度。
而且體型體重如此巨大的恐龍很難在陸地上生存,因為重達一二百噸的體重使得它們的四肢很難在陸地上行走,地面稍軟就會陷進去,而且它們身體較低部位的內臟所承受的壓力也特別大,當它們抬起頭時,頭頂部位和身體較低部位會有幾十米的落差,心臟的收縮壓很難將血液輸送到幾十米高的頭部,因此這類恐龍一旦抬頭就容易造成頭部缺氧,出現眩暈甚至休克現象,而身體較低部位血管承受的擠壓力則特別大,一旦磕破面板或者打鬥時被咬傷,其血液就容易激射出去並且很難止住,而這樣一來就更容易造成其抬頭時頭部的缺血缺氧現象,因此這類巨大的恐龍很難在陸地上生存,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生物學家認為大型恐龍可能生活在水中的原因。
但是在恐龍時代還有一種巨大的水生爬行類動物——魚龍,其中個頭最大的紐西蘭魚龍,很可能比藍鯨更大。
紐西蘭魚龍又被叫做赫克託耳魚龍,發現於1874年的紐西蘭,古生物學家認為它是一種不明身份的魚龍的滅絕屬,根據它留下的部分化石來看,比其他種類魚龍同一位置的化石都大得多,古生物學家推測,紐西蘭魚龍的體長超過40米,由於它的身體要比藍鯨更加粗大,古生物學家推測認為紐西蘭魚龍的體重可能超過300噸,已有化石的一具紐西蘭魚龍的體重推測為311.5噸。很顯然,這要比藍鯨還大很多。不過必須指出的是,因為化石資料缺乏,關於此種魚龍的體型的實情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魚龍屬於爬行綱中的魚龍目,並不屬於恐龍類,頂多算是“恐龍的親戚”,魚龍都生活在海洋中,但是類動物的體型差別極大,較小的魚籠甚至不足一米長,體重可能還不到10公斤,然而最大的紐西蘭魚龍卻很有可能是地球生命史上出現過的體型體重最大的動物。300多噸的體重,基本相當於50頭成年非洲大象的重量了,如此巨大的動物,真是讓人歎為觀止。不過這麼大的動物也只能生活在海洋中,那樣它們可以藉助水的浮力自由活動,如果生活在陸地上,很難想象它們如何活動和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