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的青年作家或者營銷號很多,各抒己見的發表了很多文章,然而他們的很多觀點和結論只要認真思考一番大部分都經不起推敲,可怕的是現在很多讀者卻大部分的贊同了他們的觀點和結論,不斷地轉發和點贊,甚至代入感很強,往往忽略那些文章裡提到的人和事都是個例,並不能代表什麼,也經不起推敲,是什麼原因導致現在的人缺少了對事物正確的思考和判斷?
14
回覆列表
  • 1 # 淺談自動化

    這個問題問得好吶!首先我覺得要站在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而不是站在上帝視角來東怨西怒。畢竟,連我也做不到事事都能夠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

    我們一直在模仿

    從讀書的時候開始,彷彿我們就一直在模仿作者的思想,比如我們經常能夠在文章中的簡答題遇到這樣的問題: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是什麼?但是這個答案有且只有一個,所以幾萬個人必須要求寫著同樣的答案或者是類似的答案,才能拿分。其實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們就已經開始漸漸的被同化了。就像叔本華曾經說過一段關於讀書的話:我們自己的思維在讀書時大部分停止了,因此會有輕鬆的感覺。但就在讀書的時候,我們的頭腦實際上成了他人思緒馳騁的運動場了。所以讀書甚多,或幾乎整天在讀書的人,雖然可以藉此寬鬆腦筋,卻漸漸失去自行思想的能力,就像時常騎馬的人漸漸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樣。有許多學者就是這樣,讀書太多反而變得愚蠢。

    以往科舉制留下的病根

    誠然,這些制度的利還是大於弊的!我們不能否認,正是因為有了科舉制,才有了中華民族現在為之贊然的凝聚力。科舉制的出發點是很好的,它改變了封建社會前期豪門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但是演變到後期就變成了擴大和鞏固封建統治的工具,明清實行的八股取士,從內容到形式嚴重束縛應考者,使許多知識分子不講求實際學問,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帶來的脫離實際的學風,對學術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消極的影響;不利於知識創新,更不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

    從眾心理

    讀過《烏合之眾》的讀者就會知道,作者關於群體的觀點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的,書中說到: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約束的一面。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個人一旦融入群體,他的個性便會被湮沒,群體的思想便會佔據絕對的統治地位,而與此同時,群體的行為也會表現出排斥異議,極端化、情緒化及低智商化等特點。

    快餐文化盛行

    自從短影片APP開始火起來之後,那些屬於個人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就已經蕩然無存了。因為你的碎片時間已經完全被佔用了,你根本停不下來思考。因為觀看這些短影片的時候,你就好像打開了一個精彩紛呈的世界,但是這個世界並不屬於你!你會跟著裡面的人物開心而開心,悲傷而悲傷,完全沒有自我思考的能力,因為當你想思考的時候,下一個短影片又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家養的泰迪能和人一起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