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梁老師談教育
-
2 # 教育同心圓
當下,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重視空前高漲,尤其是在學校的選擇上,可謂是用盡了辦法,傷透了腦精。先託人情擇個好學校、再找關係擇個好班級(其實就是好老師)、最後還不放心,還要想辦法擇個好座位。以為這樣就把孩子的學習安排“到位”了。
為孩子選個好老師固然重要,但學習最終要“發生”在學生身上,要靠孩子去學。教的好,不如學的好,學的好才是真的好。
因此,在同一個老師的前提下,學生間成績有差異,原因毫無疑問就在學生身上。況且,學生間本來就存在差異,再牛逼的老師也不可能教出一班學習成績都很好的學生。
學生間本來就有差異,老師要做的就是盡力減小差異。至於差異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學習基礎的問題,有家庭教育的問題、有學生智力差異的問題,有學生學習態度的問題,學習方法的問題,當然還有孩子思想表現方面的問題,這說起來就多了。
一句話:教的好不如學的好,學的好才是真的好!關鍵在於孩子自己要把學習真正當回事兒。否則,家長就是選多麼好的老師也是白搭。
同一個老師,學生成績肯定有差異的,要不全班都考第一,怎麼可能呢?那麼成績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到底要不要去“好班”?學生成績主要決定於下面幾個因素:
一,努力程度。對於初中生來說,這個是最主要因素。一個主觀不努力的人,無論如何不會取得好成績的。
二,智力因素。對於初中生來說,這個是因素但是不是決定性因素。對於高中生並要考取985以上學校的學生來說,這個是極重要因素。
三,家庭因素。極其重要,常常大於學校因素。從小受到良好家教,或者家裡有學習氛圍的,或者父母能以身作則地注重教育的學生,成績上都會很優異。
四,老師因素。重要因素,懂得教育方法,能因材施教,負責任的老師,班級成績會總體得到提高。
五,班級因素。重要因素,有學習氛圍的班級,學生會互相競爭,積極向上,促進成績提高。
六,學校因素。越重點的學校,總體學風,師資力量等會更好。學生更可能提高成績。
七,社會因素。教育投入高,崇尚文化的地區,會出現更多的優秀學子。
總體說來,自身因素是最重要的,沒學好先不要怪別的,先總結下自己。要不要去好班名校,這個我建議有機會就去,畢竟是應試教育,成績是終極目標。良禽擇木而棲。但是如果孩子沒有讀書的心,恐怕在哪裡都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