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圖帝

    在如今世界的七個大洲當中,幾乎所有的洲與洲之間都有著清晰的邊界輪廓,比如大洋洲與南極洲本身就屬於“孤島”,自然也就是一個獨立的大洲;南美洲與北美洲有巴拿馬地峽相連;亞洲與非洲、歐洲與非洲的情況同樣如此,直布羅陀海峽和蘇伊士地峽就是天然的界限。然而奇怪的是亞洲與歐洲的邊界,我們用肉眼很難在世界地圖上勾勒出亞洲與歐洲的天然輪廓,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塊大陸。

    亞洲與歐洲的分界來源於古希臘的人為區分,他們把自己所在的大陸稱為“歐羅巴洲”,把遙遠的東方稱為“亞細亞洲”。今天的我們都知道亞歐的分界線在烏拉爾山至高加索一線,但實際上最初的劃分卻並不是這個樣子。在歷時數千年的變遷中,亞歐分界線不斷東移,並且在經過俄羅斯的“操作”之後最終定形。那麼起初的分界線在什麼地方?俄國為什麼要將界線固定成今天的模樣?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首先要回到遙遠的古希臘。

    古希臘屬於典型的航海商業文明,儘管其水手素質在當時來說首屈一指,但畢竟受生產力水平所限,地中海的船隻很難穿過複雜多變的土耳其海峽到黑海去開展貿易。那個時候黑海在希臘人口中稱為“死海”,死一般的寂靜和渺無人煙,甚至在傳說當中這裡的水底藏著吃人的海怪。對黑海的“妖魔化”使得歐洲的海員對東方望而卻步,因此沿黑海向北,經亞速海至頓河一線成為文明與野蠻的分界線,該線以東成為野蠻民族居住的“化外之地”,久之也就成了歐洲眼中的亞歐分界線。

    從地圖上不難看出,頓河儘管流經俄羅斯,但也毗鄰邊境,也就是說俄國的大部分地區在這條線的區分下成為亞洲領土,那麼俄國理所當然地也就成了亞洲國家。事實上,自古代伊始,歐洲人從未把來自東方的野蠻斯拉夫人視為自己人,況且莫斯科公國經過蒙古金帳汗國的百年統治,受東方文化影響相當深厚,所以俄國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一個“異類”。從彼得一世開始,俄國大踏步地進入“歐化”時代,儘管國家實力不可小覷,但卻始終為歐洲主流文化圈所不容。

    躋身歐洲的強烈願望使得俄國迫切需要更改自己的亞洲身份,而恰逢此時俄國在西伯利亞的地理大發現為其提供了理論依據。18世紀,俄國曆史上著名的地理學家和國務活動家塔季謝夫提出將亞歐分界線向東推移,於是就有了今天的“烏拉爾至高加索”一線。不過起初對於俄華人的一廂情願,歐洲人並不買賬,在大家看來擅自變動已有的劃分界線無異於自欺欺人。真正使得這一觀念深入人心,乃至成為今天人類的共識還要歸功於俄國自身的努力。

    為了讓歐洲正視自己的存在,俄國不斷向西發動戰爭,在北歐與瑞典決戰,在中歐與波蘭廝殺,在克里米亞與奧斯曼土耳其血拼。俄羅斯的強勢崛起最終讓歐洲列強不得不將其視為一個無法忽視的強權,而關於亞歐分界線的理論也逐漸在時間流逝中確定下來。

    烏拉爾山脈大致是南北走向,南北長約2500公里,平均寬度約150公里。烏拉爾山脈的西面是俄羅斯平原,東面是西西伯利亞平原。烏拉爾山脈向北一直伸入到北冰洋的喀拉海,新地島也是烏拉爾山脈的延伸。

    烏拉爾河發源於烏拉爾山脈南部,流經俄羅斯和哈薩克,在哈薩克的阿特勞注入裡海,全長2428公里,是世界第四長內流河。烏拉爾河平均流量400立方米/秒,比中國南方許多省級河流都少,本來知名度不高。由於地理上烏拉爾山脈和烏拉爾河是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烏拉爾河才聲名鵲起。

    1846年,俄華人在烏拉爾山脈腳下立起一座亞洲與歐洲的界碑,這條界線因此又被稱作“塔季謝夫分界原則”。

  • 2 # 澹奕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這是當年俄人為了把自家定位為歐洲人而故意給改的。

    世界各個大洲,彼此之間的分界線都是人為規定的,比如北美與南美之間的分界是人工開挖的巴拿馬運河,非洲與亞洲的分界是人工開挖的蘇伊士運河,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是白令海峽,而亞洲與歐洲的分界比較複雜,因為歐亞兩大洲連線得渾然一體,還不像亞洲跟非洲那樣只有一點。所以對於亞洲跟歐洲的分界劃定,一直都比較複雜。

    雖然現代歐亞的分界被確定為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裡海、高加索山脈與土耳其海峽,但其實這條線是被人為向東推動了之後才形成的,尤其是北部的烏拉爾山。最初的歐亞兩大洲北端的分界有很多,比如伏爾加河、頓河等,都曾經做過歐亞分界。

    最早對各個大洲進行分界的,是西方人,而西方人裡最早提出相關概念的,就是西方文明的源頭古希臘。地處巴爾幹東南角落的古希臘,在其文明興盛的時候也曾將自己作為已知世界的中心,而當時希臘人的活動範圍很廣,比如如今的黑海沿岸,都曾是希臘商船遊弋的地區

    古希臘時代,將黑海稱作是“死海”,因為黑海海水發黑魚群甚少,而且常年風浪很大,古希臘的傳說裡將黑海周圍描述成兇險之地。而黑海的北邊有個很小的亞速海,亞速海北邊有一條巨大的頓河。如今的頓河並不算大,但在當時希臘人的認知裡,是條巨型河流,頓河以東的地域無人涉足充滿未知,所以古希臘人將黑海、亞速海、頓河當做歐亞分界

    事實上,古希臘人所鼎定的這條歐亞分界線,一直延續到了近代時期,但隨著東歐地區的俄人崛起,這種界線劃定開始出現變化,最顯著的變化就是不斷往東移動。由斯拉夫人建立的基輔羅斯,在10世紀前後開始尊奉東正教,斯拉夫文明開始與東羅馬帝國留下的文化進行融合,然而斯拉夫終究曾被西部歐洲視作蠻族,與西歐格格不入。

    也由於是文明等方面的巨大差距和差異,俄人在很長時間內都不被傳統的歐洲主流文明所接受,直到沙俄彼得大帝時代,當時在彼得一世的主導之下,沙俄不斷進行改革,學習西方文化與科技,無論生活還是文化習俗上,都開始不斷靠近西方。在這種情況下,沙俄開始得到西方文明的接受與重視,不斷從東方國家變成西方國家。

    而在沙俄實力迅速提升之後,沙俄發動了一系列戰爭,將自己的領地範圍向西部推動了很多,當時除了整個伏爾加河流域,向來被視作歐亞分界的頓河流域也被沙俄收入囊中。從地緣上看,當時的俄人勢力範圍已相當深入歐洲的腹心地區,儼然就是個歐洲國家,不過若按頓河為界,沙俄的領地歐洲部分還是太少。

    為了鞏固自身的歐洲國家地位,強化西歐各國對於沙俄的認同,18世紀開始,俄人開始在歐亞分界線的問題上動起腦筋。最終,俄人直接把歐亞兩大洲北部的分界河流,從頓河移動到了伏爾加河,這裡是當時俄國歐洲部分的中心所在,莫斯科也在伏爾加河流域,這下子沙俄的歐洲部分擴大了不少。

    時間推移到18世紀中後期,俄國著名的歷史學家瓦西里·尼基季奇·塔季謝夫在前往烏拉爾山附近進行考察的時候,發現烏拉爾山兩側的植被與動物種群分佈狀況,存在著非常顯著的差異,於是,塔季謝夫主張將烏拉爾山作為新的歐亞分界線。而當時的歐亞分界線還比較混亂,尤其是在北端,伏爾加河與頓河的不同河段都有被當做分界線的記錄。

    直到19世紀中期,人們正式將歐亞分界的北端從伏爾加河挪動了烏拉爾山脈,並且將發源於烏拉爾山脈的烏拉爾河,還有烏拉爾河注入的裡海,以及當時俄國歐洲領地最南端的高加索作為新的分界,最終沿用到了今天。總的來說,歐亞分界線的確立與變化,完全都是人為進行的,而主導的俄人,為了其自身的歐洲認同,最終將界線從伏爾加河東移到了烏拉爾山

  • 3 # 古今評談

    你的這個問題我感覺很有意思,我以前學的地理就是烏拉爾山啊,何來伏爾加河?而且即使如你所說,以河流來劃分地址結構也是不太合理的,只有山脈才是板塊運動的結果,所以說烏拉爾山更科學。你說呢?

  • 4 # 千山暮雪155

    因為俄羅斯地理學家塔季謝夫發現受氣流影響,烏拉爾山脈兩側動植物差異明顯,因而提出以烏拉爾山為界劃分歐亞大陸,現在得到普遍認可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建房一層地面混凝土保養幾天可以在上面裝樓面支模,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