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恢恢vlog
-
2 # 凱哥講史
陛下跟殿下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陛下”不是叫皇上本人的,“陛下”是臣子對帝王的尊稱。“陛下”中的 “陛”,實際上是指帝王宮殿的臺階。《說文》:
“陛,升高階也。從阜,坒聲。”
本義是臺階,後來特指皇宮的臺階。《荊軻刺秦王》:
“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此進至陛下。”
古時帝王的衛士就在陛下兩側進行戒備。“陛下”是臣子對帝王的尊稱。當帝王與臣子談話時,不敢直呼天子,必須先呼臺階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稱“陛下”,意思是透過在臺階下的臣子向帝王傳達卑者話,表示卑者向尊者進言。
東漢大文學家蔡邕在其《獨斷》捲上解釋說,皇帝派他的近臣拿著兵器站在宮殿的臺階下,以防不測。所以,陛的下面是皇帝的近臣,蔡邕用進一步解釋說:
“謂之陛下者,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
後來,由“陛下”又引申出“陛見”一詞,意指臣下見皇帝。《後漢書·戴封傳》:
“公車徵,陛見,對策第一。”
再來說一下殿下“殿下”一詞出現於古籍要比“陛下”遲得多。一般說來,對太子、親王、皇太后、皇后都用“殿下”這一尊稱。例如南北朝時丘遲《答陳伯之書》
“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
中的“殿下”,即指臨川郡王蕭宏。
殿下的“殿”即“宮殿”,“殿下”本指宮殿之下,又代指站在殿下的帝王侍從人員。“殿下”的本意是以君王宮殿下的侍從指代君王。“殿下”主要用於太子和親王,因為,他們生活起居在宮殿之中,所以有此稱謂。
-
3 # 奔跑者55
我們常在古裝電視或者電影上都會經常看到臣子稱皇帝位“陛下”,稱皇子或者親王為“殿下”的現象,古人稱呼人時都是以上為尊以下為卑,那為什麼臣子要用“陛下”和“殿下”來稱呼皇帝和太子(或親王)呢?
原來,從這些尊稱的本義上來考證,“陛下”不是叫皇上本人的,“殿下”、“閣下”也都不是叫對方本人的。“陛下”中的 “陛”實際上是指帝王宮殿的臺階,東漢大文學家蔡邕(蔡文姬之父)曾經解釋說,皇帝派他的近臣拿著兵器站在宮殿的臺階下,以防不測。所以,陛的下面是皇帝的近臣,蔡邕用進一步解釋說:“謂之陛下者,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
皇帝至高無上,臣子不敢直接同他交談,只好讓皇帝的近臣代為轉告,所以一聲“陛下”叫的不是皇上,而是叫站在陛下的人轉告皇上。話又說回來,規矩不是一成不變的,臣子也不是絕對不能直接與皇上說話,但是禮節不能省略,所以,與皇上說話前叫一聲“陛下”,就是表示自己的恭敬之意。“陛下”的問題解決了,“殿下”、“閣下”也就迎刃而解了,這些尊稱的意思其實都一樣,表示自己不敢和對方直接說話,要請人代為轉達,以此表示對對方的尊敬。“殿下”一般是對皇太后、皇后、太子、諸王的尊稱,但是歷朝歷代略有不同,“閣下”是對一般人的尊稱,還用於外交場合。另外,“足下”也是對別人的尊稱,但是與“陛下”、“殿下”、“閣下”的解釋並不完全一樣。
“陛下”這個稱呼的盛行,應該始於秦朝。《史記·秦始皇本紀》“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史記》是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秦始皇本紀》中的這段記載表明,到了西漢,以“陛下”代指皇帝已經被普遍接受了。
和“陛下”稱呼相對應的,叫做“殿下”。“殿下”應該是古代對僅次於天子的侯王或皇太子的尊稱。“殿”即“宮殿”,“殿下”本為宮殿的陛階之下。古代天子宮中可稱“宮”或“殿”,丞相府中只能稱“殿”,不能稱“宮”。漢代在稱天子為“陛下”的同時,稱諸侯王為“殿下”。三國開始皇太后、皇后也稱“殿下”。
因而稱“陛下”,意思是透過在你臺階下的臣屬向你傳達卑者話,表示卑者向尊者進言。殿下和陛下是一個意思。原來也是對天子的敬稱。但稱謂物件隨著歷史的發展而有所變化。漢代以後,殿下演變為對太子、親王的尊稱。謝莊《慶皇太子服上至尊表》“伏惟皇太子殿下,明兩承乾,元良作貳。”又有丘遲《與陳伯之書》“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總茲戎重。”按,梁武帝弟蕭宏,封臨川郡王。一說魏晉南北朝天子亦稱“殿下”。《稱謂錄。天子》;“魏晉六朝稱殿下。”唐代以後,惟太子、皇太后、皇后稱“殿下”。《事物紀原》卷二“漢以來,皇太子、諸王稱殿下,至今循用之。”又按,三國時已稱皇太后為殿下,見《三國。魏書。三少帝紀》。
-
4 # 李仲夏
陛下
無論我們看歷史電視劇或電影,只要劇中有皇帝出現,就會聽到群臣們左一個“陛下”,右一個“陛下”,稱呼皇帝。為什麼稱皇帝為“陛下”呢?“陛下”的“陛”,是指帝王宮殿的臺階。《說文》:升高階也。從阜,坒聲。”本義是臺階。特指皇宮的臺階。《荊軻刺秦王》:“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此進至陛下。”古時帝王的衛士就在陛下兩側進行戒備。“陛下”是臣子對帝王的尊稱。當帝王與臣子談話時,不敢直呼天子,必須先呼臺階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稱“陛下”,意思是透過在你臺階下的臣屬向你傳達卑者話,表示卑者向尊者進言。蔡邕《獨斷》捲上:“謂之陛下者,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後來,“陛下”就成為對帝王的敬辭。《史記.秦始皇本紀》:“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由“陛下”又引申為“陛見”,此指臣下見皇帝。《後漢書.戴封傳》:“公車徵,陛見,對策第一。”
殿下
殿下和陛下是一個意思。原來也是對天子的敬稱。但稱謂物件隨著歷史的發展而有所變化。漢代以後,演變為對太子、親王的尊稱。謝莊《慶皇太子服上至尊表》:“伏惟皇太子殿下,明兩承乾,元良作貳。”又有丘遲《與陳伯之書》:“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總茲戎重。”按,梁武帝弟蕭宏,封臨川郡王。一說魏晉南北朝天子亦稱“殿下”。《稱謂錄.天子》;“魏晉六朝稱殿下。”唐代以後,惟太子、皇太后、皇后稱“殿下”。《事物紀原》卷二:“漢以來,皇太子、諸王稱殿下,至今循用之。”又按,三國時已稱皇太后為殿下,見《三國.魏書.三少帝紀》。
-
5 # 笑盡往事108
在古代,大臣對皇帝一般稱呼陛下,有特殊嗜好的也有很多,例如明朱元璋一朝被尊稱為上位。其實“陛下”的“陛”,指的是帝王宮殿的臺階,特指皇宮的臺階,臺階兩側有侍者站立,保護皇帝安全,當臣子向皇帝奏報,或者回答皇帝問話時,不能直接和皇帝對話,必須透過臺階上的侍者傳話,表示對皇權的尊崇,久而久之,“陛下”成為臣子對皇帝的尊稱。
殿下和陛下一個意思,原來也是對皇帝的敬稱,漢朝以後,演變成對太子、親王的尊稱。我們在琅琊榜影視劇中能聽到,太子殿下,靖王殿下等稱謂。
-
6 # 笑談文史生
古代,皇上和太子都是至高無上的存在,處於金字塔頂端的人物,一般不會用“下”類似的詞。可我們現場無論是看書,還是電視劇,常常聽到大臣們對皇帝常常稱為“陛下”,對太子常常稱為“殿下”,到底怎麼回事呢?原來這裡頭大有學問。
一、陛下的來歷
《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學著作,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字書。《說文解字》中,陛從阜,坒聲。本義是臺階。特指皇宮的臺階。
東漢大文學家蔡邕(蔡文姬之父)曾經解釋說,皇帝派他的近臣拿著兵器站在宮殿的臺階下,以防不測。所以,陛的下面是皇帝的近臣,蔡邕用進一步解釋說:"謂之陛下者,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皇帝至高無上,臣子不敢直接同他交談,只好讓皇帝的近臣代為轉告,所以一聲"陛下"叫的不是皇上,而是叫站在陛下的人轉告皇上。
後來,"陛下"就成為對帝王的敬辭。《史記·秦始皇本紀》:"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由"陛下"又引申為"陛見",此指臣下見皇帝。《後漢書·戴封傳》:"公車徵,陛見,對策第一。"《東周列國志》第一百零八回:"天子自稱曰:"朕";臣下奏事稱"陛下"。"
二、殿下的來歷
"殿下"一詞出現於古籍要比"陛下"遲得多。 蔡邕在《獨斷》捲上講道:"殿下"本指宮殿之下,又代指站在殿下的帝王侍從人員。漢代在稱天子為"陛下"的同時,稱皇太子、諸侯王為"殿下"。三國開始皇太后、皇后也稱"殿下"。例如南北朝時丘遲《答陳伯之書》"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中的"殿下",即指臨川郡王蕭宏。但是"殿下"主要用於太子和親王。他們生活起居在宮殿之中,所以有此稱謂。
總之,陛下和殿下一開始都不是稱呼皇帝和太子本人,而是稱呼他們身邊的人,後來慢慢地變成了對他們的尊稱。
-
7 # 石三叔
“陛下”何意?
“陛”的本義是臺階。所謂“陛下”就是臺階之下,這個臺階專指帝王宮殿的臺階。
為何稱呼皇帝為“陛下”?原來“陛下”其實不是用來稱呼皇帝的,其實“陛下”最初指代的是皇帝宮殿臺階之下的侍衛的。臣子不敢直接與皇帝交談,就讓臺階之下的侍衛近臣轉告,故而稱呼“陛下”,久而久之,臣子與皇帝直接交談時,也會叫一聲“陛下”以示恭敬,慢慢地,“陛下”就轉變成了皇帝的代稱。
“殿下”何意?“殿”的本義是宮殿。所謂“殿下”就是宮殿之下。
為何稱呼太子為“殿下”?與“陛下”同理,因為太子居於宮殿之中,“殿下”原本指代太子宮殿之下的侍從,久而久之轉變成了太子的敬稱。
-
8 # 十分之七君
這些都是一種敬稱。
盯著人看是不禮貌的行為,古代禮法深嚴,也不允許直接盯著地位高的人看。所以往往用看與他相關的別的地方來代替以示尊敬。
“陛下”,原本指宮殿的臺階,古人不敢平視皇帝,所以站在臺階下低頭奏對,以示尊敬。只能看到眼前臺階,這個臺階就是陛,時間長了就用“陛下”來代指皇帝。
“殿下”即宮殿之下,皇子居住在宮殿,地位尊貴,普通人不能直視,只能看到他的宮殿,所以稱“殿下”。
另外還有“閣下”。對皇子低一級的人,像宰相,高官,也不能直視,也只看他住的地方閣樓,故稱“閣下”。
後來也引申為對別人的敬稱。
“足下”又比“閣下”的敬語低一些,也是不直視,看你腳下。
類似的還有“在下” ,對自己的謙稱,在下首,在下面。
回覆列表
陛”原意指宮殿的臺階。“陛下”即是臺階下面,原本是對君主近臣的稱呼。那個時候外臣不能與君主直接對話,只能透過近臣轉達。因近臣多於“陛下”這個地方侍奉,故稱。後來外臣能與君主直接對話了,這個稱呼卻保留了下來,用於指代君主。“殿下”的稱呼與此類似,皇子的近臣常於“宮殿之下”侍奉,故稱,後演變成為對皇子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