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絕版文史
-
2 # 品茗讀歷史
有底。
以劉備的武功,絕不敢單挑呂布,而關羽和張飛自恃武功高強,皆敢單挑呂布,但單挑的結局呂布必勝無疑。劉備的加入是混水摸魚,主要戰力還在關羽、張飛兩人身上,劉備只不過是個配搭。好漢難敵四手,好虎架不住群狼,呂布雖然勇猛,但也怕有閃失,所以敗走軍前。呂布表面上敗了,其實真要繼續打下去,劉關張未必能贏。
-
3 # 金棠文化
三英戰呂布其實是沒底的,只不過在各路諸侯面前,呂布只想速戰速決而不想戀戰,這才有了三英戰呂布的故事。除這次戰呂布外,綜觀整部《三國演義》,也沒看到劉備持劍出馬的情節,這反映出劉備的武藝是很低的。呂布當時不認識劉備,更不清楚他的武藝,如果呂布在戰前瞭解這些,那三英戰呂布的結局就完全有可能改寫。那戰鬥的結果將是:呂布與三人周旋中先刺死了劉備,後刺傷猛打猛衝的張飛,使之失去戰鬥力,剩下關羽一人更不是呂布的對手了。
-
4 # 品味書齋
以下是三英戰呂布的有關情況
我的家鄉就在傳說中三英戰呂布的虎牢關附近。虎牢關現在是一個村,歸屬河南省滎陽市汜水鎮。
虎牢關現在還有呂布城、呂布點將臺等地名,還有懸掛在懸崖峭壁上的張飛絆馬索,這些是否真的歷史遺蹟,已經無從考證。
但是三國時期確實有虎牢關這個關隘,也有汜水關這個地名。汜水關、虎牢關都在黃河南岸,古代的官道不是沿著河流就是沿著山谷行進,那時這條路是中原通往洛陽、長安的必經之道,可見其交通位置的重要性。
呂布應該在這裡戰鬥過,至於是和哪隻隊伍交戰,正史沒有記載。所以三英戰呂布只是《三國演義》虛構的一個故事情節。
真正和董卓交戰過的一是曹操,在汴水(虎牢關東約三十公里)被董卓的部隊打敗;二是孫堅,率領所部攻入洛陽。
袁紹為盟主召集起來的盟軍其他部隊沒有和董卓交戰過的記錄,包括劉、關、張也沒有與呂布交戰過。
羅貫中虛構三英戰呂布這個故事情節,主要還是為了突出這三人的英勇和忠義。
根據《三國演義》的描述,我們可以斷定,論單挑劉、關、張都打不過呂布,三人合力戰呂布才打了個平手。
由此可見,呂布真乃三國第一勇武之人,熟悉三國曆史的羅貫中先生竟然也不敢把呂布寫的太弱。否則,那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
5 # 饞嘴肥貓鏟史官
漢家傾頹墜夕陽,權臣廢立亂朝綱。
孟德傳檄合天下,十八諸侯起刀槍。
溫侯出關逞英勇,畫戟赤兔孰能當?
蛇矛丈八翻虎鬚,偃月青龍耀天光。
玄德雙鋒施勇烈,殺氣沖霄鬥意昂。
虎牢三英戰呂布,從此雄名世間揚。
虎牢關三英戰呂布,是《三國演義》這部著作中情節最為激動人心,描述最為細緻精彩的一個打鬥橋段,任何時候讀來都令人擊節讚歎,蕩氣迴腸。
原著中不但正文對這場戰鬥做了詳細的敘述,後面還附了一首贊詩,對整個廝殺過程做了進一步的豐富。呂布之狂橫不羈,張飛之勇猛彪悍,關羽之驕矜自傲,劉備之心機縝密,都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咱們就透過原著中對這段精彩戰鬥的描寫來進行一些解讀和分析。
十八路諸侯會盟討董,先在汜水關遭到華雄的阻擊,損兵折將後,幸得有關雲長出馬,溫酒斬華雄,一戰揚威天下,還大大激勵了士氣,盟軍繼續前進,就來到虎牢關前。但在這裡遇到了天下第一猛將呂布的強力反擊。呂布“戰無五合”幹掉了河內名將方悅,再“手起一戟”將穆順刺於馬下,順勢一陣衝殺,盟友前鋒部隊大敗,錘將武安國出陣迎戰,“戰到十餘合”,被呂布一戟斬斷了手腕,棄錘回陣,去民政大廳去辦理殘疾證了。
為了激勵軍心,諸侯公孫瓚親自揮槊上陣,來戰呂布,結果實力相差太大,“戰不數合”就敗陣而走,呂布從後面追擊,眼看公孫瓚性命難保,幸虧張飛斜刺裡殺出來,一聲“三家姓奴”激怒了呂布,舍下公孫瓚,挺戟來收拾張飛。
為什麼張飛要救公孫瓚呢?因為張飛對公孫瓚很有好感。張飛性情暴躁,但他是個內心很敏感的人。桃園三兄弟結義後,拉起一支隊伍鎮壓黃巾軍,立下了不少戰功,但由於“朝中無人”,這些功勞就都被埋沒了,沒有得到任何封賞。後來公孫瓚被朝廷召見,在御前為劉備說好話請功,劉備才被任命為平原縣令。
三兄弟行走江湖,遭到不少冷眼和蔑視,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出身卑微,僅靠著劉備那個“漢室宗親”的招牌也根本就沒人搭理,四處碰壁。十八路諸侯會盟,公孫瓚率部前去參加,路上遇到了三兄弟。公孫瓚這個人沒有什麼架子,看到關羽和張飛器宇軒昂,覺得不凡,得知他們只充任馬弓手和步弓手這樣的低階職位,公孫瓚為二人鳴不平,感嘆“如此可謂埋沒英雄!”並邀請三兄弟一同去參加會盟,以謀進取。在會盟時,還多方為劉備說話,使他也能為眾諸侯中的一員。三兄弟在世上經歷過多少冷眼涼薄,但卻能得到公孫瓚認可和處處照顧,所以張飛對公孫瓚的印象特別好。看到呂布追殺公孫瓚,以張飛的性格,當然不肯袖手旁觀,而是立即出馬相救。
年輕的張飛此前只是在大興山之戰中一矛挑翻鄧茂,陽城之戰中“不數合”刺死高升,戰鬥經驗還不是十分豐富,乍遇呂布這樣的強勁的對手,必須要傾盡全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超水平發揮方能應對。“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隨後關羽揮刀出陣助戰。
大家都知道,關羽這個人一向驕狂自矜,虛榮心很強。按照兩軍陣前廝殺的正常規矩,就算張飛形勢不妙,關羽出馬助戰,也應該採取車輪戰的形式,先讓張飛退下,自己和呂布單挑才符合規則。但關羽沒這麼幹,只能說明一個原因:關羽自己心裡也很清楚,以自己的實力如果單挑肯定不是呂布的對手。另外,張飛與呂布已經戰了“五十餘合”,目前的情況是“不分勝負”,繼續打下去,張飛也能勉力再支撐一段時間。關羽出馬,萬一張飛退走,由關羽獨戰呂布,那麼關羽很大可能性頂多也就只能支撐到五十餘合,就得敗下陣來。關羽此時出馬,就是不想讓天下諸侯看到,他的戰鬥力實際上尚不及張飛,剛剛在汜水關溫酒斬華雄掙下的名頭瞬間化為烏有。
張飛和關羽聯手夾攻,雙鬥呂布,“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書中不說是“不分勝負”,而是說“戰不倒”,這說明兄弟倆聯手已經不至於敗陣了,但一時之間仍然難以取勝。這時候劉備“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裡也來助戰”,加入了戰團。有朋友認為,劉備來搗亂的成分比較大,他的出陣不但起不到多少作用,還必須張飛和關羽分出精神來照顧他。但我覺得,大家也別太小瞧劉備了,劉備武藝雖不及兩位義弟,但也決不是個軟蛋。在三分時代的各個梟雄級人物中,能上陣動手的真沒幾個(呂布、公孫瓚、孫堅、孫策……),劉備絕對算一個,劉備“手可過膝”,他的手臂比尋常人要長出一大截,持雙劍的攻擊範圍很大,不容小覷,而且劉備戎馬一生,多次遇到惡仗險仗,從來沒受過傷,捱過箭,防禦力也相當不錯。大家記得,諸葛亮初出茅廬,火燒博望坡之戰,明知曹軍猛將夏侯惇領兵前來的情況下,還安排趙雲和劉備前去負責誘敵,大家誰也都沒有為劉備的安全擔心,這也說明,大家都認為,以劉備的武力在夏侯惇馬前也至少能保障自己全身而退是沒有問題的。
桃園三兄弟合戰呂布,“轉燈兒般廝殺”,正文中沒有說打了多少回合,只說是“十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說明回合數不少,而在後面的贊詩有這麼兩句:“三人圍繞戰多時,遮攔架隔無休歇”,這也表明了當時的戰鬥情況:1.回合數不少;2.呂布處於被動防守狀態。即然已無任何勝算,久戰之下,難免產生失誤,被抓住破綻,所以呂布“力窮尋走路”,向劉備虛晃一戟,盪開戰陣,殺出重圍,“翻身飛上虎牢關”,敗下陣去。
那麼從對這場戰鬥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點資訊:
1.以張飛的實力,如果獨戰呂布,支撐回合數必然超過“五十餘合”,但屬於超水平發揮,以命搏命,並無勝算;
2.以關羽的實力和戰鬥風格,若獨戰呂布,最多也就只能撐到五十餘合;
3.張飛和關羽雙戰呂布,雖三十合“戰不倒呂布”,但已佔上風,有勝無敗。若要取勝,仍需要一定時間
4.劉備出馬助戰,並非是搗亂,他是起到壓倒駱駝最後一根稻草的作用,將呂布徹底壓制到了防守狀態;
5.呂布在三兄弟聯手圍攻的情況下仍然堅持了不少回合,並且還能保持冷靜,從最弱一環突出包圍圈,全身而退,防禦力之強悍令人震驚。
回覆列表
有的,三英戰呂布,是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過程中最精彩的一場表演,也算是一場政治表演。經過這次PK,董卓開始心生畏懼,最後讓出洛陽,潰逃到長安,落得個身敗名裂。這也讓十八路諸侯,見識到了呂布的厲害,特別是袁紹,不敢再輕舉妄動,甚至攻佔洛陽後,竟然不敢乘勝追擊,入陝消滅董卓。
同時,劉關張一戰成名,人氣的火爆程度,甚至超越了十八路諸侯,特別是袁紹,再也不敢小看他們了。而曹操,也認清了自己未來真正的對手在哪裡,認清了自己要時刻提防的敵人是誰。
從桃園三結義到三英戰呂布,劉關張三人組進行了一次質的飛躍,從市井好漢,一躍而成為蓋世英雄,威名傳播天下。從此,天下人都知道了有一個義薄雲天,忠義神勇的劉關張結拜三人組,為劉備日後爭奪天下造好了聲勢,贏得了民心。
三英戰呂布,表面是一次戰場上的廝殺,實際上是一場正義與邪惡的對決。雖然沒有一方勝出,但結果一見分曉,劉關張深知這一點,曹操更知道這一點。所以,在後來董卓棄洛陽而逃時,只有曹操率軍猛追,在正義上,他不能輸給劉關張三人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