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書叔
-
2 # cqlhdaq
中國畫中的意境表達方式遠遠超過西畫。這當然要求欣賞者具有一定的知識才行。特別是純粹的寫意中國畫意境的欣賞和理解要求更高一些,這也是為什麼西方人不懂中國畫的區別和原因。
-
3 # 新宇158
好樣的!你的提問問到中國畫創作的根兒上了,這對立志於繪畫者來說,搞清楚這個問題就好像旅遊者還沒出發就知道了目的地在哪兒。我試著回答一下吧!概括地說畫家創作就是把自然物象與主觀精神、內心情感融為一體,藉助畫面這一媒介展現給廣大觀眾。那麼畫面高雅與否,能不能感動觀眾就要看畫家的製作造境和寫意功力了。造境是在選材的基礎上,把自然形象轉換成藝術形象——這是畫家匠心所在。抒情來源於作者“觸景生情”和創作時內在激情的湧動。詩歌講一切景語皆情語,畫作也是這樣,一筆一劃都包蘸畫家的情感在裡面,自己感動了,才能感動別人!那麼寫意則是更高一層次:這要依賴於作者的文化積澱和精神境界,如果說情是自然流露,那麼意則是刻意而為,意為靈魂,境為軀體,無”意”之境,沒有生氣,無“境”之意沒有依託。總之,意象造形最能體現中國畫的寫意神韻,最能促成意和境的融合。寫意要求更高!
-
4 # 大嬸生活咖
當然是造境更高。
畫寫意畫與寫詩作文一樣,能造出好境來,就能出好的作品。造境相對於寫境是更高層次的境界。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造境與寫境,是理想與現實之分。
國畫中純粹寫意,只是對事物表相的描繪,而造境是透過表相,描繪事物的神,可以虛構,更加藝術化,造境讓藝術得到昇華。
去年學寫詩詞時,老師說寫詩要學會造境,我當時就蒙圈了。後來慢慢才明白。就說河水吧,寫境就是說河水清清,有風吹來水會波動,河岸有柳,柳枝飄飄。造境時會想,水中是不是有魚,魚是不是在與柳絲倒影嘻戲,十里春水是不是來自桃花源,河水中飄浮的花瓣是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還是儲光羲的“落花如有意,來去逐輕舟。”,亦或是李白的“桃花流水窅然去”,再或是劉長卿的“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灣。”
國畫造境與詩文造境是相通的。學國畫時,老師說國畫講“心師造化”。造化無窮取之不盡,但這也是寫境,而在畫筆落紙之前“立永珍於胸前,傳千祀於毫翰” 萬趣融於神思,就是造境。大畫家石濤說“吾寫此紙時,心入春江水。”可見造境才能使畫作出神入化,產出高品質高藝術性作品。
-
5 # 好詞好句好段
一、何謂製作造境?
造境通常是指是指依靠想象、構思、誇張的藝術手法創造意境,在作品中突出作者的主觀情感的抒發和理想圖景的刻畫。造境,是在寫境基礎上深層次的拓展,不僅要求畫者具有描寫自然形態變化的功夫,更需要有豐富的綜合知識修養與文化內涵,才能將寫境之中的主觀含義與之相伴相生。造境的過程中,創作者的心境變化將直接影響其創作造境上是否精彩。創作者的意境則受受創作者本身的藝術素養、藝術才情、綜合知識、各種繪畫表現技能、人生的閱歷等因素影響。意境的營造,會形成一種場,一種氛圍,一種透明的空間,讓人置身其中便感受到共鳴共振情緒。
二、何謂寫意?
寫意是書畫的一種藝術形式,以傳統的工具材料筆、墨、紙為載體,用簡單的筆法和顏色來構建意象,透過墨色的濃淡,線條的曲張,以及空間的變化來營造意境,表達感情。寫意重在用意和神似。寫意既是客觀事物的表現,又是創作者的主觀意象表現,給讀者無線想象的空間。
意境是每位國畫家的追求和對自然、生活、人生的感悟,是一種由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藝術境界,是國畫的靈魂。一幅畫作的成功與否,取決於作品是否有意境。創作中,造境更“理想主義”,寫意更“現實主義”。
-
6 # 大海書畫
一、造景
我們出去寫生,有時候眼前的景物並不是完美的,怎麼辦?造景。記得我上學的時候,有次出外寫生,我在畫一汪池塘,快結束時老師走到我身邊,看了看,沒說話,然後彎腰拿起畫筆沾了點顏料在畫面上刷刷勾了幾筆,啊!水“活”了!讓我驚詫不已,原來畫面可以這麼處理的。
二、寫意
文章有主有次,主要的詳寫次要的略寫,《水滸傳》一百單八將主要描寫的也就是那麼幾位,其他多是一筆帶過。國畫也一樣,有的地方極盡刻畫,有的地方寥寥數筆,有個大概面目即可。
無論造景還是寫意,兩者都是手段、技法,是技術層面的東西,都是為畫面“中心思想”服務的,服務於你的真情實感、思想內涵的表達,這個目的達到了作品也就成功了,至於其它的都不重要了。
-
7 # 心煉丹青
寫境是基礎,寫境到達登峰造極的境界可造心中之境,且所造之境自然而然,即是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當然,兩者並不是完全割裂獨立存在,寫境的過程也是一定程度上的造境,如其中的構圖,精簡、虛實、黑白等等藝術的處理,寫境與造境相互融合。
-
8 # 海派-missionary
國畫本身就是一種“文人畫”,畫的是”意”,再加“筆墨”技法,國畫就是寫生,也是要提煉.略加整合以”意”表達韻味。
-
9 # 中國書畫文化
中國畫的十大構成關係,搞不懂,畫一輩子也出不來!
1.筆墨
筆墨是中國畫以文載道的表現手段,並不僅僅是繪畫技巧。這一點好多人或不知,或不會用,會用了又沒有文化的關懷。文化的缺失是筆墨無法得以理解、無法得以傳承的“硬傷”。什麼是筆墨呢?清人劉熙載有云:“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缺一不可以為書。”書者,心畫也。若不懂筆墨,何談以文載道,中國畫又有何內涵之說?
2.氣韻
“氣韻生動”不只是南齊謝赫的六法之一,大凡中國之藝術,中國之文學、武術、醫學,都離不開“氣韻”。“氣韻生動”亦不只是一個文學概念,它已然是華人的一種生存理念。所以說,中國畫是人文的,是科學。五代荊浩提出筆有四勢曰:筋、氣、骨、肉。而“氣韻”來於筆墨,筆墨來於學養、來於人格、來於作者感時憫天的浪漫情懷。所以有“人格不高,畫格難求其高”之說。
3.氣勢
“勢”是一種畫面關係,更是一種修為,沒有“勢”就不會有“氣韻生動”。“勢”有兩種:一是畫面結構之勢(造險);二是筆墨運動之勢(氣韻生動)。中國畫是鮮活的、“形而上”的,“勢”是撲面而來的第一印象,或險絕、或敦厚、或野逸、或俊秀,無論山水、人物、花鳥,皆是一種圓融的開合關係,綿綿不絕,生生不息。
4.境
中國畫之境,遠非自然之景或西畫之景。若畫家不明事理,誤入景區,越描越像,越像越描,離中國畫的本真意義越來越遠。殊不知“境生於象外”、“境由心造”之理。石濤有“名山許遊未許畫,畫必似之山必怪”的警句,畫家當深悟。
5.寫
“寫”是中國畫最為本真的母體語言。“寫”有兩種解釋:其一是從於心,為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二是遊於藝,是“技進乎道”的詮釋,講求點線的形質,努力做到“高韻、深情、堅質、浩氣”,將一己的才情、學養、修為,透過“寫”傳移到筆墨中去。
6.散
散與緊是相對應的關係,只有散畫面才會松,松則虛,虛則納物,納物則豐富而雋永。現在的中國畫走向了兩個極端,一個是普及性的“大寫意”,胡塗亂抹,自欺欺人;二是做作之風,求大、求滿、求全、求實,不是求藝,而是在比工夫,比誰下的力氣大,不知也不會顧及中國畫的真諦——體“道”。
7.玄虛
什麼是道?老子說:“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這種惚兮恍兮的神秘,正是中國畫愈藏愈深的精神境界。鄭板橋“難得糊塗”亦正是畫面玄虛的地方。
8.形
“形”是中國畫獨有的物象塑造方法,遠不是西畫之“型”,所以,畫得越精細,描摹得越像,離中國畫本真的意義就越遠。“形而上者”,謂指精神層面的物象關係,是源於自然而昇華於心中的“意象”,並不以實際物象關係為準繩,而是以符合心、眼、手的需求為標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也”。
9.寫意
“寫意”是一個文學概念,從來就不是一個畫種。中國畫之所以引用“寫意”一詞,概因其言簡意賅,以少少許勝許許多之意。“簡”是簡約,而不是簡單。簡是“以一治萬”,繁是“以萬治一”。石濤“一畫”之說即是大寫意最好的詮釋。意筆、工筆、白描、重彩,都可以寫意,同樣都要講究筆法,講究墨法,講究形而上的美學意蘊。胡塗亂抹可稱其為簡筆畫,卻不是寫意。
10.空白
空白是中國畫特有的心理空間,亦是畫面呼吸的必然所在。沒有了空白,中國畫就缺失了玄妙的想象空間;沒有了空白,中國畫的“氣”和“勢”將不復存在。空白是中國畫人文的想象空間。
中國畫的品評標準
中國畫的品評標準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尺或度量單位,它是鮮活的、發展的、既客觀又主觀的。中國畫的品評必須站在一個相對較高的美學平臺上去俯視,才會認知、賞析、品評。
南齊謝赫有“六法”之說:
1.氣韻生動(略)
2.骨法用筆(略)
3.應物象形(略)
4.隨類賦彩(略)
5.經營位置(略)
6.傳移模寫(略)
古人評畫有:逸品、神品、妙品、能品以及上品、中品、下品三品之說。
黃賓虹解釋:綜神、妙、能之長,善詩、書、畫之美,情思淡宕,不以絢爛為工;卷軸紛披,盡脫縱橫習氣;甚至潦草而成,形貌有失;解人難索,世俗見訾,有真精神,是為逸品。
窮筆墨之微奧,博古通今,師法古人,兼師造物,不僅貌似,而盡變化,繼古人墜絕之緒,挽時俗頹敗之習,是為神品。
畫有初觀之令人驚歎其技能之精工,諦視之而無天趣者,為下品;視見佳,久視亦不覺其可厭,是為中品;初見不甚佳,或正不見佳,諦視而其佳處為人所不能到,且與人以不易知,引畫事之重要在用筆,此為上品。
回覆列表
雖然題主問的是國畫創作當中的問題,但是同為中國傳統藝術,我們不妨藉助王國維先生對於詩詞創作中“造境”與“寫境”的認識來分析這個問題。
“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故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造境和寫境,是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兩種流派,但是兩者也很難區分,因為大詩人主觀創造的意境必然合乎自然,客觀臨摹的意境也必然合乎理想。
造境是在自然之物的基礎上,作者透過自己的主觀想象和發揮,創造出能引起共鳴的意境,血境是在尊重客觀事物的基礎上,對於自然之物進行客觀描摹,以創造自然的實有之境。兩者都是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