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同爸同媽育兒說
-
2 # 潘潘媽媽
你沒描述孩子在家裡的情況,是不是也這樣?我猜可能孩子在家裡一直比較自由,突然到了有各種規矩的學校環境,沒法適應。
1,可以在家裡教他適應規則,比如吃飯就要規規矩矩坐在餐桌,吃飯時不能拿玩具,具體要根據自己孩子情況,看他哪些方面需要改進,用規矩去約束,讓他習慣遵守規則。
2,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接納孩子的情緒,在孩子狀態比較好時,和孩子溝通他對幼兒園的看法,也可以玩扮演幼兒園的遊戲,讓他演老師,家長演小朋友,這個方法能側面瞭解孩子的幼兒園生活。
3,看一些關於幼兒園的繪本,讓他更好的瞭解幼兒園的方方面面。《大衛上學去》這本,講了幼兒園的規則,可以帶孩子看看,挺有效的。
-
3 # 孩子永遠都是寶
每個適齡兒童初上幼兒園期間都是不同程度的不能很好適應那裡的生活,這也是正常現象,不需要太擔心。至於你說的你兒子這種無組織無紀律的情況也不是什麼嚴重問題。
孩子初上幼兒園不適應不合群是很正常的。當初我兒子兩個多月上幼兒園不喜歡進教室,喜歡呆在廚房和那慈祥和藹的奶奶在一起,這就是孩子對其他孩子和老師的一種牴觸,做家長及老師的不要強加干預,可以適當的引導,慢慢就會好的。
孩子在幼兒園無紀律老師就該好好幫孩子培養,誰能保證孩子一定有組織有紀律才可以去上幼兒園?那麼幼兒園老師面對這種學生就該在其身上多花點心思了,幫助其早點適應幼兒園生活習慣,讓家長少擔心。
早上家長送孩子去幼兒園時,可以多多鼓勵孩子,適當地囑咐一下讓其在園中和小朋友好好玩耍,培養友誼。好好聽老師的話等…。放學後家長耐心詢問孩子一天的情況,如果有不合適的地方問其原因再想辦法讓孩子下次改正。切記對孩子發脾氣哦!那樣只會適得其反。
-
4 # 大謙與小旻
跟幼兒園老師進行一次詳談,具體瞭解兒子在幼兒園的表現,上課是怎麼樣的,有沒有走來走去甚至走出教室,如果老師經驗比較豐富可以問老師根據她的經驗孩子的問題出在哪裡。其實孩子若果是比較好動的話,應該不會只是在幼兒園才有搗蛋的表現,家長應該在平時生活中都會覺察到。
建議帶孩子到醫院做一次血鉛量檢查。血鉛含量超標危害比較大的,會引起神經系統不能正常運轉,對孩子的智力發育有影響久而久之會阻礙孩子的學習能力發展。血鉛量超標的臨床表現如下,你可以參考對照一下:易怒、多動、注意力難以集中、運動失調,嚴重者甚至會死亡,血鉛超標嚴重影響了孩子的生活質量。不過家長也不必過於擔心,儘早到醫院做詳細檢查,可以儘快治療,平時多吃膳食纖維幫助排出身體多餘的血鉛,同時要適當補充鈣、鐵、鋅等微量元素,增強自身免疫力是根本。
如果檢查過血鉛量沒有異常的話,那可以讓醫生做一次心理測試、智力測試及多動症行為量表,測試一下孩子的智商能力與篩查一下是否有多動症的傾向。如果智力測試結果不理想還有家長做的行為量表比較多符合多動症的特徵那就建議進一步做腦電圖和腦部磁力共振的檢查。值得注意的是,多動症的孩子不代表智力就肯定有問題,有很多多動症的孩子智商都正常甚至很高,只是因為多動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
如果上述的檢查都沒有存在較大的問題,那孩子極有可能是感官失調。在現代家庭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感官失調的情況,一是因為媽媽在懷孕的時候缺乏休息,孕期營養不均衡;二是現在剖腹產比較氾濫;三是孩子在嬰兒時期缺少爬行的訓練,寶寶的平衡協調能力都比較差,漸漸地造成感官失調。有感官失調的孩子可以參加感官訓練課程,一般一週上兩節課一節課一個小時,通常以遊戲的方式對孩子進行一系列的訓練,逐漸增強孩子運動的協調性,並且讓孩子在遊戲中學會遵守規則。
感官失調的孩子除了接受感官訓練以外,在日常生活中老師和家長要不厭其煩的對其循循善誘,要教會這型別的孩子要懂得一個道理可能要比其他孩子付出更加多的耐性,別人教一次就聽,這型別的孩子可能要教3次甚至更多,老師和家長平時要以鼓勵和表揚為主,千萬儘量不能打罵。我們要相信孩子感官失調,他作出反叛的行為不是他主觀控制的,一定要多點耐性去教。
-
5 # 書唸的婦人
我覺得題主不必太擔心,每個孩子發育的速度不一樣,你的孩子才三歲半,在我看來,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課堂上無組織無紀律的情況,平時題主可以多多地和孩子講講,讓他一定要遵守規定,上課一定不能亂跑。但是,如果孩子聽了還是依然故我,題主也不必太著急了。我覺得這都是很正常的。
相反,我還覺得題主孩子的這種特質好可愛啊。
-
6 # 一同成長
老師太著急,過早給孩子貼標籤了。
這個事情不能著急,每個孩子都情況都是不一樣的。
你先問清楚,老師所謂的無組織無紀律,到底指的哪方面,然後,你要幫孩子在老師那裡挽回一點形象。比如,問問老師孩子有沒有表現好的地方,這些之類的。不要讓老師一直關注孩子都缺點。然後,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你覺得沒什麼問題的,就要答應回家會好好配合老師跟孩子說清楚,請老師再耐心點。
老師會跟家長溝通,其實也是側面點表現老師還是負責的,所以,好好溝通吧!畢竟很多規矩習慣之類的,本來就是慢慢養成的。
至於孩子之間的問題,多問問就好,不用著急。
-
7 # 懶媽育兒路
當然,這之間孩子異常反感去幼兒園,每天都哭著。我也恨下心來了。結果現在很好,上課坐的住,專注力也提高了。
不過他們班的另一個孩子,媽媽生了二胎,家長精力和時間達不到,所以即便老師在幼兒園使勁幫助孩子,現在這個孩子還是亂跑,亂動,一點沒有好轉的跡象。
我的意見,如果孩子每天開開心心,小班不用太著急,等等吧。如果實在耽誤上課了,跟老師好好溝通溝通。到了中班再糾正吧。
-
8 # 鈴蘭王強
首先,孩子上幼兒園前,在家裡需要做很多準備性的訓練。因為幼兒園很多規則和要求,與家裡的隨心所欲不一樣。孩子是有一個適應期的,老師家長都不懂的話,隨便亂評論孩子不聽話,總是被批評會引發很多幼兒的行為和心理障礙的。反而會刺激激發孩子的焦慮狀態,導致孩子多動或者其他的問題。俗稱,一個本來健康活潑聰明的孩子,弄的逆反多,問題多 未來厭學都會激發出來。其次,家長既然送孩子去幼兒園,千萬不要把孩子丟給老師,單純透過幼兒園對孩子進行規範管理。家庭引導培養與幼兒園的管理模式要相互配合,讓孩子及早學會適應幼兒園帶各類規則的生活活動。從提問來看,家長首先都沒有明白幼兒園的真正含義是什麼,更不懂家庭教育從幼兒園開始就將一直伴隨孩子高中畢業!!家長自己沒有準備好,更不懂孩子如何引導培養和訓練,孩子一旦被貼上調皮孩子,被貼上不守紀律的孩子,那麼,一個好孩子都會被你們家長和幼兒園共同操作成了問題多多的各類心理行為的障礙孩子,今後厭學、逆反是肯定越發擴大了。
-
9 # 為你踮起腳尖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能用他人的標準來要求,所以不要覺得同齡人怎麼樣了,自己家孩子就應該怎麼樣,每個孩子的適應能力不同,優點和缺點也都不一樣,就比如說告狀這一點吧,每個人的原則底線不一樣,你家孩子屬於那種比較寬容樂觀的人,所以很多事情他都不在乎,這樣的性格挺好的。
-
10 # 兜媽愛叨叨
擔心孩子太小不懂紀律?
孩子只有1歲的時候,如果他們在超市裡大喊大叫或者把東西從購物車裡扔出去,這時你可能會有點束手無策。畢竟,大部分都會覺得這個年齡的孩子還太小,不懂規矩,是不是?其實不然。雖然像限制遊戲時間或限制其他遊戲權利這樣的方法在幼兒身上效果不太好(他們太小,理解不了因果關係),但這時,我們可以向幼兒介紹正確和錯誤概念。
通常在“教育”孩子時家長只會用懲罰的方法,但“教育”這個詞的本身指的是“教化培育”。所以,對於較小的孩子來說,培養紀律意識的重點應該是教會孩子如何社交,並告訴他們各種規矩。
下面這些簡單的方法,能讓幼兒早早的樹立良好的紀律意識。
分散注意當孩子做壞事的時候,要控制住自己,不要大聲的斥責他,因為你的語氣會讓他感到非常不安或疑惑。相反,這時候要快速、冷靜地用其他事情吸引他的注意力。比如,他在沙發扶手上亂爬,這時要輕輕地把他抱到地板上,一起讀書或者玩玩具。這種方法不僅會讓他很快的停止做那些你不想他做的事,而且當你做多了,他就會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對的,比如在傢俱上亂爬。
保持一致你可能會覺得,孩子在晚餐前哭鬧的時候,讓他吃一塊餅乾,這種事只發生過一次,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滿足了他這次的無理要求,就等於鼓勵他以後想為所欲為的時候,繼續對父母發火。教會他們規矩,並堅定地遵守下去,才是最重要的。當教育孩子規矩時,你和家人一定要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如果家裡的大人對能不能在浴缸裡濺水、吃飯的時候要不要坐在嬰兒椅上有不同的意見和做法,孩子會感到困惑又沮喪。
用引導代替禁止如果你總是對孩子說“不要……”“不許……”“不能……”,他可能會開始不聽你的話——或者當他不想做某件事的時候,他也會學著說“不”,這就更糟糕了。家長應該只在有安全問題的時候說“不”,比如,當他想用手摸油鍋的時候,你必須立即用嚴厲的聲音說“不”。但是當他的行為不會對自己造成傷害時,用引導的方法表達出你的命令:不要說“不許在車裡拖鞋!”你可以這樣說“在到家前都要乖乖的穿好鞋哦,到家你就能把它們脫掉了。”
給他做示範和聆聽相比,幼兒透過觀察來學習事物會更好更直觀。如果孩子在和別的孩子一起玩耍的時候太過粗暴,可以用模擬的方法教給他正確的行為。比如,“讓我們輕輕地抱一下多多”,然後牽起他的胳膊,引導他做出擁抱的姿勢。或者,如果他總是不願意在睡前刷牙,那就和他一起刷,直到這成為他睡前的習慣。
表揚孩子有時候,幼兒做錯事,是因為他們不會交流——當他們做錯的時候,一定會引起你的注意。所以當他做的事符合你的要求,或者遵守了家裡規矩的時候(例如進門的時候把鞋子擺好),無論你在做什麼,都要告訴他你很高興,並表揚他。這樣堅持下去,他就會懂得,良好的行為也會讓他得到想要的關注——他可能就會一直遵守規矩。
-
11 # 蜜桃姐姐
家長畢竟不能一直跟著孩子去幼兒園管教他,家長就在家中好好引導孩子的行為吧。
首先,家長需要把紀律看成是一種教學形式,而不是一種懲罰形式。孩子需要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並保證自己的安全。孩子是個求知慾強的學生,但最重要的一課——分享、耐心、合作、謹慎——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學會。作為他的主要老師,家長的工作是以一致性、耐心和同情來強化課程。
對幼兒來說,一致性尤為重要。如果媽媽的電腦昨天出了故障,今天應該禁止使用,不能因為孩子的求情而開特例。不要擔心需要反覆解釋給孩子聽,幼兒可能需要聽一百次資訊才能理解(一百次是誇張了點啊,就是很多次的意思~)。
當孩子表現不好,他不需要聽父母的“講座”。給孩子一個堅定的“不”,用一個容易理解的解釋,比如“你可能受傷”或者“那不是玩具”,然後引導他去做其他更好的活動,效果更好。
休息對之後的玩樂是有益的,但是很少有3歲前的孩子理解這個概念。對於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如果爸爸媽媽讓他在遊戲時或做其他事時停下來,只會讓他感到困惑和沮喪。如果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去理解時間概念,那就儘量少用懲罰或呵斥。使用“暫停法”時,把時間限制在三分鐘以內,這樣孩子就可以控制自己了。讓他坐在一張“淘氣椅”上(其實就是普通的椅子,但是在告知孩子的時候賦予了特別的意義,如果孩子淘氣,就得坐在那張椅子上),而不是把他送到自己的房間,家長最好不要把孩子的房間和懲罰聯絡在一起。也可以考慮和孩子坐在一起,他可能會很快冷靜下來,家長也可以休息一下。
不管孩子行為多麼惡劣,動手都不應該是好的選擇。打屁股只會讓孩子害怕父母。即使家長永遠不會傷害孩子,生氣的時候也很容易失去控制。如果家長有想打孩子的衝動,最好馬上停下來,讓自己冷靜,直到不那麼生氣。
紀律不一定總是消極的。家長可以表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比如與朋友分享玩具或收拾書本。當孩子發現自己做好的行為、遵守規矩時能夠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以後也會朝這個方向走。
最後,讓孩子儘可能容易地做正確的事情。儘量避免讓他陷入他無法應付的局面。例如,當他又累又餓的時候,不要帶他去長時間的購物旅行。不要用他不允許接觸的東西來圍住他。如果他的世界充滿了誘惑,家長得花一整天的時間說“不”。所以,儘量最大限度地給孩子機會去探索,但儘量減少讓他陷入困境的情況。
兒子3歲半,上幼兒園一個月了。兒子好像心智不怎麼成熟,同齡在幼兒園都挺聽話的,上課乖乖坐著,我兒子就不行,可能坐幾分鐘就坐不住,可能直接不坐。排隊也是。相比其他孩子,就是搗蛋鬼。但是不會打架,很霸道的那種。總感覺他天天人去了幼兒園,腦子還在家,總是學的東西,回家問,也是不知道或者說個一兩句。班上好多同學都知道他名字,早上小朋友叫他,他一點反應沒有,彷彿一點不認識人家。班上只知道兩位同學的名字,名字對了也不知道臉對不對的上。其他同學有的都知道回家告狀了,他還不在狀態。一點不會。談心一點不會。想請問我兒子這種無組織無紀律的行為,怎麼可以改正,有沒有好的方法。謝謝!
回覆列表
作為家長,可以先看孩子到底在家是什麼情況,可以在家的時候就給孩子培養生活各個方面,和學習方面,如果老師說的話,就問清是哪方面,回到家中一定讓孩子有規劃,給孩子任何方面都做一個表率,從最小的事情來培養孩子的成長。有很多孩子在家的時候太隨意,在外面就無法無天了,老師在管理方面很難約束其他孩子,孩子既然到了一個大家庭,就應該遵守學校的規定,讓孩子做到以後,不僅孩子省勁,老師和家長也同樣受益,所以何樂而不為呢?約束孩子的同時,也是在約束學生和家長,也是在配合老師的工作。我們所有的配合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優秀,越來越適應大家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