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先生說
-
2 # 情感解答
他喜歡她
那一年,他十四歲,她十三歲。他在她隔壁班,她坐在視窗,每次下課放學,他都會經過她的班級,然後不自覺的望向她。每次下課,她在樓下玩耍,他總是在樓上深情的看著她。他總是喜歡叫她的名字,在她看不見的地方。每次放學,她在前面走,他推著車子跟在她的後面
他跟她表白他給她寫的第一封信,是拖她的同學遞給她的。她第一次收到信,心裡既興奮,又緊張。她開啟信,看著他寫的每一個字,都充滿著對她滿滿的愛,她看著面紅耳赤。她是多麼內向啊,從來不敢和男生多說一句話。從那以後,她幾乎每天都能收到他的情書,他總是很用心的把每一封情書疊成一顆心形,猶如他愛她的那顆心
她在逃避那時候,她對愛是那麼懵懂,那麼無知,她不想那麼早就接觸愛。她不知道該怎麼辦,她不迴應,不理他。她甚至做一些過激的舉動,當著他的面撕他寫的情書,甚至她的朋友幫她寫信罵他,而且罵的很難聽。當著他的面,跟別的男生有說有笑,他看見了,找了那個男生打了他一頓,後來那個男生再也不敢理她。她生氣,氣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他恨她後來,他說,他恨她。他的兄弟告訴她:他喝醉酒以後,會叫她,會罵她。他在桌子上,板凳上,黑板上寫她的名字。他的所有同學和老師,都知道他喜歡一個女生。但是那個女生,總是一次一次的傷害他,那是他第一次那麼單純的喜歡一個女生。我想,愛的越深,恨也就越深吧
他原諒她再後來,她去了縣城裡上學。他再也看不見她,他輟學了,出去打工了。再見到,是兩年以後,他再見到她,心中還會泛起波瀾,還會深情的跟她表白。還會和她憶起當年,訴說那時的情深。被她傷的體無完膚,但她還是那個讓他心心念念,無法忘記的女子。曾經無數次的在夢裡與她相見,甚至在生活中把別人看成是她
-
3 # 微夏58
由愛生恨,是因為在意。你不得不,無法不在意一個人的時候,為了糾纏,恨在臉上,愛在心裡。愛一個人,你覺得,心裡滿滿都是他,盛都盛不下。哪天,他背叛了你,或其它,心裡就多了根刺。開始,經常疼一疼,疼的久了,就變成了恨!用惡毒的語言去諷刺他,嘲笑他,甚至傷害他,恨不得他去死,可是,你的心,還是經常疼一疼,甚至更疼。我對我的爸爸是又愛又恨,愛他,他是我爸爸,血緣至親,每逢下雨了,他都會去學校接我。恨他,他喝酒醉了之後打媽媽,恨他狠狠的打我哥哥,恨他沒上過學,滿嘴髒話。恨他沒給我美好的童年。我小時候想躲他遠遠的,越遠越好。恨他,為什麼我的爸爸會是他!長大之後,我又不得不愛他,他為了家,什麼髒活累活都做過,早早白了發,我和我哥也安然長大,看著他的白髮,我又想哭,說不出什麼心理。。。
由愛生恨是一種不得不的糾纏,放不下,剪不斷。我覺得是愛的太深,如果不是深深地愛,又怎會受傷,又怎會恨……如果我不夠愛,我一定會遠遠離開,慢慢淡忘。
-
4 # 柏恩先生
經常會在報紙網站等媒體上看到類似“XXX求愛不成,因愛生恨將對方殘忍殺害”這樣的新聞,不得不感慨愛不僅會“生痴生念”也一樣會“生嗔生恨”,得不到後不惜玉石俱焚,親手摧毀心愛的人。莫非愛恨只在一念之間,由愛生恨的人究竟是痴情還是薄情?
一、愛恨同源
愛可謂人類情緒體驗中最強烈的一種。從心理學上講,愛是我們對他人的一種心理能量的最大調動,當被調動起來的能量突然失去了釋放的物件,就會體驗到強烈的空虛、絕望、痛苦、憤怒、悲傷,而在這種心理狀態下常會做出失控行為。
研究證明:愛和憤怒在大腦中是聯絡在一起的。研究人員在動物身上進行實驗,以發現回報和憤怒是如何緊密纏繞在一起:刺激一隻貓的回報反應區,這貓會感覺到強烈的快感,如收回刺激它就會咬人。研究結果發現:一般的憤怒過程和額葉前部皮層中心緊密相連,後者是跟“回報”有關的結構,如贏得愛人的回報、認同,這種期待沒有得到滿足的反應被認為是“受挫-敵對假設”。所以,當愛的動力受到阻礙時大腦就會將激情轉變成憤怒,產生負面情緒甚至攻擊行為。
另外愛恨同源,我們對同一個人會同時懷有愛恨兩種截然相反的感情,因為他身上同時具備我們喜歡和不喜歡的東西。如果關係比較疏遠,愛和恨會顯得比較微弱,接近中性;如果關係非常密切,愛和恨就會變得很強烈。有人問,為什麼有的情侶或夫妻一直相愛看不出恨的痕跡?精神分析學認為,他們的恨被抑制住了。不管多相愛的兩個人,相處中都會有摩擦和矛盾,所謂的“打情罵俏”弗洛伊德稱為“詼諧”,但詼諧的本質是攻擊,不過換了件輕鬆的外衣,是變相的攻擊,是攻擊的昇華。
二、愛在動機,還是愛在效果?
你愛一個人,對方如果給予迴應,你就會處在無限幸福的感受裡,誤以為自己有權完全佔有所愛之人獨享他的所有關注。由愛生依戀,由依戀生佔有慾,當愛變成控制的時候,動機仍然是愛,但是行為已經蛻變成佔有。
但愛不在動機,而在效果。你使出渾身解數,用自己的方式去愛,如果這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他就感受不到愛,反而會覺得你不理解,是在傷害他,這種對沖的壓制會引發他的敵對情緒。控制不是愛,因為控制者根本不顧對方的感受。這常體現在親子關係中,家長會說“都是為你好”,他們把自己認為是“對的”和“好的”的東西強加給孩子,以各種方式甚至不惜傷害孩子的心靈。社會上一度引發熱議的“父母禍害論”就由此而來,那些受到傷害的孩子們控訴著父母的“迫害”。
其實,人們日常所犯最大的錯誤,就是對陌生人太客氣,而對親密的人太苛刻。越是親密越嚴厲,越會怒其不爭,恨鐵不成鋼,卻忘了對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和思想,需要被尊重。
三、極端的愛是一種病態自戀
“愛始於自戀止於自卑”,愛是一種個人化的內心情感體驗,其中包括很多自戀的投射因素。新聞上常見的求愛不成將對方殺害的案例,多是畸形的愛,它旨在為極端自戀的“我”服務,而非渴望對方幸福。
弗洛伊德認為“自戀”心理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一歲左右至三歲之前的嬰兒時期。在嬰兒的心理世界中,他就是全能的上帝,以自我為中心,當需求被滿足時,則獲得快樂;如果不滿足,則會因需求遭受挫折而暴怒,大哭大鬧。
當然,並非所有自戀都是病態的,在生活中隨處可見類似自戀人格特徵的人。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將病理性的自戀如此定義:需要讚美的、表現在幻想上和行為上的瀰漫性“無所不能”,缺乏共情,常始於幼年,並一直持續到目前。符合的標準中就有:被美麗或理想愛情的幻想所迷惑,相信自己是特別的、唯一的;有特權感,可享有特殊優待或他人自動的順從;缺乏共情的能力,無視他人的情感和需要等。自戀者“一廂情願”地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相信自己才是唯一的最好的,他人應該認同自己,自己的願望也應該馬上得以滿足。當現實表現出與自己想法存在差距的情況時,病理性自戀者往往會做出出格的行為,帶來巨大傷害。而在他自己意識裡,卻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四、“恨”是調節內心平衡的一種心理機制
愛一個人得不到回饋,在受到傷害後便會轉用恨的方式來掩蓋,恨是一種攻擊,透過攻擊讓自己認為不再愛了。心理防禦機制裡如此定義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將意識不能接受的內容壓抑進潛意識,並以相反的外顯行為體現出來。反向行為是一種無意識的壓抑行為,若使用得當,是一種適應性行為;使用過度壓抑太多,以反向行為表現出來,輕者不敢面對自己,重者將造成嚴重的心理困擾。
通常來說由恨產生的憤怒、悲傷等情緒對身體健康有害抑制免疫系統,但事實上,人們也需要透過這些情緒的宣洩,才能使自己走出困境,所以恨是我們調節內心平衡的一個工具。進化心理學認為由愛生恨產生的憤怒消沉等情緒能幫助人們從“絕望反應”中解脫出來,重新開始。慟哭、目光呆滯、自我封閉等意志消沉的反應是應付機制進化而來的:消沉是一種可信的訊號,表明某件事不可救藥地出錯了;它是一種求救的訊號,強迫受到很大壓力的人尋求幫助。
因此愛而不得時,人們通常會經歷這樣的心理過程:憤怒和抗議愛人的離開,試圖贏回愛人的認同,未果後重復憤怒和痛苦情緒,再狠狠痛過後徹底放棄,將自己重新準備好,進行下一次戀愛。
-
5 # 古風情感美文
由愛生恨往往是愛的太深。我們經常會在報紙網站等媒體上看到因愛生恨毀了他人毀了自己的新聞,不得不感慨愛情會讓人瘋狂。愛恨只在一念之間,由愛生恨的人究竟是痴情還是薄情?
在感情的世界裡,我們常常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原本一個人很愛一個人,因為一些事情的發生,變得很恨那個人。沒有經歷過的人很難理解,因為我們總覺曾經那麼深愛的人,怎麼可能因為一些事情就產生那麼大的恨意呢?但事實上這個是有其心理因素影響的,人的感情在受外界刺激的影響下,具有多度性和兩極性的特點,一般我們會對某種情感有不同等級的劃分,還會找出與之相對立的情感狀態,如愛與恨、歡樂與憂愁等。
愛可謂人類情緒體驗中最強烈的一種。從心理學上講,愛是我們對他人的一種心理能量的最大調動,當被調動起來的能量突然失去了釋放的物件,就會體驗到強烈的空虛、絕望、痛苦、憤怒、悲傷,而在這種心理狀態下常會做出失控行為。
如果你在婚戀中失敗了,希望你能放下恨,放下恨,不代表寬容、縱容、懦弱,不是便宜了對方,是便宜了你自己,解脫的是自己,釋放的是你自己,與對方無關。當你不打算讓對方好過的時候,真正不好過的是自己。人生太短了,人心也太脆弱,經不起天長日久的傷害和折磨,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快樂和高質量的人生,忘掉不愉快的過去,是為了活好現在和未來。
回覆列表
【陳先生原創小毒情感雞湯】【說得有理歡迎關注轉發,說得不對可以破口大罵】討厭一個人其實很容易。但真正的恨一個人很難。就跟你愛一個人很難一樣。因為無愛則無恨。菩提本無樹,何處惹塵埃。愛是恨生的根,恨是愛結的果。如果說由愛而生恨,那一定是曾經愛得太深。
其實很多時候很多人都分不清愛恨,以為所有的感覺和愛恨都不過是一種對錯。這本身就是一種誤解。因為愛,本來就沒有對錯,只有世間因果。
當你愛上一個人的時候,也就是恨一個人的開始。世上本就沒有日久生情,只有日久見人心。只有等待和陪伴,才是歲月的最漫長。
你愛一個人,初始都幸福,過後都傷痛。因為幸福都短暫,平淡都漫長。當有一天激情褪卻,你的快樂減少,痛就開始滋生增長,恨就就開始遍野漫長。
愛一個人,永遠都不會太久。但恨一個人,卻可以很長很長。
長到老眼昏花,長到白髮蒼蒼,長到幾十年後某一個黃昏或午後,你可能還會坐在老去的板凳上,指著我的鼻子罵:死八公,你怎麼還不死啊。
我可不能比你早死,因為我死了,天下再也沒有人能為你扇風點火,燜你愛吃的排骨,煮你愛喝的苦瓜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