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潮流影視
-
2 # 自媒體發現哥vlog
小時候,有一天趁著我奶奶在廚房做飯。
我爺爺拉過我問:“喜歡爺爺多,還是喜歡奶奶多?”
機智如我,自然是一臉諂媚:“爺爺!”
爺爺先是得意地笑了一下,然後突然敲了一下我腦瓜:
“別讓你奶奶知道,不然她多傷心啊。
有對夫妻為出生三週就夭折的孩子寫了墓誌銘:
“墓碑下是我們的小寶貝,他既不哭也不鬧,只活了二十一天 ,花掉我們四十塊錢。他來到這世上,四處看了看,不太滿意,就回去了。”
2017年已經過去一半,回首望去,上半年熱門的新媒體營銷案例數不勝數:特色H5、一鏡到底的長圖、短影片、流量明星借勢營銷層出不窮,有些大獲全勝口碑爆表,有些聚訟不已譭譽參半。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上半年值得記錄和分析的十大案例,及其背後的新套路。
1、百事可樂《17把樂帶回家》
關鍵詞:懷舊
2017春節伊始,百事就放大招,促成《家有兒女》原班人馬再聚首,引發懷舊潮。打“情懷”牌是百事的慣用套路,去年,百事曾邀請六小齡童拍攝廣告《把樂帶回家之猴王世家》,迅速在社交網路刷屏;2017,又借力《家有兒女》原班人馬背後的粉絲力量,策劃了新一輪的懷舊營銷。看著小雨小雪劉星都長大成人,簡直喚回了十二年前一家人打打鬧鬧的美好回憶。
小結:迎合情緒是二流營銷,迎合回憶是一流營銷。噱頭足夠爆炸,短片足夠溫情。
2、《歡樂頌2》的霸屏
關鍵詞:霸屏
《歡樂頌2》持續2個月霸屏,以全網220億的播放量收官。延續了第一季的熱度,《歡樂頌2》主要透過四種方式進行營銷:一是在開播之前,五美就頻頻聚首為《歡樂頌2》宣傳造勢,不僅合體參加活動,更是拍攝雜誌封面,可謂上博足了眼球。二是用營銷大號製造話題和議點,引發使用者共鳴和自發討論。三是60+品牌硬性植入,雖廣受詬病,但在帶動流量上功不可沒。四是虛擬人物開微博,戲比劇裡還足。樊勝美爸爸微博簡介是“一個能打字的植物人”,樊勝美哥哥的簡介是“我就是不想工作”,樊勝美媽媽在微博上“戲”也很多,每天的日常就是想兒子、壓榨女兒,還發文聲稱擔心會被觀眾寄刀片。
虛擬人物從螢幕跨入現實,拉近了角色和觀眾的距離,讓一部電視劇用屏內走到屏外,增強了互動性。五是有神曲加持,除專為五美量身打造的定製曲外,更有爆款插曲《咖哩咖哩》朗朗上口,火速佔領各大音樂榜。
小結:究竟是網際網路營銷X影視IP的勝利之戰還是砸口碑的“車禍”現場,褒貶不一,但從實際效果來看,《歡樂頌2》的營銷效果是成功的。
3、百雀羚神廣告
關鍵詞: 一鏡到底
一鏡到底長圖廣告並非百雀羚首創,而百雀羚卻無疑是玩得最成功的一個。創立於1931年的老奶奶品牌百雀羚,憑藉母親節定製禮盒「月光寶盒」的廣告、首發於創作號@區域性氣候調查組的一鏡到底長圖,成為廣告、營銷、公關、新媒體、傳媒……各種圈的熱議話題,諸多賞析、評論文章的釋出更是促進了廣告的傳播。雖然轉化率不高,但傳播性、口碑都堪稱上乘之作。隨後,更多品牌方開始使用一鏡到底長圖的營銷方式。
小結:中國產老字號重新整理品牌定位的成功案例。
4、京東618營銷
關鍵詞:洗腦
想想看,腦海中天天流動著一首經典歌曲的歌詞是什麼感覺?就是“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這種感覺!
腦白金的廣告恐怕將成為廣告史上不能被遺漏的案例了。雖然騷擾了觀眾,但勝在效果好。在淘寶,蘇寧等電商平臺各自推出自家的購物節時,京東也是難為了,只能拼命宣傳自己的618了。
今年,京東618活動開始前,預熱宣傳片已經在各大自媒體、傳統營銷平臺、甚至是電梯間進行了一波轟炸式宣傳:摸麻將摸出618就贏了,背乘法口訣對618產生條件反射,大長腿美女在車站等了一天就為了618路公交車……618的安利式宣傳片,簡單粗暴卻洗腦,讓人印象不得不深刻。雙微互動、渠道廣告、品牌僱主短影片放送、明星直播間以及新人福利大禮包更是將本場大促推向了高潮。6月17日,京東更是舉辦了大咖說趴明星直播活動,召集了30餘位明星大咖進行長達12小時不間斷的直播秀,明星效應利用到極致。
小結:有時候,洗腦是最好的營銷。
5、網易嚴選與最生活的對撕大戰
關鍵詞:節操
創業公司最難的是什麼?除了賣貨,就是品牌知名度。當然,知名度高了,賣貨也就更容易了。也許最生活毛巾的創始人朱志軍就是這麼考慮問題的?所以,他三下五除二策劃了一起以弱者姿態抗爭強者的營銷事件,表面看是聲討,實質上,呵呵,就是品牌營銷嘛。一篇《致丁磊:能給創業者一條活路嗎?》刷爆網際網路圈,毛巾哥聲討:網易嚴選上架的一款阿瓦提長絨棉毛巾標註“G20專供同款”涉嫌侵權,最生活毛巾遭到了不公平待遇。
本以為大佬是好欺負的,故事就這樣結束了,誰知網易嚴選反懟毛巾哥,釋出文章《我有一個創業者的故事,你想聽嗎?》,深扒了一波毛巾哥不光彩的老底……
目前,網易嚴選已在相關頁面去掉了“G20專供”相關字眼。對撕暫且告一段落,相信很多看客並沒有興趣關注此事的後續發展。因為,毛巾哥你已經得到了你想要的,網易嚴選的反擊獲得的高頻品牌傳播也在意料之中。差不多就洗洗睡吧。誰的節操更多,誰知道呢。
小結:創業不易,品牌營銷還是要認真一點。
6、草根樂評進地鐵站
關鍵詞:UGC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人心也變得更柔軟。也許是看中了這特殊的時間段,網易雲音樂和杭港地鐵合作發起快閃營銷《看見音樂的力量》,把網易雲音樂使用者的音樂評論搬到了地鐵站。這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兒,他們從 4 億網易雲音樂樂評中,精選了點贊數最高的 5000 條,又人工篩選出 85 條評論印在海報上, “哭著吃過飯的人,是能夠走下去的”,“不在一起就不在一起吧,反正一輩子也沒多長”……引發瞭如潮的好評。
小結:最能引發共鳴的聲音來自使用者,
UGC昇華了品牌傳播的價值。
7、金立 X 薛之謙
關鍵詞:IP
品牌用明星做影片、海報營銷不是新鮮事兒,但對於薛之謙這樣集歌手+段子手於一身的,有IP屬性的明星,怎麼榨乾他的價值,就值得燒腦了。近日,金立 X 薛之謙的5集短影片,為我們又一次詮釋了企業到底怎麼用(zha)好(gan)代言人。各類狗血的劇情、演技、生硬到炸裂的廣告,所有的不合理造就了合理,成就了典型的“薛氏幽默”;而金句的加持更是增加了產品的賣點。
小結:引爆傳播的是內容,整合流量的是IP。
8、喜茶的自導自演“排隊營銷”
關鍵詞:飢餓
喜茶這半年異軍突起,讓人看出了些小米的套路。當年“吊高賣”的營銷方式讓小米快速進入大眾視野,但這些年江湖地位的穩定,固然不全是營銷手段的功勞。敢於做第一個採用純電商方式售賣手機的廠商,小米的實力才是制勝關鍵。如今的喜茶恰如當年的小米,抱怨越多,排隊的人越多,品牌越紅,這種猶如多米諾骨牌般的連鎖營銷現象正是喜茶所追求的。而這種飢餓營銷帶來的話題度,還是得產品自身質量加持才行。
小結:飢餓營銷喚起食慾,
但消費者的食慾能持續多久還是取決於品質。
9、玩轉瓶身營銷,我只服江小白
關鍵詞:文化營銷
坦白說,個人覺得“江小白”的口味並沒有喝過的其他同等檔次的白酒好,在醇香度上還是有很大欠缺。但是,它的文化營銷策略促成了他的成功。江小白提倡直面青春的情緒,不迴避、不懼怕。與其讓情緒煎熬壓抑,不如任其釋放。這個宣言直接決定了“江小白”的市場定位,就是年輕群體。
2011年才出道的江小白,瓶身營銷一度被業內奉為經典。每一句語錄都抓住了痛點,說到了年輕人的心坎裡。而不久前與同道大叔的跨界合作,更是整合了雙方的粉絲群體。
小結:文化經濟與實體經濟對接,江小白的營銷是個好例子。
10、反雞湯的喪文化營銷
關鍵詞:喪
被灌了20年雞湯的90後們終於開始反抗了,“反雞湯”式“喪文化”店面的出現,既是一種自嘲式的情緒表達,更是大家對生活壓力的不滿和反抗。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市場。“小確喪”的盛行,讓一些品牌迅速抓住機會。
前有網易新聞和餓了麼聯手推出的線下快閃店喪茶,後有“沒希望酸奶”、“負能量奶茶”、“UCC Coffee”等喪文化IP迅速走紅。在揭露真實生活中負能量的同時,喪文化也在不斷引發人們的思考。但這能否成長為主流文化,還需要看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趨勢。
小結:無論是否能成為主流,
亞文化都是營銷策略中不可忽視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