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廖茜茜
-
2 # 隆爺不是爺
生物防治,簡單說遵循自然規律,維持物種之間的關係,減少汙染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舉個農業發展的例子,我們的穀物糧食越來越豐收,科學技術在發展,化學技術也在不斷進步。現代文明高度發展,害蟲也在不斷繁衍進步。我們也採取了越來越多的技術手段去消滅害蟲。但是隨之而來的是人、農作物、害蟲之間的沒有硝煙的戰爭。比如我們使用農藥,因為合成藥物,自然界是沒辦法去降解的,就會完成保留。而採用生物防治,這些自然界本來有的東西,就可以在自然狀態下降解,無汙染。簡單說,就是大蟲吃小蟲,小蟲吃弱蟲,以蟲治蟲,以菌治蟲。現在還有更高階的技術像干擾素,資訊素,BT蛋白等。前段時間網路流行的關於2000年新疆北部發生蝗災,除了化學藥物外,一群雞鴨組成的大部隊也在“滅蝗大戰”中顯身手就是生物防治的例子。
建設生態文明,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紀念,保護生態,綠色發展。農業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食品安全得以保證。
-
3 # 老家的歲月
園林害蟲可利用的天敵種類較多,據調查有200多種,包括天敵昆蟲、微生物(真菌、細菌、病毒、線蟲)、鳥類等。生物防治技術和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保護利用天敵:改善天敵生存條件,適當配置、科學養護蜜源植物,為天敵提供補充營養,同時避免使用對天敵殺傷力強的農藥,控制一定的害蟲種群密度以維護園林生態系統自然的食物鏈。
人工繁殖散放天敵:這是害蟲防治行之有效的生態控制的方法,已被廣泛地應用於害蟲防治上。目前,赤眼蜂的生產已形成產業化,應用技術也十分成熟,赤眼蜂的寄主很廣,可用於園林上防治鱗翅目、雙翅目等多種害蟲。筆者正嘗試利用赤眼蜂防治灰白蠶蛾,利用小紅瓢蟲防治埃及吹綿蚧。
利用生物製劑:中國生物製劑很多已可進行產業化生產。如Bt、百僵菌、昆蟲病毒等已廣泛用於農林害蟲的防治上,而這些製劑用於園林害蟲的防治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此外,利用線蟲防治地下害蟲特別是蠐螬,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利用植物殺蟲劑:植物殺蟲劑一般不殺傷天敵或對天敵的殺傷力不大,不易使害蟲產生抗藥性,對人、畜安全,不汙染環境,可以在害蟲的生態控制中發揮巨大的作用。目前除蟲菊素、魚藤酮、菸鹼、植物油乳劑、印楝素是應用較多的植物殺蟲劑(驅避劑)。
利用種間化學資訊物質:植物、植食性昆蟲及天敵之間存在化學資訊物質,如植物產生次生物質引誘害蟲,害蟲產生利它素引誘天敵,特別是害蟲取食後產生的互益素對天敵有引誘作用。目前商品化的昆蟲激素有280種[7],應用資訊物質控制天敵的行為來控制害蟲,是一項安全、有效的害蟲控制策略。
利用昆蟲生長調節劑:它影響昆蟲正常生長和發育,破壞昆蟲生長髮育的生理過程而使昆蟲死亡,昆蟲生長調節劑具有選擇毒性,只對昆蟲有效,對人、畜安全,因而在害蟲持續控制中很有發展前途。滅幼脲、除蟲脲以及撲蝨靈都是園林害蟲防治上可利用的高效藥劑,前者用於防治鱗翅目害蟲,後者用來防治葉蟬等同翅目害蟲。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來抑制或消滅有害生物的一種防治方法。內容包括:(1)利用微生物防治。常見的有應用真菌、細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質的抗生菌,如應用白僵菌防治馬尾松毛蟲(真菌),蘇雲金桿菌各種變種製劑防治多種林業害蟲(細菌),病毒粗提液防治蜀柏毒蛾、松毛蟲、泡桐大袋蛾等(病毒),5406防治苗木立枯病(放線菌)微孢子蟲防治舞毒蛾等的幼蟲(原生動物),泰山 1號防治天牛(線蟲)。(2)利用寄生性天敵防治。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蠅,最常見有赤眼蜂、寄生蠅防治松毛蟲等多種害蟲,腫腿蜂防治天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圓蚧。(3)利用捕食性天敵防治。這類天敵很多,主要為食蟲、食鼠的脊椎動物和捕食性節肢動物兩大類。鳥類有山雀、灰喜雀、啄木鳥等捕食害蟲的不同蟲態。鼠類天敵如黃鼬、貓頭鷹、蛇等,節肢動物中捕食性天敵有瓢蟲、螳螂、螞蟻等昆蟲外,還有蜘蛛和蟎類。 利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生態學現象和某些生物學特性,以防治危害農業、倉儲、建築物和人群健康的生物的措施。
利用生物防治害蟲,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公元304年左右晉代嵇含著《南方草木狀》和公元 877年唐代劉恂著《嶺表錄異》都記載了利用一種蚊防治柑桔害蟲的事例。19世紀以來,生物防治在世界許多國家有了迅速發展。
-
4 # 塔農
導讀:農藥對於農業是十分重要的。由於病、蟲、草害,全世界每年損失的糧食約佔總產量的一半,使用農藥可以挽回總產量的15%左右。
種子、化肥、農藥是現代農業的三要素,其中農藥是為農作物生長保駕護航的金保鏢,而如今農藥的大規模使用,造成的後遺症已經開始凸現,面對這種情況,科學家針對性的提出了生物防治的對策。為何有這樣的舉動,我們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1、農藥化學殘餘
絕大部分農藥的成分含有有機氯農藥,含鉛、砷、汞等物質的金屬製劑,以及某些特異性除草劑。這些化學元素性質非常穩定,進入生物體不易分解,透過食物鏈進入體內之後,又無法透過新陳代謝排除體外,日積月累就會導致生物體中毒。科學家近期在南極企鵝體內發展了有機氯農藥殘餘,可想而知現在農藥殘留是有多麼恐怖。
2、土壤的汙染
由於農藥的大量、大面積使用,不當濫用,以及農藥的不可降解性,已對地球造成嚴重的汙染,並由此威脅著人類的安全。
據統計,中國每年農藥使用面積達1.8億公頃次,50年代以來使用的666達到400萬噸、DDT 50多萬噸,受汙染的農田1330萬公頃。農田耕作層中666、DDT的殘留量分別為0.72×10-6和0.42×10-6;土壤中累積的DDT總量約為8萬噸。糧食中有機氯的檢出率為100%,小麥中666含量超標率為95%。
中國在1983年禁止有機氯農藥的生產和使用。代之以有機磷、氨基甲酸酯類農藥,但其中一些品種比有機氯的毒性大10倍甚至100倍,農藥對環境的排毒係數比1983年還高,而且,這些農藥雖然低殘留,但有一部分與土壤形成結合殘留物,雖然可暫時避免分解或礦化,但一旦由於微生物或土壤動物活動而釋放,產生難以估計的禍害。
3、大氣的汙染
農藥施用通常採用噴霧方式,農藥中有害物質漂浮到空氣中汙染大氣,其中的有害物質隨著氣流帶到世界各地,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倫敦上空1噸空氣中約含10微克DDT,雨水中含DDT7×10-12~400×10-12,全世界生產了約1500萬噸DDT,其中約100萬噸仍殘留在海水中。中國南方某省1994~1998年,漁業水域受汙染面積達45萬多公頃,汙染事故800多起。水域中的農藥透過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小魚--大魚的食物鏈傳遞、濃縮,最終到達人類,在人體中累積。
4、生態的破壞
農藥使用是在滅殺害蟲,但是大規模的使用導致害蟲、病菌產生抗藥性。80年代初中國防治棉田的棉鈴蟲和棉蚜蟲只需除蟲菊類殺蟲劑2次每次450毫升/公頃,就可以完全控制,進入90年代棉蚜蟲對這類殺蟲劑的抗性已經達到了1萬倍,防治已經沒有效果了,棉鈴蟲也有了上千倍的抗藥性,已經需要防治8~9次,每次750毫升/公頃,防治效果大打折扣。
同時農藥不光殺死了害蟲,還會誤傷其他益蟲,破壞了生態平衡。
農藥存在降解難毒性大的問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現代人對食品安全,生存環境關注度越來越高,因此生物防治應運而生。
-
5 # 我的家鄉牡丹城
生物防治是綠色環保的防治方法,不給環境造成汙染,降低農產品農藥殘留 ,利用生物天敵防治病蟲害,維護生態平衡。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種生物對付另外一種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為以蟲治蟲、以鳥治蟲和以菌治蟲三大類。它是降低雜草和害蟲等有害生物種群密度的一種方法。
它利用了生物物種間的相互關係,以一種或一類生物抑制另一種或另一類生物。它的最大優點是不汙染環境,是農藥等非生物防治病蟲害方法所不能比的。生物防治的方法有很多。生物防治不汙染環境,對人畜及農作物安全,不會引起抗藥性,不殺傷天敵及其它有益生物;同時在自然界建立起種群能使自己繁殖擴散,因此對害蟲的控制作用相對穩定。
回覆列表
生物防治是指能直接或間接傳播疾病,危害、威脅人類健康的生物,最常見的病原生物就是蚊子、蒼蠅、老鼠、蟑螂,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四害。現在正是鼠類繁殖的高峰時期,也蚊蠅、蟑螂開始繁殖的季節。目前全世界發現病菌、病毒、螺旋體、立克次體等病源250多種,可以攜帶的病源竟達到110多種,傳播這些疾病,它們真是“功勞”滿滿,那麼有哪些對人類有危害的生物需要防治的呢?
一鼠類:
常見的傳播疾病有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鼠疫、斑疹傷寒、鼠咬熱、沙門氏菌腸炎、狂犬病、森林腦炎、恙蟲病等。
二、蠅類:
常見的傳播疾病有病毒性肝炎、腸炎、霍亂、細菌性痢疾、衣原體、砂眼包含體、蛔蟲病、阿米巴包囊等E蠕蟲:結膜吸吮線蟲等疾病。
三、蚊類:
常見的傳播疾病有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黃熱病、瘧疾、絲蟲病、黑熱病等。
四、蟑螂類:
常見的傳播疾病有50多種疾病,如痢疾、副霍亂、傷寒、副傷寒、麻風結核、炭疽、白喉、猩紅熱、肝炎、骨骼灰質炎等、傳播綠膿桿菌及蛔蟲、鞭蟲、鉤蟲、蟯蟲等蟲卵。
總結:病原體生物防制涉及到廣泛的社會公共衛生問題和服務環境;病原體生物防制與食品安全有著密切的關係;可預防病原疾病的傳播與流行;提高健康意識,減輕病原體生物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有利於保護生態平衡;病原體生物檢測與防治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建立國家衛生城市的重要指標之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