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亂拍TVa

    有感而發一下,我現在就處於零社交狀態,但是內心非常平靜,回顧了一下自己多年社交歷程,從十幾歲渴望朋友,幼稚卻滿腔熱忱,被傷害過(有幾次記憶深刻的,後來午夜夢迴也會有內心觸動),到二十多歲仍舊滿懷期待,雖然自己對朋友減少了許多主動,但還是很期望收到朋友的聯絡,也許是一種被需求感,對朋友也更加小心翼翼,朋友開心我跟著高興,朋友難過我甚至能掉下淚來,我一直在感受著她們的情緒,我很少甚至幾乎沒有對她們釋放過我的情緒,當然也從不主動聯絡她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我處在一種既滿足又疲憊的狀態,滿足的是朋友還需要我,疲憊的是我無數次都要放下手頭一切事物使出渾身精力去迎接她們的聯絡和情緒,到了三十歲,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生活,我這種不主動社交的人,自然也就變成了無社交,但是我確認我沒有心理問題,身邊朋友說我這樣會性格孤僻,大概親戚間也是這麼看我,但我反而覺得日子過得更加輕鬆自在了,我要做想做的事很多,美食、看電影、追劇,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為自己發展一件能學著去做的事,如果時不時還要抽出幾小時後或一天半天時間去社交,生活節奏會打亂,人也會更疲憊,想想還是現在這種狀態更舒服,如果二十幾歲時沒有社交會焦慮,那麼現在剩下更多的就是平靜,我自己把這看作是一種成熟

  • 2 # 仕仕順心168

    我自己本身就是這種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直不喜歡交際,只喜歡默默地沉浸在書香世界裡,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也曾羨慕過別人的能言善辯,但仍安於現狀、不想改變。

  • 3 # 何妨吟嘯且徐行者

    這個時代長期不主動去社交有沒有問題?沒問題,也能活得好好的。而做好社交活動,維繫好人際社交的人,往往能生活得更出色、更多姿多彩。

    長期完全不社交的人是極少的,只有在深山老林裡隱居、自給自足的人了。

    人類生存離不開社交的,上班打工、買賣交易、家人朋友交流都是日常的社交行為。

    題主所說的長期不社交,應該是說長期不去維繫和擴充套件交際網,這種情況應該是大有人在的。這類人雖然在職業發展上可能會比較制約,但是隻要自己心態好,也是能活得很好的。

    為什麼?因為現在已經是網際網路時代,大部分的知識、資訊、商品都能在網上找到;社會也已經有了極大進步,很多機會也能靠實力、利益來爭取,已經不是沒有朋友就寸步難行的時代了。

    那是不是社交就無用了?當然不是了!

    首先,志同道合的、能雪中送炭、能給你正能量的朋友是非常難得的,他們能在你困惑時、困難時與你分擔,能在快樂時、得意時與你分享。這類朋友一定要好好維繫,好好珍惜。

    另外有在你事業上或者其他方面提供你需要的資源的朋友,維繫好這些朋友,你的生活、事業生涯往往會事半功倍。

    所以,這個時代長期不主動去社交有沒有問題?沒問題,也能活得好好的。而做好社交活動,維繫好人際社交的人,往往能生活得更出色、更多姿多彩。

  • 4 # 吾愛美女街拍

    人還是需要去跟人交流的,

    長期不交流會變得孤僻,內向,甚至會抑鬱,

    所以還是敞開心扉與人交流吧!

    這樣可能你的焦慮心情會豁然開朗。

  • 5 # 先生眼裡沒我吖

    這個問題,問得似乎有一些糾結。

    我並不清楚這個問題對於當事人意味著什麼,但隱我隱約感到,他似乎希望得到肯定的答案。那樣的話,他就可以繼續維持這個狀態了。正所謂因病獲益,不需要做改變,維持現狀就好了。

    心理是否有問題,不單單靠是否有愛好、是否有足夠多的朋友,以及是否愛出門來決定的。當然,沒有愛好和幾位好友的生活確實會枯燥乏味、單調至極,時間長了會使人喪失活力,出現心理問題的機會肯定會增加。但是,想再強調一遍,它們之間不是必然的聯絡。

    首先,要看這種情況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如果是從小到大一直這個狀態,那有可能原生家庭裡,成員們與外界的關係都是較為疏離的。如果沒有造成困擾,那其實也沒什麼。

    當然,人畢竟是要接觸社會的,不管是親戚朋友還是同學同事,都是社會的一部分,所謂人情世故,多多接觸總是沒壞處的。

    如果這種情況下,與人交流溝通,或是需要出去做事、與人打交道的時候沒有障礙,那說明社會功能沒有受到影響,維持現狀也沒什麼不好。

    如果是已經影響到生活和社會功能,比如社交恐怖、比如焦慮、無法正常完成工作,那還是有問題的,可以找專業人士溝通,尋找解決方案。

    但這裡面有個前提,當事人是否真正有改變的意願,這個很重要。

    第二,幾乎不出門。

    不出門這個問題,資訊量也是不足的。和第一點一樣,首先要看是某段時間內發生的,還是一直這樣。

    如果是某段時間內發生,那通常是因為一些外在因素,致使自己不願意再出門了。這種情況同時還要考慮其他因素,比如睡眠是不是也有問題,腦子反應有沒有變慢等等,如果出現了附加的軀體症狀,還是要提高警惕。

    如果是一直以來都是幾乎不出門的狀態,那與社會的隔離感就太強了。如果沒有給自己帶來困擾,那這種狀態也還好,自己過得舒服就行了。只不過,人真的是要接觸社會接觸他人的,社交本來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有一部分人,其實不願意面對外來的挑戰,也不敢獨立,對社交和壓力採取的是逃避的方式。這種情況下,也可能會不想出門,或是說懼怕出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伊朗真的有機會報復美國嗎?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