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之小妹
-
2 # Ally育兒諮詢師
孩子的不關心,這確實是一件容易讓爸媽心灰意冷的表現。然而,爸媽們,真的覺得是孩子不關心家人嗎?
當然不是!
爸媽可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的一些生活表現,而隨便的給孩子貼負面標籤。
孩子不關心生病的家人,可能有以下幾種因素:
1、孩子的生活環境決定孩子的性格和言行。如果家裡的大人們相互之間從來沒有親密的表達,無論是言語上的,還是行為上的關於愛和關心的表達。那麼,孩子的行為,就是家長的投射,他無處模仿學習,所以可能根本不知道應該如何去關心別人,而不是爸媽眼裡的冷漠和不關心!
2、孩子才五歲多,如果平時家長包辦他的生活,那麼他會比同齡人天真和不諳世事,還不懂得遇到家人生病他去做些什麼。
也就是說,他可能並不懂得生病是什麼樣的一種概念,不懂得那對家人們來說意味著什麼。也許在孩子的心理,生病還是件不錯的事,可以不用上幼兒園呢。。而成人們從自己的角度,想當然的認為孩子應該懂得這些,應該有同情心,如果沒有這些表現,那就是冷漠。實在太冤枉孩子,也太愛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來看待人事了。
3、不知道你們有木有聽過一個真實的故事。
老師家長們有一次考驗孩子,問一個五歲的孩子,如果一家人一起乘坐飛機遇到危險,飛機只剩下一個降落傘了,只能一個人逃生,那麼孩子你要怎麼辦呢?
孩子想了想,說那把降落傘給我吧!
老師和家長們聽完,果然很是失望,覺得孩子真的很自私。
但媽媽卻不相信自己的孩子真的無情,於是多問了一句:然後呢?
孩子不可置信地回答說:——什麼然後呢!然後,當然是我跳下去給你們多找幾把跳傘,再帶回來救你們呀!
聽完孩子的第二個回答,家長們頓時都很羞愧。因為,他們都以成人世界的小人之心,去度孩子天真無邪的君子之腹了。
你看,如果媽媽沒有多問這一句,孩子要蒙受多大的不白之冤。
媽媽們,一定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你給他什麼樣的示範,他就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會關心別人,那你就從今天開始,對家人學著大膽表達愛和關心吧!你會看見,你的孩子會是一個多麼多麼有愛的小天使!
-
3 # 應舍
孩子對家人的漠不關心,家長可以反省一下。以前對孩子的教育上是不是出現了以下的問題?一 我們從小就教會孩子怎樣關心別人了嗎?孩子出生到他的成長,在這個過程裡很多家庭都是上下圍繞著這一個孩子。比如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是不是需要告訴他,家裡人在一起。晚餐是全家人都要吃飯。一個人坐下來就吃,也不管其他人到沒到齊,這就是在意家人的教育。
比如孩子說我餓了,我等不了別人。那你也要教會,讓他跟別人打聲招呼,告訴家人餓了,先吃了好嗎?
從小你讓孩子幫助大人做家務了嗎?家務的過程中,他會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培養他的不容易。為了他,為了給她做一頓飯。要耗費的時間精力和體力。他如果從來沒有參與,他怎麼可能體會得到?又怎麼可能讓他形成對別人關心的心態。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無私的。無限付出。雖然我們並不求她的回報。我們一定要培養出他關心別人,體諒別人的一顆心。這對他一生的成長都非常重要。
在她生病不舒服的時候,父母會無微不至的照顧。但父母平時如果有點不舒服,會不會也可以跟他說一下。媽媽今天不舒服,你能不能幫幫我們替我拿杯水來?一點一滴的小事就可以培養出孩子的對別人的關心。不過我們從來都不注重這方面的培養。就不要期望在你生病的時候,他會非常關心你。
-
4 # 偶遇的娃娃
回答這個問題,我先從普及“天性”的問題開始。
根據“順應天性”的理論,依據思維偏好,人的天性分為四種,不同天性的人,思維方式、行事方式都會有所不同。下圖為天性的四種類型:
四種天性中,左腦的A天性和B天性更為理性一些,而右腦的C天性和D天性更為感性一些;上腦的A天性和D天性更為強勢一些,而下腦的B天性和C天性相對弱勢一些。所以,這樣就可以解釋生活中為什麼有的人很溫暖,被稱為是暖男,而有的就很冷硬,不是他們故作高冷,或者心裡沒裝著親人,只是因為天性不同不善於表達,或者表情沒有那麼豐富。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再看看上面的問題:5歲多小孩對家人生病表現出漠不關心,家庭教育錯在哪了?
首先要確認孩子是哪種天性的人,如果孩子的天性是左腦,家長就大可不必糾結於孩子對家人生病的態度,一方面可能是還小,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關心;另一方面,孩子的天性決定他是一個不太細心,也不擅長表達情感的人,這種表現於他而言是很正常的。
另外還有一種情形也許是平時太慣著孩子,父母遷就孩子的時候多,讓孩子養成了以自我中心的毛病。如果是這種情形造成的,父母首先需要調整與孩子相處的模式,從平等對待孩子開始做起,逐步讓孩子迴歸到和家長的一種平等的關係狀態中,而不是被所有的人捧著。同時,父母要表現出彼此之間,以及對家人的關愛,在行動中讓孩子慢慢了解,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是一件多麼溫馨、幸福的事。
第三,就是父母要反思自己,日常對於家裡老人的關愛是不是足夠,比如每週回家看望父母公婆,在家裡是不是能夠分擔老人的家務,平常是不是經常對老人噓寒問暖。所謂言傳身教,如果自己做好這些事了,孩子會默默看在眼裡,會學著將這些關心表達給他愛的人。
-
5 # 小公主變形計
看到題主說“”5歲多小孩對家人生病表現出漠不關心”,我其實還真有點震驚。我家是女兒,她真的打小就是熱心腸。要是家人在沙發上躺下,她的第一反應就是給抱枕頭拿毯子;看見誰咳嗽了,她第一個衝上去,又是輕拍後背,又是端茶遞水。比誰都著急,看著真是暖心。
所以,我在想哦,您既然是和另一半自己帶孩子,兒子出現這樣的狀況,您肯定也想不通吧?我建議,除了多讓孩子感受來自父母的關懷,也要讓孩子看見父母之間愛的表達。或許,孩子只是把關懷鎖在內心,沒表現出來呢~
-
6 # 香草珠兒
看到這個題目,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小時候。
小時候,大概我也是在你兒子這個年齡,我不讓媽媽白天躺在床上睡覺,哪怕是她生病了,也不可以在白天睡覺。只要是她白天躺下,我就會又哭又鬧,非得讓她起來。後來再大點兒的時候,媽媽生病在白天睡覺,我不會再哭鬧,只是靜靜地躲在一邊。但也從來不會主動去,關心問候一下媽媽。
所以在大人的眼中,我可能就像你描述的你家5歲多的孩子一樣,對大人生病漠不關心,自私而冷漠。
若半年後,我也做了母親。也是一個人帶孩子。
有一次尿路感染,疼得躺在床上,一動都不敢動。而這時候我兒子跑到我身邊,又是撒嬌,又是耍賴,一會兒這個,一會兒那個,讓我一次又一次的起來下床去管他。
那時候,說實話,我連自己都照顧不了,還是要強忍著巨大的痛苦去照顧他,我心裡非常無奈,也感到很生氣,還有幾分心酸。我想不明白,為什麼我都變成這樣了,孩子還要折磨我,一點兒都不心疼我。
這時候我突然想到了我小時候不讓媽媽睡覺的情景,我朦朧中好像看到了弱小的自己那孤獨的影子。我也隱隱約約能回憶起當時的心情,我好像感到非常地害怕。因為,在我小小的內心深處,好像只有死掉的人才會白天躺在那裡。所以我害怕媽媽也會死掉,會離我而去,會再也沒有人心疼我。
也就是在那一瞬間,我也突然理解了,我生病的時候,我兒子為什麼要無理取鬧,因為他害怕,他害怕媽媽睡著了會死掉,所以他不能忍受寂靜,只有折騰媽媽起來管他的時候,他才能體會到媽媽還活著,還是可以照顧他的。
所以,你兒子冷漠,也許恰恰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表達對你的關心與在意。但幼小的他,不知道如何向你傳遞這種擔心。
另外,不要奢望一個五歲的孩子能有共情的能力,能有體諒他人的能力。不要說一個還是幼兒的孩子,即使成年人又有幾個能夠真正地體諒他人,能理解他人的需要與痛苦呢?
-
7 # 陽光悅心淺笑
看到了你的問題想起了我家的5 歲多寶寶,我家也有一個5 歲多的女兒,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孩子對家人生病漠不關心,你的第一反應是家庭教育出現了什麼問題,很好!看到你對孩子滿滿的愛,為你大大的點贊!我每次生病了都會想休息,快速好起來才能更好的投入工作和生活,每次女兒都對我像健康的時候一樣,什麼戶外活動,陪她遊戲,一樣不落。但我的精力真的吃不消,瞭解了幼兒心理發展特點我知道這些都是正常的,並沒有把她歸為自私,而是直接告訴她,媽媽感冒了不能出去吹風,會頭痛,你看看其它人有時間嗎?或者自己先玩會,等我好了在陪你出去!那媽媽多久才好呢?我答休息的好的話,吃了藥一兩天就可以!趁這個機會還可以要求寶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希望她照顧你遞水杯,蓋被子等等……
從環境因素,我們大多數成年人生病了,生活節奏快,帶病工作的太多了,孩子根本沒地方看到大人生病是如何被照顧的,只能看見大人一面喊病了病了,一面繼續工作!而我們要做的就是1、明確告訴孩子,我生病了不能做哪些事,要具體,易懂!2、給孩子定心丸,我合理的休息很快的會好,消除孩子不必要的擔心!3、告訴孩子我需要你做些什麼,一定是考慮孩子年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即鍛鍊了寶寶的生活技能,又緩解了家長精力跟不上的狀態!
-
8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1、首先,建議反思一下,對孩子的教養是不是過度以ta為中心,事事以孩子為先。
在孩子眼中,自己才是最大,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其它的一切人都要讓位給ta,都不是重要的,都是不必關注的。如果孩子有這種感受感覺的話,那麼,就不會把別人的事情放在心上,當然包括家人,覺得別人和ta沒關。
2、其次,成長是需要在體驗和感受中完成的。
也許我們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是否忽略了這一點,比如,孩子生病的時候,我們沒有讓ta體驗、體會生病的痛苦和不快,沒有啟發ta,生病時是需要別人照顧的,ta需要,其它人也需要。每個人都是有同情心的,如果我們讓孩子去體會,去感受,那麼,就會在家人生病的時候表現出關心和照顧的。
——·END ·——
-
9 # 黑馬遊戲君
沒有錯。5歲,這個年齡的孩子知道什麼啊,再說男孩本身就對任何事不敏感,他不會像女孩那樣,知冷知熱,洞察一切。
記得前兩年我生病,家裡倆個孩子,當時大的男孩(7歲),小的女孩(5歲),只差兩歲。按理說,哥哥年長,理應比妹妹懂事多才對,誰知,哥哥該怎麼玩還怎麼玩,絲毫覺察不到媽媽生病難受。小妹也一樣,可是當我對孩子說,媽媽,今天不舒服,頭疼,你們自己在屋裡玩會好嗎?哥哥應了一聲,就接著玩去了,沒任何反應,而妹妹那,給哥哥說,哥哥,小點聲,讓媽媽睡會覺,睡會覺媽媽的病就好了。沒一會兒,小妹輕聲輕腳的過來,爬上床,用她那稚嫩的小手在我的額頭掐來掐去。一邊掐還一邊問,媽媽,疼不疼,你還哪疼,我給你掐掐。
當時瞬間就感覺輕多了,感覺閨女長大了,懂事多了。覺得養個兒子真不如養個閨女好,幸虧有倆孩子啊!
後來慢慢發現,兒子並不是冷漠無情的,只是男孩疏於表達內心的想法,也或者是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而已。
所以不要糾結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您的家庭教育也沒出任何問題。只是您有點小題大做了。
回覆列表
現在家庭四個人帶一個娃,容易帶出一個“純利己主義”的小孩。因為家人給小孩愛太多(就是溺愛),他都不需要去反饋愛,都能得到愛了。那麼小孩就會表現出“冷漠、不關心”的態度。
建議讓小孩去學習下怎麼去愛一個人。一件事。一隻小動物。要讓小孩開始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去處理人際關係。家長不要作為孩子的藉口,比如小孩見到叔叔阿姨等親戚沒有開口叫,家長一般會原場,說快叫人啊。這個是不對的,要主動酌情酌理的跟小孩子講道理,告訴她親情,雖然平日裡沒有怎麼見面的叔叔阿姨還是很愛你的。讓他們學會主動與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