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曹老師xixi
-
2 # 一支菸007
張郃 河北人士是曹操五子良將之一。史書中並未記載張郃斬過哪些出名將領。但是和三國時期各國名將都有過交手。
先追隨袁紹征討公孫瓚獲勝,在官渡之戰後袁紹戰敗,張郃投奔曹操,被曹操比做韓信受到重用。
張郃和蜀國的五虎上將中的張飛,趙雲,黃忠,馬超都有過交手。
長坂坡和趙雲相遇趙雲救主心切戰力爆棚,張郃不抵敗走。三次和趙雲相遇都是戰敗。
天蕩山和黃忠交手,當時黃忠年近70三十回合後張郃戰敗。
在巴西郡和張飛交手被張飛打敗,只率領十幾人脫險。
在潼關和馬超交手二十回合戰敗,
所以張郃雖然也是名將但是相比五虎將還是實力稍差。但是這只是單人不抵而已,兩軍交戰是後勤,計謀多方面綜合實力的比拼,曹操,曹丕時期張郃幾乎參加了所有的大戰。被封為徵西將軍,劉備也說過斬殺十個夏侯淵也比不上啥一個張郃,可見對張郃評價很高。最後張郃在木門中魏延埋伏中箭身死。
-
3 # 歷史領域創作觀察員
張郃是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 (出生年不詳-231年),字儁乂(yì),冀州河間國鄚(今河北省任丘附近)人,三國時, 張郃以用兵巧變、善列營陣,長於利用地形著稱。黃巾之亂時,他曾參與鎮壓叛亂,後效力於袁紹。曹操火燒烏巢時,張郃領兵投降,並隨其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215年,他率軍進攻巴西宕渠,被蜀將張飛擊敗。219年,他與夏侯淵等迎戰劉備於定軍山,兵敗後退守陽平關東。231年他在木門道被諸葛亮設伏射死。
正史記載:諸葛亮復出祁山,詔郃督諸將西至略陽,亮還保祁山,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諡曰壯侯。子雄嗣。郃前後征伐有功,明帝分郃戶,封郃四子列侯。賜小子爵關內侯。《三國志·張郃傳》
在河北,張郃所在的本地勢力,屈從於天下名士,是非主流豪族;在曹魏初期,他不是曹氏親族;在曹魏後期,他不是士族。作為無門無派的一代名將,張郃在宗族社會中,終其一生也得不到真正的高位。
張郃並不是不明白時勢,也不是沒有努力,他親近儒生,並且推薦同鄉為博士,就是想從土豪改走士大夫路線。當初荀彧的爺爺荀淑跟他這會兒的情況也差不多,到荀彧不就是頂級名士了嗎?
不過,在魏晉這個階層走向固化的年代,早走一步的累積優勢大到令人無法逾越,士大夫的認證資格早被若干先發的宗族壟斷,並且憑這個身份把持政權。利益攸關,張郃是怎麼樣也擠不進去的。
因為張郃親近儒生,曹睿將他與在軍中雅歌投壺的東漢名將祭遵相提並論。若是張郃早一兩輩完成向士大夫的轉型,那就成了士族,絕不會如此苦逼,以其將才,別說司馬懿了,跟一代儒將陸遜都能有的一拼;若是出生在江東,即便是土豪,說不定也能像孫家一樣開創基業。而現在,他一路憋屈到死,只能說生不逢時。
-
4 # 浮沉的歷史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結合張郃的個人履歷來看,另外要是算其親自斬殺敵將的數目,包括張郃在內很多歷史上的三國將領,幾乎都沒有過親自斬殺敵將的記載。因此,接下來只能談談張郃建立過哪些功勳的記載。
張郃字儁乂,河間郡鄚縣人,是曹魏集團的著名將領,與張遼、樂進、于禁和徐晃並稱為“五子良將”。從黃巾之亂開始,張郃就開啟了他的軍事生涯。在投奔曹操之前,張郃先後在冀州牧韓馥、袁紹手下效力。但是這一時期的張郃,並沒有展現其過人的軍事才能。
初露鋒芒在官渡之戰中,在袁紹軍隊必敗無疑的情況下,張郃率部主動投降了曹操。曹操此人唯才是舉,不論張郃是降將的身份,十分欣賞張郃的能力,立馬拜張郃為偏將軍,封都亭侯。
在加入曹操陣營後,張郃先是帶領軍隊幫助曹操打下來了鄴城,後來又參加了攻打袁譚的作戰。張郃這一時期作戰十分出色,並且屢立戰功,因功勞而被拜為平狄將軍。
之後,張郃在東萊擊敗了海賊管承的軍隊,又與張遼合作擊敗了在淮南反叛曹操的陳蘭、梅成等人。後來,張郃參加了對於馬超等人的戰爭,破馬超、韓遂於渭南,圍安定,降楊秋。
上面的這些戰績,張郃基本上都是跟著大部隊或其他人一起作戰取得的,張郃真正的軍事才能還沒有充分的表現出來。
鋒芒畢露在拿下來了張魯的漢中後,張郃作為夏侯淵的副將駐守漢中抵禦劉備的軍隊。為了爭奪寶貴的爭奪人口資源,張郃又受命出色的完成了將巴東、巴西兩個郡的民眾遷到漢中的任務。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決定大舉發兵漢中,全軍屯住於陽平關,曹軍駐守漢中的夏侯淵、張郃、徐晃等人率軍迎擊劉備大軍。到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大軍向曹軍發動了全面攻擊,張郃在前線激烈奮戰,以劣勢兵力抵擋住了劉備的精兵強將。
但是隨著夏侯淵被斬殺,曹軍先是全面潰敗,在經過張郃等人努力後,曹軍漸漸穩定了下來,並且一同推舉張郃代替戰死的夏侯淵為曹軍主帥。張郃以個人優秀的戰場指揮能力,避免了曹軍更大的損失。
功勳卓著在曹丕代漢建魏後,張郃被封為左將軍,進爵為都鄉侯,此時張郃的官職和爵位都獲得了極大的提高。
此後,張郃的功績越來越多,其中很多戰績是在對抗蜀漢的戰爭中獲得的。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爭中,張郃帶領魏軍大破馬謖的軍隊,使魏軍重新奪回了戰爭的主動權。張郃帶兵收復了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取得此戰戰爭的勝利。
在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戰爭中,張郃又帶兵極速救援陳倉,諸葛亮鑑於軍糧已盡和張郃的軍隊,立刻退兵回去了。
張郃兩次擊敗蜀軍,使其達到了其軍事生涯的頂峰。但是在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戰爭中,張郃追擊因蜀軍慘遭伏擊,而最終戰死沙場。
-
5 # 不沉的經遠
在正史上沒有提到張郃殺了哪些將領,而在演義中,死在張郃手下的有楊昂和雷銅。
正史和演義不同,武將在兩軍陣前單挑決勝負的情況並不多見。雖然也有像關羽、張飛、張遼、樂進、龐德等人一樣除了指揮打仗外,還能衝鋒陷陣斬將殺敵的猛將,但是張郃並不在其中。歷史上的張郃以“巧變”著稱,而非勇猛,因此並沒有記載他有斬殺敵將的記錄。
而在演義中,張郃的運氣也不算很好,經常遇到的對手都是頂尖高手,先後敗給過趙雲、馬超、龐德、張飛、黃忠等人,此外還和張遼戰平、擊敗了孟達、王平,但是真正能殺死的敵將,只有楊昂和雷銅兩人而已。
楊昂是張魯的部將,在曹操攻打張魯的陽平關之戰中,張魯的弟弟張衛率了楊任、楊昂兩人在陽平關駐守。夏侯淵、張郃率曹軍前軍剛到,就被楊任、楊昂劫營殺得大敗,吃了一個小虧。
後來還是曹操用計,假裝撤軍,引楊昂帶兵來追,夏侯淵、張郃趁機奪了他的寨子,和曹操大軍兩面夾擊才將楊昂擊敗。楊昂在敗走時遇到張郃被殺。
而張郃殺死雷銅是在張郃、張飛漢中大戰期間。張郃鎮守漢中期間,因為不聽曹洪勸阻,自己帶兵去巴西攻打張飛,結果被殺的大敗。而在退守宕渠、矇頭、蕩石三寨時,張郃再次中了張飛的計,被張飛奪取了三寨,敗退瓦口關
張郃損兵折將,向曹洪求救遭到拒絕,最後想出了一個伏兵之計。想詐敗引張飛到伏兵處,結果當天出戰的卻是張飛的部將雷銅。雷銅中計被曹軍包圍,在和張郃的戰鬥中被殺死。
此後張郃再無建樹,直到戰死木門道中。
-
6 # 歷史遨遊
因為羅貫中的原因,張郃在《三國演義》前半場可以說處處被虐,而隨著超一流武將的去世,下半場張郃才突顯出來,才顯現出 “名將”之風。
武將戰場廝殺,除非兩者實力差距很大,否則想要斬殺對方是很難的。畢竟戰場情況複雜多變,而打不過還可以跑呀,不能頭太硬呀!
《三國演義》中的張郃自從出場以後,就處處成為張飛、趙雲表演達人秀的墊腳石,到晚年牛人死絕才閃亮了一把,最後還苦逼兮兮的被射成了刺蝟。
在三國演義武評界,張郃是一個很關鍵的人物,因為很多名將沒有直接交過手,所以只能靠該將領幾個回合打退張郃,作為評價的重要依據……(張郃:我不要面子呀)
能打得過張郃的,都是當之無愧的超一流名將。
後期超一流武將去世後,張郃的地位自然也水漲船高。
這告訴我們,長壽真的很重要呀!想想司馬懿,諸葛亮恐怕要哭暈過去呀。
歷史上的張郃,出道極早,謝幕很晚。身為曹魏“五子良將”之一,在曹魏掃平四方的戰鬥中,其表現可謂驚才絕豔,深受劉備、諸葛亮的忌憚。
《三國志》中評價張郃,“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這妥妥的名將呀!
“善處營陳”算是其統兵表現;“識變數”和“巧變”可以說是對其一生中的總結;“料戰勢地形”,戰勢一事可見諸葛亮二伐中,張郃料其將會糧盡退兵,無法佔陳倉;地形一項,渡江佔江陵中洲和於街亭斷水敗馬謖便是代表作。
官渡之戰中,張郃降曹後,導致袁紹軍崩潰,被曹操比為商朝的微子、漢朝的韓信。
曹操精通史籍,比人並不是隨口亂比的,像許褚忠勇可嘉,就被比為同樣忠勇的樊噲,徐晃軍容嚴整,就被比為同樣治軍嚴格的周亞夫。
張郃跟從曹操征討分裂的袁譚、袁尚兄弟;在白狼山協助張遼大破烏桓,陣斬蹋頓,在曹操平河北的戰鬥中功勞巨大。
劉備大舉攻漢中時,夏侯淵戰死,張郃統帥西線諸軍,穩住陣腳,等到曹操的救援,可謂西線柱石。
張郃,從官渡之戰降曹,以一個降將的身份,成為魏國名將,五子良將之一,怎麼可能沒些真本事。
回覆列表
真實的歷史中很少出現像《三國演義》中那樣的單挑情節,就是像黃忠斬夏侯淵的故事,夏侯淵也是死於亂軍之中,因此武將陣前斬殺敵將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在《三國志》中,並未出現張頜有斬殺敵將的紀錄。
張頜是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曹魏武將中的後起之秀,早期歸屬袁紹,河北四庭柱之一,後來因被誣陷投降曹操,受到曹操重用,由於張頜是歸順的將領,因此在曹魏早期一直是作為軍隊中的副手登場的,雖然如此,依然作戰勇猛,在漢中之戰中,主帥夏侯淵陣亡的不利局面下,重整旗鼓,孤軍抵禦了劉備數萬援軍的進攻,在曹睿時期,張頜的軍銜進入曹魏一線,官直車騎大將軍,多次大破諸葛亮,受蜀漢忌憚。
可惜的是,在曹真病危後,雍涼易帥,司馬懿輕敵,張頜這樣三朝元老,一代名將,戰死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