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作者陸路

    首先,韓信一開始追隨的是項羽,但是得不到重用,甚至遭受了侮辱,兩人變成了仇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第二,韓信是真的有本事,而且有雄心報復,能夠成為劉邦與項羽爭霸的一柄利劍。

  • 2 # 寸寸拼

    為什麼蕭何推薦韓信給劉邦會成為佳話。

    那是因為蕭何能慧眼識才,推薦一個可謂無名小卒擔任大將軍重任,這是要有多大的魄力和決心。

    大將軍並非是一般人,而是把身家性命託付的人。

    此人人品、才幹、統帥等等能力,都決定著身家性命,事業成敗。

    1、蕭何看到韓信的實際將才:初任治粟校尉時出色預判行軍路線,及提前佈置糧道。這對一般人可是挑戰。

    他可以選擇按上面計劃來執行,只要及時完成就算是執行效率高

    他可以選擇上報自己的想法,而按原先計劃執行。

    最終他認為他上報想法不可能會被接受,他在掌握資源下,選擇按自己計劃提前佈置糧道,出色避免行軍計劃變動所帶來的糧食供應不足的現象

    有才有膽色,對戰局研判幾乎無出入。

    2、蕭何看到韓信的軍事理論造詣:戰術理論研究著作一簍筐,這是在當時劉邦隊伍內幾乎是不可見的。能夠對局勢研究透徹那還是很少人可以做到的。

    3、韓信激將蕭何。如果沒有韓信出走,恐怕蕭何也只是想把韓信納為帳下而已,根本不會極力去推薦。所以蕭何也是愛才惜才,但後面推薦也是有些“迫不得已”,所幸韓信沒有辜負蕭何所望,堪當大任。

  • 3 # 冷清先生

    最早推薦韓信的是滕公,既夏侯嬰。

    《史記韓信世家》記載,原文不綴。天下反秦之後,項梁度過淮河來到安徽,韓信就仗劍加入義軍,成為項梁的部下,不出名。項梁失敗以後,部隊歸屬項羽,為郎中小官。韓信好幾次給用奇謀策術,進獻給項羽,得不到項羽的提拔重用。

    漢王劉邦入蜀之後,韓信叛楚歸漢,仍然沒有出名,做了管理倉庫的小官。後來,韓信犯法要被殺頭,前面十三個人已經被斬殺,輪到韓信問斬時,韓信仰起頭來,剛好看見滕公夏侯嬰,韓信就仰天長嘯:“漢王不想奪取天下嗎?為什麼要殺壯士好漢呀?”

    夏侯嬰驚奇韓信之言,又看到韓信相貌堂堂,就把韓信釋放了沒有殺。夏侯嬰和韓信長談一次,大受感動,就把韓信推薦給劉邦。劉邦任命韓信為治粟都尉(縣團級),因為劉邦沒有和韓信長談,並未發現韓信有什麼神奇的地方,沒有重用韓信。

    蕭何是劉邦的主簿,是韓信的頂頭上司,韓信和蕭何長談過幾次,蕭何很驚奇韓信的才能。往南鄭(漢中)走的時候,諸將一路上跑了幾十個。韓信思想,蕭何可能已經幾次向劉邦推薦自己了,漢王又不用我,就跑了。蕭何聽說韓信跑了,來不及彙報就去追韓信。

    說到這裡,蕭何是個什麼人?和劉邦又是什麼關係呢?蕭何為什麼拼命推薦韓信?蕭何為什麼要月下追韓信?蕭何會不會也逃跑呢?問的好。

    蕭何也是沛縣人,估計也是和劉邦一起玩大的發小。蕭何文采特好,但心底善良不害人。蕭何考試成為泗水郡的官吏,出任縣委辦公室主任。劉邦沒當亭長時,蕭何常利用公務員的身份保護劉邦。劉邦做亭長的時候,蕭何經常追隨在劉邦的左右。劉邦以亭長的身份,去咸陽服徭役,縣裡的其他幹部,都拿出月工資的三分之一送給劉邦,而唯獨蕭何拿出月工資的一半送給劉邦。蕭何在泗水郡的官吏考核中,每次都是第一名。有人推薦蕭何去咸陽為官,但是,都被蕭何拒絕了。

    劉邦和蕭何是知根知底的發小,兩個人的關係相當好。信陵君死了以後,信陵君的門客張耳在外黃招贅富戶,張耳就在外黃打著信陵君的名義,高高舉起反秦大旗,外黃就成為當時最大最著名的民間反秦基地,天下反秦志士皆嚮往。劉邦仰慕信陵君,勵志追隨信陵君反秦,十八歲的劉邦毅然前往外黃做遊俠劍客。

    劉邦在外黃做了十幾年的遊俠劍客,其實就是張耳的門客,往白裡說就是反秦鬥士。劉邦是見過大世面的人,荊軻刺秦以前,就在張耳處待過好幾年,和劉邦是朋友。荊軻刺秦的時候,劉邦就是荊軻選定的助手。張良在淮陽讀書時,離外黃僅一百多公里,張良經常去外黃交流學習,劉邦和張良也是好友,說到底,張耳、陳餘、荊軻、劉邦、張良,這些人都是反秦鬥士,他們原來就是一夥的。

    荊軻刺秦之後,荊軻的朋友高漸離和狗屠被通緝,高漸離後被舉報被抓,被秦始皇弄瞎眼睛,高漸離以築擊秦王被殺。狗屠不知所終,秦破大梁後,張耳陳餘劉邦樹倒猢猻散,劉邦不得不返回沛縣,但是劉邦帶回一個來歷不明的人,比劉邦小16歲的樊噲,樊噲是狗屠的兒子。再後來,張良刺秦失敗後,也來到沛縣投奔劉邦,劉邦託蕭何的關係,把張良安排到臨縣下邳。這就是為什麼,反秦之後,張良本來帶著一百多人,要去投靠景駒,但見到劉邦就跟隨劉邦了,因為他們早就認識。

    現在明白蕭何和劉邦是什麼關係了吧,劉邦是沛縣子弟的主心骨,是沛縣人的精神領袖。蕭何為什麼要保護反秦鬥士劉邦,因為劉邦的政治理想和人格魅力感動了蕭何等人,蕭何惟劉邦的馬首是瞻。有人幾次推薦肖何去咸陽中央政府去做事,天大的好事呀、蕭何為什麼不去。因為,蕭何也已經是劉邦志同道合的人,蕭何留在沛縣縣政府,利用辦公室主任的身份,可以更好的保護劉邦、張良、樊噲們。

    天下反秦的時候,沛縣令也想反秦保命,蕭何曹參說,你反秦沛縣人不聽,只有把流亡在外的劉邦請回來,沛縣人民才會追隨。蕭何就派樊噲去芒碭山請劉邦,劉邦率一百多人也在向縣城開拔,樊噲在半道就碰到了劉邦。後來,縣令反悔了,蕭何和曹參連夜墜城而出和劉邦匯合。劉邦一封書信射入縣城,縣城裡的官吏就開城迎劉邦入城,劉邦殺縣令起義,得沛縣子弟三千人,大家推舉劉邦為沛公。

    蕭何和劉邦是發小,劉邦是以張耳為中心的反秦鬥士,蕭何早就被劉邦的政治理想和人格魅力所折服,蕭何覺得暴秦不會長久,跟隨劉邦一定會成就大事業,劉邦的事業就是蕭何的事業。蕭何等一干沛縣子弟,已經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劉邦的事業綁在一起,劉邦成功則沛縣子弟皆富貴;劉邦失敗,沛縣子弟皆人頭落地。

    蕭何和韓信長談幾次,全面瞭解了韓信的才能,所以拼命向劉邦推薦韓信,韓信逃跑後,蕭何顧不得彙報就去追韓信。蕭何不會背叛劉邦,也不會逃跑,蕭何很清楚自己沛縣子弟的身份,身家性命和劉邦的事業綁在一起,韓信離開劉邦還可以投靠別人,而沛縣子弟的蕭何離開劉邦,很可能沒人要,弄不好還有生命危險。這就是為什麼,蕭何一定要月下追韓信的道理,以劉邦為首的沛縣子弟,劉邦的事業就是沛縣子弟的事業,大家都是一條繩子上螞蚱,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 4 # 旭翀1

    旭翀相信韓信不是蕭何唯一推薦給劉邦的人才,既然韓信是一個人才,劉邦又是求才若渴的老闆,韓信又在項羽的公司懷才不遇,得不到重用,挖角跳槽是很自然的事情。跳槽後經過努力,一步步的到劉邦的信任,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此舉足以說明當時劉邦的信任了!

    韓信領兵打仗勝多敗少名氣就打出來了。如果天意要劉邦打敗項羽,總有一個人或幾個人,比如蕭何、李何、王河不定,找到一個人或者幾個人,比如韓信、他信、謝鑫之人才輔助郡主取得天下。

    蕭何因韓信揚識人之名而流芳千古,韓信因蕭何引薦才華得以施展,但結果鋒芒太盛不得善終!

  • 5 # 文蹤旅跡

    事情還得從蕭何和劉邦說起。當時呂公(後來劉邦的丈人)來到沛縣時,不少人前來拜望(因其和當時的縣令走得很近)。按照《史記·淮陰侯列傳》裡的說法:蕭何為主吏,主進,令諸大夫曰:“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現在理解蕭何當時應該是一個馬仔(主簿)。那時候的劉邦為泗水亭長,按照《史記》的說法,劉邦實際上一分錢沒拿,卻喊叫“賀錢萬”。

    但就是這樣一個膽大無忌的人,卻得到了呂公的賞識,以致於後來呂公堅決要把自己的愛女嫁給他。按照《蕭相國世家》的說法:“高祖為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亭長,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照此看來,蕭何真還是一個心地寬廣的人物。的確蕭何對劉邦衷心不二,鼎力輔佐。

    後來,項梁抗秦,韓信奔他而去。項梁實力不濟而敗,韓信改歸項羽。無論是項梁還是項羽,都沒有把韓信放到秤上,甚至,面對韓信的建議,項羽幾乎不理。這樣的日子讓韓信很不舒服。沒辦法,在劉邦率軍進入漢中時,韓信投奔了他。本以為光景會有些還轉,沒想到還是當了一個小差。人不得志,往往容易出問題。韓信犯事了要被殺頭。該殺他了,他突然給滕公(夏侯嬰)說:漢王打算得天下,為什麼殺掉壯士?滕公見狀停殺了韓信並與之交談。韓信人生的大門在這時候閃開了一道亮堂的口子。滕公覺得他有謀足智,是個人才。

    蕭何在和韓信推心置腹交流之後,更覺得他是個人才。可就是這樣一個有勇有謀,善研兵法的人物還是沒有得到漢王劉邦的重視。在劉邦的漢軍出現逃跑風氣的時候,韓信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騷動,他也跑了,雖然他不知道自己將來的出路在哪裡。這一跑,蕭何急了,出現了後來有名的歷史故事《蕭何月下追韓信》。

    蕭何攜韓信回來後,漢王大為光火。蕭何卻不顧一切力薦韓信,要求劉邦要拜韓信為大將軍。好在劉邦這個人能聽進去勸諫(後來,有人評價劉邦是一個搞五湖四海,從諫如流的好人),後來就拜韓信為大將軍,並舉行了隆重的拜將儀式,在今天的陝西省漢中市還留有當年的拜將壇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果然,韓信不負眾望。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劉邦後來都禁不住慨嘆: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比子房;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我不比蕭何;指揮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比韓信。

    (圖片自網路)

  • 6 # 所以然者

    聽說過“國士無雙”嗎?這個詞最早是蕭何形容韓信的,從此多了一個成語。

    韓信懷才不遇,劉邦沒有人才,兩人可謂互取所需。

    劉邦團隊不像後來他自己吹的那麼神奇,什麼出謀劃策有張良,穩定後方有蕭何,戰勝攻取有韓信,這都是得勝後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其實人才都在項羽那邊,陳平對劉邦說的話可以做個旁證,“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士之頑鈍,嗜利無恥者亦多歸漢”,劉邦團隊全是撿項羽挑剩下的。

    剛入關中的劉邦更像一個土匪頭子,“沛公(劉邦)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進了關還是不長進,在秦宮一呆就是十幾天不出來,幹啥?用腳趾頭想想也能明白。他之所以能先入關中,不是他的部下打仗有多厲害,是項羽拖住了秦軍主力,並擊敗了章邯。劉邦進軍路線上秦軍薄弱到了幾乎可以忽略,根本無像樣的仗打,差不多是一路行軍就到了武關。武關有相當數量的秦軍駐守,劉邦利用秦朝子嬰和趙高政治鬥爭引起的混亂,守武關的守將不知是戰是和,才趁虛偷襲奪關而入。

    劉邦軍隊擁有戰鬥力是從得到韓信開始的。

    正因為項羽部隊人才多,所以韓信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這才相信劉邦虛假宣傳,當逃兵投奔劉邦。劉邦團隊裡跟張良齊名的陳平,也是這時候從楚軍投奔過去的。

    “惟楚有才,晉實用之”!惜哉!霸王!

  • 7 # SHEIKEI

    在大家印象裡是蕭何發掘的韓信,但事實上韓信的第一個伯樂是夏侯嬰。

    韓信在劉邦這當底層公務員的時候,因為翫忽職守跟另外幾個人要被處死,夏侯嬰做監斬官,這是韓信為數不多可以接觸高階官員的機會,在前幾個人都被咔嚓了的時候眼看著就輪到韓信了,韓信大喊“既然漢王一心反對暴秦,為何要殺壯士?”夏侯嬰一看此人不是瘋了就是真有才能,與他一番對談發現的確是個人才,這才赦免了他的死罪並推薦給蕭何,這才有了日後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 8 # 尋根拜祖

    秦末是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用當時的話講就是,天下是一頭無主的鹿,誰打著就是誰的。

    這種情況類似於戰國時期,群雄並爭,誰都有可能成為“主”,誰也都有可能成為“奴”。理論上,包括劉邦、項羽、田氏、魏豹等等一干反王,都是平起平坐的獵人,都是韓信可以投靠的“主”,不存在道德問題。

    戰國時期,天下士子無不如此,今天在齊為相,明天可以魏當大良造,後天又到秦國為客卿,韓信為什麼不可以對“主”有個選擇的自由?

    韓信手下有個叫蒯通的謀士,一直勸韓信背叛劉邦自立。韓信被殺後,劉邦要殺掉蒯通,蒯通就說,我是韓信的謀士,我眼中只有韓信沒有你,我有錯嗎?劉邦覺得他說得有理,就放了蒯通。勸主人背叛“主人的主人”,這樣的人都被視作可以接受的事,那麼在各路反王中做選擇有何不可?

    另外,韓信的多次“換主”,說明他是有才學的有抱負的,怎麼可能因為庸主埋沒自己?此所謂,是金子遲早要發光!

  • 9 # 庸栢山人

    秦末是個群雄並爭的亂世。都想擴充勢力,都在網路人才。韓信是個有才學·有抱負的有志之士,怎不想出人頭地,大顯身手幹一番事業呢。投奔明主是他實現理想的關鍵一步,幾次易主無可非議。恰遇蕭何這個伯樂成就了這匹千里馬。韓信的功績也證明了蕭何這個伯樂稱號當之無愧。

    韓信幼時孤苦磨難,受胯下之辱。生活的窘迫,世態的炎涼磨練了他的心態,使他從消沉中奮起,從受辱中覺醒,學文習武,研究兵法。學就一身夲領恰遇蕭何舉薦大顯身手:聲東擊西佔魏城建立河東郡,使劉邦的地盤擴大到山西中部和東南部。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以少勝多破趙軍。··

    就是這位智勇雙全的將軍,功高震主,狂枉自大,忘了兎死狗烹的教訓夾著尾巴做人最後不得善終。

  • 10 # 曉逸和你看

    說韓信多次換主 這個我還沒有看出來 我瞭解的是

    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也渡過淮河北上,韓信此時帶著寶劍投奔了楚軍,留在部隊,默默無聞。項梁戰死後,又歸屬項羽的漢軍,項羽給他做郎中。韓信曾經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採納。沒辦法韓信離開楚軍去到漢軍發展。

    這是韓信的第一次從軍 但是說到項梁和項羽是他的主人 這個我不認同 因為韓信根本就沒有到楚軍的管理層。項羽的直系下屬都算不上 只是一個普通計程車兵。

    劉邦入蜀後,韓信來到漢軍,只做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後來韓信犯法當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處斬,韓信舉目仰視,看到了夏侯嬰,並說:“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為什麼殺掉壯士?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就放了他,同他交談,很欣賞他,於是進言劉邦。劉邦只封韓信一個管理糧餉的官職,並沒有發現他與眾不同的地方。這時候韓信結實了蕭何,韓信多次同蕭何喝茶聊天,蕭何也十分賞識他。

    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實為排擠到漢中),從長安到達南鄭,沿路就有數十位將領逃亡。韓信認為劉邦也不用他,也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最後把韓信追回來 ,並且說劉邦拜韓信為大將。

    至此韓信才進入到管理層 也就是說劉邦才是韓信的第一個主公。蕭何也是在韓信管理糧倉時經常和韓信喝茶聊天 瞭解到韓信的才能能夠幫助劉邦得到天下,才會舉薦韓信的。事實證明他沒有選錯人。

  • 11 # 回來擺渡人

    第一,當然看能力,韓信領軍能力毋庸置疑,劉邦想得天下,必須有一個能領軍之人。所以,韓信必須要用。第二,韓信這種熱衷名利之人相對好控制,只要給了足夠的利益,他就能為己所用,也就是韓信能用 。有了這兩點,權衡之下,爭天下時就得用。天下大勢,本就難以預料,那都是後話了,前怕狼,後怕虎,眼前的難關就過不去。最少韓信是一個可以匹敵項羽的戰將。先解決眼前的問題重要,所以蕭何會推薦韓信。

  • 12 # 史努比行走歷史

    韓信一介草夫?

    這話從何說起,韓信自幼熟讀兵書,若不是有真才實學,蕭何又怎麼會極力推薦。

    從後期楚漢相爭中韓信的多次戰役表現就可以看出韓信的卓越軍事才能,比如用計全滅龍且二十萬兵力。

  • 13 # 涼拌古今

    劉邦大用韓信之前,得到了倆位重量級人物的高度認可。

    第一位:是劉邦的太僕夏侯嬰,這是個膽大心細有謀略的人,何以見得呢?他跟隨劉邦南征北戰,劉邦在平城被匈奴騎兵困了七天七夜,透過送禮賄賂冒頓單于的老婆,冒頓這才把包圍圈開啟一角。劉邦突圍剛出平城就想驅車快跑,夏侯嬰堅決止住車馬慢慢行走,命令弓箭手都拉滿弓向外,最後終於脫離險境。當然還有在帶劉邦玩命逃跑中保住了後來的漢惠帝、魯元公主,還指揮兵車取得多次勝利。具備這樣素質的夏侯嬰初識韓信時,與其交談就非常欣賞韓信,本來該殺頭的韓信不僅保住了性命,還被夏侯嬰推薦給了蕭何。

    第二位就是蕭何了。

    蕭何跟韓信多次暢聊,發現韓信對天下大勢分析的非常詳盡並且有高度,並且對奪取天下戰略的認識非常精準。

    蕭何說:收巴蜀以養其民,招賢致能,還定三秦,天下可圖。

    韓信發表自己的看法如下:

    項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有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置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威彊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彊易弱。

    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阬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

    大王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鹹知之。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韓信這番對劉邦、項羽強弱之勢的精準判斷,指出了劉邦必然戰勝項羽的原因及相應對策。聽了這番話蕭何非常明白韓信是個極其有才能的大將才,還有一個原因不能忽視,韓信是從項羽戰營中過來的,是非常瞭解項羽內部情況,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這麼難得的人才肯定極力推薦給劉邦了。

  • 14 # 凱哥講史

    韓信還真不是一介草夫,蕭何也依然有他看人的本事。

    縱觀韓信的一生,可謂攻必取戰必勝,暗渡陳倉敗章邯、故伎重演破魏王、背水一戰平趙國、乘勝追擊下燕代、以少勝多定齊國、半渡而擊殺龍且、垓下楚歌滅項羽。你會發現實際上韓信的戰略是非常高明的。

    有的人一出生就是王者,韓信就是這樣一個人。當時的將士們大多數都是沉迷花天酒地,而蕭何卻發現韓信喜歡看地圖和讀兵法書。蕭何注意到韓信,並且經過幾次同韓信的交談,瞭解到韓信的才能,蕭何認為韓信是一個國士無雙型的奇才。

    所以蕭何才極力向劉邦推薦韓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今年40歲,老公53歲,有一男孩13歲,現在又懷孕了,大家幫我出出主意該不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