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薇的深度文藝之旅
-
2 # 冰珊醉紅樓
賈母當然是支援寶黛之間的愛情了,黛玉剛來的時候,就特別關注二玉關係,看到寶玉說黛玉就算是以前不認識,也可以當做遠別重逢,賈母高興的拍著寶玉的手說,這樣最好,這樣就更和睦了!
賈母在兩玉從小的時候,就把他們安置在碧紗櫥裡邊,讓他們從小日則同吃、同伴,夜則同息,感情非常好,平常也是兩個人坐在賈母一左一右。他們長大以後,凡是吵架,賈母都非常關心,有一次竟然老淚縱橫,說不是冤家不聚頭!就連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時候,賈母還說,就是兩個玉兒可惡,這就是正話反說!其實她想說兩個玉兒是最好的,他也希望兩個玉兒能夠永久的和睦處在一起。
後來,賈母一直不能夠挑明兩個玉兒的婚姻,主要是礙於寶玉畢竟只是她的孫子,她的婚姻應該由父母做主,也就是賈政和王夫人表態,而王夫人呢又特別喜歡寶釵,並且後來透過元春給他們賞端午禮的時候,是把寶釵和寶玉的東西安排成一樣的,特別還有芙蓉簟,貌似別有深意。由於王權至上,這樣賈母就不能輕易表態了,只能說寶玉命裡不該早娶,或者是用喜歡寶琴的方式委婉拒絕寶釵。
拋開高鶚的續書採用調包計的說法,後來可能是賈母先病死了,沒有促成二玉的婚姻,也有可能是因為寶玉發生了一些什麼事情,離家後生死不明,所以黛玉悲傷而死。因此才釀成了悲金悼玉的結局。
-
3 # 淮山飛雨
“開談不講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而擁林派和擁薛派之爭,是《紅樓夢》閱讀和研究中的一個基本話題。經過這麼多代人的研究,結論已很明顯:賈母和王熙鳳是典型的擁林派,王夫人和元春則是擁薛派。即使不看研究評論文章,單純地多看幾遍《紅樓夢》,這個結論也躍然紙上。
賈母對外孫女黛玉的疼愛處處可見,不必贅述。有人說賈母更喜歡寶釵,曾為寶釵過生日,第三十五回又對著薛姨媽說:“提起姊妹,不是我當著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萬真,從我們家四個女孩兒算起,全不如寶丫頭。”然而,這頂多算是對親戚家女孩的肯定和一定程度的喜愛而已,說白了就是會來事兒。這種優待和讚揚,更像是對外人。
而對黛玉呢,賈母對劉姥姥介紹時說:“我這三個丫頭都好,只有兩個玉兒可惡。”這是真的認為兩個玉兒討厭,還是格外喜愛說的反話,不言自明瞭。
而對寶黛感情的默許和認可,也透過很多事情既含蓄又明顯地表露出來。最典型的一處是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還禱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賈母因為寶黛不和,說道:“我這老冤家是那世裡的孽障,偏生遇見了這麼兩個不省事的小冤家,沒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語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幾時我閉了這眼, 斷了這口氣,憑著這兩個冤家鬧上天去,我眼不見心不煩,也就罷了。偏又不咽這口氣。”自己抱怨著也哭了。
很顯然,老太太對兩個寶貝玉兒,既放心不下,又不能立刻貿然定下其終身大事——這畢竟是牽扯到各方面意見和利益的大事情——這種關愛和擔憂又無法對他二人明言,真是操碎了心他們也不理解,只會鬧,讓老人家怎麼放心呢?而兩個玉兒聽了老太太這話,也參了禪一樣,都忍不住潸然淚下。
賈母最喜歡的女孩子,一向是漂亮、伶俐那一類的,她看上的丫鬟是晴雯,覺得只有晴雯才配給寶玉做房裡人,而襲人像個鋸了嘴的葫蘆,並沒看上。就算按照人們愛說的“晴為黛副,襲為釵影”,也可見賈母的眼光。
清虛觀打醮時,道士給寶玉說親,引起寶玉不悅,賈母則說道:“上回有和尚說了,這孩子命裡不該早娶,等再大一大兒再定罷。你可如今打聽著,不管他根基富貴,只要模樣配的上就好,來告訴我。便是那家子窮,不過給他幾兩銀子罷了。只是模樣性格兒難得好的。”
這一段很多人都誤以為是賈母傾心於寶釵而言,因為讀者普遍以為寶釵性格好,看到並放大了賈母話中“性格”二字。可好好看看吧,賈母的話裡透露出這幾個意思:一,寶玉不適合早娶,等等再說。寶釵比寶玉年紀大,寶玉可以再等等,寶釵作為女孩等得起嗎?“等再大一大兒再定”這句話,既不得罪薛姨媽和王夫人,又委婉地迴避了金玉良緣。二,“不管他根基富貴”,就是窮也沒關係。黛玉失去父母,寄人籬下,寶釵家世代皇商,其特點就是有錢,“家中有百萬之富,現領著內帑錢糧,採辦雜料。”可賈母強調了有錢沒錢不重要。三,“只要模樣配的上就好”,黛玉的模樣沒的說了,和寶釵不相上下,不會被比下去。四,即使性格一詞,老太太也未必就覺得自己外孫女性格不好,如果說性格,晴雯和王熙鳳的性格好嗎?在別人眼裡晴雯掐尖要強像個狐狸精,王熙鳳潑辣善妒太狠毒,可在賈母眼裡,她喜歡的正是這一類伶俐活潑型的呀。
王熙鳳何等精明,豈能不知寶玉心裡的彆扭,豈能不知老太太的意思,所以她直接來打岔了,站出來問張道士要女兒的寄名符,把話題岔了過去,後來又故意開玩笑,說張道士“我不說你是為了送符,倒像是和我們化佈施來了。”從而引起眾人大笑,巧妙地化解了尷尬氣氛。
賈母的心思王熙鳳最懂,王熙鳳平時也經常拿林黛玉和賈寶玉開玩笑,還曾私下對心腹丫鬟平兒說道:“寶玉和林妹妹他兩個一娶一嫁,可以使不著官中的錢,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來。”顯然覺得寶玉以後會娶黛玉的。
寶黛姻緣被高層的默許,就連傭人們也能看出來。第六十六回,賈璉的小廝興兒對尤二姐尤三姐講賈府之事時說道:“只是他(寶玉)已有了,只未露形。將來準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則都還小,故尚未及此。再過三二年,老太太便一開言,那是再無不準的了。”
賈母不是擁薛派,還有一件事可以作證,薛寶琴來了以後,賈母喜歡的不得了,第五十回,賈母對著薛姨媽誇寶琴比畫兒上還好,又問起寶琴的年庚八字和家內境況,薛姨媽度其意思,大約要與寶玉求配,就委婉告訴賈母寶琴已經許給梅翰林家了。這一處不知賈母是真不知寶琴已經有人家了,還是故意裝糊塗,但寶釵來了那麼些年,賈母並未提起求婚,寶琴剛來,又比寶釵小得多,賈母卻撇開寶釵問起寶琴的年庚八字,言外之意不是很明白了嗎?——我老太太壓根沒想讓寶釵做我孫媳婦。
賈母是擁林派,不是很明顯的事嗎?
以上是書中得出的結論,若問我擁林還是擁薛,我誰都不擁!寶黛釵只是小說裡的人,又不是真人,存在於小說裡就好了,何必假設那麼多?若非要把他們當作現實人物,那麼他們都是近親,都不適合結婚!把他們當作文學形象,十分美好,當成現實中人看,豈不是因為近親關係影響審美了嗎?所以有什麼好糾結的呢?
-
4 # 柒月的小站
大家千萬不要被通行本里面的情節誤導了,賈母從來都是木石前盟最強大的支持者,是不可能搞什麼掉包計的。
證據太多了,第一個,從紫鵑的角度看。
《紅樓夢》第57回,紫鵑(與黛玉情同姐妹的丫鬟)對林黛玉說了一番肺腑之言:“……替你愁了這幾年了,無父母無兄弟,誰是知疼著熱的人?趁早兒老太太還明白硬朗的時節,作定了大事要緊。俗語說‘老健春寒秋後熱’,倘或老太太一時有個好歹,那時雖也完事,只怕耽誤了時光,還不得稱心如意呢……若孃家有人有勢的還好些,若是姑娘這樣的人,有老太太一日還好一日,若沒了老太太,也只是憑人去欺負了……”
黛玉聽後傷感,直泣了一夜。
為什麼黛玉這麼傷感?
因為賈府之大,真的只剩下賈母能依靠啦!“風刀霜劍嚴相逼”不是說著玩玩的,王夫人就是看晴雯長得像黛玉,所以對她極其厭惡,怕她“勾引”寶玉,最終在抄檢大觀園時趁機把晴雯趕了出去。
因為“某些人”想讓“金玉姻緣”成,所以你可想而知林黛玉的處境。辛苦有賈母護著,否則真是不堪想象。
還有一個最直接的例子。
“不是冤家不聚頭”——賈母對“金玉良緣”的回擊、對寶黛愛情的支援。
這是《紅樓夢》第29回的內容。賈母便藉著張道士為寶玉提親,道出自己為寶玉擇偶的條件。
賈母道:“上回有和尚說了,這孩子命裡不該早娶,等再大一大兒再定罷。你可如今打聽著,不管他根基富貴,只要模樣配的上就好,來告訴我。便是那家子窮,不過給他幾兩銀子罷了。只是模樣性格兒難得好的。”
有趣的是,一邊是“金玉良緣”的滿城風雨。一邊卻要為寶玉的妻子還“尚無人選”而“打聽著”,你仔細品味品味。
藉著29回中“二玉”的吵架,賈母說了一番讓他倆都細嚼滋味,好似參禪的話來。
那賈母見他兩個都生了氣,只說趁今兒那邊看戲,他兩個見了也就完了,不想又都不去。
老人家急的抱怨說:“我這老冤家是那世裡的孽障,偏生遇見了這麼兩個不省事的小冤家,沒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語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幾時我閉了這眼,斷了這口氣,憑著這兩個冤家鬧上天去,我眼不見心不煩,也就罷了。偏又不咽這口氣。” 自己抱怨著也哭了。
“小冤家”俗指感情極深而又時常吵架的小夫妻,賈母以此稱呼二人,其心裡對二人關係的認同度可見一斑。
賈母“自己抱怨著也哭了”,這正是說明賈母心中著急,她是衷心希望兩人能成眷屬。
除了賈母,黛玉真是無所依靠了!
-
5 # 小饞貓影視
我認為賈母一定是支援寶黛的愛情的。首先我覺得這個要從賈母對於寶玉和黛玉兩個人的感情說起,寶玉不用說了從出生賈母就一直視為珍寶,真是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而黛玉自從進賈府以後賈母就把她和寶玉一樣的養在身邊,比對自己的親孫女還要好,她把對黛玉母親的疼愛都轉移到了黛玉身上,因此賈母對兩個人的感情都是很深的。
對於兩個人的未來我相信賈母一定是考慮過的,黛玉和寶玉都是她一手帶大的,將來交到誰的手裡她其實都是不放心的,兩個人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情意,用寶玉的話說就是一張床上睡覺一個碗裡吃飯,因此兩個人結合她應該是最稱心的,從小脾氣秉性已經相互適應了,也都是她疼愛的孩子。但是賈母自始至終都沒有主動提過兩個人的婚事,她遲遲的不說一定有她的難言之隱,她一直在等合適的機會,但是直到她死也沒有說出來。其實她對寶黛愛情的支援已經暗中透露的很明顯了,王熙鳳經常打趣林黛玉說她將來要做她們家的媳婦,王熙鳳是何等精明的人,沒有影的事她肯定不敢瞎說的,她一定知道這樣說了賈母會高興會覺得多了一個支持者,因此她總是有意無意的以開玩笑的方式說出來。在賈府這種複雜的大家庭裡,上面有什麼風吹草動下面的人一定會見風使舵的,興兒就曾經對尤二姐說過寶玉的婚事:“若論模樣兒行事為人,倒是一對好的。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將來準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則都還小,故尚未及此。再過三二年,老太太便一開言,那是再無不準的了。”可見賈母支援兩個人的婚事已是賈府上下人人皆知的事了。
賈母支援寶黛,但王夫人中意的人就不是林黛玉了,從元妃省親賜的東西來看她們應該是支援寶釵和寶玉的,元妃賞的東西只有寶釵和寶玉的一樣,這其實是一種訊號的透露,元妃是王夫人的女兒,她的意思一定和她母親相關,她們一定在這件事情上透過氣才敢這樣的表露,她們不敢忽略賈母這個大當家的,因此也只能隱隱約約的,賈母不提寶黛的婚事也一定是對王夫人和元妃有所顧忌,她孤軍奮戰,為這個孤苦無依的外孫女操碎了心,她曾經在寶玉和黛玉吵架後滿面淚痕的說“我這老冤家是那世裡的孽障,偏生遇見了這麼兩個不省事的小冤家,沒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語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幾時我閉了這眼,斷了這口氣,憑著這兩個冤家鬧上天去,我眼不見心不煩,也就罷了。偏又不咽這口氣。”可見她心裡對於他倆的事有諸多的無奈,無處訴說也沒人理解。因此賈母雖一直沒提出兩個人的婚事來,但她心裡一直是寶黛愛情的支持者。
-
6 # 青草無為
賈母當然希望心愛的黛玉能成為寶玉的媳婦兒。王熙鳳幾乎就是賈母肚子裡的蛔蟲,她曾在和賈璉討論家務事的時候就說過,關於寶玉和黛玉的婚事花錢的問題,兩個一出一進,等於沒掏錢,反倒是賈母還會拿出不少體己的錢來,給他們辦婚事。根據王熙鳳的這個說法,就可以推斷,賈母早就把黛玉當做自家的媳婦兒了。
-
7 # 青月疏桐
賈母對寶黛的愛情態度,分幾個階段。
黛玉初進賈府,賈母安排她跟寶玉一起,跟著自己睡,完全出於對外孫女的疼愛和憐惜。至於說要“撮合寶黛”,年齡太小,是我們想多了。
兩人慢慢長大,感情越來越好,愛情的種子悄悄發了芽。賈母是什麼人,這點事怎麼會看不出來?老太太很快就有了覺察,但這時賈母採取的是順其自然法,不贊同也不反對,假裝不知。這是第一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賈母的天平左右搖擺,總體上是稍偏向贊同的。姑舅表親,青梅竹馬,最重要的是兩人兩小無猜情投意合,又是自己最疼愛的兩個孩子,賈母也樂意見到水到渠成錦上添花。
那麼為什麼這個階段賈母不出面,直接給兩人把親訂了呢?一是因為賈政和王夫人。大家可記得賈赦給迎春定親時,賈母的態度?
“賈母心中卻不十分稱意,想來攔阻亦恐不聽,兒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況且他是親父主張……”
這段話說了兩個意思:天意前因;親父主張。
除了賈政和王夫人,賈母也不想在這麼重要的終身大事上草率,她想要再觀察幾年。
這一耽誤,到了第三階段。林家衰敗,賈家的頹勢也慢慢顯現,還有,黛玉的身體越來越差。
和黛玉比起來,賈母第一寶貝的當然是寶玉。黛玉長年病怏怏的身體,越來越不是一個孫媳婦兒的最佳人選。不過和寶玉的個人幸福比起來,賈府的榮旺興衰,又在之上。如果能有一門姻親,能讓賈府重起,哪怕是隻有一點希望,做為一個大家族的掌門人,都會一試。
犧牲寶黛兩個小孩子的愛情,如果能讓寶玉和賈府“更好”,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所以賈母的態度有了改變,“不贊同”慢慢佔了主導。
步步走來,寶黛愛情,失去了最大的靠山。
回覆列表
不請自來。賈母是支援,或者說是不反對寶玉和黛玉的愛情的。雖然在高鶚的續寫中,由於賈母變卦,鳳姐的掉包計,導致賈寶玉最後娶了薛寶釵,說實話,這種情節設計完全背離了前文的“草蛇灰線,伏脈千里”,而且也破壞了一些重要人物的形象塑造。
但透過對曹雪芹前八十回的撰寫內容來看,賈母不僅不是寶玉和黛玉愛情的破壞者,相反賈母應該是二人愛情的保護者。理由如下:
1、過生日:不寫而寫在第二十二回中,賈母特意為寶釵過生日,這看似是賈母喜歡寶釵而不喜歡黛玉的伏線,但是脂批中卻是這麼說的:“最奇者黛玉乃賈母溺愛之人也,不聞為作生辰,卻雲特意與寶釵,實非人想得著之文也。此書通部皆用此法瞞過多少見者。餘故云不寫而寫也。”這句脂批在說明,正面寫賈母給寶釵過生日,而黛玉過生日則是“不寫而寫”,這是寫作手法中的一種出奇制勝,正是因為黛玉是賈母的溺愛之人,所以賈母給黛玉過生日那是習以為常的事,給寶釵過生日少,則要專門提及,顯得突兀。
2、悲劇的原因之一:賈母早死寶玉和黛玉的愛情終成泡影,正是因為賈母的早死。在第二十五回中,鳳姐曾對黛玉開的玩笑,很多人應該都記得:“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作媳婦?”鳳姐是最會看人臉色,揣摩別人心意的,這樣的玩笑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玩笑,它是有所指的,而且是當著賈母的面,如果鳳姐看不出賈母對於寶玉和黛玉之間的心思,那麼她絕不會說出這種話來,所以從鳳姐這個側面,我們可以看出賈母其實並不反對寶玉和黛玉結成連理。
3、誤讀的理由:賈母的為難賈母並不是沒想過要讓寶玉和黛玉配成一對,只不過沒有拿定主意。賈母的難處,正是曹雪芹對於人情世故的微妙與複雜最深刻的體察。賈母對於寶黛之間的感情究竟到了哪一步還沒有足夠多的認識,而且寶玉和黛玉,一個是她的親孫子,一個是她的親外孫女兒,這種親上加親,只怕讓賈母有了顧忌,不太好說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