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筏無止境

    (答題要點論述)

    論述為什麼10米內能釣到魚釣法釣具決定了魚吃餌深度總結

    一、論述為什麼10米內能釣魚

    魚最多多深吃餌,是很多釣魚人熱衷於討論的話題。如鯽魚,普遍認為是靠近岸淺水活動。而實際上,鯽魚靠近岸淺水,只是一個覓食本能,實際上鯽魚一般生活在0-20米的深度。又如大家普遍認為的白條,感覺白條就是生活在淺水層,表皮一樣,而實際上在冬季裡,白條可以深潛到10-15米躲避寒冬。

    往往我們釣魚人對深度有個錯誤的認知,認為魚承受不了深水中那麼大的水壓。這就是釣魚人以自我思維去代替了魚的本能。人類無法在水中生存,魚也同樣無法在陸地上存活,因為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物種。人類無法承受水壓,但不代表棲息在水中的魚類無法做到。既然魚類是水生動物,肯定就適應水壓,或者說更深的深水區水壓。

    魚在淺水區覓食,那只是因為淺水區多雜物,多水草植物,食物來源豐富,這是動物覓食的本能。而相對於危險性,淺水區更多一些魚的天敵,但是魚為食亡,總得裹腹生存。深水區是魚類的天然避風港,危險性小,但是食物缺乏,魚類只有在特定環境下,如深冬或受到驚嚇才會躲避到深水區。一旦深水區有食物,魚類一樣會吃餌,畢竟生存的前提下,安全是第一。

    小結:錯誤的認知,覺得深水無魚,我們不能用人類的思維去代替魚類的本能。而是魚需要靠近岸在淺水覓食,所以10米內經常釣到魚

    二、釣法釣具決定了魚吃餌深度

    前邊我們已經論述,魚類肯定適應水壓。而作為釣魚這項運動,有著很多種釣法,不同的釣魚工具及作釣方式。

    1、岸釣方式的作釣法及釣魚工具決定魚吃餌深度

    岸釣,即陸地上釣魚。一般作釣工具為手杆,磯杆,海杆,遠投杆。從排序上,手杆制約的深度最深也不過8-9米深,遠投可釣浮也可釣底,是最深。而從我個人的垂釣歷史以及身邊魚友圈的事例中總結。上述的岸釣方法中,最深我是於2011年在升鍾鳳凰島,15米左右底釣釣到大鯉魚。是我自己最深的岸釣記錄。而手杆,頂天也就齊杆線的長度(深度)。

    但是磯杆、海杆、遠投杆稍具優勢,2009年,2013年,我都參加過兩屆中國升鍾湖釣魚大獎賽,我自己浮釣鰱鱅最深是18米釣到鰱鱅。具參加比賽的其它釣友說,有團隊最深是25米左右釣到鰱鱅。所以說不同釣杆拋投的遠近,不同場景下決定了起魚深度,也就是魚吃餌的深度

    2、筏釣的作釣方式決定淡水水域上魚的極限

    筏釣,是我最近幾年常玩的釣法。一年四季均可作釣,不侷限深度。說起來估計很多釣友都不相信,筏釣我最深是在白龍湖小剛家的魚排,42米左右底釣,掛蚯蚓釣到江團。當時剛剛學筏釣,又是秋末初冬,無口時,就掛蚯蚓沉底碰運氣釣到。而魚友圈子裡筏釣的極限深度,是身邊的筏友小周,筏釣紅水河,60米左右底釣,同樣蚯蚓作餌,也釣到江團。而比如翹嘴,紅鮊最深是在35-40米之間釣到,白條則是在15米左右發現白條魚層,最後以釣大白條為樂。

    筏釣因位置特殊,也可以筏底,(也就是釣底)。從我看到的事例中,在玩筏底的同排筏友,最深20米左右釣到大鯉魚,15米釣鯽魚。

    小結:我們作釣方式,釣魚工具、釣法絕定了魚吃餌的深度。

    三,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往往會不知不覺的以自我認知去代替了魚的本能。我們釣魚人能在近岸淺水區(10米內)釣到魚,是因為魚要靠岸在淺水覓食裹腹。但是不代表10米以上沒有魚吃餌,更不是深水無魚,而是釣法,釣魚工具、作釣方式不同,制約了我們作釣深度。所以就感覺10米以上很難上魚,或則深水根本無魚的錯誤概念

  • 2 # 雨潤牛

    經常筏釣的人都知道在20多米,30多米,甚至40多米,都可以釣到翹嘴。

    而對於黃辣丁,江團等等。可以到六七十米。

    我在烏江接近50米釣到過翹嘴,在紅水河60多米釣過黃辣丁。

  • 3 # 遊釣閒人

    非常高興和釣友討論所提出的問題,釣魚運動是人魚互動的一個過程,實際是人和魚都處在主動的位置,人透過熟悉魚的活動習性來進行垂釣,但是魚類也有自身的活動和飲食規律,因此,釣魚運動受到外部影響的因素也非常大,比如說餌料,氣壓,溫度,風向,水的溶氧量,季節變化,都導致了魚兒的主動性索餌的活性,一句諺語說得好,“春釣灘,夏釣潭,秋釣蔭,冬釣陽”,這點諺語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就不做過多解釋了,隨便說一說,經驗之談。

    作為一個釣魚人,我們要熟悉魚類,在垂釣水域的活動範圍在哪裡?當然,我所說的水域是指湖庫或者江河等野生魚類活動水域,對於黑坑或者是養殖塘,不在討論範圍,那是認為因為人工養殖環境是以人工投餵點水域來決定魚的最高密度在哪裡。野生水域則也有此規律,那麼我們來看一看,一個基準規律就是食物在哪裡,魚就在哪裡,那比如天氣影響是屬於權重比較小的因素,比如冬季魚難以索餌,淺水區溫度過低,魚一般呆在深水區,但是也是主要集中在10米左右的深水,再深的水,如果溶氧量過低,造成魚類呼吸困難,並且水溫變化和十米左右的水差距並不大,因此,魚類不在過度的往深水裡遊了,最終我們得出結論,魚類95%的時間都是在十米以內的水深活動,在垂釣過程中,即使使用磯竿釣爆炸鉤,也應選擇在十米以內的水深,超過十米的水深釣效很差。

    至於釣位的選擇,其他釣友都有很精確明白的回答,你可以參考,當然釣的水深水淺,還和季節有很大關係,但都是在十米以內的水深範圍內變化,每個人都會按著垂釣習慣和季節轉換適當的調整垂釣水深,才會有較好的效果,祝垂釣愉快。

  • 4 # TONG先森

    由於餌料的霧化作用,在垂釣中魚層發生變化是常有的事,往往出現底釣突然釣不到魚,如果魚層較亂,可以試試打穿程,主動找到魚的泳層,一句話就是用積極的態度,儘量使你的釣棚和魚層一致,魚訊自然也就有了。

  • 5 # 釣魚鈴當

    你這個問題有點意思,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只要是魚都必須進食,包括深水區的魚!因為還沒有發現不進食的魚。至於你的問題說10米以上的水深基本沒上過魚,無非是以下幾個原因:

    釣位選擇不正確。

    釣界一直流傳一句話說:屁股坐對了,什麼魚都能釣到,屁股沒坐對,整天白忙活。沒怎麼上過魚,證明你肯定上過魚!而且深水區的魚都是大魚。釣位需選擇在向陽的回水灣或兩頭寬中間小的流水道,因為條通道也是魚的必經之路。

    餌料選擇不正確

    餌料對釣魚來說很重要,不同的季節,釣不一樣的目標魚,選擇的餌料完全不同。比如釣土鯪,你用草魚料,效果肯定差;春季垂釣你選擇濃腥味的餌料,冬天選擇淡香餌,不是不能釣到魚,而是效果奇差!

    另外一個原因,10米以上的水深,絕對不能用拉餌,必須用搓餌,而且餌料拌勻開水後一定要調得很硬,不然魚鉤沉到水底時餌料完全霧化乾淨了,變成空鉤。估計你所開的餌料不夠硬,拉絲粉放少了,導致空鉤現象。

    鉛墜選擇不正確

    鉛墜的選擇也是很講究的,你選擇的鉛墜估計克數過大,導致魚咬鉤的訊號弱,傳到磯竿尾幾乎沒有訊號。並不是說越大的鉛墜效果越好,要根據垂釣環境作出選擇,比如有無走水,有無小魚鬧窩等。

    水底根本沒有魚

    很多水深10米以上的地方,經常會有有毒氣體的排放,如二氧化碳氣體,氮氣甚至是氦氣等有毒氣體,造成水底缺氧而變成毒水,魚兒不敢在那生存。沒魚怎麼釣都沒效果。

    寄於後語

    當然,以上的分析可能你都沒有問題,或許還有其他實際問題,只能在現場看環境作出改變。

  • 6 # 眼鏡哥說魚

    你的提問反映出了很多釣魚人普遍存在的一個誤區,那就是大魚藏在深水中。魚選擇多深的水域活動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釣魚人只有掌握了其中的規律,並且選擇合適的水深垂釣才能提高漁獲量。

    魚更喜歡待在淺水區

    氧氣是魚類生存不可或缺的最關鍵因素,水中的氧氣主要是依靠溶解空氣中的氧氣獲得的,所以與空氣直接接觸的水面附近含氧量是最高的,隨著水深的增加含氧量就越低。也就是說淺水區的含氧量比深水區更高,魚自然也就會更願意待在含氧量高的淺水區。

    魚在特殊情況下才會進入深水區

    雖然淺水區食物豐富並且含氧量高,但是淺水區的危險係數要更高,所以魚如果感覺到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就會迅速轉移到深水區。另外,當淺水區的水溫不合適的時候魚也會進入深水區。例如夏季Sunny強烈,會上淺水區的水溫急劇升高,魚就會潛入深水區避暑。還有就是冬季由於淺水區的水溫過低,魚也會潛入深水區躲避嚴寒。

    雖然魚在特殊情況下會進入深水區,但是這裡所說的深水區並不是指8米甚至10米以上的水深。水太深的時候壓強增大,並且含氧量非常低,魚會感覺到難受,通常情況下魚潛伏至5米至6米的水深區域就已經是極限了。

    釣魚人對水深的選擇

    釣魚最關鍵的步驟是選擇釣位,而水深又是選擇釣位時需要首先考慮的因素。在水溫合適的情況下應該優先選擇2米以內的淺水區垂釣,如果人類活動非常頻繁,例如經常有人捕魚,在這樣的水域垂釣就應該適當釣深,水深在3米至4米是比較合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嬰同床會有很多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