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東經濟研究員
-
2 # 無語落天
那不是一般的嚴重,至少清個3~4年。當然,這也不是實體店的問題,而是所有中間商,批發商的集體消亡。由於幾千年的買賣都是靠低買高賣的方式獲取利潤,其原因就是資訊不對稱,我們現在的電商網際網路開啟了資訊化時代,使得資訊對稱和透明,未來十年我們將步入數字化時代,因此,這個時代的特點就是去中心化和中間化。
靠低買高賣,資訊不對稱賺取利潤的販售式搬運工時代逐漸在3~5年內結束。所以,批發商流通商不是現在生意難,而是以後更難,直至消亡。
給你分享一則新聞,看對你們有沒有幫助。在山東服裝專賣店的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新的經營模式——“衣品店”。該型別的店鋪必須依託於ITM產業模式(平臺體系)下運營(就像蘋果手機必須基於IOS系統下運營),將過去靠銷售貨品盈利的方式轉變為服務人們穿衣搭配的個人形象管控,甚至還推行上門的衣櫥整理和週期穿搭;店鋪實行年度會員會費制,店內貨品均以私人訂製定購為主,保持零庫存,每位會員的尺碼資料均有詳細的備案記錄,店內工作人員均系藝術色彩類、美學或服裝專業畢業的大學以上學歷,且須考取《ITM衣品形象管控資格等級證》持證上崗。服務專業化、個性化、精細化和一系列人才、管理和服務配套促使山東服裝紡織業的新舊動能轉換步伐進一步加快。
只是衣品店的運營體系必須是要在ITM模式下,而ITM體系是一個產業閉環體系,其對產業結構的理念是CPS(消費端~智慧生產~服務端),完全是去中心化和中間化。因此,做這種店是必須要每年交ITM模式品牌授權,資料授權和模式授權費的。另外,衣品店的會員年費制,試衣收費等也引起很多媒體和大眾的爭議,但有趣的是很多中高階消費者非常認可。
我在研究這個模式後,發現也很有意思,其將流通商和批發商都直接轉變為終端服務顧客的服務商,而且衣品店是基於ITM產業模式(平臺體系)下運營的一種新興服裝服飾服務型實體店鋪。其和普通服裝店的區別主要有這幾點:
1、須ITM授權。衣品店招牌上都會有“ITM”的標識。該標識表示店與店間的資料均透過ITM大資料平臺互聯互通。
2、衣品店採用會員年費制。衣品服務僅限會員服務,非會員不予開放;另,非會員身份在衣品店內體驗衣服試穿的件數也有限定——僅限兩套(不同款)體驗,超出2套需加收每款30元的體驗服務費。
3、數字資產化。會員每次消費的積分被ITM模式體系視為“數字資產”——可將積分投入到貨幣積分交易中心,關聯積分和入會的店鋪的營收業績,實現積分兌換貨幣的漲跌幅。
4、專業的人做專業事。衣品店內的衣品師必須是藝術色彩類、服裝設計類等相關美學專業大學學歷畢業,並取得《ITM衣品形象管控資格等級證》相應等級,並嚴格按其等級服務標準收費。
5、私定個性模式。衣品店貨品以私人定購配置,現貨體驗即時私定,零庫存無需打折,品牌忠誠度高;店內貨品均按穿搭搭配的整套出售,單品(件)不售。
6、預約上門管控。衣品店可接受會員預約式上門的衣櫥整理服務,會員可指定衣品師。
7、消費結構多元。衣品店有購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兩部分。購物消費按件/套購買(或私定)即可。服務消費則按不同衣品師的等級按次/月度/季度/雙季度和年度進行不同專案的服務費收取。
8、引入信託消費。基於ITM模式的信託,會員衣品年度信託,由總部授予一定的購物消費額度,會員購物消費可按比例100%全額返退消費者。
9、線上線下服務融合。衣品店承接所有符合條件的線上B2C、C2C平臺服裝服飾賣家在衣品店所屬區域的OVS服務(ITM模式的一個服務模組),避免單一網購的圖物不符、以次充好和假冒偽劣情形,幫助線上電商構建線上線下立體化服務體系。
10、管理結構全面輸出。衣品店側重服務,不再側重貨品銷售,必須按ITM模式管理構架標準輸出到每一家ITM衣品實體店。因此,避免衣品師過度推銷,誤導消費,相反,還會給消費者更多正當精準和理性的消費建議,服務更貼心。
-
3 # 使用者92575300756
是的,現在的服裝行業很不景氣,像冬季和夏季這種大季還稍微好一些,春季喝秋季就是淡季了,賣不動,所以很多店主現在都不敢備貨,因為備了貨壓貨的風險特別大,我是做一件代批的,底下很多店主反饋說春季賣不動,加上現在服裝電商也很多,價格還比實體店賣得便宜,就算出來比較好的款式,很快某寶就出同款,就更加賣不動了!
-
4 # 多粒客服01
本人就是從事庫存服裝銷售的,所以對這個問題有一些個人想法,回答的不好請理解,目前服裝行業的庫存積壓現象還是很嚴重的,由於服裝行業的受季節性因素的影響非常大,所以也就導致如果在應季不能銷售完的剩餘產品很容易變成庫存積壓,因為下一年會有很多的更新的新品上市。再加上服裝行業本身講的就是一個潮流,當時很火的服裝款式,一旦風潮過了,那麼剩下的只能是一地雞毛了。
拿皮衣皮草行業來說現在很多人銷售的水貂皮草和一些毛呢大衣,也都是庫存產品,沒有辦法只能降價處理,馬上到來的夏季就是這個行業的淡季,一旦時間拖的越久,儲存這些服裝的庫存成本和人工成本就越高。
現在很多廠家,都是實行預約訂購制,就是先收集訂單,然後再找工廠加工,這樣會大大降低了積壓庫存的風險,其實這一點玩的比較好的是手機行業。但是也有壞處,一旦某個產品流行起來,產生大量銷售,很容易產品斷貨,導致錯失了銷售良機。但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裡面的對機會的把握確實是很難判斷準確的。
實際上在我看來這幾年服裝行業微商模式的興起其實就是這種預約訂購模式的一種方式,首先一些小的微商將一些有服裝需求的一張張小訂單收集起來,然後彙總到一起最後形成一張大訂單,形成批次,從而讓工廠生產。這樣大大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價格,同時也降低了廠家的庫存風險,算是一個比較好的合理方式吧,這也是我個人的愚見。
-
5 # 洋仔說鞋服
記得以前有人算過一筆賬,就算是全國的服裝廠停工,國內的庫存也夠全華人民穿三年,可想而知庫存是多麼的大,可是有人說了,為啥庫存這麼大,還在不停的生產呢,這也是沒辦法的,服裝屬於季節很強的產品,尤其是女裝,每年都有新款出來,你不拿新款店內就沒生意,但是舊款又沒那麼快的賣完,做幾年的服裝很多人說錢沒有賺到,倒是賺了一倉庫的衣服,就是因為有庫存,所以才誕生了服裝尾貨的行業,這也是一個路子吧!我是洋仔,目前杭州這邊從事服裝,歡迎全國各地朋友一起交流探討!
-
6 # 冬季的檳榔
中國服裝庫存夠世界人穿10年的,其實傳統實體店生意就是在客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賺差價,因為客人沒有精力走遍所有的實體店做價格對比,客人願意買就買不願意買可以去飯店吃飯喝茶休息,客人不知情商品價格不等於商家就是欺詐客人,商家並沒有強迫客人購買這就是一種遊戲規則。往深裡看實體店的發展可以帶動人的流動,人們走出房間參與社會活動帶動與人有關的相關商品消費就是良性的迴圈。而電商打破了這種遊戲規則讓商品價格暴露於天下,商家讓人們足不出戶的選擇商品,如果人們都不出門消費實體店沒有人光顧怎麼生存?如果世界上的人都在電商平臺“逛街”都知道選擇價格最低的商品購買,就會使源頭廠家和實體店零售商無利可圖,廠家要生存必須降低成本就要在質量上做文章形成惡性競爭惡性迴圈,結果就是工廠和實體店沒錢賺倒閉關門人們失業大家都沒有了經濟來源購買力下降出現通貨膨脹,其根本原因就是電商平臺的商品價格過於透明,到最後電商也不行了輪流死亡平臺反而越做越大最後就是一家獨大,既然已經一家獨大沒人與之競爭那類似直通車的價格就必定還會上調,有一個人說為了能讓商家更好的發展請商家加入線上線下的五新經營模式,殊不知到頭來還是掉入了線上經營的圈套,這個提出線上線下五新經營模式的人目的就是為了聚攏更多原本不是線上的商家加入電商平臺相互打透明的價格戰讓實體店無法生存他再去坐收漁利,這個人還曾經說自己不會費勁巴拉的做實體,自己的公司是為實體提供服務的,而現在卻大規模收購特大實體超市商場醫院和物流公司,你想要做生意可以對不起你必須要用他的物流渠道,如不用結果就是死路一條,這一系列的目的就是要壟斷市場。許多年過去了大家才明白網店透明的價格摧毀了實體店也把自己拖入了價格戰的泥潭,辛辛苦苦沒白沒黑的做網店都是在為平臺打工,明白了也晚了錢讓平臺賺走了你也熬死了。國外快遞不像國內很多都是免郵費,國外電商沒有免郵費的反而郵費非常高,電商也必須繳稅,在國內既然線上線下價格一樣人們出門上街購物的慾望會大大降低,都想舒舒服服躺在家裡網購,也形成了更多宅人,大街上商場裡沒人的景象很不利於社會發展,在如此不健康惡劣環境下依然能生存的公司一定是“托拉斯”
-
7 # 米蟲小秋
不但嚴重,可以說非常嚴重。不是現在,而且是十年前就已出現苗頭。現在不過是過剩產品消化的陣痛,不過已近尾聲。
那還要從08年的歐美次貸危機說起,雷曼兄弟的倒閉,拉開了次貸危機的多古諾骨牌,兩房危機,歐美這兩個最發達的地區,消費力最強的超級市場立刻陷入銷售疲軟。你可能會問跟中國有毛關係?答:關係太大了。尤其是服裝行業。
中國改開後,一直以低價的勞動力的紅利,刺激著外貿出口型經濟。以勞動密集型的服裝行業為例,正是黃金期。低價優質的服裝銷往世界各地,世界上大的服裝集團,品牌公司無不到中國來找代工廠,從而推高了國內強大的服裝生產能力。而次貸危機的悄然發生,讓歐美大大降低了購貨訂單,而他們才是我們最大的客戶,更有甚者取消了訂單,還有毀單的。就這樣大洋彼岸的次貸危機讓我們中國的服裝行業風高浪急,風聲鶴唳。而就在此時中國的服裝紅海正式來臨。首先第一槍,毀單尾單的不能出口的服裝充斥國內市場,價格低質量優,又是大牌,潮流領先。第二槍:國內服裝廠發現訂單少了,匆忙註冊自己的品牌,在淡季沒訂單時生產。搶內銷市場。第三槍:有些小工廠直接做起仿冒國外大牌的假冒偽劣產品,擾亂了市場。這三槍讓那些粗放式經營,順風順水的國內品牌應聲而倒。小的不說,大的比如美斯特邦威,李寧,勁霸,九牧等等,也都遍體鱗傷。皆因庫存壓力山大。還沒完,由於國內的房地產的突飛猛進,開店的成本增高,08年勞動法的頒佈又讓生產廠家增加了成本。還沒到最壞,歐美的服裝品牌總想抓住救命稻草,他們紛紛把目光投向蒸蒸日上的大中華。無論先到的晚到的紛紛發力,讓本已血腥的江湖,更加慘不忍睹。比如美國的北面,哥倫比亞。法國的愛高,瑞典的北極狐等等不勝列舉。
不幸中的萬幸,還好有了網上銷售。網銷雖說魚龍混雜,真真假假,有很多負面的東西,但只有他能把中國超級過量的過剩庫存賣到13億人手中。卸下包袱,才能輕裝上陣,沒經歷風雨無法真正成熟,希望服裝行業的朋友正視過往,開創未來。
我作為一個多年的賣衣服的人,想起往事可謂一把心酸淚啊!
望與同行共勉。僅為個人拙見。
-
8 # 裁縫方師傅
庫存是服裝行業最難以解決最令老闆們頭疼的問題。
現在問很多服裝批發零售老闆有沒有賺錢,大多數的回答都是賺了一堆庫存。
造成服裝庫存原因有很多因素,這些行業內的人士都明白:
1,傳統的服裝大批次生產,都是以齊色齊碼作為訂貨標準,但到銷售端面對不同的消費者,不可能做到成品跟消費者完全匹配。
2,有的工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某些品質或交期原因,導致品牌商或發單企業驗貨不透過而拒收。
3,品牌商或批發零售商因經營原因宣佈破產或倒閉而急於處理的也站庫存貨的很大部分。
上述種種原因產生的服裝庫存,最後很多都是以遠遠低於成本價的方式在處理。
要問國內現在有多少庫存,我估計應該是個天文數字。有一種說法,國內服裝廠五年不生產,華人照樣不缺衣服穿。就像我們一個小型服裝工廠都積壓幾萬件庫存,全國的服裝公司工廠這麼多,我想這種說法也絕沒有多少誇張的成分。
服裝庫存這麼多,其實很多老闆也是有覺醒意識的。現在的訂單都是朝小批次多品種的走向,還有很多采取預售的訂單模式,這些都是為了控制庫存而採取的辦法。
近年興起的短影片和網紅直播模式的銷售手段,其中的很多低價貨源都是庫存貨,也給那些庫存很多的商家和廠家解了部分難題。
雖然現在商家廠家都在改進傳統的訂單模式,儘量減少庫存的壓力。但只要從事服裝行業,也都明白庫存的產生很難完全避免,所謂的零庫存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可能都是美好的想象而已。
房子出現庫存還會出臺調控政策來扶持房地產行業。雖然服裝行業裡面很多企業的庫存壓力並不低於房老闆,但對於服裝行業,就只能靠咱們自身了。在不斷推出新款的同時別忘了守住庫存的底線,別讓庫存成為企業裡“壓死駱駝的那根稻草”。
-
9 # 小生灰灰
淘寶也有十幾個年頭了吧,做電商的庫存都很多,沒庫存做不了電商,但是對供應鏈的把控這些企業能玩的轉的可能不在多數
這樣幾年下來,包括市場的淘汰機制,科技進步的機制,會多多少庫存這個難以估計,
共享充電寶沒出來的時候,充電寶市場不錯,出來之後想想那些庫存怎麼處理,
服裝同樣更新速度太快了,賣不出去的衣服想想夠穿很久很久了
-
10 # 工業雲
中國服裝行業大規模庫存現象早就存在了。目前,中國服裝行業庫存嚴重的關鍵原因是產品開發跟不上。今年有些企業就曾因銷售資訊混亂導致的對終端銷售資訊掌握不暢、或者沒有小型自備工廠,在遭遇民工荒時,對天氣變化不能做出快速反應等而導致大量存貨積壓。
理貨,盤點,除了財務需求外,有個更重要的作用是,我們時刻知道我們手中有多少子彈。首先,要做好庫存管理,庫存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做好庫存管理有助於提高賣家的發貨效率,同時還能節約時間成本,從而更好的提升客戶體驗。
1、加強對採購人員的管理:在企業的組織架構中,採購部門決定了銷售情況以及庫存情況。
2、提高倉庫管理資料的準確性:如果庫存在生產採購時,由於資料的錯誤記錄,導致部分庫存未能及時處理,這也是庫存積壓的原因之一。所以解決該問題的首要關鍵在於倉庫資料一定要記錄詳細準確,並且不要遺失或者錯過任意部分的資料,否則部分庫存滯留積壓,就會給企業帶來損失!
3、合理評估銷售預期:結合企業的銷售情況進行每一筆採購進行評估決策,保證庫存商品能夠及時有效的銷售,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
-
11 # 藍格出品
可以說是非常嚴重了。前景真的不容樂觀。陷入一個惡性迴圈了。實體店賣不出,只能網上降價銷售。廠家覺得便宜的好賣,只能降低用料和製造標準,做便宜貨…質量價格互相打壓,越做越爛!庫存越壓越多…
廠家倒閉的比比皆是…大量工廠外遷東南亞…
小品牌很艱難…大牌子也不得不做線上款,和線下款以區別受眾人群!
有些庫存!!!不得不像白菜一樣按斤稱!整個市場做的亂七八糟…
回覆列表
說句不好聽的,由於中國企業對銷售額的過分追求和市場戰略的短視,95%的企業根本不懂什麼是品牌,品牌如何打造,如何實現品牌價值,如何讓品牌依附企業形象,產生品牌價值,促進自身市場和產業鏈的形成。只是一味地靠媒體廣告和代言包裝,從進入2000年開始,中國喪失了近20年品牌在國際上的塑造成長。這一點海爾和華為做的不錯,其他真是差勁到極點!!
服裝行業是最容易靠品牌拉動市場和產業鏈條的行業,現在看幾乎沒有一個做出品牌優勢的。中國服裝品牌不僅被國際同業貼上廉價的標籤,還被國內消費者嫌棄,唉,做到這一步,中國企業還有臉吹牛逼!!
2020是一個新的十年開端,還是希望民族品牌要趕上,服裝產業要面臨一場大變革。未來消費市場將分化為升級(中高和輕奢)和降級(大眾低端)兩端,電商業基因決定了其更明顯的偏重於後者。其他行業不瞭解,單講服裝零售業,建議所有傳統服裝實體店生意不好的朋友,去了解一下山東的ITM模式的衣品店,儘快轉換傳統服裝零售思維吧。ITM模式從2010年以線上線下融合理論做指導,心無旁騖持續實踐探索。在這已過去的十年足以證明,ITM模式的線上線下融合理論已超前中國流通零售業近10年,超出中國低端服裝產業鏈的頂層設計,且為中國服裝零售業設計出切實有效的轉型升級具體辦法和路徑。中國僅10%左右的大型企業對線上線下融合還處於探索期,90%的企業還處於迷茫期,中小微企業更是還處於極度悲觀的跟風觀望期。
為應對中國2020—2030未來十年產業扁平化結構和AI智慧化、去中間化和個性化趨勢發展,ITM模式創始人歷時2019全年再次變革升級,打造中國新消費經濟,以服裝服飾產業為起點,幫助中國服裝類實體店重新定義人們對消費的認知。
國家應大力扶持這種像ITM產業模式的專案企業,加快中中國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我最近一直在關注和研究山東的ITM產業模式,所以,對零售有一些新啟發,與大家探討。
2019年是流通零售業的轉折年,市場已由增量變為存量。
現在流通零售業危機面臨的不僅僅是管理和經營的範疇,很多人至今沒有看懂未來的流通零售方向。2019年就是轉折年,幾千年以來低買高賣、販售式賺取差價利潤的“買賣”方式將在2~3年內終結,所有的中間批發商、流通商這些搬運工要麼轉型,要麼就集體消亡。有很多人試圖在營銷層面去賣貨,還有些所謂自媒體做直播、做明星帶貨,還有的介紹一些營銷思路,都是錯誤的,甚至遊走在欺詐和非法集資的邊緣,非常危險。
98%的人對流通零售業的理解是錯誤的。片面的理解加別有用心的誤導,延誤零售業轉型。98%的人總是將實體和電商一分為二地分開看問題,因此,導致大部分實體經營者埋怨電商的發展,去拿西方國家電商發展程度來對比中國,其實,再多的埋怨和悔恨,只能讓我們擁抱網際網路,哪怕你是“被迫的”,也要必須認同。其一是網際網路是中國資訊化趨勢的發展,也是中國崛起,佈局全球化的必然;其二是,目前電商市場結構已經很清晰了,幾個巨型企業已經壟斷網際網路80%的電商資源,國家可支配的資源(除基礎電信外)也不多;其三,網際網路電商時代也即將過去,未來十年是一個全新的數字化時代(阿里和騰訊已經佈局,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二馬”的可怕,而很多電商,包括京東蘇寧在戰略上還是很侷限),電商現在除了清庫存之外,其實利潤非常低,不賺錢,也是賠錢賺吆喝而已,只不過實體的成本是顯性的,即貨幣流通屬性,比如房租、稅收、員工福利以及囤貨等;電商的成本則是隱性的,即砸錢給平臺企業進行資料引流和推廣等。
零售業是產業結構的縮影。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零售業沒有未來。應該說,我們現在趕在一個劃時代意義的好時候。零售未來雖然不會有“新零售”,但會有其他的市場形式存在,因此,未來只有新消費。改革開放40年,過去的企業經營結構是計劃經濟轉向粗放式市場經濟,因此,市場的需求量非常大,在管理上只要做到精細的成本控制,就能讓企業起死回生,不斷盈利。顯然這種管理更適合勞動密集型的生產製造業,因此,西方的制度化管理日本的精細化管理就受到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的學習借鑑和規範式熱捧,甚至還產生了像海爾張瑞敏“人單合一”、“斜坡球理論”等一批優秀的適合中國本地化的管理哲學。
事實證明也確實提高了績效,中國今天的經濟成就就足以說明。但可惜,這種管理制度很可能會“落伍”,甚至可能被淘汰——已不適用於目前企業員工,即對人的管理,尤其是實體制造業,用人荒現象不是偶然,所以,更不可能適合未來的企業存在形式。
伴隨5G的應用,2020將開啟一個全新的數字化時代,阿里騰訊已完成50%佈局,另外的50%就是和實體產業的爭奪戰。那麼,未來是一個怎樣的企業存在形式呢?只有搞清這個,才能配套相應的管理機制,否則就是文不對題,衣不對人,沒有任何意義。個人認為,未來企業均系“小而創”和“微而新”的形式居多——即10多人左右的小企業團隊,但擁有獨特的創造力、創新力和智慧財產權,這是其市場競爭的核心。因此,當前的企業、商業和產業都在進行市場洗牌,洗牌後的留存的企業基本上升級為中國的巨型智慧化、數字化的寡頭企業(包括實體制造業),其後一般就不會產生太大的寡頭企業了。換句話說,掌握數字化、智慧化或特殊商業模式資源的企業成為大托拉斯企業(壟斷的組織形式),沒有核心的創新創造技術或可被複制的任何經營競爭模式,甭管現在規模多大很可能一覺醒來就宣佈破產了,更多的中小微企業只是賺個辛苦錢而已。
流通零售商如果不能順利轉型,或者還找不到轉型方向,絕大部分是跨不過2020年的。流通零售業只是中中國產業轉型升級一個產業變革的縮影,行業現在要做的就是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我正關注的,山東的ITM產業模式是我認為中國第一個對當前流通零售業轉型升級最具理論和市場實踐的,遺憾的是其僅限於服裝服飾實體店的業態,能否適用於其他業態的產業升級,則還需要理論的研討和市場探索。另外,隨著去中心化、中間化的市場結構的趨勢,未來將以CPCS(消費端~私人定購智慧生產~服務端)為主要產業結構。因此,當前的流通零售業將被符合這個結構或模式的密集的小型服務商所逐步取代。像目前扎堆商圈的大型商場或超大型城市綜合體、中間批發和流通商(除小型便利店外)將會率先在一二線城市消亡,5年內蔓延至三四線。正如ITM模式創始人對馬雲的評價:“其對中國商業最大的傷害就是透過網際網路破壞掉中國幾千年的商業結構後,並未構建出一個新的商業體系,反而要將中國商業帶入一個虛假的混亂低質時代”。比如馬雲提出的無人店,新零售均不符合中國的未來商業和產業結構,更不符合全球經貿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