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過各種文章及評論,絕大部分對米芾書法評價很高,本人由於專業知識匱乏,實在是感受不出米字的美,尤其是結體方面,老師可不可以講解一下從哪些方面來欣賞,提高審美能力。
5
回覆列表
  • 1 # 指間文化

    其實這並不是米芾一個人而已

    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唐朝時期,注重法度,對待書法,十分嚴謹規矩。唐朝的楷書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我們所熟知的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等都以楷書聞名於世

    到了宋朝也許因為寫不過唐楷,宋朝的書風大變,注重灑脫,放浪形骸,注重書寫意趣,另闢蹊徑……

    書法家如黃庭堅,蘇東坡,蔡京等等書風都比較隨意,我們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可能並不“漂亮”甚至有點“醜”但是他們所追求的並不是“工工整整”這麼簡單,他們是在寫“意”重在發揮自己的情感

    米芾也是一樣的,逆向思維來看待問題,至少米芾的字是不“亂”的,很多時候,眼力是跟著寫字的能力來提高的,不會寫就不會看,寫的多了,臨的久了,眼力自然會提高,宋朝大都以行書或行楷聞名於世,結構自然不如唐楷端正,整齊,但是整個字形,線條的流暢度,轉彎的弧度有沒有達到遠轉如意,看的久了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了,

    只有多寫,多看,多臨帖,我們的審美能力就會慢慢提高了。

  • 2 # 文史探微

    看到這個題目,我想起2003年秋去湖北襄樊拜訪米公祠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祠內有紀念性建築拜殿、寶晉齋、仰高堂等,並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後裔摹刻的米芾手書法巾45碣,其他碑刻145碣。

    紀念館館長聽朋友介紹,得知我研習米芾書法多年,請我題字,我說是懷著朝聖一般的心情來,不敢班門弄斧,一再推辭;無奈盛情難卻,寫了“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幾個字,我的意思是來到米公祠,就是一滴水見到滄海。的確,看到米芾的書法真跡或原碑,真是驚喜異常。我還購買了幾幅碑拓,有一套大字的唐詩《米芾書王維詩》,共六張,帶回來以後,裝裱鑲框,每日臨習,頗有收穫。

    關於米芾書法,歷代評價極高,“宋四家”中他的成就在四人中最高,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絕非浪得虛名。首先,他博採眾長,融會貫通,自成一格。早期,他曾練習顏真卿、歐陽詢、褚遂良、沈傳師、段季展五位唐代名家法帖。後聽從蘇軾建議,專師晉人,書房名“寶晉齋”,遍臨“二王”法帖,幾可亂真;特別是與王獻之書法的血脈貫通,更有性格的相似,但他的筆畫厚闊,結體欹斜,呈現出舒張圓勁之勢,又有高人之處。

    米芾書法最大的特點就是結體奇絕,變化多端,格調蕭散簡遠,開創了宋代的尚意書風,廣受世人讚譽。他的書法中常有側傾的體勢,欲左先右,欲揚先抑,都是為了增加跌宕跳躍的風姿、駿快飛揚的神氣,以幾十年集古字的渾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於天真自然,絕不矯揉造作。米芾自稱“刷字”,用筆迅疾勁健,盡興盡勢,追求韻味、氣魄和力量,最主要是追求自然,書法中有真趣,有自然之妙。

    米芾在書法藝術上的創新,是無人所及的。他追求古法,主張筆力透過手臂達到毫端,故須懸手提筆。他說,以此筆法,八面出鋒,才能達到,“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亦即“骨勁、皮肉、脂澤、風神皆全”。他即要求在變化中達到統一,又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

    米芾是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書畫成就極高,他的畫被稱作“米家山水米”,自成一家。他集書畫家、鑑定家、收藏家於一身,書法藝術上,行書成就最大。他的行書富有氣勢,雄強瀟灑飄逸。筆力沉著。字勢雄逸;“沉著”謂成竹在胸,落筆凝練。“痛快”與“沉著”本事對立的風格,米芾卻能在對立中求統一,達到凝練而不滯澀,飄逸而不輕脫,給人一種古樸凝重之感。

  • 3 # 墨騰四海

    在他筆下,意趣、情緒為首要表現物件,不會規規矩矩坐在字格里,表現形式上,體勢駿邁,奇崛跌宕,險峻如嶙峋怪異之山峰,論筆勢之險,幾乎前無來者。

    若論體勢駿邁,北宋四家中首推米芾。米芾書法,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在變化中達到統一,又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章法上,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的完美,成竹在胸,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巧。而如此妙境,尤在米芾手札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 4 # 解安慶書法

    米芾書法是中國書法歷史長河中的一部分,同蘇、黃、蔡、顏及歷代書家一樣具有各自的特色。

    許多書學者單獨提出對米書的關注,正是因為其書法的特點明顯,引人注目。如何理解和欣賞米書呢?

    一是瞭解米芾書學軌跡。米芾初師歐、柳,後轉師二王,有相當厚實的功底。三十多歲後東坡先生勸其書學晉人,開始集古字,學晉人。由於轉益多師,逐步形成自己獨特風格。從中可以看到,米書特點突出,但不是無中生有,雖大刀闊斧,但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用筆、章法獨出機巧。

    三是學米書要內看其字的淵源,外觀其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之氣勢、風格。不可只觀表象,不見二王、晉人,只學表皮。

    我們欣賞米芾之書,就是要把握理性,不要人云亦云,要欣賞其內在的東西,要得其意趣。

    一家之言。

  • 5 # 西廨七叔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關於經典的欣賞,我自己的感受是,最好上手臨習一段時間。

    尤其是米芾的作品,因為米芾在用筆上的確是爐火純青,鋒開八面的用筆,和刷字的揮灑,在臨習的過程中可以漸漸體會到。

    至於米芾書法欣賞的理論文章,網上應該有很多,但要真正理解米芾書法的精到和完美,也許,還真是“紙上得來終須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 6 # 仁燕堂

    如何欣賞米芾書法。

    我的看法如下:

    1、米芾學書。

    初期學書都是集字臨帖,下過很深的功夫,自稱“集古字”,尋訪了不少晉人的法帖,後傳王獻之《中秋帖》是出自米芾臨本,從這點能看出米芾作書是很認真的;

    2、米芾性格。

    宋代書法家講求意趣和個性,從米芾性格上不難看出,他的性情怪異、舉止癲狂,人稱“米顛”,是一個不願意落入俗套的人,他的書法和他率真痛快的個性事有關係的;

    3、米芾書風。

    在“宋四家”(蘇、黃、米、蔡)中米芾的書法以“沉著痛快”的獨特風格,盡顯他的率真本性將宋人尚意推到了高處,吳琚是學米芾筆墨神韻公認最好的一個,性格上的差異,書風上體現不同的性情。

    以下面是我臨習行書見附圖(不是米芾的法帖,僅供參考):

  • 7 # 書道拍案

    這個問題有點大,一篇文章是說不完的。不過還是可以簡單從幾個方面聊一聊,希望帶給你些啟發和方向吧。好多人一提到米芾就說“八面出峰”,但這太籠統。除了用筆的豐富性,他的字更多是他的結體與點畫的豐富多變才使作品面目險絕奇特,沉著痛快,並且過目難忘。

    舉幾個方面簡單聊下吧(供參考)

    粗細

    行書的變化,首推線條粗細的變化,要克服等粗體的美術字。簡單舉例

    1.左粗右細

    2.左細右粗

    3.上粗下細

    4.上細下粗

    相背

    點畫的安排有相向和相背的關係,可以避免用筆的單調和結構的呆板,增加趣味。隨便舉四點。

    1.兩橫相向

    2.兩豎相向

    3.兩橫相背

    4.兩豎相背

    疏密

    從古至今,優秀的書家都十分注重筆畫結構間的疏密關係。

    所謂“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計白當黑,奇趣乃出”。

    為什麼這樣呢?因為疏則洞達,密則茂密;疏密得當,風神乃出;若平均使用筆墨,點畫平均排列,平均分割空白,當密不密,當疏不疏。則難成佳作。

    上密下疏

    上疏下密

    開合

    開合一般是左右結構的字,為了使字生動活潑,必須打破平衡而採取的一種結字方法。上合下開,上窄下寬,似寶塔外形。顯得重心穩定;而上開下合,上寬下窄,似倒三角形,顯得峭拔險峻。一正一奇,相得益彰,而米芾正是運用開合高手!

    1.上合下開

    2.上開下合

  • 8 # 蘇粉紅痴

    米芾是是宋四大家蘇黃米蔡之一,人稱米襄陽,米顛,米南宮。他的書法繼魏晉,唐代之後的又一高峰。他是著名的畫家,文字校驗專家,收藏家,他的臨帖功夫天下第一,先賢的碑帖可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書法技藝採百家之長,自成一體,形成了宋代尚意的書法風尚,其代表作有苕溪帖 ,蜀素帖。

    一,酣暢淋漓, 他是刷字,打破了書法造作的描字,行筆自然,收放自如。

    二,八面出鋒,每個字,既有內斂,又鋒芒外露,生動活潑,巧合米字格把平面分成的八塊,藏鋒漏鋒,不拘一格

    三,造字奇側,米字一般有一定的傾斜,新奇打破常規,一改平淡,每個字鮮活生趣。

    四.留白充分,書畫同源,每個字的留白充分且對稱,用筆的輕重緩急,用墨的濃淡枯潤,都自然天成,妙不可言。

    五。章法奇奧,單個字的章法與整篇佈局渾然一體,美不勝收,妙不可言。

    米芾的書法藝術自宋以來,沒有人逾越,因為他的個人素質太全面,藝術水平太高超。本人學米字一事無成,但絕不後悔。

  • 9 # 馬拉泥的日子

    米芾與蔡襄、蘇軾、黃庭堅齊名, 成為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人稱“米南宮”、“米襄陽”,有“米癲”之稱,可以從筆法、結字和章法三個來欣賞米芾書法的美。

    筆法:八面出鋒,沉著痛快

    米芾自稱“集古字”,善於學習古人,繼承精華,臨摹功夫深,可以以假亂真,據傳王獻之的《中秋貼》是他的臨本。他獨創“八面出鋒”,類似以“刷字”用筆起臥仰側,如風檣陣馬,沉著痛快;《苕溪詩》中“尋”、“轉”、“謝”等字的豎鉤別具特色:先用側鋒行寫, 至豎鉤的下端向右拓展並轉為中鋒後再向左平推躍鉤, 使豎鉤畫直中有曲, 形如蟹爪。

    2. 結字:以側取勢,變古生趣

    米芾善於變易古法,以側取勢而突破傳統結構中平衡對稱原則。結體大小欹側,個性鮮明,如《苕溪詩》中“朝”、“來”、“還”、“泉”等字勢向左傾倒, 而“歌”、“漁”、“滿”字的左部向左下傾倒, 右部則向右上提高使字形險峻, 姿美而趣靈。如《苕溪詩》中“半”、“青”、“梁”等字中的橫畫向左伸展, 右側收斂;《蜀素帖》中“金”、“今”等字中的撇畫舒展, 捺畫收斂且位置上移, 使字形峭拔多姿、矯健遒勁。

    3. 章法:意態流動,旋律優美

    米芾的韻律美是透過枯墨飛白,形斷意連的章法體現出來。如《虹縣詩》中筆酣墨飽之處氣勢飛舞, 字裡行間蓄積充沛的氣勢, 枯墨飛白之處朦朧虛靈, 若隱若現的線條蘊涵著無限的妙趣。通篇筆勢上下貫通, 潤渴變化豐富, 形斷意連, 如同在演奏一首高低抑揚、旋律流暢、節奏鏗鏘的樂曲。

  • 10 # 使用者4970176104837

    米南宮字振迅自然,八面出鋒。完美展現了書法中“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唯筆軟而奇怪生焉”的書寫技法之美。但少了些韻意和靜,常給末學者曲高和寡的感覺,一時難以感受到其中之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吉利EMGRAND EC7GS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