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頭哥飈知識
-
2 # 安可的花園陽臺
言不由衷呀,你想當時的嶺南,蘇東坡過去就是相當流放。咱們華人講究的是故土難離。死後要跟自己仙人合葬。不然無法安息的古代觀。
荔枝雖然好吃可是在精神上的缺憾不可能彌補
吟詩兩句,自嘲兩下聊以自慰。
所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就是句自我安慰的話
祝願生活愉快
-
3 # 來自桃花源
蘇東坡流放嶺南時,廣東尚是蠻荒之地。那時候文化政治軍事的中心以黃河流域為主,特別是中原大地,歷來是兵家征戰搶奪之地,中國六大古都,黃河流域的中原就有三個,開封、洛陽、安陽。蘇東坡所在的北宋,都城便在開封,自然便是繁華之地。那時候的廣東不象現在那樣繁盛富饒,人人嚮往。既是流放之地,可以想到它的偏僻,想到它的人跡罕至。惠州博羅的羅浮山,風景秀美,有嶺南第一山的美譽,蘇東坡來到這裡,感受到了它的獨特風光,自有別於沿途叢山峻嶺的艱辛。這裡有楊貴妃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水果——荔枝,還有蘆柑楊梅。便覺著了美好。當他寫這首詩,心中還是有些糾結。嶺南景色雖然好,又怎比得上京都呢?又怎比得上生養自己的故鄉。所以他寫這首時,二者兼而有之。既有羅浮山下真實景緻,也有開朗豁達的自我寬慰。也叫皇帝們知道,我蘇東坡人生遇上一點挫折很正常,打不垮我的精神意志,哪裡都能生活,哪裡都有我的安身之處。
-
4 # 費玉山
笑傲紅塵少煩惱,
嶺南山水多美好。
無心宦海為宰相,
僻壤窮鄉景色妙。
-
5 # 塵世曉書僮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是蘇軾的真心話嗎?為什麼?
蘇軾這兩句詩是出自於《惠州一絕》,當時他剛剛被貶嶺南,也就是現在的廣東惠州,所以在信手拈來,寫下了這麼一首經典的七絕。那要說明蘇軾為什麼會被貶到惠州,這還要從“烏臺詩案”說起。
蘇軾作為那個時代的天才,無論是詩詞,還是文章,那都是千古以來一人,不過他在政治上還是比較幼稚,要知道當時的宋神宗是全力支援王安石變法,可是蘇軾卻站出來反對,認為祖宗之法是不可以隨便改,這一樣一來他不僅得罪了王安石,同時稍帶著還把宋神宗給得罪了。
那麼這就是事件的起因,而最終被抓住把柄,還是蘇軾被調任湖州,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湖州任知州,所以他給宋神宗上了封《湖州謝表》,原本只是例行公事。不過他在裡面也發了一通牢騷,這一下被變法人士抓住了把柄,於是被彈劾。當時的宋神宗氣憤不已,於是直接下令,把他打入了死牢。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從此之後,他的人生就發生了改變,先是被貶到黃州,此後又是惠州和儋州。
這首《惠州一絕》正是寫於惠州,此時蘇軾內心是很悲憤,不過事情已經發生了,他也沒有更多的抱怨,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惠州的建設中,當時在那裡他做了許多的實事。要知道當時的惠州,遠不如今天發達,那個時候屬於蠻荒之地,只是居住了一些當地人,地廣人稀,完全沒有開化。蘇軾帶來了中原農來技術,同時又大辦教育。另外他對於惠州慢慢地有了感情,這才寫下了這麼一首有趣的詩。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我們從這首詩中,其實是可以感受到蘇軾內心的從容,還有對於惠州的喜愛,那個地方風景宜人,特別是羅浮山獨特的地理位置,還有秀麗的風光,以及當地獨有的水果荔枝,那都使得蘇軾熱愛那片土地。
那麼稍稍瞭解了這一點,也就能夠明白,蘇軾為什麼會寫這樣的詩,而且從他的人生經歷,還有他骨子裡的傲氣來說,他並不只是隨便寫,他是真心想要在惠州生活一輩子。只不過是後來又被再次被貶到了更為偏遠的儋州。
最後總結:蘇軾寫這首詩本非只是隨便那麼一寫,那是有感而發,畢竟對於他來說,非常喜歡惠州,那個地方風景秀麗,又還有當地獨有的水果荔枝。這些都足以說明,蘇軾在這首詩中,所寫得那都是真心話。他很清楚自己是不可能回到中原,所以還不如一直生活在偏遠的惠州。
-
6 # 博聞強記
原文: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譯文: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
蘇東坡於宋哲宗紹聖元年被人告以“譏斥先朝”的罪名被貶嶺南,“不得籤書公事”。於是,東坡先生流連風景,體察風物,對嶺南產生了深深的熱愛之情,連在嶺南地區極為平常的荔枝都愛得那樣執著。
紹聖二年四月十一日,蘇軾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詩,對荔枝極盡讚美之能事:“……垂黃綴紫煙雨裡,特與荔枝為先驅。
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自此以後,蘇軾還多次在詩文中表現了他對荔枝的喜愛之情。
不過,從一些現象上看起來,蘇軾在嶺南時的心情與初貶黃州時相比,確實顯得更加平靜,不見了“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的失意與苦悶。 《宋史》本傳說蘇軾在惠州“居三年,泊然無所蒂介,人無賢愚,皆得其歡心”。
貶為瓊州別駕後,居在“非人所居”的地方,“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猶謂不可。軾遂買地築室,儋人運甓畚土以助之。獨與幼子過處,著書以為樂,時時從其父老遊,若將終身。”蘇轍《東坡先生和陶詩引》介紹: “東坡先生謫居儋耳,置家羅浮之下……華屋玉食之念,不存於胸中。”
蘇東坡在嶺南時,除了關心自然風光和民情風俗以外,還與出家人交往頻繁,詩文中就留有很多與僧人唱和的作品。這一定程度上確實表現了避世意識。
-
7 # 梁山隱士
我認為不是真的。蘇東坡被貶惠州安置,到惠州後為惠州百姓做了不少的實事,其中整治河灘防洪治水,建設惠州西湖就與蘇公有很深的淵源。除此之外,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他,也為惠州留下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其中的一首《食荔枝》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就將位於廣東博羅縣境內的羅浮山更加聞名。
有史料說,蘇東坡喜歡遊山玩水,喜歡尋古探幽,與道人品茶飲酒,羅浮山為道教第七洞天,三十四福地,自然少不了他的足跡。惠州盛產荔枝,自古就有一騎紅塵妃子笑,說明荔枝是嶺南佳果,愛吃荔枝是必須的。
蘇公是一個有抱負的人,不可能為了荔枝而樂不思蜀,只不過作為文人騷客對某種東西的讚美。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蘇東坡在當時為蠻邦之地的嶺南,藉此表達對被貶的不滿,寫出如果能吃三百顆荔枝,才願做嶺南人,有人算過,能吃三百顆荔枝是有難度的,更何況蘇公當時也不小了。
綜上所述,蘇東坡要麼喜歡荔枝和湖光山色,要麼只是借詩表達不願長留的心情。除了荔枝,唯有走人。
-
8 # 濮淮布衣
蘇軾寫這首詩的時,正是貶居惠州的第二年。
當時東坡雖然貶居惠州,但他有一個表哥其實是當時的廣州巡府,有了這層關糸,在加上他的才名,初到惠州他其實過的還挺滋潤。首先被當成貴賓住到合江樓,天生樂天派的他,有暇便同當地官員遊覽羅浮山,謝崗山到小金口洗湯泉。寫了大量的詩,和當地官民打成一片。日子還是過的挺不鍺的,他甚至在松風嶺上蓋了草堂,因為久久不見朝廷那邊的訊息,打算長期居住惠州。他寫這首詩時心情是很好的,寫完餘興未盡又寫了著名《荔枝嘆》。
這首傳播開以後,又加上那首“報到先生春睡美”,又被政敵告了狀,然後就被貶到更遠的海南。
如果要問東坡願不願長做嶺南人。這卻由不得他。這完全取決於當時的政治形勢和皇帝的態度。就他個人而言,他自然不願意長期在嶺南待下去,因為他還有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負沒有實現,別忘了他一大家人還在宜興等著他團圓。更難受的是他受不了嶺南的天氣,他其實已經患了痔瘡,醫療條件不好,他經常自己看醫書找方子治療。同肘沒有皇帝的敕令,變法派不放過他。北歸無望他也只好在惠州長期居住,他說“不辭長做嶺人”。一句無奈的真話。這個時期正是蘇東坡思想的成熟期。東坡老人只差“何處息不得?”這句話就悟道了。“不辭長做嶺南人”就是那張就要捅破的紙。
-
9 # 亦有所思
市井人言“男人的話要是靠得住,母豬都能上樹。”
比男人的話更靠不住的話,就是詩人的話!
李白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結果皇帝拋個媚眼,李白馬上改口“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同樣是微雨,杜甫高興時說“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可是愁苦的時候又說“風餐江柳下,雨臥驛樓邊。”
蘇東坡也是如此,“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是在惠州寫的吧,如果是真心話,那麼以下這些創作於惠州的詩應當如何解釋?
豈知流落復相見,蠻風蜑雨愁黃昏。——《松風亭》
酒醒人教山寂寂,惟有落蕊粘空樽。——同上
哀哉扶風子,難與巢許鄰。——《遊惠山》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江城子》
正似雪林枝上畫,羽翰雖好不能飛。《次韻功父》
念念自成劫,塵塵各有際。——《遷居》
傷心一念償前債,彈指三生斷後緣。——《悼朝雲》
我們不難發現,蘇東坡寫詩詞,其風格是豪放還是婉約和人數有直接關係,人越多,越豪放,越灑脫,越自在,哪怕碰到一個養蠶的民女,路人甚至陌生人,都會寫得雲淡風情,宛若出塵之仙。
若是隻有自己一個人在家,在雲窗邊,在驛館外,在院落中,在小樓裡,在落花側,完了完了!肯定全完了!他就像一隻找不到家的小鳥兒,像幾千年前在城門口累累若喪家之犬的孔子。詩詞之中所有的字句不是苦就是悲,要麼就是自嘲,相思,寂寞,彷徨,孤苦,清冷,有一個詞算一個詞,所有負面標籤都跑不掉的!
東坡很苦悶,所以當有朋友在,有外人在的時候,他是宗師,他是詩人,是天下皆知的名士風流,他今天勸張三,明天慰李四,與其開解別人,不如是自給自己找藉口。
當只剩下自己,孤孤單單一個人的時候。
他就是一滴淚珠。
回覆列表
蘇東坡在“烏臺詩案”後,被貶到黃州。蘇東坡這個傢伙,又好吃又好交友、又幽默、又豁達,貶到黃州那裡是人見人愛。他日子過的蠻如意,就寫文章作詩,《前赤壁賦》、《後赤壁賦》,一高興還寫“大江東去......”朝廷裡反對他的人一聽氣的要死,老東西,你還大江東去,啊。
後來他回來和老派新派都搞不到一起,再貶到惠州,想把他搞死。當時的惠州又窮又落後又潮溼,他到了惠州還是高興,還是人見人愛。他不但在那裡很幸福,而且還寫了很多鬼詩。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就是當時寫出來的。
當時的首都在汴京,今天的開封,一般都吃不到荔枝,這樣子敵人受不了了,老東西,不但沒死,你還日啖荔枝,還三百顆。再貶!
宰相章淳又把他貶到儋州,就是今天海南島旁邊那個地方,過海峽的時候弟弟蘇轍和他抱頭痛哭,他當時六十多歲了,以為到那個地方去再見不到哥哥了。可是他老人家一到了海南島以後,還是過的很幸福,還是人見人愛。
貶了四年多還是沒有搞死,後來章淳倒臺后皇上把他召回來了。6月20日晚他渡海時寫:“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把我貶到海南島那真是太好了。用我們今天的話講,要不把我貶到儋州,我怎麼玩得了三亞呢......聽懂了沒有?
來自戴建業老師的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