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敬言仁心
-
2 # 流年聽雪
蘇軾詩詞,篇篇喜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很多詞句字字生香。我想,在目前階段最能代表我心情的可能是這句詩吧“人間有味是清歡”。經歷了一些跌宕起伏,慢慢知道在平淡中品嚐生活的滋味。
-
3 # 晴空袖舞
蘇軾(1035一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屬四川)。嘉祐二年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
蘇軾,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裝比喻,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很有影響,下面試舉幾例。
自信身清魂潔好,天涯何處無芳草。
匡世濟時成一笑,多情卻被無情惱。蝶戀花天涯芳草。
縱橫馳騁古戰場,千秋鬼雄令人仰。
一代人傑世無雙,秋風落葉掃敵狂。陽關曲,軍中。
千言萬語難盡意,狂飲酣醉能幾回。
天上美景人間情,徘徊難捨兩依依。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
道德文章傳千古,光輝業績留史冊。
當年知音餘幾人,我和西湖波月底。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
心平氣和半杯酒,天下山水皆吾鄉。定風波。
-
4 # 佔禮雜談
可是,要說哪首詩能代表我現在心境,確實讓我有些為難。畢竟大詩人的生活經歷,比我要豐富得多。他的境遇跟我現在境遇更是渾然不同。
但是也不能說沒有一點相似的地方,有些感慨還是有些相通的。比如蘇軾下面的一首大作: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宋代: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
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
把盞悽然北望。
這首蘇軾的詞雖然不能全代表我的心境,但是,此時恰逢秋季,北方的天氣慢慢變涼,秋風瑟瑟,難免不讓人有些淒涼之感。
當然了,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的環境和蘇軾所處的時代的環境,完全沒有可比性。
我們有網路,有電視,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我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幸福的。
而蘇軾呢?除了他是一個官吏,有一些錢和使喚人以外,精神生活幾乎沒有。所以他的時間只能用於借酒澆愁,感慨人生了。
他的詩詞大多也都是抒發這方面感情的。
-
5 # 清心一棧
以前不知父母心,長大方懂感父母恩。為人父母后,更理解父母養育自己的辛苦和愛。
蘇軾大詞人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他的一生仕途坎坷,遭受很多挫折。他自言“聰明反被聰明誤”。他有一首詩【洗兒】語氣戲謔,基調反諷,其實也是事出有因。
洗兒
宋代:蘇軾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大詞人被貶謫黃州期間,侍妾朝雲為他生下一個男孩兒,《洗兒詩》即為此男孩兒而作。
剛剛經歷一場大磨難,“人皆養子望聰明”,人心所向,眾望所歸,這是蘇軾大詞人仕途受挫,痛定思痛。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他希望孩子不鋒芒畢露,就不會被“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平安、前途無量吧!
-
6 # 海海147035523
蘇軾的哪一首詩詞、符合你現在的心境?:
蘇軾(1037.1.8一1101.8.24)字文瞻、號鐵AVANCIER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的代表!
蘇軾一身作品眾多、我最喜歡與欣賞的是: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沙,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恣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唉!古代文人,在臺前時,目空一切、風流飄灑、唯所欲為、自認為天下第一,不務正事、天天飲酒作樂;一但罷官、流放,就牢騷滿腹、消沉不起、怨聲載道;
這些臭毛病、害己、害家、害國家;大事做不來、小事不願做,還專門橫挑鼻子豎挑眼!還真不如一個鄉村農夫務實與真實!
-
7 # 梅月竹風
蘇軾,歷來被推為宋代最偉大的文人。
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如果把這兩句話用在蘇軾自己身上,那是再恰當不過了。
他的詞,開創了豪放一派。對後人影響巨大。就古代來說,李白以後,蘇軾的豪放,是沒有人能趕得上了。
大家知道,文學創新,是極其重要的,是文學的生命。蘇軾的詩詞,創新是一大特色。我都喜歡讀。這裡只選取他的一首《水龍吟》,粗略地談談。
這首詞是“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也即是和韻。
章質夫的楊花詞寫得很實。“已經曲盡楊花妙處”,如果跟在後面亦步亦趨,那不是蘇軾的作風。
蘇軾歷來推崇創新。這首詞也就是創新的典範,他重在抒情,而不是賦物。我乾脆把這首詞抄在下面:
《水龍吟》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蘇軾的想象力,如同奔馬!他將楊花化作了一位春天的思婦形象。思婦經受離愁的痛苦折磨, 柔腸寸斷。
進一步,楊花在蘇軾眼中,幻化為思婦的魂,神魂飄蕩,萬里尋郎,郎未尋到,卻被啼鶯驚醒了幻夢,於是,更顯得纏綿悱惻,哀怨動人。
結尾一句:
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呼應首句,從而使這首詞成為一個全璧。令人擊節讚歎!
由於這首詞有如妙筆天成,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因此而給出這樣的讚歎:
蘇軾的詞“和韻而似原唱”;
章質夫的詞“原唱而似和韻”。
這可以說是用特異的文字給予蘇軾的真心讚美。
我特別舉出這首詞,並不是說我也在“思春”,哈哈哈~不要誤會。
我只是覺得,文學只有創新,才能有鮮活的生命,也是文學存在的理由。
這就是我欣賞這首詞的感想,也是我此時此刻的心情表達。
-
8 # 瀟灑芳子
《題西林壁》(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最符合我今天的心境)
-
9 # 一往文學
蘇軾用這十句詩,說盡了人生。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看蘇軾的詩,都能得到一些新的體悟。
1、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逆旅”即旅居,常用以喻人生匆遽短促。就像旅途反歸家鄉。《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有:“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人生就是一趟匆匆忙忙的旅程,我們只不過都是這條路上的行人,只是路過,不會留下什麼,不要過於執著,徒增煩惱而已。
不要害怕嘗試,事實上,我們一生只出發了一次,其餘的時光,一直在路上。
《臨江仙·送錢穆夫》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2、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世間萬事都宛如一場虛無縹緲的幻夢,人生到底經歷了幾度這涼意的秋?
蘇軾常常感慨世事如夢,是啊,升學、結婚、生子轉瞬而過法,彷彿夢一場,加上幾度秋涼之問,風葉鳴廊,忽覺人生短暫,已驚繁霜侵鬢,更加容易覺得浮生若夢,如夢一樣飄渺。
“人生幾度新涼”,“新涼”指又一個秋天的來臨,季候的變化與人生的沉浮一樣,不曾停歇,縱覺“事實如夢”又如何?下一個秋天的到來不會有任何改變。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3、人間有味是清歡。
乳色鮮白的好茶和新鮮的春蔬,這些都是美味,但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
在經歷過大風大浪、宦海沉浮之後,更容易覺得平凡的、細微的才是美。
這是一種返璞歸真的境界,也是安於生命中點滴小確幸和小歡樂。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4、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了,姑且點上新火來烹煮一杯剛採的新茶,作詩醉酒都要趁年華尚在啊。
青春不應虛度,詩酒也得趁年華。
《望江南·超然臺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5、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什麼時候才能逃離這世俗的大牢籠?好好地作一個生活閒適的人,每日能夠撫琴彈唱、斟酒品酌、欣賞大自然的溪水白雲。
什麼是最完美的人生?不過是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行香子》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
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
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6、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我心緒惆悵,恰如東欄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將這紛雜的世俗人生,看得多麼透徹與清明。
人生又能度過多少時間呢?人類真的能看得清楚多少,明白多少呢?
《東欄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7、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人如侯鳥一樣,鴻雁南來北往,即使年年如此,在瞬息萬變的宇宙中也不會留下什麼痕跡。人的一切經歷、一切思緒,也只如春夢一般,時過境遷,了無痕跡。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
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村。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江城白酒三杯釅,野老蒼顏一笑溫。已約年年為此會,故人不用賦招魂。
8、此心安處是吾鄉。——《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
每個人都有兩個故鄉,一個是出生地,,一個是心靈棲息之所。
無論天涯與海角,大抵心安既是家。
《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9、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別說人死後萬事皆空,即使活在世上,也不過是一場大夢呀!
西江月·平山堂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10、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人生在世,到這裡、又到那裡,像什麼?就像隨處亂飛的鴻鵠,偶然在某處的雪地上落一落腳一樣。
人生就是這麼偶然的事,如飛鴻踏雪泥,誰也說不定。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知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
10 # 兵法天下
前言:
提到一代“文豪”——蘇軾蘇東坡,一般人無法用文字描述他的人生,除了一代大家胡適,因為我們明白那都是班門弄斧;我無法用思想來歸類他的深邃,那是螳臂擋車不自量力;後人無法用才華來衡量他的人格魅力,那是杞人憂天平淡無奇……
儒釋道三界任其遨遊,詩酒茶兼修錦繡襟胸。
提筆就寫錦繡文章,墨寶流韻,皆是絕品;放筆就煎炒烹炸,美味佳餚,多有珍饈。
明明一介書生,老態龍鍾,卻裝模作樣,策馬揚鞭,搭箭挽弓,射下天狼星,老同志還這麼逞能?
不畏強權,參與新政,為民請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落得個謫貶他鄉,如同當年的董宣“臥虎令”。
我的觀點:這樣的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教科書般的前車之鑑,總有一款附和自己的心境,我認為最能體現我當前境況的當屬他的這首詞:
【鷓鴣天•又得浮生一日涼】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其中,末句尤為突出,泯泯中似乎在述說自己。整個作品中“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實為點睛之筆。昨天天公殷勤下了一場好雨,使得我又度過了一天涼爽的日子。“殷勤”二字,用詞考究,精妙絕倫,曲徑通幽,看似簡單平凡,卻包涵了先生極為複雜的情感,同時也道出了人到中年的我的思想共鳴。
我的感悟:試想在生活中,誰能一帆風順,道途亨通?有時處境艱難,才能無從施展,心情苦悶,精神萎靡不振,無所適從。老以為整個世界都虧欠自己,老天爺作梗其中,但突然的一場“三更雨”,讓我們喜出望外,感動不已。不曾想還有天公想到自己降下甘霖,作者心中有些許的驚喜與感激。
但這“殷勤”的雨在清涼的同時,也襯托出作者淒涼的處境,反襯出人世冷暖。“又得浮生一日涼”之“又”字,下筆很重,它表現出詞人得過且過,消磨歲月的消極情緒。這與“浮生”所表達的情感相得益彰,蘇軾受“道家”思想影響較深,在他失意落寞的時候。這種思想占主導地位,客觀的理解為人生越不幸,就表現得越超然、曠達。
最後同樣用一首附詞來表達對東坡先生的敬意,重溫經典,致敬經典!
【風入松•觀眉山三蘇祠有感】
眉州蘇祠洗硯池,梅雀登枝。
荔卉芳菲紅妝理,快雨亭、松竹清奇。
雲嶼樓榭輕綠,喜來飛燕徘徊。
夢迴故里悼亡妻,陰陽相知。
亦無風雨無晴處,將豪放、婉約成詞。
曠古一代宗師,千古風流大美。
-
11 # 化道閒人1
最愛東坡先生的詞《行香子述懷》;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附拙作馬王堆帛書體習書)請指教。
-
12 # 溯路之行2
謝題主邀。蘇軾,蘇門三傑之一,北宋文壇領袖之一。一生有數千首詩、詞傳世。他的詩和詞,大氣磅礴,思深慮遠,感情真摯細膩。蘇軾一生遭際坎坷、仕途不順,面對困境卻依然豁達大度、豪放不羈。
至於說蘇大文豪的哪首詩、詞最貼近自己現在的心境?還真不敢想,熒火焉期皓月?學習而已。
-
13 # 中土文化傳播者
我現在的心情就是:
想工作,身體弱!多年只因病纏磨!
名醫生,加赤腳!胸無良方難下藥!
想說話,知音何?辛苦賢妻早睡著!
心中苦,莫奈何!投胎原來技術活!
回覆列表
在我覺得,蘇軾的這首七絕,更符合我的心情境遇。
《廬山煙雨》 北宋·蘇軾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此時64歲的蘇軾已不再意氣風發,經過數次被貶,一生坎坷,此時的他已是風燭老人,多年參禪的他對於人生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全詩的大意是:廬山的煙雨、錢塘江的潮汐,都是值得一去之景,要是此生不去,定是會遺憾終身的。可當真的到了廬山下、錢塘江前,看到這煙雨濛濛、潮水湧動,卻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觸,到了最後它們只是廬山煙雨浙江潮。
這首七絕初讀會覺得有些奇怪,共四句,第一句和最後一句一模一樣,其實這正是詩人的高明之處。全詩化用的是禪宗史書《五燈會元》中的禪語,這是杭州靈隱寺高僧普濟編寫的一本禪集。
在詩中高僧將人生分成三大境界:第一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其三,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詩人將如此高深的禪語,用通俗易懂的詩句描述出來。“廬山煙雨”和“浙江潮”分別是山和水,在去之前人們被這山水吸引,為的不過是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此時的山不過就是山,水不過就是水,這是第一境。
久而久之,這份一定要前往的心願就成了一份執念,等到了山水前,這山和水早就不是自然的山水,不過是一份執念的達成。這時候人或許會有得到後的滿足,或許會有現象和想象不一的失望,種種思緒讓人們失去了欣賞山水的初心,這就是第二種境界。對於多數人來說,只能達到這種境界。
最後一境,是返璞歸真。在經歷了人生種種,看淡執念後,再以純淨的初心去看待這山山水水,心中再無雜念時,這山水又回到了它們本來的面目。蘇軾這種臨終絕筆,沒有他一貫的豪放之氣,也沒有其擅長的婉約之風,如輕聲細語般娓娓道來,卻寫盡了人生真諦。
能做到第三種境界的,除蘇軾之外,還有"文能橫槊賦詩,武能上馬斬賊"的大宋詞人辛棄疾,對此,他在《青玉案·元夕》中寫的: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句話,說的不正是這種境界嗎?人皆渴望悟道、超脫凡俗。然而不經這由本性,到人性再到自性的三重山,怕是不能真正瞭然人生的意義。當然了,人皆有佛性,佛家亦有云:即心是佛。抑或頓悟,也不在話下。
蘇東坡的詞說盡人生哲學。
在當今這個知識為王的時代,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是最吸引人的。
古詩詞可以浸潤你的心靈,使你有出口成章的學識和靈動如水的才情,更能使你擁有無可比擬的氣質。
“你讀過的書,你走過的路,都藏在你的氣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