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說經濟
-
2 # 小樹懶的心理樹洞
遲到作為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已經困擾了無數人。明明之前計劃要早些到,不要讓對方等,然而每一次都會被自己的各種情況耽誤,最終遲到很久。不僅僅是赴約上延遲,自己設定的任務也一次一次地突破了自己設定的deadline,感覺好像自己已經失控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如果只是考慮意識層面的原因,一定會是有各種各樣全理的原因遲到的:起晚了、堵車了、忘記了、搞混了,等等。可是,如果深入到內心世界,往往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遲到裡往往隱含著被動攻擊,即對於無法直接攻擊,害怕直接發生衝突的場景進行消極的抵抗。比如,面對一場被迫參加的聚會,你很有可能用遲到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除此之外,遲到還可以滿足諸多需求,比如延遲面對。對於一些不想面對的場景,遲到可以起到緩衝作用,因為遲到就可以晚一點進入那個不願面對的的情境,人們可能就會利用現實中的一些困難,無意識中造成遲到的結果,比如睡過頭了,比如忘記了,等等。
此外,權力競爭:時間的約定本身就是一個規則,需要雙方共同遵守。但是對於一些人來說,這就像是對規則的屈服,所以他會在無意識中,用遲到的方式來與設定抗衡,來感受自己的權力大過規則,從而感覺自己是重要的。
如何調解習慣性遲到呢?最有效的辦法是需要對自己遲到的心理原因有足夠的瞭解,只有瞭解這些需要到底是什麼後,才有可能以更有效的方式替代遲到所帶來的滿足。去了解這些原因最快捷的方式是心理諮詢,慢一點的方式可能是在日常的人際互動中增加反思逐漸的去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
-
3 # 程式猿的故事
遲到是有些原因的,有突發事件,有的確實是以因為懶,懶就要自己克服了,遲到給我們來了的,首先早上影響你的心情,會影響你在同事面前的形象,還會影響工作。
-
4 # 北嶼虹綠
喜歡?
應該不會有這樣的人。
吧……
大千世界也是啥人都有。
我就說說我吧,遲到的時候也有點多。內心非常非常抱歉,一直想著下次一定不遲到。但總是對一些情況預估錯誤。
比如算短了步行距離。還有趕上高峰堵車。打不到車……
內心嚶嚶嚶
不要想這些人什麼毛病,你就做好自己就好。
守時真的是珍貴的品質。
-
5 # 女媧補天造人
第一自己不拿別人當回事,第二也就是不拿自己當回事,這種人不值得搭理!坦率的講,喜歡遲到的人,會被人不屑一顧的,一次可以,接觸時間長了,又總是遲到,早晚是要遭人唾棄的,這種人沒信用!
嚴肅的分析一下,雙方約定的時間,那是雙方的一個約定,嚴格說那是一個合同或協議,遲到的一方等於是毀約了!經常毀約誰還理你?
還有從相互尊重的角度來講,你和人家定好幾點了,到時候你不到,等於是不尊重別人,長期不尊重別人,誰還理你哪?
道德經裡講:“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不遵守約定的時間也是沒有禮貌的表現,道德經裡對這個禮的評價已經是禍亂的開始了,一步之遙,
所以做人在市面上混,一定要改掉不守時的惡習!
-
6 # 希樸羊
有些人好像跟遲到特別有緣分,哪怕他們把手錶調到提前,或者提早出門,或者讓別人提醒,他們仍能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遲到,比如堵車、跑錯路了等等意外情況,其實,總是愛遲到的原因通常是因為一種或幾種潛意識引起的。第一個潛意識就是:他們需要感覺一切都在他們的控制之下。提前或準時到達會場或餐館,在潛意識會被認為是一種自貶身份的做法,因為這意味著他們服從了別人的安排。而遲到則會讓他們有“自我提升”的感覺,讓別人知道他們有多麼優秀,尤其是在一些沒有他們就不能開始的場合,他們更容易遲到。另一方面,也顯示他們的時間比別人的時間更加的寶貴。第二個潛意識與尊敬有關。一個人如果很在意別人的評價,希望別人尊重自己的話,會盡量不會遲到,因為遲到會讓人覺得自己沒有素質沒有禮貌,而如果一個人不尊重自己的話,就更不上尊重他人,遲到對他們而言也是一件無所謂的事情。第三個潛意識是表達不滿。這個不滿是針對要見面的人或事或會議,不想參加這個會、不想跟這個人見面,我們甚至會不自覺地看錯時間。第四個潛意識與生理刺激有關。遲到一般會讓我們的腎上腺激素增加,而增加所帶來的刺激會讓一部分人感到興奮。
對照自己,仔細的想一想,是哪一個潛意識讓你總是遲到,找到它,然後糾正它,可以採取別人監督和自我懲罰的方式來應對遲到,順便可以練練自己的控制能力。一舉兩得。
-
7 # 本人已婚
《寫給那些愛遲到的人》
過去的一週我非常憤怒。週一到週五,已經像個傻子似的在羽毛球場、咖啡館、馬路邊、停車場等人4次了,每次都等半個小時以上,更讓我生氣的是對方遲到後卻絲毫沒有抱歉的意思。
現在大家對半個小時以上的遲到是不是已經習以為常?
仔細想想遲到這種風氣好像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之前在職場這個講求效率的場景下也有一大堆遲到。去年到一家創業公司入職,敲定我加入公司後臨走前問創始人公司幾點上班?對方說9點。入職趕到公司門口,隔著緊緊鎖住的玻璃門看著裡面空蕩蕩的工位一個人都沒有。我甚至懷疑,公司是不是搬家忘記通知了?心裡對這家公司的印象大打折扣。
也是這家公司的週年聚餐,約好下班後開始,結果到晚上11點老闆還沒出現。
無論是私人會面還是職場約見遲到都很讓人討厭。
大多數遲到背後都有一個支撐不住的理由。
“路上堵車。”
生活在大都市,有不堵車的時候嗎?早晚高峰紅到發紫的東三環,凌晨兩點的三里屯,誰都不可能是第一次遇見,如果用堵車作為遲到的理由,實在是有點太敷衍。因為堵車從來不是偶發事件,你可以提前出門,你可以避開擁堵路段,你可以搭地鐵。
“臨時有事要加會班。”
我覺得約會時間如果是自願接受的,那就預設你可以準時出現。加班這種隨時可能出現的情況,難道不是你在答應約定時間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好了的嗎?
大多數的臨時加班都是磨蹭和對時間估算的不上心。
“最近比較忙。”
這是我最討厭聽到的遲到辯解。誰不忙?難道和你見面的我們就註定是每天在家看著日曆守著電話,等著和被你召見?就連在街邊收廢品的阿公每天也有自己的KPI。
一次約一個同事見面,他轉行做了公關,據我所知這真的是一個遲到和推諉高發的職業。一再和他確定地點,提醒時間。等我到了約好的咖啡館,接到了他的電話,說馬上就到了,讓我再等等。百無聊賴的我刷了下微信運動,榜單裡他步數赤裸裸還只有40幾步,這明明就是剛起床還沒出過家門。
網際網路如此發達的時代,一切理由都很容易拆穿。
遲到說白了就是對資源的過度佔有。
很多遲到的人不是沒有時間觀念。還是那個同事,見面後竟然和我抱怨,叫的車不認路讓他在路邊等了15分鐘。另他卻讓我在咖啡館等了55分鐘。遲到的人往往懂得珍惜時間,但他們只珍惜自己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遲到就變成了一種明知故犯的資源的侵佔,遲到的人無故拿我們的時間作陪,去多睡幾分鐘,多化一筆妝,多過了一段悠閒人生。而且這一切並沒有經得我們的同意,和強取豪奪沒有差別。
所有的晚到潛臺詞都是不尊重。說到底就是覺得不重要。一個連你的時間都不尊重的人,你還指望從他身上獲得多少重視呢。
最後,於公於私,守時都是一個合格的社會人所必須具有的基本品質。不遲到是美德。
-
8 # 紫花地丁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偽命題,並不存在“任何場合都會遲到”的人。不信你問問你周圍那些最喜歡遲到的人,他們趕飛機遲到嗎?他們當年參加高考時候遲到嗎?說到底,人們還是具有相對理性的,知道哪些事情非常重要,遲到所帶來的成本遠遠超出自己的承受範圍,所以不會遲到;而與之相對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並不那麼重要的事情,比如吃飯、看電影、和朋友逛街等等,在這些事情上,遲到帶來的代價比較小,甚至很多時候遲到還會帶來一些潛在的獲益,所以人們才會選擇遲到。
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遲到也會給人帶來獲益嗎?答案是肯定的。根據心理學當中的“計劃謬誤”理論,每個人都存在這樣一種傾向,那就是低估自己完成任務所耗費的時間,高估自己在解決問題上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毫無理由地認為自己可以很快搞定事情,然而事實並不是)。自我功能更加強大,身心也更加健康的人,雖然存在這種傾向,但是可以根據現實情況調整對自己的預期(雖然我覺得自己可以花一個小時寫完報告,但是以前都沒做到過,所以這次最好還是多留一些時間);而那些更加“自戀”的人,則會固執地停留在認為自己非常強大和能幹的幻想中,每一次都相信自己可以很快完成,哪怕現實啪啪打臉也不願改變。所以,遲到本身也許只是我們看到的行為後果,而這個行為背後,掩藏獲益和好處則的是讓一些人持續沉浸在自我滿足的幻想中,不用根據現實來進行改變。
那麼現在,更重要的問題出現了,怎麼去應對生活中那些就喜歡遲到的人呢?顯然,指出並打破他們的自我規劃謬誤恐怕是不那麼容易實現的(這部分還是交給心理諮詢師吧),那麼,根據本文第一段給出的道理,增加他們遲到的成本,同樣可以有效地改善個體遲到的行為。在這裡,特別祭出我一個閨蜜針對自己愛遲到的男友所使用的終極大招:“只要是兩人定好時間的約會,遲到一分鐘等價50元人民幣,對方可按照最終遲到的時間購買等價值物品,由遲到的一方買單”。剛開始,閨蜜男友還不當真,覺得只是說說而已,沒想到他某次遲到了一個多小時之後,閨蜜真的拿起他的手機,熟練地在蒂芙尼的官網上給自己購買了一條項鍊!!!在以後的約會中,男友再也沒遲到超過10分鐘,兩個人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
9 # 劉亞靖呀呀
習慣性遲到,不僅僅與時間管理能力有關,還與人格品質相關。
有的人對時間的現實感低,尤其是處事鬆散、沒有目的性的人,在他們眼中,一分鐘可以長達77秒。所以習慣性遲到自然而然就發生了。
另外,你有沒有發現你身邊會習慣性遲到的人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呢?這個是很有可能的。完美主義者對於凡事都追求完美,並且非常關注他人和在意他人的評價。往往他們會在出門前花費很多時間,遲到也就一次次地發生了。
除了這兩個因素外,可能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以上回答只是我的個人看法。
-
10 # YOYO情感
每個人都有“不準時”的一面,你知道嗎?我來告訴你原因!
-
11 # 熊玲心理諮詢
Sunny,率真的阿亮,有個習慣:參與正式或非正式的集體活動,都會遲到幾分鐘到半小時。大家也習慣了他的遲到,其感受是無所謂。視他的遲到為“症狀”,是因為遲到是他所具備的常態毛病。解讀“遲到”本身,是不守時,或對準時的破壞。究其因,一般是有難抗拒的客觀原因;究其果(有無後果及後果的大小),是視其涉及事情的大小。
作為一貫性遲到,肯定排除了遲到的客觀原因,所以是一種症狀了。這一症狀的存在意味著什麼,它又想表達什麼呢?阿亮本人的說法是:事情多,也習慣了。這個說法依舊是對“症狀性習慣”的習慣性防禦,因為對何以“總遲到”沒有實質性迴應。
遲到作為一個人的常態,只能說“不守時,對準時的破壞”是當事者強烈而重複的需要。而守時,作為社會規則之一,是人際倫理的需求(儘管是習俗而非法律的);不守時,是對規則的不遵重、對守時的人的不尊重。
人們對社會倫理規則是否遵守它,可體現個體的社會化(道德)水準。若個體一貫地不守時,只說明他不願遵守這一“社會規則”,或者,他有意牴觸或對抗“社會規則”。說好聽點,那是人用叛逆公眾守則,來顯示自己的另類,或特立獨行的個性;說得難聽,那是一個人以破壞規則的行為,誘引別人對他特別的關注。但究竟想引起什麼樣的關注,為什麼要以逆反引起關注?這些,當事者往往是無意識的。
深層分析,受關注是人的基本慾望,或基本情結。所以,有人透過努力和正向目標,比如成為某種明星、實現某種成就,而獲得關注;有人是透過逆向目標和行為(如成為破壞者,反面角色)引起關注。兩者都能達到“自戀情結”的充分滿足,只是動機和手段的善惡有別。
再精神分析一點,症狀性遲到,象徵了一種挑釁。在形式或意識上,挑釁了守時規則,本質上或潛意識是對他人(尤其象徵父母的權威)要求的挑釁。挑釁,也意味著對他人的敵意和攻擊。不過,當事者究竟敵意的是什麼(情感受傷,能力不及,優勢匱乏…?)也是無意識的。
經典的、後現代的精神分析認為:症狀是一個人退行的產物。
如果退行的“症狀性遲到”裡有個詞,那麼,那個詞便是幼兒化的“拖沓”,或叫“被動攻擊”,若衍生一句話,那便是“隱藏或保護脆弱的一種防禦”。
一個習慣,既然是症狀性的,它背後的動力一定是令習慣者所欣慰,所依賴的。冥頑不化的症狀,已是一種厚重的防禦。很想說,症狀性習慣(無論什麼習慣),都是迴避羞於啟齒且早已被壓抑到無意識的——情結的藉口。換句話,症狀性習慣,是人們滿足無意識情結頑固而迂迴的路線。
由此也想說,透過症狀性遲到,能夠認識阿亮這個人。即,組成他(部分)潛意識心理的詞語,便是“症狀性遲到”所象徵的詞義。
但阿亮能透過他的行為認識自己嗎?不能,恐怕也不會。既然是他的一個習慣,他就沒意識到是症狀性存在,他也沒想要認識什麼。
如果你長期跟症狀性習慣的人打交道,對他的症狀,起初有不適或不滿,之後便有了“無所謂”的態度。那麼,大家對阿亮遲到的“無所謂”又在表達什麼呢?
“無所謂”的隱喻是不存在、沒感覺。應該說,人們在情緒上跟阿亮的“症狀性遲到”毫無連線,完全沒被“症狀”所引誘,即,沒有接招(認同)症狀者的無意識投射。那麼,當事者以“症狀”獲益的無意識動機就會落空。久之,這個症狀性遲到,對當事者而言,只能作為一種無趣無意義的症狀存在了。
深究一下,無意義的症狀又是什麼動力令它存在呢?或許,不是所有的症狀都有它獲益的無意識動力,但以“存在的,即合理的”理論講,無意義的存在也是一種意義。那毫無意義的“慣性遲到”是啥意義呢?我想,用“符號”來解釋較為貼切,這個符號就如人的名字——張三,李四,王二小,它既沒有多大意義,但又重要到沒它絕對不行。因為人沒有名字,我們就不會知道他是何人。所以,無意義的症狀,也沒法丟。你若丟棄它,會有恐覺得你不是你自己了。
生活中許多無趣的存在,以及無意義的習慣,其實是很有意義的。
回覆列表
調好鬧鐘,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管是去玩還是去做什麼,早到點沒有什麼不好,這樣就不會遲到了,如果你在家等時間,那麼遲到的次數就多,或者就是不遲到,你也是急衝衝的。調快鬧鐘,只會讓你有種錯覺,時間還早。其結果卻不早了。 速戰速決是最好的辦法。
遲到的人在面對大家時由原來的不承認到最後的承認,心理一直在不停地發生著變化。經常遲到還總是找各種藉口,這著實讓人接受不了,那麼,他的這種愛遲到的心理,又究竟是如何的呢?
總是遲到的人也應該被劃入“不靠譜”之列。守時對很多人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然而對另一些人來說卻是無法克服的難題。還是覺得別遲到,守時是一個很好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