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村務農人
-
2 # 鄉村黃先生
(1)澆水過多,盆土長期過溼,造成土中缺氧,使部分鬚根腐爛,阻礙正常呼吸和水分養分的吸收,引起葉片變黃脫落。受害後先是嫩葉變成淡黃色,繼而老葉也漸漸發黃,應立即控制澆水,暫停施肥,並經常鬆土,使土壤通氣良好。
(2)乾旱脫水。養花漏澆水或長期澆半腰水(即上溼下幹),影響養分吸收,也易引起葉色暗淡無光澤,葉片萎蔫下垂。先是下部老葉老化,並逐漸由下向上枯黃脫落。此時需少量澆水並噴水,使其逐漸復原後再轉入正常澆水,
(3)長久脫肥。長期沒有施氨肥或未換盆換土,土中氮素等營養元素缺乏,導致枝葉瘦弱,葉薄而黃。需及時倒盆,換入新的疏鬆肥沃的培養土逐漸增施稀薄腐熟液肥或複合花肥。
(4)施肥過量。施肥過多就會出現新葉肥厚,且多凹凸不平,老葉幹尖焦黃脫落,應立即停止施肥,增加澆水量,使肥料從盆底排水孔流出,或立即倒盆,用水沖洗土坨後再重新栽入盆內。
(5)炎熱高溫。夏季若將性喜涼爽的花卉(如仙客來、倒掛金鐘、四季海棠)放在高溫處讓強光直曬,極易引起幼葉葉尖和葉緣枯焦,或葉黃脫落。需及時移至通風良好的陰涼處
-
3 # 89小青年
我們這邊葡萄葉捲起來有以下幾種情況
1:春季剛扒出來的葡萄葉捲起來,大部分原因是根系不發達或者有損壞!
2:夏季葉子髮捲,大部分原因是病蟲害,霜黴病比較常見及時打藍礬等農藥去害!
3:秋季葉子髮捲,主要是溫度較低葉子經過霜凍,自然髮捲發乾掉落!
我也是根據我們這邊的情況總結的,回答的不好請多見諒
-
4 # 迴歸8940
葡萄卷葉病
葡萄卷葉病由葡萄卷葉病毒引起,該病危害嚴重,直接可造成葡萄減產。
葡萄卷葉病症狀檢驗,表現特徵有葉片向下翻卷,果穗小著色淺,由於葡萄品種和生長環境的不同卷葉病,捲曲的葉子上呈有的呈現淡紅色斑點。
葡萄卷葉病的病症和生長環境,和一年中不同的時而變化。春季病株症狀不明顯。但一般植株較小,出葉晚。8月份出現症狀,特徵是先從基部葉片開始,葉片邊緣向下反捲,並逐漸向其他葉子發展。反捲後的葉片變厚變脆,葉脈間出現壞死斑或葉片乾枯,葉片在秋季正常變紅時間之前就開始變成淡紅色。隨著秋季深入,病葉成暗紅色,僅葉脈為綠色,病株光合作用降低,果穗變小,果粒顏色變淺,含糖量降低,成熟晚,植株萎縮,根系發育不良。
葡萄卷葉病的發病規律,葡萄卷葉病病毒主要透過苗木接穗和插條傳播。
葡萄卷葉病防治方法
1.加強檢驗和檢測,選用無病毒母株繁殖苗木。
2.及時抹芽,促發新梢,將有缺陷抽生芽直接抹去,促使新芽萌發。
3.替換病株,每年夏秋檢查,發現病株銷燬,新建葡萄園,嚴格篩選健康苗木。
-
5 # 康磊斌
一:名詞解釋
顧名思義卷葉病就是葉子由於病態導致生長髮育不正常,使葉子邊緣向上或者向下捲曲,葉間脈絡變黃或者變紅,只有主脈呈現綠色,葉緣乾枯或者變黑。
二:引起的原因
(1)溫度過高:適宜葡萄生長的溫度最低12℃—15℃,最高不超過30℃。而正好葡萄果期在8、9月份正處高溫時期,所以要注意降溫,以防溫度過高。
(2)乾旱缺水:任何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都需要適度的溼潤才能茁壯成長,但是過度溼潤也不是好事,凡事都要恰到好處。乾燥缺水導致葡萄株水分不足而引起葉子缺水致乾枯。
(3)缺少營養:葡萄所需的營養元素之多而且多數都是從根部吸取,所以應該合理施肥。基肥應該在冬眠或者是採摘過後,追肥應該在開花後雨後或者澆水之後。
(4)施肥過量:隨意的施肥沒有計劃盲目施肥,會使葡萄株不耐受吸收不了多餘的營養,營養過剩導致葉子邊緣灼燒而卷葉。
(5)溼度過高:葡萄株雖然需要溼潤的土壤但並不是越溼越好,太乾固然不行反之亦然。太溼會讓葡萄株吸收不了而導致根部腐爛從而致使葉邊緣捲曲甚至會使葡萄整體澇死。
(6)蟲害:不合理的種植也會讓葡萄株長蟲,蟲子蛀蝕葉子也會使葉子捲曲。
三:如何防治
(1) 農業防治:搭建葡萄架要嚴格選用無毒木,剪去蟲葉、剪去枯枝。
(2) 藥劑防治:福星8000倍加敵殺死1500倍,或者科博600倍加敵殺死1500,提前噴灑農藥,定期噴藥。
-
6 # 小松鼠杉杉
導讀:葡萄卷葉病一般由於病毒侵染引起,該病危害嚴重。發生卷葉病的葡萄園,由於葉片下卷,葉肉變紅,光合作用嚴重減弱,造成果漿著色降低,果粒顏色變淺,甜度降低,葡萄顆成熟期推遲2-3個星期。且根系發育不良,抗逆性減弱,易受凍害。輕度片區葡萄產量減產20%左右,嚴重片區減產可達50%以上。
該病主要症狀:葉片向下翻卷,果惠小,著色淺。由於品種、環境的不同,卷葉上呈淡紅色斑點,或脈間淡紅色,或脈間退綠色症狀。反捲後的葉片變厚變脆,葉脈間出現壞死斑或乾枯狀。
一、葡萄卷葉病傳播途徑有:苗木,接穗,插條。染病的葡萄長勢衰退,嫁接成活率和插條生根率明顯降低。二、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加強檢疫措施,選用無病毒母株進行種苗繁殖。
2.觀察並及時抹去病芽,促發新芽。將有病害缺陷的新生芽直接抹去,促使葉原基萌發新芽。
3.根系受損或發育不良造成的卷葉。距苗木20cm處兩側開溝,深度20-30cm ,用鈣鎂磷+炭疽福美+硼鋅鐵錳肥以100:2:1攪拌均勻,撒施於畦面,並用500倍配置好的專用灌根藥液潑澆於溝內,滲透後覆土,以促發新根,擴大根系。
4.黴霜病等病害造成的卷葉。當葡萄長至3葉時,用愛苗藥劑兌水進行噴灑,如發現蚜蟲危害,可在藥液中增加吡蟲啉。當長至8-10片葉時,可用凱潤殺菌劑兌水並加高磷葉面肥進行噴霧施藥。
三、總結:葡萄苗木首先要選用無病毒母株,若發現葡萄卷葉,應當引起足夠重視,若矯正不及時或不好,會嚴重影響葡萄產量和品質。
回覆列表
葡萄卷葉病
葡萄卷葉病又名葡萄退化,世界葡萄產區均有分佈,在中國普遍發生,是影響中國葡萄生產的主要病害之一。
中文名
葡萄卷葉病
病原中文名
葡萄卷葉相關黃化病毒組
主要為害部位
果實
主要危害作物
葡萄
英文名
Grapevine leafroll disease
病原型別
病毒
病原拉丁學名
Grapevine Leafroll Associated Virus 簡稱GLRaV
症狀
病毒的 不同株系引起 寄主 產生不同的 反應,有3種症候群;
1.傳染性變形
葡萄卷葉病照
或稱扇葉:由變形病毒株系引起。植株矮化或生長衰弱,葉片變形,嚴重扭曲,葉形不對稱,呈環狀,皺縮,葉緣鋸齒尖銳。葉片變形,有時伴隨著斑駁。新梢也變形,表現為不正常分枝、雙芽、節間長短不等或極短、帶化或彎曲等。果穗少,穗型小,成熟期不整齊,果粒小,坐果不良。葉片在早春即表現症狀,並持續到生長季節結束。夏天症狀稍退。
2.黃化
由產生色素的病毒株系引起。病株在早春呈現鉻黃色褪色,病毒侵染植株全部生長部分,包括葉片、新梢、卷鬚、花序等。葉片色澤改變,出現一些散生的斑點、壞斑、條斑到各種斑駁。斑駁跨過葉脈或限於葉脈,嚴重時全葉黃化。在鄭州,於5月份可見到全株黃化的懷況。春天遠看葡萄園,可見到點點黃化的病株。葉片和枝梢變形不明顯,果穗和果粒多較正常小。在炎熱的夏天,剛生長的幼嫩部分保持正常的綠色,而在老的黃色病部,卻變成稍帶白色或趨向於褪色。
3.鑲脈或稱脈帶
是另一種症狀,傳統說法認為是產生色素的病毒株系引起。可能有不同的病因學。
病原
葡萄扇葉病毒屬線蟲傳多角體病毒組,機械傳染,病毒顆粒同軸,直徑30奈米,具角狀外貌。扇葉病毒極易進行汁液接種,病毒可侵染胚乳,但不能侵染胚,故葡萄種子不能傳播,但試驗草本寄主可由種子傳播。病毒的自然寄主只限於葡萄屬,但試驗寄主則相當廣泛,包括7個科的30種植物。雜色藜、昆諾藜、千日紅、黃瓜是有用的診斷寄主。汁液接種效果很好。有嫁接接種,要用沙地葡萄聖喬治,扇葉病毒在血清學上是同質的,同常規技術篩選,很少發血精變種,但可用單克隆抗體檢測血清的差異,人工接種草本指示植物和自然感染的植株,可見到許多不同的生物學變種。
病害傳播
在同一葡萄園內或鄰近葡萄園之間的病毒傳播,主要以線蟲為媒介。有兩種劍線蟲可傳毒,即標準劍線蟲和義大利劍線蟲,尤以標準劍線蟲為主,這種線蟲的自然寄主較少,只有無花果、桑樹和月季花,而這些寄主對扇葉病毒都是免疫的,不表現症狀,扇葉端正毒存留於自生自長的植物體和活的殘根上,這些病毒,構成重要的侵染源。長距離的傳播,主要是透過感染插條、砧木的轉運所造成的。
葡萄卷葉病的防治方法
1.建立無病毒母本園,為生產脫毒的無性繁殖材料。新建葡萄園,要嚴格選用無毒苗木。
2.勢處理脫毒。將苗木或試管苗放在38℃熱處理箱,在人工光照下生長56-90天,切取新梢約2-5釐米,經彌霧扦插長成新株,脫毒率可達86%,脫毒苗須經檢測無毒,方可用做母株。
3. 挖除病株。每年夏秋調查二次,發現病株挖除銷燬。
4.卷葉病主要由人為的栽培活動傳播,用病株的插條或芽及砧木做無性繁殖材料,都可傳播。多數砧木為隱症帶毒,因此透過根莖傳病的危險性較大,田間菟絲子可從病葡萄將病毒傳給健康葡萄,汁液接種不能從葡萄傳播到葡萄,但可透過葡萄傳到草本寄主上。粉蚧可以傳播GVA,但據觀察卷葉病田間蔓延很有限,該病可用某些葡萄品種作指示檢測,如麗珠、密簡,6-18個月顯症,黑彼諾6個月顯症,其反應均為早期紅葉。
5. 葡萄卷葉病的症狀依環境條件和一年中不同時間而變化。春季,病株症狀不明顯,但一般較健株小,出葉晚。8月份出現症狀,特徵是先從基部葉片開始,葉緣向下反捲,並逐漸向其他葉子擴充套件。反捲後的葉片變厚變脆,葉脈間出現壞死斑或葉片乾枯,葉片在秋季正常變紅時間之前就開始變成淡紅色。隨著秋季深入,病葉變成暗紅色,僅葉脈仍為綠色。
6. 選擇土壤內沒有傳毒線蟲的地塊建園,栽樹前用殺線蟲劑殺滅土壤線蟲。
7. 現階段透過生物工程技術,可以用組培法培養無毒苗,栽種不帶毒的良種苗。
8. 葡萄園有病株,病株率不高時可以及時刨除發病株並對病株根際土壤使用殺線蟲劑殺死傳毒線蟲。
9. 及時防治各種害蟲,尤其是可能傳毒的昆蟲,如葉蟬、蚜蟲等,減少傳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