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象山易學堂

    一、時期: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現代教育。

    1、古代教育

    中國教育開始於中國古典著作,而不是宗教組織。早期中國任用受教育的官員管理帝國,用來選拔官員的科舉考試製度建立於隋朝,唐朝的唐太宗完善科舉制度。

    2、近代教育

    近代教育是教育歷史分期的一個階段。與古代教育和現代教育相對。歐美的近代教育是指從 17 世紀英國革命至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前的教育。中國的近代教育是指從 1840 年鴉片戰爭到 1919 年五四運動以前的教育。

    3、現代教育

    現代教育是伴隨著現代社會的形成而出現的人類歷史上一種嶄新的教育形式,也是人類社會和教育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是迄今為止教肓發展的最高階段 ,也是人類教育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 。

    中國的現代教育起始於十九世紀下半葉。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一批具有早期維新思想的知識分子便在粵著書立說,主張效法西方的先進技術和制度,提倡透過改良和變法,實現國家富強,並促成了學習西方知識的風氣。

    二、教育特點:

    1、古代教育特點:

    教育是在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進行的;教育沒有階級性;教育內容簡單,教育方法單一。

    2、近代教育特點:

    以大機器生產為背景,科學技術教育成為教育的主要內容;普及義務教育受到重視;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產生和傳播。

    3、現代學校教育的特點: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教育面向全體社會成員;教育的科學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擴充套件資料:

    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即指教育活動的功效和職能,就是“教育幹什麼”的問題。教育的功能大致可分為:個體發展功能與社會發展功能。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故可分為教育的個體社會化功能與個體個性化功能兩方面。社會活動的領域主要包括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因而教育的社會發展功能又可分為教育的經濟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

    (2)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社會人才體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現代社會重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包括: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潛在勞動能力;形成適應現代經濟生活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

    (3)教育的社會功能是為國家的發展培養人才,服務於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

    (4)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發展,教育不僅要傳遞文化,還要滿足文化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

  • 2 # 奧數其實很簡單

    中國的教育歷程主要分為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現代教育。

    1、古代教育

    中國教育開始於中國古典著作,而不是宗教組織。早期中國任用受教育的官員管理帝國,用來選拔官員的科舉考試製度建立於隋朝,唐朝的唐太宗完善科舉制度。

    2、近代教育

    近代教育是教育歷史分期的一個階段。與古代教育和現代教育相對。歐美的近代教育是指從 17 世紀英國革命至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前的教育。中國的近代教育是指從 1840 年鴉片戰爭到 1919 年五四運動以前的教育。

    3、現代教育

    現代教育是伴隨著現代社會的形成而出現的人類歷史上一種嶄新的教育形式,也是人類社會和教育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是迄今為止教肓發展的最高階段 ,也是人類教育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 。

    中國的現代教育起始於十九世紀下半葉。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一批具有早期維新思想的知識分子便在粵著書立說,主張效法西方的先進技術和制度,提倡透過改良和變法,實現國家富強,並促成了學習西方知識的風氣。

  • 3 # 李三歲05

    1、原始社會的教育特點:原始性、非獨立性、全民性、自發性、無階級性。

    2、古代社會的教育:奴隸社會初期,人類出現了專門的教育形式即學校。使教育成為獨立的形態。

    東西方共同特徵:階級性、道統性、專制性、刻板性、象徵性。

    (1)古代中國:

    夏代,中國就有了學校教育的形態。瞽宗是商代大學特有的名稱。

    西周,“學在官府”,並有“國學”“鄉學”之分。其教育內容是以禮樂為中心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春秋戰國:稷下學宮。

    兩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魏晉南北朝:立國子學與太學、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學(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二館(崇文館、弘文館)。

    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羅門教育與佛教教育。

    四個等級按高到低: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3)古代埃及:“以僧為師、以吏為師” 文士(書吏)學校。

    (4)古希臘羅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諧發展。斯巴達教育以軍事體育訓練和政治道德灌輸為主。

    (5)中世紀的歐洲:西歐進入封建社會後,形成了教會教育和騎士教育。

    教會教育神學和七藝:文法、修辭、辯證法、算術、幾何、天文、音樂。

    騎士教育主要內容:七技:騎馬、游泳、擊劍、投槍、打獵、下棋、吟詩。

    (6)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意)維多利諾、(尼德蘭)伊拉斯謨、(法)拉伯雷和蒙田

    人本主義、古典主義、世俗性、宗教性、貴族性

    3、近現代的教育:

    1763年德國普及義務教育。

    20世紀後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特點(趨勢):教育的終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術的現代化。

    教育現代化最重要的標誌即受教育者的廣泛性和平等性。

    教育民主化的內涵:

    a.實現教育機會均等;

    b.師生關係民主化;

    c.教育方式、內容民主化;

    d.教育自由化。

  • 4 # 棗莊人身邊事

    教育的發展歷程主要是經歷了原始社會、古代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近代社會和現代社會這四個階段,在教師資格筆試中,側重考查的是每個時期、每個階段的特點。接下來就針對四個階段的特點進行闡述。

    一、原始社會的教育

    1.自發性、廣泛性、無等級性、無階級性。在原始社會時期,生產資料是屬於公有制,因此兒童也是公有的,那麼教育對每個兒童來講機會都是均等的,沒有任何歧視和差異,所以主要體現了無等級性和無階級性。

    2.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原始社會時期沒有學校,都是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給兒童傳遞生產經驗和生活經驗,體現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是屬於第一次結合。

    3.教育內容簡單,教育方法單一。由於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兒童只能學習相關的生產、生活經驗,並且只限於模仿、口耳相傳等方式來獲取經驗。

    二、古代社會的教育

    1.中國古代教育的發展

    (1)夏商:中國最早的學校產生於夏朝,學校名稱分別為庠、序、校,此時教育已成為社會的專門職能。

    (2)西周:出現國學和鄉學。國學設定在諸侯國內,鄉學設定在地方,主要是以官學的辦學形式為主,面向奴隸主,呈現出政教合一、學在官府的特徵,體現了階級性的特點。那麼在這一時期,是以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為主要內容,其中核心是禮樂。

    (3)春夏戰國:春秋時期私學興起,可以自由講學、自由辦學,打破了西周時期學在官府的限制,教育開始面向所有人。進入到戰國時期,私學繁榮,出現了以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為主的顯學。

    (4)漢代:官私並行。在這一時期實行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把儒家思想擺在了正統地位。

    (5)隋唐:出現了六學二館,不同等級官員進入到不同的學校進行學習,體現了等級性。在選拔人才制度方面,建立了科舉制。

    (6)宋代:書院盛行。學習內容是以四書五經為主。

    (7)明清:明朝時期八股文成為科考的固定格式,到了清朝末年,科舉制廢除。

    在古代社會,春秋和戰國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分界點,在奴隸社會時期,教育具有階級性;封建社會,教育具有等級性。其次,奴隸社會的主要內容是六藝,封建社會的主要內容是四書五經。在古代社會,出現了學校名稱,教育成為專門的社會職能,那麼教育與生產勞動相分離,這是第一次分離。

    2.西方古代教育的發展

    (1)古埃及:有僧侶學校、文士學校等,教給學生文字、書寫、執政能力等,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定的官吏,即呈現了以僧為師、以吏為師的特徵。

    (2)古印度:根據種姓制度把人分為四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等級最高的是婆羅門,所以在這一時期掌握《吠陀》為主的經典教義。

    (3)古希臘:最重要的是城邦制,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斯巴達和雅典。斯巴達重視軍事體育教育,透過軍事教育把人培養成為軍事人才,特徵是尚武;雅典注重身心和諧發展,特徵是崇文。

    (4)西歐中世紀:出現兩大學校名稱,教會學校和騎士學校。重點掌握教會學校的學習內容是七藝,包括三科(文法、修辭、辯證法)和四學(算術、幾何、天文、音樂),騎士學校的七技簡單瞭解即可。

    三、近現代社會的教育

    1.近代教育的特徵

    ①國家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干預,公立教育崛起。表明國家開始重視教育,大力發展教育。

    ②初等義務教育的普遍實施。義務教育最早是起源於16世紀的德國,換句話說普及教育的口號出現在資本主義社會。

    ④重視教育立法,倡導以法治教。國家開始透過立法來規範人們的教育行為。

    ⑤出現了雙軌制。英國是最早出現雙軌制的國家。

    ⑥形成了較系統的近代學校教育制度。在古代,雖已出現學校名稱,但還沒有正規的教育制度。進入近代社會後,出現了系統的學校教育制度。

    對於近代教育特徵,大家可以用口訣掌握:公立初十有雙喜。

    2.20世紀以後教育的特點

    第一,教育的終身化。簡單來講就是活到老,學到老,不管多大年齡都要進行學習。不僅包括了正規教育,還包括非正規教育等多種形式。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教育必須要面向所有人,讓每個人都能有受教育的機會。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機會對每個人來講都應該是均等的,體現在三個方面:起點均等、過程均等、結果均等,可以分別對應到入學、升學和就業。此外,還能體現在自主權的擴大,尤其在現代社會實行新課改後,國家開始倡導三級課程管理,出現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除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外,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教師都可以編訂課程。

    第四,教育的現代化。與教育的單一性、統一性相對立而言。倡導培養目標多元化、課程內容多元化、評價標準多元化等。

    第五,教育的現代化。主要體現在人的思想現代化和技術手段的現代化。

    瞭解過20世紀以後教育的特徵,口訣概括為全民多現身,方便大家掌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懂就問,NBA中FMVP和MVP究竟哪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