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方甲子

    首先,不能用“超越”來說,人是時代的產物,所以孔子更多充當了一個儒家系統的制定和領導者,而顏回是一個對這套系統執行的最徹底的一個人!

    其次,就像莊子是老子思想最徹底的執行者一樣,就不能說莊子超越了老子!

    最後,所以說,任何一個提出思想而且努力去執行的人都是偉大的,開創者都是在努力超越時代,而每一個能領悟思想且執行到位的人也是不朽的,傳承與執行才是思想的真諦!

  • 2 # 費玉山

    超越與否未可知,

    賢名千古有史實。

    簞食瓢飲在陋巷,

    逆境坦然誠吾師。

  • 3 # 雜家老高

    其實我們對顏回的事知道很少。是因為他的老師孔子對他的評價極高,所以後人也接受了孔子對他的評價。

    但是孔子對他的評價實際上可以用4個字概括,就是安貧樂道,見不到顏回對他人的教導和幫助。如果他一直安貧樂道,不出來做官也不從商,也不講學,那就僅僅是一個苦行者。從他的性格和為人處事來看,恐怕他確實就是一個苦行者。因此連回是不可能和孔子比肩的。

  • 4 # 真如博士

    這個怎麼能夠假設和判斷呢?

    大概不會超越吧?

    因為,孔子是至聖先師,萬古一聖,是不大可能被當時的弟子所超越的。

    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

  • 5 # 流沙147861491

    我個人的看法是超不過的。

    雖然有弟子不必不如師之說,畢竟孔子是聖賢之人,優秀的老師,學生永遠不能Pk老師,那是沒有禮數的。所以說顏回永遠是孔子早逝的弟子。

    雖然有狀元徒弟沒有狀元師傅之說,只是說學生在老師的培養指導下,取得了優秀成績,沒有必要與師傅博弈論高低,顏回就是孔子的狀元弟子。

    再雖然有三人同行必有吾師之說,孔子畢竟虛懷如谷好學的聖人,周遊列國拜訪學習,不分老幼,職務卑尊,好學的孔子怎能坐以等待顏回超過嗎?

  • 6 # 啊哦澤美

    那怎麼可能?整個體系是孔子開發的,他老人家這個地位誰能取代?

    另外,顏回如果沒有早逝,可能也不會成為論語裡最完美的一個人

  • 7 # 多讀書有好處

    只能說是顏回在孔門中,是最有條件繼承孔子學說的弟子之一,也是孔子的希望所在。孔子在不能入士做官,達到以其思想治國的情況下,靠辦學廣收弟子來傳播他的治國主張。他希望弟子能入士則入士,不能入士則透過講學傳授其治國之道,使其思想、主張能為後世所用。所以顏回在未入士為官的情況下,設壇講學實屬必然。顏回講學所用教材,不外《詩》 《書》 《易》 《禮》 《樂》《春秋》等。只是他對《易》接觸較早,研究較深人,"顏淵弱冠,而與仲尼言《易》。"《法言•問神》在教學實踐中,顏回對《易》的講解較深透些,這對其弟子參悟古代辯證法是有幫助的。

    顏回除講學外,還幫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在整理時,他不限於一般的刻寫與編簡,而是著重於考證及校對,把周遊列國時所獲得的不同古籍互作參證,去偽存真。特別是《易》,顏回是主要整理人之一。在整理過程中,顏回嘔心瀝血,以致勞累而死。顏回死後,孔子在顏回對《易》所作整理的基礎上,又經過"韋編三絕"的辛勞,才給後世留下一部完整的《易經》。顏回透過自己講學授徒,傳授儒學六經,協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逐漸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形成了儒家的一個宗派——顏氏之儒。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此後歷代統治者不斷追加諡號: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復聖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復聖"。

  • 8 # 沈漫君

    古人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顏回如果雲夭折,能否超越孔子,這不是我們用事後諸葛的思維能推理的,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而顏回又是七十二人中的頂尖,這就存在超越的可能,但可能並不一定成為現實,這要和他的經歷,悟性,社會環境等等有關,清華北大南開等高等學府出過許多大師,可現在卻鮮有大師出現,這就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

  • 9 # 子曰先生

    有一年我和幾位師兄進行了一場為期三天一百四十公里的徒步。

    路上經過王夫之故居,王夫之,號船山先生,根據他故居旁邊的石刻介紹,說是孔子之後最厲害的大儒。

    作為孔門子弟,當時心高氣傲的我並看不慣這種說法。

    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孔子,怎麼會被超越呢?

    當時越想越氣,就和湖南的師兄爭吵起來。

    後來,一位師兄問:平原,如果你是孔子,你的弟子中有人能夠超越你,你是高興呢還是不高興呢?

    一瞬間愣住。

    所以現在我能很平靜的回答這個問題。

    如若顏回師兄沒有早逝,他有可能是孔門最好的傳人,但至於能不能超越孔子,這件事情真的沒法斷定。

    從孔子角度來講,他一定希望有人能夠超越自己。

    但從顏回角度來講,即使超越了,他也會謙虛的表示老師永遠是一座高山。

    這就出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那些沒有什麼真才實學的,總是誇大其詞,號稱自己超越這個超越那個;

    而那些真正有能力超越的,卻總是謙虛謹慎,踏踏實實做自己的事。

    只有那些成熟的稻穗,才會低下頭,向著大地母親。

    這個角度通俗一些來解釋,就變成了這樣——

    姑娘,你要記住,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值得你流淚,真正值得你流淚的那個人,恰恰不會讓你流淚;

    我認為,問題的最終答案不重要,但這種思辨卻很有趣。

  • 10 # 福子說歷史

    儒家向來以“君子”作為入世有為的理想人格,孔子本人一生也誠誠懇懇地踐行著君子之道。孔子重視“仁、禮”,君子之所以能成之為君子,就是因為君子自然、自發地將仁跟禮人格化、具象化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仁、禮”同“君子”不是外跟內的“二”的關係,而是合和為“一”的關係。“仁、禮”即君子,孔子即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彬彬,和諧義),然後君子。”

    那麼儒家上下所有成員,哪個可以擔當君子之名呢?極大多數後人想到的不二人選決計非孔子莫屬。但如果讓孔子本人來回答這個問題,孔子應當是要謙讓一下的,然後舉出一個他的弟子,聽者一想,還真是,愈想愈覺得是,這個人就是顏回。

    顏回,名回,字子淵。顏回是孔子親口承認的他最得意的弟子,畢生奉行並弘揚孔子的教誨。孔子對顏回的感情也超越了一般的師徒關係,待顏回如子,甚至開玩笑說,如果顏回家裡富裕的話,願意給顏回做一個管家,稱他們是莫逆於心的忘年交也不為過。

    孔子為什麼這麼偏愛顏回呢?

    從文、質合和的點上來看,首先,顏回天分極高,對於孔子教授的理論能夠領悟貫通,沒有任何的疑問,所以從來不提問,甚至這種敏慧導致孔子都懷疑顏回是不是非常愚笨。但是經過觀察,孔子消除了自己的疑慮。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論語·為政》)

    “足以發”就是能夠將自己學到的知識致用,而且能舉一反三。《論語·公冶長》裡便有一段記載:子貢的學問修為相當高,孔子喻之為“瑚璉”。一天孔子問子貢,“你老實說,你和顏回誰更強一些?”子貢答道,“老師啊,我怎麼敢和顏回比呢?他知道一個事情的開始,就能推知事情的全部(聞一知十),而我呢,只能做到‘告往而知來’(聞一知二),怎敢望其項背?”孔子聽後,說:“是啊,不但你不如顏回,我和你一樣,也不如顏回啊!”

    宋儒胡寅解釋說:“聞一知十,上知之資,生知之亞也。聞一知二,中人以上之資,學而知之之才也。”孔子對於求學之人的資質也分過類:“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次也”。第一類人是“生而知之”,一生下來悟性就極高,一聽就懂,好像一出生時就知道。從孔子對顏回的評價,大概顏回是這種人。第二種是“學而知之”,比第一類人差點,但是透過學習,也可以達到聖賢的水平,子貢大概就是這種水平了。第三種人是“困而知之”,這種人主動性差,遇到困難了,才去學習,只是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才去學習。還有一種“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即使遇到困難還不去學習的人,屬於愚民,不屬於求學之人。

    另外顏回學習的時候認真刻苦,從不懈怠。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

    最重要的是,顏回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所謂“知的懇切處即是行”,有人問孔子:“弟子裡面誰最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好學不怠,凡事不遷怒他人,同一個過錯不犯第二次,這種德行體現出來的就是最最懇切的知。因為顏回將孔子的理論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去踐行而後確證了,孔子對其評價“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可以看出,眾弟子中,只有顏回能長期奉行仁義。

    孔子講過:“君子憂道不憂貧”,此話在顏回身上可以得到全景式的體現,顏回在切實的生活中非常窮困,“一簞食,一瓢飲,人在陋巷,人不堪其憂”,衣食住行無不潦草,別人看著都替他發愁。然而顏回對這樣艱難的處境報以何種態度呢?答:“回也不改其樂”。回也不改其樂,安貧樂道,這是顏回將“仁、禮”的思想作用為德行的結果。

    生而敏慧,學則發奮刻苦,行為處又能止乎於禮,並且將所知在長期的高潔習慣中徹底建構為自我的道德與本能,“不遷怒,不貳過”,安貧樂道。文質彬彬,知行合一,顏回是一個罕見卻真實地活在嚴格意義之下的君子,這即是孔子最喜歡顏回的原因。

  • 11 # 油茶歷史絲語

    歷史沒有如果!即使顏回沒有早逝,他可以在某一方面成就比孔子高,但不可能全面超過孔子!

    第一,從歷史文獻及相關資料看,真正屬於顏回的,可供我們瞭解他的東西很少。可以說大多數人對於顏回的認識和了解都是基於他的老師孔子對他的評價,因此,儘管孔子對他的評價極高,但是,由於沒有真正屬於顏回自己的實實在在的東西,總有點“空口無憑”的味道,甚至是“矮子裡面拔將軍”、孔子有意“拔高”的嫌疑。

    第二,一個人最後能夠到達的高度,可以取得的成就是多種共同作用的結果。這裡面既包括這個人的學識、接受能力和悟性,還與其生活的環境等因素密切關聯,離開了這一切,所有的都只是“無米之炊”、“無源之水”。

    種種跡象都表明:即使顏回沒有早逝,他可以在某一方面成就比孔子高,但不可能全面超過孔子!

  • 12 # 紹興李珍

    顏回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是不是可以超載孔子?

    歷史人物永遠沒有什麼假設,也不存在假設。

    何況這個問題您根本不用浪費精力去想,孔子老早就料想到有您這類人提問題,早把答案告訴您了。

    《論語·公冶長》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也就是說孔子明白地告訴所有人,孔子與子貢都不及顏回,顏回是“聞一知十”他人評的,而子貢是“聞一知二”自己說的,至於孔子“聞一知幾”只有天知道,但是,至少是少於十的。

    孔子對魯哀公說的話,即顏回的優點:“好學,不遷怒,不貳過。”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敬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膽固醇真的越低越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