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梧桐樹保險網
-
2 # 保險經紀人鄭巍
題主說哪個好?各有利弊
重疾險有消費型和終身返還型之分,他們倆的區別一般就以有無身故責任來界定
定期重疾險:也就是消費型的,無身故責任,合同期內,如果沒有發生重疾,保險公司也不會返錢,消費掉了,所以保費很便宜。
終身返還型:有身故責任,保障終身!合同期內,如果發生重大疾病,按約定賠付,沒發生重大疾病,身故會返還!因為人不一定會發生重疾,但一定會身故,所以錢一定會回來,只是時間的問題,保費也就貴!
至於說哪一種好,我覺得是終身的,看個人的經濟條件和預算,如果經濟條件好的話,建議選擇終身的,如果條件一般,則選擇定期!!總之,千萬不要裸奔!!
-
3 # 關常平
確定了保險範圍,無論終身還是定期,那剩下考量的因素就是:保險額度,價效比和機會成本了。
從保險額度的角度來講,同樣的保費,不帶身故責任的保額高三五倍不成問題壽險,從個人角度來說是身價體現,說直白點,就是我這個人值多少錢。
壽險,從家人的角度來說,是解決家庭經濟支柱未來收入中斷帶來的家庭災難問題的。直白來說,就是一個人不幸了,其他人還要活。
從價效比的角度,需要具體對比條款和費率,且帶身故責任的一半是返還的,定期的,大多是不返還的,這很難比較保險範圍一定,保障額度一定,價效比就參考保額/保費,以及返還與否,還是時長了。這個根據客戶自己資金充裕度和喜好確定。
機會成本當你選擇一款之時,也就意味著同樣的資金,要喪失其他的選擇了。
這個簡單,不用論述了。
-
4 # 心語保
如果大家關注一些網紅產品的話,我們會發現,現在很多保險公司取消了不含身故版本,如果要是購買保險產品,就必須包含身故責任,說實話,這事情是可以預料到的,這也是沒有辦法事情,保險公司把好產品推薦給市場,另外一方面也要控制償付風險,都在逐漸透過捆綁身故責任的方式,來變向的提高投保門檻。
今天心語君就圍繞這個話題,來好好講一下重疾險要不要包含身故責任。
如果我們不附加身故責任,沒有達到重疾的理賠標準就身故了,只能拿到現金價值。如果附加了身故責任,保費上漲不少,確診重疾後不幸身故,重疾保額跟身故保額只能賠一種。如果你跟我一樣有這種疑惑,今天,心語君就來為大家分析一下。買重疾險,要不要附加身故責任?
文章主要內容包括:
買了重疾險,怎麼賠?附加身故責任真的這麼重要嗎?身故責任,三種方案對比。關於身故責任問題解答一、買了重疾險,怎麼賠?
1、重疾險包含身故責任
很多不怎麼了解保險的朋友,我先簡單介紹一下,很多線下的產品主險都是終身壽險,附加重疾險,這些的保險產品組合就比較貴。作為一個普通人,在保險方面花的預算也不算多,就先要一個重疾保障就可以了,壽險以後再慢慢配置,但是主險都給整了一個終身壽險,導致我買一個保險的預算都好高。
再加上今年疫情的原因,很多很多朋友都跟我抱怨說,保險費用都快交不起了。而這種終身壽險和重疾險的產品,如果不幸身故,保額 50 萬就賠 50 萬。
2、不包含身故責任的重疾險怎麼賠
在保障期間內,如果被保險人身故了,一般只會賠付現金價值(退保能退回多少錢),而不包含身故責任的重疾險,我們管他叫做消費型重疾險。消費型重疾險的條款沒寫身故保障,但投保人是隨時可以拿回現金價值的,這也算是一種 “身故保險金”
而附加身故責任的重疾險,一般有這幾種選擇——
賠付已交保費:比如已交總保費是10萬,保障期間內身故,賠付10萬。賠付基本保額:比如保額是30萬,保障期間內身故,賠付30萬。賠付現金價值/已交保費:賠付兩者之中的較大者,在保單後期,有可能出現現金價值大於已交保費的情況,這時候身故,賠付的是現金價值。二、附加身故責任重要嗎?
不附加身故責任的話,如果還沒有達到重疾的理賠標準就身故了,這時只能拿回保單的現金價值,在投保前期,這部分錢是非常少的,越往後現金價值會高。
而且重疾險的理賠並不是保險代理人所說的那樣,只要確診重疾險,就可以直接賠付一次錢。
商業重疾險,重疾理賠也是分三種情況
達到某種狀態:惡性腫瘤、急性心梗做了特定的手術:心臟瓣膜置換、冠狀動脈搭橋某種狀態持續一定的時間:深度昏迷、腦中風後遺症。前段時間,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就《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修訂版(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徵集意見,要在之前規定的25種重疾基礎上新增3種重疾,雖然還沒有正式實施,但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
可以看到,確診即賠的重疾只有惡性腫瘤、嚴重3度燒傷和多個肢體缺失這三種,其他的重疾還需達到特定的理賠條件,比如:
大家看到我標記的紅框了吧,腦中風後遺症需要確診疾病180後才能理賠,而終末期腎病是需要經過某種手術才會理賠。
以腦中風後遺症為例:沒有等到180天,在短時間內就身故了,這明顯不符合“腦中風後遺症”的理賠條件,如果沒有附加身故責任,就是無法獲賠的。
但如果附加了身故責任,在保障期間身故,自然是可以獲賠的,雖然患者不幸身故了,但可以給家人留一筆生活費,從這個角度出發,還是建議附加身故責任,也可以在消費型保險基礎上配置定期壽險,這樣重疾保障和身故保險都有,只不過定期壽險只保障一定時間。
因為附加了身故的重疾險,需要額外支付對應的保費,如果預算本身就非常有限,附加身故責任後會影響重症保額的話,那還是不要附加這項保障了,買重疾險首先要保證保額充足,在這個前提下,預算允許的,可以考慮附加身故保障。
另外,重疾險中的重疾和身故責任,往往只能二賠一,也就是說即使附加了身故責任,如果已經賠付了重疾險保險金,那麼身故就不會賠了。
三、身故責任,賠保費or賠保額or賠現金價值?
對於想要附加身故責任的朋友來說,是選擇賠保費?還是賠保額或者賠現金價值?
首先,要保證重疾保額充足這個大前提,然後,我們再根據自己的預算來選擇配置哪種身故責任。
接下來,以某款重疾險為例,一起來看看保費差異:
透過這個案例,我們能看出來,方案一和方案三保費差距還是挺大的。如果預算不足,可以選擇方案三,賠付現金價值再配置上定期壽險,預算充足的話,則可以選擇附加賠付保額的身故責任。
買保險就是買保額,這句話我常跟大家提起,現在醫療費用居高不下,真得了重疾,太低的保額是起不到風險轉移的作用的。在實際選擇中可以有一個偏差,但是這個方向不能錯。
四、常見問題解答
1、消費型重疾險身故賠付現金價值,
我們既然都知道了消費型重疾身故是可以賠付現金價值的,但是現金價值具體是多少呢?
消費型重疾險的現金價值前期會逐漸增加,會在保障到期時降為零,以保至 70 歲的 超級瑪麗2號max 為例,它的現金價值如下:
舉個例子,假設A某在 60 歲時不幸身故,這時的現金價值是5.8萬。家人就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退保,保險公司拿回這筆錢。並不是想別人說的,保障期身故,一分錢都拿不回來。
2、消費型重疾不能保終身?
消費型重疾險保障時間是非常靈活的,可以選擇一年期重疾,孩子的可以選擇保20年,保30年,成人可以選擇保障至至70 歲的,至80週歲,也可以選擇保終身的。
一年期的重疾險,可以搭配上相互寶作為過渡使用。一年期重疾它的保費會逐漸上漲,並且每年都要續保,但是有停售的風險,停售之後我們就沒有辦法續保了,保障也會中斷,要重新購買新的產品,但保險都有等待期,在等待期內出險保險公司是不理賠的,一年期僅僅可以作為過渡使用。
保終身的重疾,它的保障很好,但價格也比較貴,如果我們預算充足,可以優先考慮。
如果在保險這一塊預算不是很充足,可以優先考慮保至 70 歲的產品,等以後預算充足了,再選擇保障至終身,再說保險是很難一步到位的。
結尾
以前沒有消費型重疾險的時候,3000 塊錢只能買 20 萬保額;但現在,3000 塊錢卻能買 50 萬保額。消費型重疾讓我們可以花同樣的錢,得到更好的保障,是非常值得考慮的一類產品。
-
5 # Summer17
因人而已,各有優缺點。
首先,不帶身故責任重疾險,核保相對嚴格。目前也有些產品可以郵件核保和智慧核保,相對彌補了這類產品核保嚴格的問題。帶身故責任產品,大部分是線下人工核保。
其次,看客戶的需求。不帶身故責任,意味著保費低,保額額高,槓桿高。但是,客戶需要知曉,如果未理賠重疾,退保費或現價的事情,能接受。
那麼帶身故責任就意味著槓桿相對低,但是此生未理賠重疾,可以給付保額。
再次,如果沒有購買帶身故責任產品,建議客戶配置定壽產品,高槓杆規避身故全殘風險。
結論,選擇什麼產品,客戶說了算,不是經紀人或代理人決定的。
-
6 # 家佳保險
建議不帶,因為保費貴。
如果又想有健康險又想有身故險,20年老保險教你這麼配:
1、定期健康險,時間到70歲的。
因為癌症這些大病問題60歲前該有就會有了。
2、定期壽險,時間跨度長一點。70歲或75歲。
這樣搭配保費便宜,保額相對也高。再搭配個百萬醫療,應該就是最少的錢,解決了最大問題。
-
7 # 有溫度的俊毅君
保險沒有好不好,只有適合不適合!
傳統重疾險都是終身壽險,也就是都包含身故責任,重疾壽險共用保額,近年來被很多保險人攻擊,主要也是因為價格偏高!
新型重疾險可以理解為純重疾,許多人稱為消費型,個人認為不是特別恰當。純重疾只保疾病,所以費率大大降低,同時身故並非完全不賠付,一般有兩種,要麼是身故返還保費,要麼是退還現金價值。
所以單從身故責任不同來劃分,重疾險可以有三種,身故賠保額,身故賠保費,身故賠現價!至於怎麼選,還是要根據自己需求和預算,追求費率極致,可以選第三種,其次可以選第二和第一。如果沒有選終身壽險產品需要注意的有兩點,第一是身故責任同樣重要,建議用定壽補充。第二是做好心裡預期,因為重大疾病不同病種賠付標準不一,有很多理賠要求時間和採取某種手術等治療手段,不排除疾病很嚴重導致身故了卻沒有達到重疾標準,所以就不能賠保額!
-
8 # 輝哥Bao險說
看你的預算情況啊,如果附加身故會更貴一些,但是貴有貴的道理,如果是終身帶身故責任,這個保額是一定能拿的到的,因為人固有一死嘛,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得重疾,但是一定會死。
帶身故責任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保單的現金價值增速會很快。這樣的話,你到七八十歲依然身體健康,那你可以選擇退保,那個時候你會發現你退保也會得到一大筆錢,八十歲退保,把現金價值拿出來養老不是也挺好。
該說不說,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有一個缺點,就是重疾和身故共用保額,賠了重疾就不能賠身故了
話說回來,如果你保費預算有限,那就不加身故責任,重疾險就保重疾,然後把剩下來的錢,買一份定壽壽險,這樣你會發現,保障效能會更好,得重疾了~重疾險賠;身故了~定壽險賠,兩者各不影響,各賠各的。不帶身故責任的終身重疾險,也是有現金價值的,只不過增速比較慢,到了一定年限也是可以退出一些錢的,起碼可以把所交保費給你退回來(具體看產品現金價值表)。
至於定壽險感覺到70歲就可以了(當然有條件的可以買終身壽險或者增額壽,功能各不相同),定壽險保到70歲,感覺還是非常合理的,70歲之前,身上的責任可能比較重,上有父母,下有兒女,如果身故了,責任未能盡到,人生有遺憾,所以需要一份壽險。
但是70歲高,父母大多都已經不在了,兒女也都已經長大。身故就身故了吧,這個時候壽險的作用已經不大了
說了這些也只是說了一些大的方向,具體的需求分析,產品匹配,還是有很多細節的
-
9 # 七年保險人
個人認為捆綁更好一些,
把能不加的保障責任都說的可有可無,
價格下不下來不說,
但是保障內容肯定少了。
其次,把重疾責任和身故責任分開,
整體保費不一定更少,
我曾經也做過計劃書做對比。
還有個問題,
大公司的服務不一定比小公司更好,
這個可以參考銀保監會公佈的理賠資料統計。
️️️
-
10 # 席上上
選擇重疾險要不要帶身故責任,這還得分情況,主要看這個重疾險是給誰買?
如果是給孩子,老人或者家庭主婦,不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 以上這幾類人選擇醫療險和不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還是可以的。 如果是家庭的頂樑柱,上有父母需要贍養,下有孩子還在求學階段,這種情況下不單重疾險需要帶有身故責任,如果是家庭負債比較高的,還需要搭配定期壽險和意外險來提高自己的身價。 因為這個人倒下,整個家庭的生活都會面臨險境。
至於大公司和小公司的理賠…
保險理賠是有個時間差的,目前購買的保險,未來二三十年甚至三四十年才會迎來理賠的高發期, 保險公司也是企業,保險也是一種商品,選擇哪個自己去體會!
-
11 # 小幫保
沒有好與不好之分,看你最在意哪部分。
很多人買保險,最關心的不是保障,而是交出去的錢能不能返回來。
而沒有附加身故責任的重疾險,如果沒達到重疾的理賠標準就身故了,只能拿回很少的現金價值。
但附加了身故責任,少的能返本,多的能賠保額。
所以很多人喜歡帶身故責任的重疾險,無可厚非。
但這種重疾險有兩個問題:
1、身故和重疾只能二選一賠,一旦拿到了重疾理賠金,身故責任就消失了,而這時已失去了投保壽險的資格。
2、保費高,同樣條件下的重疾險,帶身故的可能比不帶身故的,保費可能高了將近一半。
而重疾險最重要的是疾病保障,能得到多少理賠主要看保額。
所以,在同等條件下,不帶身故責任重疾險,保額會更高。
總之,沒有最好的產品,按照自己的實際需求投保即可。
想永遠拿到錢:終身重疾險,附加身故責任,兩個總有一個會賠;
追求保障槓桿:終身重疾+定期壽險,保費低、保費高,體現保險的保障功能;
追求保障全面:終身重疾+高額終身壽,一輩子的安心;
想省錢:保到七八十歲的定期重疾險+保到60歲的定期壽險,先配置基礎保障,等經濟充裕再追加保額。
寫在最後我是保哥,專注保險測評以及家庭保險方案定製,日常科普社保和商業保險乾貨!
回覆列表
按照是否含有身故責任,可以將重疾險分為消費型和儲蓄型,具體選擇哪類需要結合自己的需求與預算來決定。我們來看看消費型與儲蓄型重疾險有何區別:
●消費型重疾險:專注於疾病保障,保費非常便宜。但保障期間內未罹患重疾,身故了,不賠付身故保險金;到期未罹患重疾,也不會返還保費。
●儲蓄型重疾險:在消費型重疾險的基礎上,增加了身故賠付,是風險保障+財富保全的雙料利器。
消費型重疾險和儲蓄型重疾險的區別很明顯,沒有哪類更好的說法,我們總結了一下相應的適用人群:
一般來說,消費型重疾險適合以下人群:
1、預算有限
我們都知道,買保險就是買保額,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更建議選擇消費型重疾險,在有限預算內做高保額,獲得更強勁的保障。
2、加保人群
如果已經有了其他重疾險保障,想把重疾保額進一步做高,又想盡量減少保費支出,那消費型重疾將是不二選擇。
3、無需壽險責任
事實上,重疾險在附加身故/全殘責任後,具備了一定的壽險意義(當然並不可以代替壽險),對於部分消費者來說,並不需要壽險責任,就沒有必要選擇儲蓄型重疾險,例如兒童。
反之,如果是預算充足、收入穩定,且需要承擔一定責任,可以選擇含有身故責任的重疾險,可以起到強制儲蓄的作用。
說到底,無論什麼產品都沒有最好的,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最終還是要看符不符合我們自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