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財經圈鄭哥
-
2 # Aaa風林火山
有三個方面差距:區域分劃優勢,經濟落後的發達地區,在一個地理區域中能形成人才,資源,資金的虹吸效應,更了加強其區域優勢,而經濟發中地區,容易形成平均化,沒有很強的代表性。從時間長軸來看:經濟落後地區的發達區,可能在一個時間階段形成很強的對比,如果不能突破整個平衡,後勁就會不足,而經濟正在持續上升地區,形成整個優勢,可以在資源,交通,人才,整體發提升配置,推動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三是文化差,文化是上層建築,而經濟是生存基礎,落差很大的發在地區,就會形成不同文化人員,是一個立體式,整個區域整體綜合素質不高,而經濟上升區是一個持續性的力量,大多數人都因當得到不錯的教育,整個區人文素質不錯,也是一種軟實力的競爭。
-
3 # 盧樹仁
中國經濟發達地區有沿海發迖地區,和老工業發達地區,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主要有三個經濟帶,珠江大灣區經濟帶、長三角經濟帶,渤海灣經濟經濟帶,這三個地區結中了中國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經濟,北方老工業區在包括中國東北三省,還有內地一些老工業城市,這些老工業城市在解放後和改革開放前為中國經濟發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現在已衰落失去競爭力,現在中國經濟戰略方針是向中西部發展,形成了中西部經濟發達地區,中西部發達地區也有它的發展優勢,地域廣、勞力充沛、能源豐富,隨著中國一帶一路的戰略方針中國的經濟面向全世界。為人類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
4 # 稀不拉嘰
經濟衰落的發達地區與正在持續上升的發展中地區區別還是很大的。
主要區別有:
經濟增長幅度。地區是否衰落首先要看的就是經濟增長率,如果經濟負增長,就說明經濟開始衰落,市場悲觀情緒蔓延。如果增長迅速,說明經濟表現強勁,未來發展趨勢持續向好,能夠得到市場認可。人均收入不同。經濟衰落的發達地區,雖然增長受阻,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人均收入還是比發展中地區要高。但是發展中地區的收入增長幅度是比發達地區高的。市場利率不同。經濟發達地區因為開始衰落,市場利率會逐步下行,市場上的熱錢流動較慢。而發展中地區的市場利率卻呈現上升態勢,市場熱錢湧動,十分活躍。投資熱度不同。經歷發達地區一旦開始衰落,各項投資都會減少,對外部資金沒有吸引力。發展中地區卻是投資的熱土,因為投資人對未來看好,先投資佔領高地,否則後面的成本就會更高。人們生活節奏不一樣。經濟一旦開始衰落,就意味著工作開始沒有那麼忙,生活節奏放慢,人們開始享受生活。發展中地區則剛好是相反的表現。以上就個人認為的二者區別,請參考。謝謝
-
5 # 思之遠方
經濟發展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此消彼長,此興彼衰,都是很正常的。經濟衰落的發達地區與經濟正在持續上升的地區的主要區別,在於發展和增長的動力不同,而增長動力有決定於經濟結構特別是產業結構和創新創造能力,增長動力強勁的,新型產業發展迅猛的,科技等創新能力強的,必然後來居上,後發優勢明顯,而原來經濟發達的地區,如果增長動力乏力,產業結構沒有及時升級換代,創新能力不足,必然被原來比較落後的地方趕上來。說到底,經濟發展的進退興衰,決定於內生動力和競爭力。
-
6 # 朵朵話財經
你好,這其實是個很好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如果理解透徹,財富的精髓就掌握了。我來回答。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要理解幾個方面。
一
首先要理解財富存量和增量的關係。
財富存量是已有的,財富增量是未來即將有的。
二
其次要理解經濟增長的高增速和低增速,甚至是衰退的相對性以及其中的差別。
三
然後要理解產業結構和財富結構的差異。
我來舉個例子,用資料說話。就很容易明白。
有兩個人張三和李四。
張三50歲,有1000萬存量資產,張三年紀漸長,奮鬥動力逐漸下降,所以其中有500萬用以發展自己的小生意,由於不夠勤勉,生意每年盈利為1%,但是另外500萬用於對外投資,每年獲得穩定投資回報8%……
李四25歲,有10萬存量資產,全部投入創業,勤勉敬業,假設每年能夠獲得20%的利潤增長。他把利潤進行再投入生產,如此持續……
兩個人的差距多久才可以逐漸接近?讓我用數字來回答。
當10年過去,張三的資產量變為1632萬。李四的資產量變為62萬。
當20年過去,張三資產量變為2940萬。李四的資產量變為383萬。
當30年過去,張三的資產量變為5705萬。李四的資產量變為2374萬。
當40年過去,張三的資產量變為11536萬。李四的資產量變為63197萬。
也就是說在這樣的假設下,經過三十多年,李四會超過張三。
問題是張三的財富結構決定了他收益的穩定性。李四的財富決定決定了他收益的高度波動,也就是說李四也會老,創富動力也會隨年齡下降,而且李四不可能長達40年保持20%的高增速,相對正常的情況下,假設他的增速是每年同比逐漸向下遞減0.5%,那麼他趕超張三就要大於100年。
對照現實,李四就是一窮二白的中國,張三是二戰後暴富的日本。
所以,三句話總結:
1:存量方面,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財富基礎很重要。
2: 增量方面,持久的高增長且長期的複利可以創造財富奇蹟。
3: 結構方面,發達國家的國內經濟增速下滑,但是其財富結構中有大量投資構成,其對外投資表現優秀,仍然可以長期保持富裕水平。
-
7 # 鞅論財經
這個就像是在一個班級裡,有一批考40分的同學和一批考80分的同學,可由於以前一直狠抓高分成績的老師不在了,新來的老師更加註重基礎課的學習。於是,這些成績差的學生紛紛考出了較好的成績,甚至還有學生考及格了。但成績好的這一批同學做難題的機會少去了,反而成績不如從前,有些甚至跌到了70分。雖兩批同學的成績很近了,可差距還是依然存在,只不過出現了低分同學的成績上升快速,而高分同學成績慢,還有個別高分同學成績下降的情況。
經濟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在經濟發展初期,主要是靠勞動力、環境汙染、中低端產業來發展經濟,在這經濟總量較低的情況下,經濟特別容易出現高速增長。可到了一定的高度後,經濟增長率就會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換,這樣增長率就會出現下降趨勢,進入一種中速增長的狀況。就如同中國經濟從最早的10%以上,下降到了6%不到,而中西部地區還可以保持一定的增長勢頭。
而這次疫情的影響,外貿出口的打擊是首當其衝。高質量、高階產業也是影響較大,而這些產業又恰好處於經濟發達的地區,這也造成了經濟發達地區的更加快速的下跌趨勢。反而在中西部地區,一些以中端產業為核心的城市的經濟發展相對平穩。可一旦經濟出現良好勢頭,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也會很快回暖,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經濟隨著人均GDP的持續上升,這種增長事態也會發生改變,並且轉型升級中更加難以跟率先發起提升產業的發達地區相抗衡,最終成為了一個懸掛在空中的葫蘆,只有少數才可以迎頭趕上,而大部分只能如此而已。
-
8 # 鄒狂鬼
根據您的問題反饋,本人作出如下三點解析:
第一,從經濟量級來看發達地區與發展中地區的區別。
先從總量來看,無論是經濟總量、人均收入,抑或是市場規模、投資規模,發達地區的始終比發展中地區的要多。
再來從增量和增速來看,對應以上所述之關鍵指標,發展中地區的始終比發達地區的要多、要快。
最後從存量來看,對應以上所述之關鍵指標,發達地區的始終比發展中地區的要多。
由此說明:論存量與總量,發達地區遠遠多於發展中地區,即使增量和增速不如發展中地區,亦可以保持發達地區應有之各方面水平持續好多年,直到發展中地區亦成為了發達地區,方才有可能在存量和總量上面趕超發達地區,但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其增量和增速必須長期保持高幅度的增長,且發達地區的經濟增速亦得長期保持低迷,增量幾乎趨於零增長才行。
第二,從發展程度、發展階段來看發達地區與發展中地區的區別。
由於發達地區步入工業化、現代化的時間比發展中地區的要早,故而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對二者的性質進行解析以區分:
1、產業結構。
發達地區步入了後工業化,早已實現了對原始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其中服務業所佔產業比重最大,以個性化、多元化、差異化的商業及金融業服務為主,農業以機械化為主,工業以高新技術為主;而發展中地區正在經歷工業化的階段,其中工業所佔產業比重較大,依靠著原始的產業結構,以初期加工和中低端製造為主,農業以低效的人工耕種為主,服務業以低端勞動力的商業為主。
2、人口發展結構、社會結構、權力結構。
發達地區的人口結構呈高度老齡化,勞動力人口持續萎縮,但其以高新技術驅動為稟賦優勢,科技生產力、生產效率極高,且針對人口發展的一系列配套制度及措施十分完善,政府決策能力、執行力強,故而在人口發展結構和權力結構上體現出愈發人文主義的發展趨勢,社會結構呈橄欖型,中產階級居多,權貴、資產階級與無產、赤貧階級一樣多;而發展中地區的人口結構相對年輕,勞動力人口增速節節高升,但其以資源及產業生態為稟賦優勢,發展潛力巨大,發展前景明朗,然而當下與之配套制度及措施完善不到位,權力廉潔度低、行政低效,故而在人口發展、權力結構體現不出人文主義,社會結構呈冪律型,即妥妥的階級金字塔分佈。
3、資本市場屬性。
發達地區的資本市場屬性是價值投資,相關制度的完善和市場結構分佈的合理,以及針對投資者經濟理念的普及,資本市場能夠有效體現真實的資產價格,並反饋給實體經濟;而發展中地區的資本市場屬性並非價值投資,而是非價值性投機,相關制度不完善,市場結構性分佈不合理,以及投資理念的匱乏,其資本市場並不能很好地體現資產價格,虛化形式財富的呈現,並且絕大部分時間不能反饋實體經濟。
第三,從經濟規模來看發達地區與發展中地區的區別。
發達地區普遍具有財富積累完畢的基礎效應,譬如憑藉經濟存量也能使處在該地區的人保持較高質量的物質及精神生活水平,而發展中地區則普遍具有財富積累進行時的擴張效應,譬如頭部效應、二八定律、虹吸效應等,皆是為發展中地區而量身定做的,憑藉經濟增量使處在該地區的人的物質及精神生活水平一時比一時好,發展質量也一時比一時高。
總結:發達地區與發展中地區的區別在於經濟量級的不同、發展程度與階段的不同,以及經濟規模效應的不同。
回覆列表
1、 經濟結構。原發達地區多半是資源集結區,經濟結構相對單一;
2、 產業結構。原發達地區傳統產業傳統產業較多,在計劃經濟時代如日中天,但時代在發展,新興經濟體不斷出現,這這部分傳統產業轉型比較慢;
3、 人才結構。原發達地區人才結構比較老化,不能適應新經濟的發展需求;
4、 政府導向。原發達地區政府政策轉變或轉型比較遲緩,跟不上新經濟發展要求;
這是一個研究性論文,篇幅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