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蔓莓愛唱歌
-
2 # 子屠龍
我們以為日本天皇是無權的元首,就像君主立憲制下的英國國王,屬於政治舞臺上耀眼出場的“吉祥物”。但事實上,天皇卻擁有巨大的無形權力,尤其在神道教裡跺一下腳,就會有心靈地震……
那麼,神道教在日本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呢?它是日本列島原生的宗教,屬於泛靈多神信仰,號稱有800萬神祇。最初,神道教還沒有正式的名稱,隨著5世紀佛教傳入日本,為相區別才定下名字。
大部分的日本人都信仰神道教,從古至今便是如此,因此日本大和民族又自稱為“天孫民族”。不過,神道教並非一成不變,在吸收佛教學說、儒家思想之後,逐漸自成一個完整體系。
神道教眾特別崇拜太陽神——天照大神,她是日本天皇的祖先,也是日本天皇的權力之源。由於,日本皇室一直保持血統的純正性,創造堪稱世界奇蹟的千年“菊花王朝”,這一點沒有哪家君主能做到。
日本天皇的特殊性,在於血脈延伸到神話時代,並且從來就沒有斷絕過。所以,他在日本的影響力是巨大的,重大的宗教祭祀必須由天皇來主持。甚至,像“大嘗祭”這樣的祭祀,沒有天皇就不行。
從宗教意義上,你可以說天皇是神道“教主”,也可以說他是神道“祭祀王”。天皇存在,神道教是趨於圓滿的模樣;沒有天皇,意味著日本傳統遭到巨大損傷。當年,麥克阿瑟放過天皇,穩定日本局勢,就有這方面的考慮……
1945年日本宣佈投降,接著發生日本歷史上破天荒的事情,麥克阿瑟領導下的盟軍,要求:裕仁天皇宣佈自己是人不是神。
千百年來,老百姓眼裡的“人間神”,突然就不是神了。很多極端的日本人,在絕望之際,選擇自殺身亡。當然,更多人認為這是美華人的把戲,他們依舊遵崇天皇。
此後,政府廢除國家神道,不再拿大筆金錢資助神社。但是又能如何?神道教依然是日本人的主流信仰,每年的新年之際,大量的民眾會去皇宮前面為天皇祝福……
書籍是智慧的源泉,很多時候也是權威的憑證,日本天皇的宗教權威又豈能缺少夠硬的典籍呢?
這裡要提兩本書,它們屬於日本文化史上的重典,一本是《古事記》、一本是《日本書紀》。公元712年出的《古事記》帶有神話的色彩,從諸神居住的“高天原”講起,確立日本皇室的高起點。公元720年出的《日本書紀》更接近政治實際,而不是抽象化,屬於日本最早的正史。
華人看這2本書會覺得挺“新”,但對日本人來說已經是很古老,再往前就已經沒什麼書啦。靠著它們的加持,日本人接觸文化的開始就有天皇的概念,從此天皇家族的萬世一系走進正軌。
簡而言之,神道教是日本人自己的宗教,在傳統的認知基礎上,它吸收佛教、儒家的思想影響。
至於天皇,他是島國的元首,這是政治意義上的存在;他還是神道教的“教主”,這是他身負的宗教責任。
-
3 # 暮登天子堂
我是杭州刺史,我來回答。
關於日本神道教和天皇制度的話題, 不妨從 1980 年代所 謂的 “ 二福論 爭” 開始 說起。 1982 年 3 月, 東京大學著名的道教研究學者福永光司 教授出版了新著 《道教與日本文化》 , 批評日本學 界一直否認中國道教的影響, 總把神道教說成是日本 土產, 同時, 他在日本著名學者津田左右吉之後, 再 次在非常敏感的 “ 天皇” 名稱上, 提出 “ 天皇” 這一 稱號實際上來自中國道教, 這對於根據日本古典 《古事記》 和 《日本書紀》 的傳說而形成的 “ 萬世一系” 天皇神話, 實在是相當嚴峻的挑戰, 正如他的另一部 著作 《道教與古代日本》 封面的腰封上標榜的那樣, 這應當被視為 “ 日本古代史像的轉換”。
什麼是 “ 日本古代史像的轉換”? 人們都知道自從日本學者西島定生提出日本受中國的影響主要表 現在四大領域 (漢字、 儒家思想、 律令制國家、 佛 教) 以來, 日本學界大體上都承認 , 在日本史中這一 部分 “ 中國元素” 的存在。 但是, 傳統的日本學界在 古代史上還有兩個關乎日本文化主體的地方似乎不易 動搖, 一個即日本文化是獨立文化, 它有著丸山真男 所謂恆久不變的 “ 古層” , 這是日本民族具有文化 主體性的根本所在;一個是神化的 “ 天皇” 歷史, 盡 管有九州島上 “ 漢委奴國王” 金印和古墳時代壁畫的 發現, 但是, 傳統日本觀念世界基本上堅持天皇萬世 一系, 天皇包括制度、 稱號、 神聖家族是純粹的日本 產物。 在日本古代史中, 這兩點是不易動搖的 , 因為 任何關於這兩個問題的質疑, 都會引出這樣的結果, 即在小野妹子奉命出使隋帝國, 用了平等身份的 “ 日 出處天子致日落處天子” 說法之前, 是否日本一直在 中國文化的籠罩之下? 換句話說, 就是在日本確立自 己神聖的獨立國家與自主文化之前, 是否一直在模仿 著中國文化?
在這裡, 學術研究與國民感情、 歷史問題與民族 立場、 客觀與主觀之間似乎開始出現了複雜的糾結。 福永光司這部書出版當年, 就受到了早稻田大學教 授、 著名道教學者福井文雅的強烈質疑, 他在日本最 重要的道教學會刊物 《東方宗教》 第 60 號上發表書 評, 迂迴地批評福永光司對 “道教” 定義不清 , 指出 在關於 “ 天皇” 等問題上, 福永光司沒有提到津田左 右吉以及 其他日本學者 的研究, 福永光司在 次年 (1983)的 《東方宗教》 第 61 號上, 以 《津田左右吉 博士與道教》 為題, 迴應福井文雅的詰問, 並正面提 起了津田左右吉的研究, 這樣, 關於道教、 神道教的論題便正面涉及了天皇的稱號與制度。
那麼, 日本神道教、 天皇制度與中國道教的關係 究竟應當如何認識呢?
日本學者末木文美士在 《日本宗教史》 一開頭, 就指出丸山真男 “ 古層說” 有一個癥結問題, 即 “ 古層” 本身又是怎麼來的? 他指出, 丸山真男在 《歷史 意識の古層》 一文中曾經以 《古事記》 、 《日本書紀》 的神話開篇敘述, 取出三個詞 “ なる (成為)” 、 “ つ き (延續)” 、 “ ぃきほひ (大勢)” , 並用日本的空間、 族群、 語言等要素, 作為日本 “ 執拗持續的低音” 和 “ 古墳時代以來的古層” 。 但是, 末木文美士追問道, 以這種所謂 “ 不變的” 觀念看 “ 古層” 是不合適的, “ 古層” 仍然是逐漸建立的。我想這是對的, 日本 自己常常宣稱來歷久遠的 “ 天皇” 、 “ 神道教” , 其實, 也是歷史中逐漸形成的, “古層” 下面還有 “古層”。
先看 “ 神道” 。 其實早在明治時代的 1891 年, 受 西方科學古史觀的影響, 久米邦武就已經指出, “ 神道” 本來是從祭天古俗中產生的, 它非宗教, 所以沒 有 “ 誘善利生” 的思想, 它只祭天, 所以是攘災招福 的活動, 也正因此, 它可以與宗教性的佛教並行不 悖, 形成 “ 敬神崇佛” 的王政基礎。這是有根據 的。 如果追溯歷史文獻, 雖在 《日本書紀》 的 “ 用明 天皇即位前紀” 、 “ 孝德天皇即位前紀” 中曾提到與 “ 佛法” 相對的 “ 神道” , 如 “ 天皇信佛法尊神道” 、 “ 尊佛法輕神道” ,但津田左右吉認為, “ 神道” 這 個詞應當來自中國, 只不過它還不是像佛教那樣有組 織的宗教, “ 神道” 在日本是被多義地使用著的。另一稍晚的學者黑田俊雄則說, 《日本書紀》 的 “ 神 道” 在世俗性祭祀與信仰中, 是指 “ 神性的、 神聖的 (狀態)” , 但它絕不是日本特有的, 而是東亞三國共 同的習俗性信仰, 至於作為宗教的神道教的最終確 立, 應當在江戶甚至明治時代。這個說法極具震撼 性, 得到很多學者包括歐美學者的支援。 有學者指 出, 日本古代的 “ 神道” , 本是綜合了巫覡方法、 記 紀神話、 祭祀儀式、 物忌制度, 加上官方制度性的資 源, 才逐漸成熟起來的, 一直到日本的中世時期, 隨 著天皇統治的正當化需要, 才出現了 14 世紀度會家 行 (1256 —1341)《類聚神祗本源》 , 和慈遍 《豐葦原神風和記》 之 《神道大意》 。 尤其是 15 世紀末, 吉 田兼俱 (又名卜部兼俱, 1435—1511) 《唯一神道名 法要集》 (1484)出現, 催生了與佛教區分, 自立 門戶的自覺意識後, 才使神道教內容和規制逐漸體系 化, 並且羽翼豐滿, 突顯了神社和祭祀的權威、 神官 系譜的正統、 自然和天皇的神聖, 從而形成了體系 化的神道教。 這時已經是日本的中世末期了。
再看 “ 天皇” 。 日本學者經過長期考證, 發現在 720 年 《日本書紀》 確立 “ 天皇” 名稱之前, 在不同 資料中也確實曾經有過這一詞彙, 如推古天皇四年 (596)的元興寺塔露盤銘文、 十三年元興寺釋迦牟尼 光背銘文、 十五年法隆寺銘文等等, 在推古天皇十六 年小野妹子出使隋朝的國書中, 他們認為已經有了正 式的 “ 東天皇敬白西皇帝” (但在 《隋書· 東夷列傳》 中的記載是 “ 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 由 於中國文化傳入日本遠遠早於 6 世紀末 7 世紀初, 所 以, 即使是這些資料都可信, “ 天皇” 的名稱仍然很 難說沒有中國的 “ 痕跡” 。 所以, 津田氏在 1920 年發 表的 《天皇考》 中, 也說這一稱號來自中國道教和中 國古典, 只是他覺得, 這不過是 “ 借用” 了中國的 詞彙而已。
可是, 正如黑田俊雄所說, 神道也好, 天皇也 好, 前者作為日本文化根基的一個宗教, 和後者作為 日本政治的一個象徵, 維護它的歷史來源的自主性和 獨立性, “ 對日本人來說, 是從不可避免的、 無選擇 餘地的、 深層和潛在的力量及價值來接受的” 。
回覆列表
日本屬於君主立憲制國家。所謂君主立憲制,是資本主義國家以世襲的君主為國家元首,君主權力按憲法規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權組織形式。它的產生是資產階級與封建地主階級互相妥協的結果。具體到日本來說,是二戰結束後,美國佔領了日本,為了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他並不主張過分削弱日本,也不想讓日本像德國一樣,變為幾個國家共同佔領。所以美國決定保留日本的天皇制,從而避免產生日本國民對美國的憎恨和牴觸,讓日本成為美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一顆棋子。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至今還保留著濃厚的軍國主義傳統,拒不承認二戰罪行的原因。是因為美國當時的極力維護作為國家元首的日本天皇只是象徵性的,他的職責多數是禮節性的,如代表國家出訪,簽署法律檔案等。實質上是政府(內閣)掌握行政權力,其最高領導人是首相,政府由議會產生並對議會負責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