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弟說歷史
-
2 # 見政
碎片是考古最有為的證明,好完美的又不捨弄壞,碎片,非它莫數了。常言道: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古瓷片有時比玉片珍貴的多。
-
3 # 把不滿說出來
常言說得好,亂世儲黃金,盛世看收藏。是現在的收藏熱捧起來的!
碎瓷值錢主要指的是宋瓷。擁有家財萬貫不如宋瓷一片。宋有五大窯,汝,官,哥,定鈞。像汝窯是宋徽宗時建的,僅存二十年。別問為什麼,這是知識點,徽宗當了二十五年,當夠了,就到北方打獵去了。現存汝窯作品僅百件左右。官窯也是那時期建的,因為戰亂,傳世更少。
還有就是宋瓷是中華瓷器的頂峰期,作品精湛,工藝還失傳了。所以極其難得,才造成了碎片昂貴的原因。
分享一下,難得一見的宋瓷吧!
-
4 # 經石之花
因為要看古瓷片多少來決定價值!如果到現在都還沒發現完整器!那當然古瓷片價值會高了!比如下面這件唐青花全國都沒見到完整器!這件密色瓷唐青花代項字款的殘件更有學術價值,歷史價值!工匠價值結一體!一仟多年前的瓷器造的這麼精美!世界少有,吳越密色瓷唐青花項覇工匠給我們後人留下的精美瓷器。當然價值更高了,旦一定要在博物館才能發揮更多的價值!在民間收藏人的手裡!人家專家不一定認可?
-
5 # 上海煉崽
古瓷器對於初學收藏者而言 是最好的標本 當你還沒有能力收集精 美 品相好的瓷器時 不如開始學習瓷片知識。日積月累 等你搞懂瓷片後再慢慢收集好點的。現在很多把精美瓷片打磨後 做裝飾品 雖然碎 但是東西都是到代的。
分享我在河邊撿的一蛇皮袋 宋 元 明 清 都有等以後退休了 可以好好研究它們。
-
6 # 柳澤堂的張圓寶
作為一個門外漢,我想和前輩們交流一下,我所知的古瓷片的價值:
1:部分圖案較完整的古瓷片是會講故事的,述說著那個年代的人文風貌、生活百態、國民實力、匠人之心……等等。
2:古瓷片,對於中國的考古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挖掘地層的時候可以根據出土的古瓷片判斷某座城市的初始時間和當地在某個朝代某些年份當時百姓的生活品質狀況、國力情況……等等。
3:根據古瓷片的年代、完整程度,存世量、窯的等級、工藝的程度、釉料的選擇、胎體的選擇……等等來判斷其價值!
4:古瓷片對於瓷器愛好者來說,肯定是比完整瓷片便宜很多,也滿足了很多愛瓷人對各朝代各種品相瓷器收藏。
5:近些年國內市場有一批專門炒古瓷片的群體,使得古瓷片的價格抬高了很多。
(以上瓷片均為浙江某地出土)
-
7 # 文藏
中國是瓷器之國,幾千年的歷史博大精深,從生產瓷器的那一天起,就有瓷片的產生,那時的人們在燒製瓷器時,往往會產生大量的殘次品,而這些殘次品的命運,就是被埋入地下。
明晚期 琺華器蓋殘片
尤其是官窯燒製瓷器中產生的大量瓷片,皇家有專門負責此項瓷器燒製的官員,進駐窯廠,監督製作,而且在製作時不計成本,精工創新。例如皇上要求此批製做100件瓷器,那麼必須燒製出幾百件以上,精心挑選出100件瓷器後,剩餘的瓷器全部要打碎深埋,不許任何一片流入民間。
明宣德仿龍泉窯青釉碟殘片
古瓷片以傳統文化為依託,隱藏著巨大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目前出土的古瓷片依然是考古工作者進行斷代的最好標尺。另外,部分具有唯一性的古瓷片,還填補了科學空白。透過研究分析,古瓷片還對探尋人類的歷史足跡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古瓷片也是藏家學習瓷器鑑定相關知識的最好材料。
明成化青花纏枝花卉紋碗殘片
拋開這些就說一點,也是值得收藏的,那就是美啊,殘缺之美也是一種美。
明嘉靖素胎六邊梨形執壺殘件
收藏古瓷片要有所選擇。民國以前的瓷片,由於時間較近,存世量比較多,因此收藏價值不大。明清以前各個朝代的古瓷片因用途狹窄、燒製量少、造型奇特,則皆可列入收藏範圍。從年代上看,宋代五大名窯、元青花、清三代官窯瓷片的升值潛力極大,晚清、民國時期一些有名頭作品的古瓷片也頗具升值潛力;從器型上看,觀賞器瓷片的價值要高於碗、盤、碟之類生活器;帶口沿和底足的,所含的資訊量大,研究和收藏價值相對較高。
-
8 # 曠野獵趣
看看我這個是什麼時期的!
蓋中間是寶相花,外緣4條抽象的龍紋
口沿處出現的跳刀痕,釉面開片處出現的菌絲。
底部圈足處出現的縮釉現象。
-
9 # 珠坑人陳少華
前些年朋友搬家不心弄破了一個底款寫著“居仁堂制”的瓷器小瓶,實物底款字樣完整,字跡是朋友用電腦遮蔽了一半“其目的不知所以”。
2013年時陪朋友到廣東省博物館去鑑定真偽,專家說符合當時年代器物,並說只能當成殘瓷看待,價值就不怎樣了。 不管真偽以及價值怎樣,現供各位好友評點,暢所欲言。
-
10 # 手機使用者51713484546
有些古瓷肯定很值錢 一塊碎了的瓷片 上面卻記載了當時的人文史 記載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政治思想文化科技……
-
11 # 風雲說收藏
在古瓷器越來越少,仿品越來越多的當下,到代的官窯瓷片也成了搶手貨,如果你手裡能有不同時期的官窯器瓷片標本,也是件倍有面子的事。&成化官窯帶款瓷片,目前怎麼也得幾千了。
宋代以來,就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家有萬貫,不如柴窯一片。這足以說明古人對於珍稀瓷器殘片的重視,更何況今人。周世宗柴榮曾御定御窯瓷,並詩云:“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從這兩句詩不難看出柴窯之美美於雨後的明媚的天空。明文震享在《長物志》中寫道:“柴窯最貴,世不一見……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可見在明代就已不見蹤跡的柴窯如果能得一片當是萬金不換。&後仿柴窯,已經美得動人心魄。
如今五大名窯、元青花、永宣青花、成化鬥彩都難得一見整器,能得到一片殘片也是造化,這也催生了這些名品瓷器殘片的造假,市場上也不乏專門賣瓷片的攤位,但是裡面的官窯瓷片都已經被玩家挑選乾淨,就剩清代、民國的民窯瓷片和高仿的官窯瓷片了。&高仿元青花瓷片,不過鐵斑特徵並不明顯。
如今瓷片也是玩家的心愛之物了,千萬別再以為破瓷片不值錢,大家還記得天津瓷片屋嗎,那可是瓷器玩家們估價一個億的。不說別的,你要是有一片到代的宋汝窯瓷片,估計很多人會踏破你家門檻的。
-
12 # 說瓷
古瓷器當中的確有不少損壞的碎片也很值錢,值錢也要看值到什麼程度,是幾百還是幾千還是上萬。
在收藏圈裡,真正好的瓷片確實是上萬的,因為完好的同類瓷器價值至少都是幾百萬的天價,可遇不可求,所以這種珍貴瓷器即便打碎了,碎片也要上萬塊錢。例如汝窯、南宋官窯、頂級建窯、越窯秘色瓷等等諸如此類的標本。
我給大家特意找了幾個頂級瓷片的照片,供參考:
北宋越窯秘色瓷標本
南宋官窯標本
北宋汝窯標本
宋建窯曜變標本
還有一種情況造成瓷片價值很高,比如明清官窯瓷器的碗底,一個官窯的碗底也是上萬塊錢,因為碗底可以接成完好的瓷器,讓你看不出來是後接的仿品,可以獲利不菲。所以別有用心的造假者會高價收購官窯碗底。
乾隆官窯碗底(可用於造假)
但大家一定注意,古瓷器留存到現在的有很多,並不是只要是老瓷器就值錢,這是一個最大的誤區。實際上,老瓷器中有80%都是不值錢的,有收藏和經濟價值的仍然是少數。
我給大家舉個例,我們每天吃飯都用瓷碗,不小心打碎了就會扔掉,這種瓷碗幾塊錢就能買到,扔了也沒人會心疼。這種瓷碗就算留他幾百年上千年,仍然不值錢。因為在當時人人都有,產量巨大。
只有那些在古代就是送禮用的瓷器,或者在當時就是達官顯貴用的瓷器,留存到現在才會值錢。
說回瓷片,古瓷片同樣也是大部分都不值錢,好一些的幾百塊錢,更稀缺的才會上千上萬元。
-
13 # 秘法小賤人
其實世間萬物都有他特定的價值,碎瓷當然也有價值,首先整器你是看的到,去摸不到,碎瓷就可以上手,他有比整器容易得到!再說價格,整器價格可能是你無法承受的,碎瓷相對來講還是白菜價和整器比!整器你是無法看到胎釉,碎瓷卻可以,要知道學瓷器胎釉辨別很重要,收藏深似海!瓷器水很深!太難了!
-
14 # 垚林收藏
你好,真正值錢的是古瓷。俗話講,亂世黃金,盛世古董。在這個太平盛世裡,收藏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種風尚,
中國是陶瓷的故鄉,外華人們稱中國叫china,這個單詞原意就是瓷器。早在唐代的時候,中國陶瓷就開始出口外銷。
歷史長長的河流中。沉澱了我們數不盡的珍貴瓷器品種,唐代的三彩,越窯青瓷、邢窯白瓷,長沙窯彩繪,宋代的官、哥、汝、定、均、龍泉窯、建窯、元青花、明清官窯青花、鬥彩等等,無一不是每一個收藏愛好者心中的瑰寶。
可是這些幾百上千年前的瓷器,如要覓得一件真品,哪一件都是價格不菲,動輒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
2014年4月8日香港蘇富比春拍,一隻明代成化年雞缸杯竟然拍出2.8億元的天價。
像這種瓷器,咱們普通人想一睹真容都是難上加難,更別說到手把玩了。
沒轍啊,這不是普通人能玩的起的,就只能想方設法弄一些瓷碎片來一飽眼福了。於是很多瓷器愛好者就開始收集各種古瓷碎片。
可是這種絕世精品就是一塊小小的碎片也是難得一見。稀有,就有了價值。這樣了一來,收藏瓷片,也成為一種熱潮。有時候一塊精絕瓷器碎片,也能賣到幾千甚至幾萬塊。
其實古瓷碎片,是一種比較平民化的收藏,它雖然殘缺,卻也蘊含了許多資訊,比如用釉、胎質、花紋、色料、甚至有的可以看出其完整時的器型。對於剛開始玩的瓷器愛好者,是一個不錯的學習途徑。
也有的朋友把精美的古瓷碎片打磨成自己喜歡的造型,用金或者銀鑲成非常漂亮的飾品。
市場也有賣這種飾品的,非常精緻漂亮,大方高雅,我覺得挺不錯。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
另外還要提醒一個問題,大家在收藏瓷片的時候,也要注意贗品,呵呵,可能你會笑,一個破瓷片還做假的?其實不然,一些製假之人就是利用人們這種心態,來牟取利潤。
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能幫到您,祝您收藏愉快!!
回覆列表
收藏界有句老話叫做“古瓷毛邊不值錢”。其實這是一種誤區和誤導:古瓷殘片不僅不是廢物,而且還大有收藏價值!
古瓷收藏是一個大門類,很多人趨之若鶩。在古瓷收藏界早年間流行一句話:“古瓷毛邊不值錢”。這說明古瓷收藏講求完整美——不僅注重瓷器的“大開門”,更講究瓷器的完整性。一件完整的古瓷,如果某一處有了殘缺,哪怕一點點,那麼它的身價就會大打折扣。在這種“古瓷毛邊不值錢”理論的指導下,很多收藏者對古瓷殘片不屑一顧,甚至視為垃圾、廢品,更不要說投資收藏了。
那麼,古瓷殘片真的沒有收藏價值了嗎?筆者認為這絕對是一個錯誤的認識!
首先,古瓷殘片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研究價值。我們搞收藏,不單純是為了“一夜暴富”,追求收藏品的最大利潤化。更重要的是為了傳承文化,弘揚文明,擴充知識,陶冶性情。所以在搞收藏時,不要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藏品的回報率上。古瓷殘片本身承載著大量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資訊,我們可以從古瓷殘片殘存的圖案、文字、色彩、胎釉、開片等方面和細節上,管窺到某一段歷史的資料資訊、社會綜合文化資訊,從而收到“一葉知秋”、“窺一斑而見全豹”的效果。時下,國內外有很多書畫家、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正是從古瓷殘片中來探尋、學習、體悟、揣摩古代社會文化、繪畫技法、歷史資訊和書法的藝術魅力的,更不要說當代陶瓷專家從古瓷殘片中學習古代陶瓷技術了!
其次,古瓷殘片是收藏愛好者最廉價的教學實物。對於古瓷收藏者來說,光掌握理論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實物來驗證,而實物教學效果往往高於理論的輸導。古瓷殘片因承載了一定的綜合資訊和文化元素,因此對於瓷器收藏愛好者來說,它是一部絕好的實物教材!時下,有許多瓷器收藏愛好者在學習古瓷方面的知識時,一般都到博物館去隔著玻璃看展出的實物。這種學習方法遠沒有手裡把玩著殘瓷,面對面地學習來得那麼直接、效果更明顯、看得更真切!因此作為一種實物教材,古瓷殘片的作用非常之大,不可小視!
另外,古瓷殘片中保留著一種殘缺的美。很多殘片中保留著精美的藝術欣賞價值,可謂殘而不失其美。美學講究美是完整美與殘缺美的統一,殘缺,有時本身就是一種美!比如我們熟知的女神維納斯雕像和秦始皇兵馬俑。這些東西雖然有殘缺,但仍然給人一種美的震撼和享受!收藏愛好者甚至能從古瓷殘片的片段來想象出或者推衍出整個瓷器的完美和藝術美感。有些古瓷殘片中,還保留著古代瓷器美的瞬間和最美的細節。能淘到這樣的藏品,對於藏家來說,實在是一樁幸事!
同時,古瓷殘片中還保留著珍貴的文物價值。有些古瓷殘片雖然殘破不成完器,但其某個細節卻依然保留著歷史文物的價值,可謂殘而不失其珍!北京故宮博物館中,就收藏著一件由古瓷殘片拼接組合起來的“清康熙五彩仕女嬰戲盆”,儘管它是殘片的組合,但因其在康熙五彩器型中極具典型性,而全世界僅存這一個,所以其可謂價值連城!
最後一點,古瓷殘片殘而不失其價。古瓷殘片不可再生,且存世量也有限,而且它本身還具有一個“古”字,這就決定了它未來的身價肯定會揚高的。所謂物以稀為貴,當古瓷殘片從人們的視野中逐漸稀少甚至消失時,那時的它們,就已經成了一種求之不得的歷史文物!因此,現在趁古瓷殘片本身還沒有凝聚太多的金錢光環時,收藏一些古瓷殘片,保留它們淳樸的藝術本質、歷史資訊、文化元素,是收藏智者當所為也。